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题 目: 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调度策略分析
院 (系): 管 理 系
专 业: 工 业 工 程
学生姓名: 陈 新 生
学 号: 020520108
指导教师单位: 工业工程教研室
指导教师: 贵 文 龙
职 称: 讲 师
题目类型: □与指导教师科研挂钩 □指导教师自选
□应用基础研究 □生产实际研究
2006年 4 月 25 日
摘 要
本文首先叙述了生产调度的概念和它的重要意义,基本方法和优先调度规则,以及生产调度的基本工作程序等等,接着对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的基本状况特别是其生产调度情况进行叙述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公司生产部门的基本调度策略,并指出它的优点和不足,最后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生产部门调度策略进行改进分析,其中有生产调度机构的改进分析,优先调度规则的应用分析,生产调度瓶颈的改进分析,提高车间管理人员调度意识的改进分析等,特别着重分析车间生产调度瓶颈及其改进,最后得出一个比原来更好的调度策略。
关键词: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方式;优先调度规则;调度瓶颈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narrated the production scheduling concept and its vital significance,Essential methods and priority scheduling rules,As well as production scheduling basic working routine and so on. Then the Industry Limited company's basic condition specially is its production scheduling situation carries on the narration analysis to Guilin Su Baixi. Through analysis, Obtains the basic dispatch strategy of the company’s poduction department,and points out its meit and the insufficiency,Finally unifies the actual situation, Dispatches the strategy to the production department to carry on the improvement analysis,In which has the dispatch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analysis,Dispatches the bottleneck the improvement analysis, Enhances the shop management personnel to dispatch consciousness the improvement analysis and so on, Analyzes the workshop production scheduling bottleneck and the improvement specially emphatically,Finally obtains one compared to originally the better dispatch strategy.
Key words : production scheduling; production scheduling way; priority scheduling rules; production scheduling bottleneck
引言……………………………………………………………………………1
1 绪论……………………………………………………………………….2
1.1 生产调度的概念与意义……………………………………………………………….2
1.2 生产调度的方法……………………………………………………………………….2
1.2.1 调查研究…………………………………………………………………………….3
1.2.2 日常检查…………………………………………………………………………….3
调度会议…………………………………………………………………………….4
网络视频调度……………………………………………………………………….5
1.3 生产调度与生产计划的关系………………………………………………………….5
1.4 生产调度的工作程序………………………………………………………………….6
1.5 三类调度规则………………………………………………………………………….9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11
2 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现状分析………………………………………12
2.1 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简介……………………………………………………….12
2.2.1 现行生产调度方法...................................................12
2.2.2车间生产过程调度状况………………………………………………………………12
3 生产调度策略分析改进……………………………………………………13
3.1生产调度机构改进分析…………………………………………………………………13
3.1.1原生产调度机构………………………………………………………………………13
3.1.2改进设计………………………………………………………………………………14
3.2 优先调度规则的应用分析…………………………………………………………….14
3.2.1优先调度规则在生产中的应用问题…………………………………………………14
3.2.2 改进分析…………………………………………………………………………….15
3.2.3小结…………………………………………………………………………………..17
3.3 生产调度方式分析…………………………………………………………………….17
3.3.1原生产调方式………………………………………………………………………..17
3.3.2改进分析……………………………………………………………………………..17
3.3.3小结…………………………………………………………………………………..18
3.4车间调度瓶颈分析与改进……………………………………………………………..18
3.4.1车间调度瓶颈…………………………………………………………………………18
3.4.2 改进设计…………………………………………………………………………….20
3.5车间管理人员调度意识分析改进……………………………………………………..21
3.5.1管理人员调度意识…………………………………………………………………..21
3.5.2改进分析……………………………………………………………………………..21
3.5.3小结…………………………………………………………………………………..22
4 结论……………………………………………………………………….23
参考文献……………………………………………………………………..24
致谢……………………………………………………………………………25
引 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据,而企业之间竞争,归根到底为生产成本之间的竞争,所以每个企业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如:计划、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去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而生产调度作为生产计划与控制里面的重要一环,成为众多企业争相改进的重要一点。企业里专门的调度机构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生产环节众多,工序,原材料类繁杂,且不同机器对不同产品或半成品的加工能力不同这些诸多情况下催生的,设立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主生产计划做出更合理的车间作业计划,以及监督控制计划的执行。所以说生产调度机构的运作完全是以主生产计划为依据来进行的。
另一方面,虽然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意识到生产调度这一职能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应用的深度及水平与外国公司一些仍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研究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面,并没有充分的实践去验证。
本文在一定程度的了解一个中法合资企业——桂林苏伯西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其生产调度职能,并结合一些先进理念,做了几个方面的改进设计,如企业的调度机构的改进设分析,调度方式改进分析等。虽然也是小小改进,但相信对生产调度这一国内学者研究较少力的专题而言,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在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查,并到网上查询了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生产调度分析分析的研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原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本文从分析生产调度的概念开始,并详明不同的调度方法,优先调度规则等等,然后分析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调度方面的实际情况,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改进。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为努力通过生产调度设计出人工、机器、原料等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为生产计划的实现提供方法手段。无论企业大小,良好的生产调度策略的应用总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1 绪论
1.1 生产调度的概念与意义
生产调度就是组织执行生产进度计划的工作,是实现生产进度计划的主要手段。生产调度以生产进度计划为依据,生产进度计划要通过生产调度来实现。
在生产调度的事业上,生产调度有管理和工作之分,也就是生产调度管理和生产调度工作,是两个互为联系有有区别的概念。生产调度的作用是职能作用,生产调度工作的作用是职责作用。具体来说,生产调度管理,是指生产调度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期量循环活动的管理,是指生产调度的计划理论、方法、法规等方面的管理。生产调度工作,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生产调度工作是指生产调度的业务工作,也就是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技术性工作,其内容是生产调度对生产经营动态的了解、掌握、预防、处理,对关键岗位如主机岗位实行控制,对跨车间和跨部门的电、水、风,产、供、销、运等进行协调平衡,对产量、质量、安全、效益等重点环节实行衔接一致的保证;从广义上说,生产调度部门的行政管理方面的具体事项,如业务上,科技上的研讨活动,在岗人员道德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业务能量的具体发挥等,可见广义的生产调度工作,其具体活动事项要比生产调度管理大得多,将生产调度管理等同生产调度工作是不准确的。可以概括的说,生产调度工作是生产调度管理的具体表现,生产调度工作的完成是生产调度管理在实际上完成的具体表现。
生产调度的重要意义在于:现代工业企业,生产环节多,协作关系复杂,生产连续性强,情况变化快,某一局部发生故障,或某一措施没有按期实现,往往会波及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因此,加强生产调度工作,对于及时了解、掌握生产进度,研究分析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使差距缩小或恢复正常是非常重要的。
1.2 生产调度的方法
生产调度的基本工作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调查研究、日常检查和生产调度会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高效率生产调度方法视频网络调度正在逐渐普及。
1.2.1 调查研究
指调度员深入生产实际,掌握情况,分析并找出关键问题,预见发展趋
势。出现问题,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2.2 日常检查
对出产量和各工序完工情况进行核算监督,对车间在制品存量和半成品储备量进行核算监督,对生产准备进行核算监督,运用生产进度控制,在制品占用量控制等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1.2.3 调度会议
是企业在组织和生产的过程中,上下沟通、横向联系,由调度部门召开的例会。它是一种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统一调度和指挥生产的良好形式。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及时检查、协调生产进度,了解存在的问题,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生产调度会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例行会议,是非常重要的会议。生产调度会常由生产调度长主持,参加者有厂长、副厂长、二总师和企业其他主要领导,各基层主管生产的负责同志和各职能科室的负责同志。会议主要是听取生产调度长有关生产活动的汇报,一周或一旬的生产作业进度,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所要采取的措施;对某些部门或基层的要求等。同时听取各基层负责同志的情况反映,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并针对这些问题的性质和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经过协商和平衡,责成有关部门或单位限期解决。会议还要听取厂领导的信息通报和指导性意见,以及新的生产指令和某些决定。对领导的指令和决定要纪录在案,并作为本周(旬)或指定时期内的调度工作重点,严格执行,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生产调度会的召开次数各厂不一,有的一天一次,类似每天的生产碰头会;有的三天一次,或周一、三、五进行;有的为每周一次。由于这种会议占用时间较长,次数频繁了,会把很多时间浪费在开会上,减少了对生产现场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对领导工作和生产不利;而会期间隔时间长,又不利于轻快交流和协调,造成生产活动脱节和不应有的混乱。所以,生产调度会以每周1到2次为宜。 为了消除由于会期间隔时间长而对生产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对生产活动中的突出事件,可采取临时召开生产调度会
1.2.4 网络视频调度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节奏的加快,传统的调度会议不再能适应需要,所以利用内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网络视频调度系统,把车间生产信息快速反馈到调度总部,上级部门的指令也可以快速传达生产一线。
生产调度与生产计划的关系
生产调度工作必须以生产进度计划为依据,这是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原则。生产调度工作的灵活性必须服从计划的原则性,要围绕完成计划任务来开展调度业务。同时,调度人员还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协助计划人员提高生产进度计划的编制质量。所以说,生产调度是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手段,而生产计划又以生产调度的执行结果为依据,二者是相互紧密联系,相圃相成的。
图1.1 调度工作与计划
1.4 生产调度的工作程序
生产调度的工作程序是调度人员为完成当班调度工作任务所必须遵循和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它确定了调度在当班内不同时间的工作内容,并规定做哪些和应该怎样去做,使调度工作过程规范华、标准华、和程序华。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1)提前到班(一般10-20分钟),做好工作准备,听取上一班的工作汇报,尤其是重大的生产隐患和正在解决或需要本班解决的问题,办好交手续。
(2)后,认真察看上一班的调度纪录,熟悉情况,并根据本班任务及时与基层或主要生产环节联系,了解人员、工艺和设备状况,交代任务和了解落实基层需要解决的问题。
(3)对交办的问题,要派人到现场了解情况,根据进程或按上一班的安排继续进行,或根据当班情况重新组织力量解决,或根据领导指示组织处理,以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4)无论问题处理如何,都要努力稳定其他环节的生产,班中按规定定时(特殊情况下随时)调度基层生产作业计划进度情况、工艺设备的运转参数,并按项进行纪录。
(5)对班中出现大工艺波动及各种事故,要分析原因,并及时进行协调、指导和处理,并将情况记录在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随时进行调整,使内外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稳定生产。
(6)调度和协调领导及上级有关的生产指令,并随时通报执行情况。对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时向领导汇报,根据领导决策进行处理,同时做好详细的记录。
(7)班末听取基层汇报,调度各种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的库存情况,汇总投入、产出及外运等有关数据或单据,统计核查任务完成情况和需向下一班移交的问题。
(8)填好调度日志,资料归整,器械调整,打扫环境卫生,准备(见调度工作图。
提前到岗
图1.2 生产调度工作程序
1.5 三类调度规则
1.5.1优先调度法则
在介绍能动作业计划与无延迟作业计划的构成步骤时,其中第3)步的两个条件一般都有多个工序可以满足。按什么样的准则来选择可安排的工序,对作业计划的优劣有很大影响。为了得到所希望的作业计划,人们提出了很多优先高度法则,按优先高度法的则挑选工序比随意挑选一道工序的方法更能符合计划编制者的要求,同时又不必列出所有可能的作业计划,从而计算量小。
迄今,人们已提出了100多个优先高度法则,其中主要的有以下8个:
(1)SPT(Shortest Processing Time)法则 优先选择加工时间最短的工序。
(2)FCFS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法则 优先选择最早进入可排工序集合的工件。
(3)EDD (Earliest Due Date )法则 优选选择完工期限紧的工件。
(4)MWKR (Most Work Remaining )法则 () 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长的工件。
(5)LWKR (Least Work Remaining )法则 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短的工件。
(6)MOPNR (Most Operations Remaining )法则 优先选择余下工序数最多的工件。
(7)SCR (Smallest Critical Ratio)法则 优先选择临界比为工件允许停留时间与工件余下加工时间之比。
(8)RANDOM法则 随机地挑一个工件
按SPT法则可使工件的平均流程时间最短,从而减少在制品量。FCFS法则来自排队论,它对工件较公平。EDD法则可使工件最大延误时间最小。SCR也是保证工件延误最少的法则。MWKR法则使不同工作量的工件的完工时间昼接近。LWKR法则使工作量小的工件尽快完成。MOPNR法则与MWKR法则似,只不过考虑工作在不同机器上的转运排队时间是主要的。
有时运用一个优先法则还不能惟一地确定一道应挑选的工序。这时,需要多个优先高度法则的有序组合。譬如,SPT+MWKR+RANDOM表示:首先按SPT法则挑选工序。若还有多个工序,则应用MWKR法则再挑选。若仍有多个工序满足条件,则应用RANDOM法则随机地挑一个。
按优先调度法则,可赋予不同工件以不同的优先权。按工件的优先权进行高度,可使生成的作业计划按预定目标优化。
1.5.2随机抽样法
用穷举法或分支定界法求一般单件车间排序问题的最优解时,实际上比较了全部能动作业计划;采用优先高度法则求近优解时,只选择了一种作业计划。这是两个极端。
随机抽样法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它从全部能动作业计划或无延迟作业计划之中抽样,得出多个作业计划,从中选优。应用随机抽样时,实际上是对同一个问题多次运用RANDOM法则来决定要挑选的工序,从而得到多个作业计划。这种方法不一定能得到最优作业计划,但可以得到较满意的作业计划,而且计算量量比分支定界法小得多。随机抽样法比用优先调度法则得到的结果一般要好一些,因为“多放几”一般比“只放一”的命中率要高。但计算量比后者要大。
显然,随机抽样法的效果与样本大小有关。样本越大,获取较好解的可能较性越大,但花费的时间也越多。而有,随机抽样法与母体有关。经验证明,无论是以F还是以F为目标函数,从无延迟作业计划母体中抽样所得到的结果比从能动作业计划母体抽样所得到的结果要好。
1.5.3概率调度法
随机抽样法是从k个可供选择的工序以等概率方式挑先,每个工序被挑选的概率为1/k,这种方法没有考虑不同工序的特点,有一定盲目性。
既然优先调度法则中的一些法则对一定的目标函数的效果明显地比其他法则好,我们为什么不能运用这些法则来影响随机抽样呢?显然,如果我们把除RANDOM法则以外的某个法则对一个问题使用多次,也只能得一种作业计划。这样做毫无意义。但是,我们可以给不的工序按某一优先调度法则分配不同的挑选概率,这样就可以得到多个作业计划供比较。例如,有3道工序,A、B和C可挑选,这3道工序所需的时间分别人3,4和7。如果按RANDOM法则,每道工序挑选上的概率都是1/3;如果按SPT法则,则只能挑选工序A,不可能产生多个作业计划。现按目标函数的要求,选择了SPT法则。按概率高度法,将这3道工序按加工时间从小到大排列,然后给每道工序从大到小分配一个被挑选取的概率,比如A、B和C的挑选概率分别为6/14、5/14和3/14。这样,既保证了SPT法则起作用,又可产生多个作业计划供挑选。
试验表明,概率调度法比随机抽样更为有效。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经过对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的调度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优缺点,并对不好的方面进行改进设计,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调度方式分析与改进,调度方法的分析与改进,调度人员意识的分析与改进等等。
2 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2.1 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简介
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法合资的中等规模的皮件饰品加工企业,有雇员600多人,主要生产皮表带、包带、皮服装、皮带挂件、五金配件、皮扣等,产品远销欧美等许多国家,2005年出口总额达2076多万美元,是一家经济效益较好的合资企业。
公司有两个生产部门——小皮件和表带生产部门,每个生产部门又设有几个生产车间,我所在车间为小皮件生产车间1,有员工40多人,车间里有衣车、压烫机、片皮机、披皮机、二切机和标印机等机器设备,因皮件生产要进行片皮、披皮、粘合、定型、再粘合、车线、砂边等许多繁杂的工序,所以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我所在车间将主管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且在工人中的威望很高,所以车间的生产管理还是井井有条
总体而言,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源自于连续不断的订单和车间管理人员的经验及威望,并设有一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表面看起来灵活性很高,但生产当订单缺乏或不平稳时,公司的效益将会产生下滑,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2 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调度状况
2.2.1 现行生产调度方法
公司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生产调度机构,但它的调度职能还是十分健全的。调度职能由生产部经理与车间主管及组长行使,主要调度方法是开调度会议,即每当有生产任务时,生产部经理招集负责组织管理生产的有关人员召开会议,分配任务。
2.2.2车间生产过程调度状况
生产车间机器比较少,但产品工序较多,涉及的物料种类也比较繁杂,所以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就整个生产而言,因为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所以生产控制主要为现场监督为主,各种调度也主要依靠生产主管来进行。主管并不进行过多的计算分析,主要依靠经验把任务分给员工,由员工自己把握生产进度,自己负责领料,督促生产进度,反馈生产进度信息。见图…
图2.1 车间生产调度状况
3 生产调度策略分析改进
3.1生产调度机构改进分析
3.1.1原生产调度机构
桂林苏伯西实业有限公司是一个中等规模企业,生产规模不是特别庞大,所以它的调度机构也较为简单,生产部设立一个总调度室,由生产部经理领导,有5名专职调度员,经理召开会议时车间主管人员一起参加,但工段上的工人没有参加。这样的调度机构办起事来简单快捷,但也有不足的方面。如调度室不能对生产车间直接下达指令,必须通过生产经理来尽心,这样会导致调度室的职能无法从分发挥;没有普通员工的参与,有些工作将无法有效进行,比如精确估计某一工序生产时间等等。如图3
图3.1 原调度机构
3.1.2改进设计
设立厂部和车间两极调度机构,且都要值班调度,负责每班的工作。厂部设立总调度室。早生产部经理和生产科长的领导下,作为全厂调度网中心,统一指挥全厂日常生产活动的调度工作。
厂部总调度室配备按照“条块”结合的方法,即调度人员根据具体情况,或者按照产品对象分工,或者按照车间分工对车间所属产品负责,两方面结合来配备调度人员,不用增加人员,用原来的5人已经足够了。此外,在工具、设备、劳动、供应、仓库等部门设立调度组,指定专人负责调度工作。
车间内的调度机构,不设立的调度组,而是同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工作结合在一起,设立计划调度组。车间、工段都设调度员,车间作业计划调度组配备数个主管几个工段的计划调度员,同时在工段领导下配备工段调度员。
各车间和科室的调度组或调度员,一方面结合艘车间主任或科长的领导,另一方面在业务上归总调度室。这样,使生产调度工作上下左右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生产调度系统。如图4。
图3.2 改进后的生产调度机构
设立好的各级调度机构的职权必须分工明确:
1.厂部总调度室,负责保证按照产量、品种和期限完成全厂的作业计划。厂部调度员哟啊掌握各半成品库存的储备情况,做好各车间之间的配合;监督各基本生产车间班计划和日计划完成情况,也要监督车间生产准备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或接到车间调度员报告时,应迅速处理。遇有重大问题应请示生产经理后处理。为了保证厂部调度命令的统一,要求生产作业方面的命令集中由调度机构发出。
2.车间调度组,根据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进行调度,保证各工段之间的衔接配合。监督车间作业计划的执行,发现问题和偏差时应迅速处理,重大问题应向车间主任和厂总调度室请示后处理。车间调度员应经常向车间主任和厂总调度室报告情况,特别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厂总调度室报告。
3.工段调度员,根据作业计划具体的分配各个工作地、各轮班的任务,并及时做好各项准备和供应工作。工段调度员要经常掌握各工作地完成任务和产生废品、停工情况,发祥后立即处理。重大问题要请示工长。工段调度员应经常向工长和车间调度组报告情况,对工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向车间调度组报告。
3.2 优先调度规则的应用分析
3.2.1优先调度规则在生产中的应用问题
单件小批量生产某种类型产品是苏伯西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类型,这种情况下,当只生产一件产品时,并不用考虑调度规则,但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因为有时候是多件产品同时进行生产,而且在生产的进行中又会有其他订单进入,这就面临了先生产哪种产品的问题,即如何进行排序。
公司的现行做法主要是FCFS原则,即最先到订单先生产,除非后到的订单预定交货期很短,才采用EDD规则,即优先考虑要求交货时间短的订单。这样,没有经过合理安排的生产任务,开始的时候还很顺利,可一到生产后期问题就出现了,如订单多的时候往往要求工人加班生产,有的订单即使加班也不能满足客户要求的交货期限,带来违约罚款损失,而本来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运用某一调度规则或规则组合来解决的。
3.2.2 改进分析
在进行多任务生产时,可以先通过运用各种规则进行模拟计算出所需要的时间,再对比选择消耗时间少的的规则安排生产。
下图为小皮件生产车间同时接到的生产订单任务计划所需加工时间和预定交货天数:
表3.1 小皮件车间订单任务
订单任务号 | J1 | J2 | J3 | J4 | J5 | J6 |
所需加工天数T | 4 | 8 | 2 | 5 | 9 | 3 |
预定交货天数d | 24 | 23 | 8 | 6 | 32 | 13 |
于是,各项任务的完工时刻为:C3=T3=2;C6=C3+T6=5;C1=C6+T1=9;
C4=C1+T4=9+5=14;C2=C4+T2=22;C5=C2+T5=31。
平均流程时间:A=(C1+C2+…+C6)/6=13.8天
现在检查按SPT规则是否发生交货延期,如表3.2所示
表3.2 SPT规则下的交货延期
任务号 | J3 | J6 | J1 | J4 | J2 | J5 |
计划完成时刻C | 2 | 5 | 9 | 14 | 22 | 31 |
预定交货期d | 8 | 13 | 24 | 6 | 23 | 32 |
交货延期量D | 0 | 0 | 0 | 8 | 0 | 0 |
再用EDD规则进行分析。按EDD规则进行排序,可得出如下的的排序方案:
J4——J3——J6——J2——J1——J5
于是各项任务的完成时间(即流程时间)和交货延期量如表3.3所示
表3.3 EDD规则下的交货延期
任务号 | J4 | J3 | J6 | J2 | J1 | J5 |
计划完成时刻C | 5 | 7 | 10 | 18 | 22 | 31 |
预定交货期d | 6 | 8 | 13 | 23 | 24 | 32 |
交货延期量D | 0 | 0 | 0 | 0 | 0 | 0 |
平均流程时间A=(C1+C2+…C6)/6=15.5天
这样通过分析,将运用两种规则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运用SPT规则进行生产平均流程时间比较短,延迟时间较长,运用EDD规则进行生产则得出相反的结果,计算SPT规则下违约罚款损失的资金和EDD规则下多出的在制品占用资金,哪种损失小就运用哪种调度规则进行生产。
3.2.3小结
在运用各种规则进行模拟运行时,需结合实际需求来进行,比如为了维持一些很有信誉的老客户,需要按照他们要求的最短交货期来进行生产;有时单纯利用SPT规则或EDD规则只能达到单一目标的优化,不够理想,因此利用两个规则结合的解法,有可能得出更理想的结果。
3.3 生产调度方式分析
3.3.1原生产调方式
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调度通过生产作业单来实现。根据作业单的形式,生产调度可分为传统调度和电子化调度两种方式。传统调度采用纸本生产作业单(也称工单 ),开单方式有手工开单和打印开单。生产作业单记录作业有关的信息,一单多份,分发给不同的车间部门。各车间部门根据作业单配置资源和作业生产。打印开单的工单与手工开单的一样是预先将所有作业信息输入到电脑数据库中,其灵活性有所提高,易于查询统计。
这种传统调度方式通过看板实现,各种作业单放置在看板上,一目了然,员工不需要必要的电脑技能也能根据生产作业单进行生产。简单直观是传统调度的最大优点。但传统调度的信息反馈速度慢,企业还采用二级调度(车间调度)形式。传统调度不适合动态调度。
3.3.2改进分析
建议采用电子化调度即电子传票方式 ,也就是将纸本作业单电子化。电子化调度是随着生产ERP系统而产生的。ERP系统中的生产管理模块提供生产调度平台。利用该平台,生产作业信息以电子传票的方式在各车间部门中传递。电子化调度迅速、快捷、灵活、可靠。而且在车间生产管理系统中,已经建立原材料信息 、设备信息等多个与生产信息相关的数据库。进行生产调度时,只需要将订单输入生产管理系统,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皮革、花边、辅助材料等原材料,根据机器性能和占用情况选择各种机器以及夹具。根据客户提货时间和完成活件中各工艺所需要的时间确定生产时间。
采用电子化调度方式还可以跟踪半成品的状态。半成品在车间某工序的处理完成后,会将信息立即反馈回来,这样可以实现动态调度。例如当某一机器出现故障不能完某道工序生产时可以立即对该生产作业进行重新安排,转移到其它机器台进行生产。并通知材料部门、技术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准备。
3.3.3小结
采用电子化调度可以带来一下几个优点:减少调度人员物理移动距离,很大部分时间里只需要坐在办公桌前接受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就可以了;现场讯息及时反馈到生产计划部门,更方便实时把计划与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发现偏差则可以及时做出调整,也为下期计划的制定提供许多现场数据;利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
3.4车间调度瓶颈分析与改进
3.4.1车间调度瓶颈
优化生产调度,关键是要找到工艺中的瓶颈工序,优化生产工艺,优化产品(半成品)与设备之间的最佳组合 。
为了研究生产能力,我对3月份客户要求订做的型号为065A的产品的各加工工序及转移时间做了估计。估计的时间如下:片皮——0.5分钟;披皮——0.4分钟;粘合——0.25分钟;定型——0.33分钟;再粘合——0.25分钟;主体披——0.2分钟;车线——0.33分钟;砂边——0.4分钟;上边色——0.3分钟;上水晶——0.25分钟。扣除去不可避免的拖延和休息时间,每个8小时工制工人实际工作时间为7个小时。车间员工人数为40人,这样计算出来的产品数是每天约1334件,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那么多的数目,实际数目只有1000多件。
如图3.4所示:
表3.4 各工序耗时
工序 | 片皮 | 披皮 | 粘合 | 定型 | 再粘合 | 主体披 | 车线 | 砂边 | 上边色 | 上水晶 |
耗时 | 0.5 | 0.4 | 0.25 | 0.33 | 0.25 | 0.2 | 0.33 | 0.4 | 0.3 | 0.25 |
合计 | 3.2 |
1 工序表现方面
下表是我和车间管理人员在某一定点时刻纪录的车间各工序在制品完工数及等待加工数:
表3.5 工序在制品完工及等待数
工序 | 片皮 | 披皮 | 粘合 | 定型 | 再粘合 | 主体披 | 车线 | 砂边 | 上边色 | 上水晶 |
完工数 | 500 | 400 | 400 | 380 | 350 | 350 | 300 | 270 | 200 | 150 |
等待数 | 600 | 100 | 0 | 20 | 30 | 0 | 50 | 30 | 70 | 50 |
2 .工人组合方面
由于工人的熟练程度不同,不同的工人组合,会有不同的生产能力,做好工人组合至关重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把车间工人按照操作熟练程度的不同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很熟练、熟练、一般和不熟练四个水平。图…是工人组合图以及所在工序的生产进度
表3.6 工人组合
工人组合 | AABBC | ABBCD | ABBC | ABCC | BCC | ABC | BBCC | AABB | BBCD | ABDD |
所在工序 | 片皮 | 披皮 | 粘合 | 定型 | 再粘合 | 主体披 | 车线 | 砂边 | 上边色 | 上水晶 |
生产进度 | 慢 | 慢 | 快 | 快 | 快 | 快 | 中等 | 快 | 慢 | 中等 |
下图为第一期(一个生产周期——一周为一期)到第十期材料要求数及实际供应图
表3.7 原料要求数及实达数
时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要求 | 8400 | 9000 | 8000 | 8500 | 00 | 9500 | 6300 | 7860 | 9500 | 6900 |
实达 | 8400 | 8000 | 7500 | 8500 | 00 | 9000 | 6300 | 7860 | 8500 | 6900 |
图3.3 原料要求数及实达数对比
由图3.3出,第2期,第3期,还有第6,第9期材料供应不足造成物料瓶颈。
4.机器与产品组合方面
桂林苏伯西公司机器设备并不是很多,但设备之间的性能并不完全一样,不同机器加工不同产品所需要时间是不一样的,虽然差别不是很大,但当产品数量很多时,优化机器与产品之间的组合显得及其重要。下表为车间不同片皮机与披皮机加工A、B、C、D四种产品时的时间(单位:秒):
表3.8 片皮机及披皮机加工产品时间
产品A | 产品B | 产品C | 产品C | |
片皮机1 | 9 | 7 | 3 | 5.5 |
片皮机2 | 7 | 6.2 | 5 | 7 |
片皮机3 | 8.5 | 6 | 4.5 | 7.3 |
片皮机4 | 6 | 8.2 | 6 | 7 |
披皮机1 | 8 | 4 | 5 | 9 |
披皮机2 | 6 | 7 | 5 | 6 |
3.4.2 改进设计
1.为消除片皮、披皮和上边色三个工序瓶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要求员工加班;
(2)增加机器设备,招聘新员工:
(3)调整工人组合,把生产进度快的工序上的工人调到瓶颈工序上面去。见下图
表3.9 改进后的工人组合
所在工序 | 片皮 | 披皮 | 粘合 | 定型 | 再粘合 | 主体披 | 车线 | 砂边 | 上边色 | 上水晶 |
工人组合 | AABBBC | ABBCC | ABC | ABCD | BCC | ABC | BBCC | AABD | BBBC | ABDD |
2.增加物料供应库存以保证物料供应正常,当然是在所增加的库存费用小于误工损失费用。
3.利用匈牙利算法计算出机器与所生产产品之间的最优组合
表3.10 片皮机生产产品时间
A | B | C | D | |
片皮机1 | 9 | 7 | 3 | 5.5 |
片皮机2 | 7 | 6.2 | 5 | 7 |
片皮机3 | 8.5 | 6 | 4.5 | 7.3 |
片皮机4 | 6 | 8.2 | 6 | 7 |
片皮机1生产产品C,片皮机二生产产品B,片皮机3生产产品A,片皮机4生产产品D。
表3.11 披皮机生产产品时间
产品A | 产品B | 产品C | 产品C | |
披皮机1 | 8 | 4 | 5 | 9 |
披皮机2 | 6 | 7 | 5 | 6 |
3.5车间管理人员调度意识分析改进
3.5.1管理人员调度意识
车间管理人员和调度和调度员主要靠经验进行管理调度工作,没有形成系统调度的观念,这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素质较底的原因,没有学习过专门调度知识,认为详细的调度是没有必要的,是费时费力的一种活动。这种观念使企业管理人员并不是根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来进行调度活动,而是根据经验甚至与工人关系的好坏来分配生产任务,但经验并不是万能的,人情也不能替代经济调度规则,这些状况带来的消极结果也是明显的,比如车间管理人员在给工人安排生产任务时没有进行最优组合来安排,反而根据自己对某一员工的偏好把工作量但报酬多的任务交给他,这样并不会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反而会影响大部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又如对待机器的问题上,管理人员只交代不要把机器损坏就行,至于用那台机器生产哪种产品则不闻不问,更谈不上用什么先进的算发来计算了,所以,管理人员的调度意识必须进一步的提高。
3.5.2改进分析
生产调度中,不论是传统调度还是电子化调度,都是由调度员(或称为计划员)控制,调度的好坏与经验和能力相关。因此要使调度科学、合理,调度员必须具有基本的生产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皮件生产经验。做好调度,最起码的要求有以下三点 :
1.了解设备的性能
不了解设备的性能和生产能力就不能找到工艺中的瓶颈,更无法建立产品与设备之间的最优组合。比如生产表带,各种机器设备能承印的色数、幅宽、皮革类型是不同的 ,所安排的生产产品必须适合该机器。
2.熟知生产工艺
对于一个订单,怎样组织生产,选择什么样的工艺,这是调度必须解决的问题。不了解生产工艺,就不可能正确地分析出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也不能合理地配置原材料,不能估算出产品(半成品)在各个工序中需要的处理时间,当然更不能优化生产工艺。而且只有熟知工艺,才能处理瓶颈工序的影响,提高整个生产能力。
3.掌握基本调度理论
上面两点主要强调生产专业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而掌握基本调度理论则是对调度员的生产管理能力的要求。作为一个调度员或车间管理人员,一些关于调度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必须具有的,如企业设备总生产能力的计算 、生产调度中的约束条件分析、调度优化算法等等。
4.加强教育培训
管理人员的调度意识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公司应该为调度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课程,以期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毕竟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管理能力之间的竞争。
3.5.3小结
桂林苏伯西有限实业公司的生产订单比较多,但这并不以为着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产生是由上到下特别是车间管理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管理人员应该随时想着怎么样降低生产成本,想着如何更好进行调度工作,但这些目标并没有达到,所以,公司管理人员在生产调度意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4 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许多企业正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技术创新,管理方式的改进,许多自动化软件的应用,都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皮革生产行业,中国产品的产品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但这种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廉价的劳动力,离开廉价的民工劳动力,中国的皮革制品(包括许多其他品种)将很难在国际上竞争。桂林苏伯西实业有限公司也是如此,虽然它也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但并没有太多的先进管理理念注入其中,良好的经济效益是靠外界连续不断的订单和工人廉价的劳动力带动,而所得的大部分利润也流如了法国投资者的那边。
生产调度作为企业生产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能否做好它事关一个企业经营的成败,正如一位在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工作多年的经验丰富的老调度工程师所言:“如果我现马上就离开这个企业,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会增加30%”。虽然会有所夸张,但他说明了生产调度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更显得不可或缺。桂林苏柏西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营业额上亿的企业,单靠廉价劳动力是不能维持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因为中国工人的工资不可能永远维持在600圆人民币的水平(公司工人工资600,管理人员800),引进并做好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已经不可以再拖。
我试图对公司生产调度方面展开分析,对公司的调度方式,调度机构,调度瓶颈,调度人员的素质等几个方面做相关改进,虽然不是面面俱到,但是已经尽了个人最大努力,我也希望我所实习的企业能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由于本人能力阅历向浅,加之时间和资料有限,文章未能更全面,更深入的进行研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致 谢
由于自身所学及社会阅历有限,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碰到了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贵文龙老师对我不辞劳苦的悉心指导,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这一次的研究分析,同时我也深切的感受到了贵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学术要求,使我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科学、严谨、谦虚、谨慎、求真、求实的处事风格,获益非浅。
感谢我的父母给我的关心和支持,给了我学习深造的机会,使我能够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没有他们的养育和教育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我真诚的感谢他们。
感谢桂林苏伯西给我实习的机会,也十分感谢生产部刘经理的悉心指导,以及生产主管将金花的热情帮助,没有他们两人,我将无法完成我的工作。
感谢我宿舍的各位好友,谢谢你们四年来的关心和照顾,有你们不断的监督指导是我这一生莫大的荣幸。是你们陪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我们也将不断的进步。
在此一并感谢对我论文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所有老师,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范中志,张树武等编.基础工业工程(I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王恩亮,工业工程——企业成功之术[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
[3]孙友松,工业工程[J].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04.1~6
[4]李景元, 现代企业生产调度员现场管理运作实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姜春凯,韩佩卿译,[日]日科技连IE研究会编,工业工程(IE)初级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6]李景元,生产调度员职能与行为规范,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7]David M. Miller,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Operations Research[M],John Wiley & sons,Ind 1984
[8]魏大鹏主编,生产计划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9]M. E. Mundel, Motion and Time Study[M], Prentice-Hall & Englewood Cliffs, 1978
[10]David M. Miller,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Operations Research[M],John Wiley & sons,1984
[11]夏自由, 印刷生产调度浅谈[J].今日印刷, 2005,(9):86~88
[12]徐俊刚, 生产调度理论和方法研究综述[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4(42/2):257~267
[13]E W Schuster, S J Allen. Raw material management at Welch's, Inc, Interfaces, 1998, 28(5): 13~24.
[14]D Adelman, G L Nemhauser, M Padron et al. Allocating fibers in cable manufacturing.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1999, 1(1): 21~35.
[15]J Roslof, I Harjunkoski, J Bjorkqvist et al. An MILP-based reordering algorithm for complex industrial scheduling and rescheduling. Computer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1, 25(4/6): 82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