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能源利用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0:52:43
文档

能源利用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能源利用与节能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ApplicationofEnergyandTechnologyofEnergySaving课程编号C2099003课程类别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任选学分2总学时数32开课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开课教研室环境系面向专业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完成实现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中的能力要求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一、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能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
推荐度:
导读《能源利用与节能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ApplicationofEnergyandTechnologyofEnergySaving课程编号C2099003课程类别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任选学分2总学时数32开课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开课教研室环境系面向专业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完成实现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中的能力要求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一、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能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
《能源利用与节能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Application of Energy and Technology of Energy Saving
课程编号C2099003课程类别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任选
学    分

2总学时数32
开课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开课教研室环境系
面向专业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
完成实现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中的能力要求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

能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而且是重要污染源。本课程介绍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能源有关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知识。阐述中国的常规能源资源分布及结构;中国能源的发展战略;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危害;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可替代能源的发展前景。

在素质培养与绿色奥运的倡导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各种能源系统、节能基本原理、能源管理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能源管理和能源研究工作打下基础。达到强化能源基础知识,了解能源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动向,提高节能意识的目的。通过学习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1.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能源与环境的基本概况,能源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能源体系构成,懂得节约高品位能源、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一般技术的基础上,用开拓、创新的精神挖掘能源节约的潜力,使得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为能源高效利用、节约能源作贡献打下基础。

(3)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内容丰富,工程应用领域非常广。不仅涉及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多阅读教学参考书籍,具有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 课程的内容: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能源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第二节 能源形势

第二章 常规能源的利用

第一节 煤炭

第二节 石油

第三节 天然气

第四节 水能

第五节 二次能源

第三章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节 核能

第二节 太阳能

第三节 风能

第四节 地热能

第五节 海洋能

第六节 生物质能

第七节 氢能

第四章 节能技术

第一节 节能概述

第二节 节约热能、煤炭、石油及用电

第三节 废气能量再利用技术

第四节 社会体系结构转换型节能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五、教学组织

本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课堂理论教学、讨论课、课程作业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掌握全球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了解能源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目前全球的能源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在教与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目标教学组织形式
能源基础知识以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为主线,分析目前国际和国内能源需求的现状,能源对整个人类射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社会对能源需求的结构和变化趋势,关注自己所学专业方向与能源的关联性。注重对生活和能源的关系的培养;加强能源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的思考;强调能源与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安全、法律等制约关系。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大作业、综合性设计环节、课堂创新性工程实例等,培养学生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自学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与能源相关问题;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表达能力通过讨论课、课程作业以及分组大作业,培养学生清晰的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学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讲课时数实验时数实践学时上机时数自学时数习题课讨论时数
第一章 导言

4
第二章 常规能源的利用

10
第三章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0

第四章 节能技术

6
复习课2
合            计

32
总            计

32
七、考核方式

说明在教学计划中该课程是考查课;考试方式是开卷;课程成绩评分包括平时作业和期末论文两部分,所占考核比例分别为50%。

八、教材与参考书

1. 李崇祥主编,《节能原理与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 周鸿昌编著,《能源与节能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3. 龙敏贤,《能源管理工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叶大均,《能源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5. 黄素逸编著,《能源科学导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2

6. 吴治坚编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7. 毛宗强编著,《氢能——21世纪的绿色能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8. (日) 滨川圭弘等编;郭成言译,《能源环境学》,科学出版社, 2003,2

9. 王革华等编著,《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九、说明

此课程需要多媒体教室进行讲座式授课,使教学内容直观,加深讲学印象。

                                                          

                                                执笔人: 

                                                      审核人:                                                                            

文档

能源利用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能源利用与节能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ApplicationofEnergyandTechnologyofEnergySaving课程编号C2099003课程类别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任选学分2总学时数32开课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开课教研室环境系面向专业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完成实现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中的能力要求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一、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能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