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苏省某企业集团为例
河海大学商学院 解勇
摘 要: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企业集团进行深入访谈及长期观察,从企业的战略与结构的理论框架分析某企业集团的成长战略,得出企业集团的变革战略的方案设计,即战略焦点、组织变革、能力提升和保障,通过案例研究和焦点小组讨论,得出有益的发现,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对于处于现阶段的中国民营企业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
关键词:集团 成长 战略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09)11(b)-076-02
江苏省某企业集团系一家民营制造业企业。在产品种类上,企业集团的竞争对手一般只生产一到两类工业制造产品,而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美国某著名公司的合作,能提供四大类产品。姚俊,吕源,蓝海林认为多元化战略对绩效的影响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理论文献认为公司实施多元化扩张的同时存在成本和收益。然而在实证研究上,美国等发达市场的研究结果与韩国、智利等一些新兴市场的研究成果不一致。本研究主要分析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多元化行为,并以我国5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来分析公司多元化程度、股权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关系。通过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我们发现公司多元化程度虽然与公司的股权收益(ROE)没有显著关系,但与资产回报(ROA)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同时我们也发现国有股份比例对多元化公司的业绩没有显著的影响关系,而公司的负债规模与ROA指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王化成,胡国柳(2005)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多元化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投资多元化水平显著负相关;国有股比例与企业投资多元水平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法人股比例与企业投资多元水平基本无关;流通A股(社会公众股的替代)比例与企业投资多元水平显著正相关;流通B股对企业投资多元化水平的影响可能是负向的。张卫国,袁芳,陈宇等人认为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成长模式的选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 研究设计
案例研究方法的步骤如同企业的战略规划,指导研究者进行研究。Yin将案例研究分为五步,即研究设计、为收集数据而准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研究报告。这些步骤几乎可以用到任何实证研究中。相比较而言,Eisenhardt [1]的案例研究方法的步骤更具体和有案例研究的特色,如理论抽样。然而,Eisenhardt给出的研究步骤过于繁琐,同时也没有强调案例研究背景的重要性。
方案设计思路:在对A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区域环境进行分析后,我们通过组织专家组与公司高层多次的研讨,确定了战略设计的板块,并从设计的被选方案中最终确定每一板块的最后选择。对A集团所处的宏观环境、区域环境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集团目前主要是在行业谋求发展,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时,可以尝试跨行业、多领域、多元化发展。这有利于企业分散经营风险,也能够满足企业做大做强、造福员工和社会的使命。经过专家组的研讨,我们首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几种可供企业选择的方案,再通过与企业高管层的研讨、交流,最终确定A集团的行业发展定位。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集团化改造前期的SWOT分析
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的企业必然成为更自主的经济实体,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依靠市场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自我调节生产经营活动,做出各种决策,无论对哪一个企业来说,市场需求是企业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企业也必须面对国内、国际市场产品的竞争。所以,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准[2][3]。
2.2 国内其他工业制造件厂的追随
因为A所取得的市场地位,让国内许多工业制造件厂跟随A,A卖什么产品,就有厂家也跟客户说他能生产与A一样的东西,而价格比A便宜。虽然这些厂家生产的产品与A的产品质量上有较大差距,但工业制造产品较难检测,甚至有些没有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标准规定的较为笼统,客户有时就不做区分,而采取简单比价格。这样在价格上A往往较其他厂家高,这样也就失去了一些客户[4]。2.3 A集团化变革的战略初步设计
2.3.1 战略焦点:拓展制造行业之外的工业维护技术领域
水平多元化也称为横向多元化。拓展的领域主要是销售给原市场客户,拓展的新产品与原经营的工业制造产品基本用途不同,但他们有密切的销售关联性,都属于工业运行维护领域。分摊市场风险,利用新的经营机会。围绕工业运行维护领域拓展多种类产品,当原产品成长率不足时,有新的产品领域来实现增长。虽然新产品开发满足原市场客户,但因产品种类不同,重点目标客户也会有所区别,甚至拓展出全新的市场。分阶段逐步实施。避免盲目开发出太多的领域,超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物质、技术条件。避免造成企业精力分散,而不能发挥出原本的经营优势。而应在充分了解企业所经营资源的优势地位,选择可以发挥优点的领域开展新业务。确保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在第一阶段首先开拓润滑和耐磨、防腐业务。在获得稳固地位后再考虑其他业务[5]。
2.3.2 组织变革:采取M型的组织架构
各事业部经营,研发。不同事业部设立的研发中心,设立本事业部的研发战略,做好研发的风险和成本控制,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确保企业能源源不断地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推动企业的发展。生产。依据不同事业部的产品特定,决定不同的生产方式,包挂决定自主生产的比例。
2.3.3 能力提升:培育工业制造事业部的竞争力
76《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Management经管空间
实施差异化战略。针对每一类产品成立不同的研发小组,争取做到每年有新的专利产品,并且每年有超过十项以上的新技术得到应用。针对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用户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在确立已有产品的质量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开发适应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因为产品的技术领先,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确保公司利润。加大工业制造产品自主生产的能力。之前某企业集团只能生产部分产品,许多产品需要国外进口。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产品价格高,只能占领工业制造市场中的高端市场,而对中、低端的大量应用的市场为力;另一方面也不能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产品链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在自主生产上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技术优于对手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继续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使我们的产品价格和同类产品持平或低于同类产品[6]。
参考文献
[1] Eisenhardt K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er ’s companion,2002: 3~36.[2] 黄顺宜.企业专业化多元化成长战略分析与选择[D].2000.
[3] 于克信.企业战略领导能力构建探源—— 战略思维产生的组织学
习机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0(2):25~30.
[4] 谢佩洪,王在峰.基于制度基础观的 ICP 范式的构建及其分
析—— 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剖析[J].财经科学,2008,02.[5] 王高玲,徐佩,汤少梁.高等教育现代产权制度探析[J].南京师大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8, (03).
[6] 白玉,吴小林,唐茹等.从企业并购看多元化经营的风险[J].武汉理
工大学学报,2000, (06).
基于提升员工忠诚度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兰炜
摘 要:员工背离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员工与企业进行联合决策的结果。员工忠诚度的提升是留住员工、用好员工、防止员工背离的关键,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员工背离的主体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关键词:忠诚度 员工背离 分析 对策中图分类号:F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09)00(b)-077-02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通的现象,这种打破所有制、区域和行业的人才流动对于优化全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调整、人才流动法制建设不健全等原因,员工忠诚度下降以及由此引起的员工流失也成了很多企业发展过程的瓶颈。因此,分析员工忠诚度下降及员工背离的原因和机理,对组织制定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1 员工忠诚及其意义
员工忠诚是员工对企业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的统一,体现在
员工与企业目标的协调性、价值观的相容性以及员工对企业内在环境适应性、贡献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常常反映员工对组织使命和目标的认同,以及更加努力完成工作的意向。忠诚的员工可以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还可以使企业节约招聘培训及管理费用,从而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另外,忠诚的员工本身是企业的“活广告”,对树立和维护企业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员工为什么背离企业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员工忠诚度主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影响:即个人因素、企业因素及社会因素,这三类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着员工忠诚度的变化,因此,要探求员工背离企业的原因,就必须从它们的综合作用中去分析。2.1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
员工满意是员工忠诚的前提,从内容上讲,员工满意包括物质满意和精神满意两个方面,物质满意主要是指薪酬和福利待遇,而精神满意包括工作环境和氛围、工作本身和事业发展空间等。借鉴管理学家麦克雷格的“保健-激励双因素论”来分析,以物质满意和精神满意分别作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可以将员工划分为四种类型,见下表:
表1
物质满意
物质不满意精神满意忠诚型期望型精神不满意
潜在流动型
破坏型
由于员工具有个体差异性,对企业有着不同的期望值,企业所
提供的物质及精神报酬对每一位员工的效价是不一样的,再加上资源的有限性,员工不可能平等地获得物质及精神报酬,因而在企业中必然出现上表所列的四种情况。破坏型的员工由于强烈的不满,在工作中同时存在心理撤出和行为撤出,流动是对双方都有利的选择;期望型及潜在流动型员工虽然不会立即离开,但当外界所能提供的诱因足够大时也会选择背离企业。2.2 从博弈理论的视角看
所谓博弈就是经济人或理性人为了达到自身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相互争斗的行为表现。参与博弈的各方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对抗的关系,以争得效用的多少决定胜负,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
作者简介:兰炜(1972-) 男,甘肃天水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经济师、工商管理硕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77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