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
C.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
D.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
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此完成2~3题。
2.“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C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文化可持续发展
3.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A
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B.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4.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图6方框中Ⅰ、Ⅱ、
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D
图6
①耕地紧张 ②乱砍滥伐 ③植被破坏 ④地形起伏大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5.我国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目标的原因是 (A )
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
A. B. C. D.
6.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最应采取的措施是 ( B )
A.压缩生产规模 B.倡导循环经济 C.减少资源开发 D.控制人口数量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回答7~8题。
7.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C )
A.外来人口数量大,劳动力成本低 B.航空、铁路、公路构成便捷的交通网
C.市场需求量大,消费水平高 D.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水平较低
8.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主要意义是 ( D )
A.加快城市化速度,扩大城市范围 B.提高当地农业产品的知名度
C.美化城市环境,减轻城市污染 D.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回答9~11题。
9.该地区可能位于 ( B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10.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C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地域性原则
11.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D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1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河口附近出现咸潮(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下列措施有利于缓解咸潮的是 ( D )
①从上游水库调水,引淡压咸 ②大量引河水灌溉农田
③大量抽取地下水,提高河水水位 ④植树造林,建设沿海防护林绿化体系
⑤发展节水产业 ⑥在河口清淤,降低河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13.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2)“退耕还林还草”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 (选择填空)。
A.经济系统 B.生态系统 C.人的管理 D.社会系统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原则。
(4)说出图中经济系统所包含的基本经济活动(说出三类基本活动即可),并以其中一类基本经济活动为例,说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14.读文字资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省汤阴县有30多万亩玉米,玉米芯资源丰富。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芯渐渐成了农民手中的废物。近年来,当地农民利用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建立相关产业。
木糖醇生产后产生的下脚料——木糖渣若堆放在田地或土坑中,因木糖渣很轻,在干旱季节,容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但利用木糖渣代替棉籽壳做食用菌袋的填充料,可发展食用菌种植。现当地已形成几个食用菌栽培大乡(镇)。但光靠栽培食用菌还不能消耗所有的木糖渣,当地企业又开发了用晒干的木糖渣代替燃煤技术,3吨干渣就能代替一吨煤,给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在汤阴县,玉米芯的综合利用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这条综合利用产业链总产值达7.3亿元左右,约占全县总产值的1/4。
河南省汤阴县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据汤阴县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说明其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答出三项即可)
答案:1-5DCADA 6-10BCDBC 11-12DD
13. (1)生态 经济 社会
(2)C
(3)公平性
(4)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
如:工业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环境资源(矿产资源、地形、水源等);向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
14. 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