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级医学影像本科《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试卷(B)
答案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总分 | 统分人 | 复核人 |
得分 |
得分 | 阅卷人 |
1. contrast examination
采用人工的方法,将某种物质引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称为造影检查。
2. thin slice scanning
薄层扫描:层厚小于或等于5mm的扫描。
3. 声像图
B型(brightness mode)超声检查法,系以不同亮度的点状回声反应界面回声强弱,并以断面图像方式显示出来,属辉度(brightness)调制型,简称B型,所形成的回声图像称声像图
4. 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 MPR
多层面重组 是在断层扫描的基础上对某些或全部扫描层面进行各种方向范围的重组,得到冠状面、矢状面、斜面或任意面的二维图像。
5. window width of CT
CT图像上所显示的结构的CT值范围的大小。
6. target scanning
靶扫描 是指用小的视野,用原始数据对感兴趣区进行重建扫描的方法。
7. signal to noise ratio
信噪比 图像信噪比是指图像中的信号能量与噪声能量之比。
8. MR angiography
MR血管成像 是利用时间飞越法、相位对比法和对比剂增强血管成像技术。
9. ultrasonography
超声检查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各种组织中传播并反射时的回声(echo)不同,而形成声像图的一种检查方法。
10. pulse sequence of MRI
脉冲序列是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与梯度脉冲组成的脉冲程序。
得分 | 阅卷人 |
1. 在磁共振成像序列中,SE序列是是以 90 °RF激励脉冲开始,继而施加一次或多次 180 °相位重聚脉冲,产生回波信号。短TR和短TE产生 加权像,长TR和长TE产生 T2加权像。 EPI 成像是最快的。
2. 多层螺旋CT的技术特点是:① 宽探测器结构 ;
② 先进的旋转方式 ;③大容量X线球管 ;④ X线束为锥形束 ;
⑤ 同层厚时X线剂量减少 ;⑥大容量高速计算机处理能力 。
2. CTA的常用成像方法是 最大密度投影 、表面遮盖显示。MRA的成像方法有时间飞跃、相位对比 、对比增强等。
3. B超检查的检查方式包括:① 连续平行检查法;
② 立体扇形检查法 ;③ 追踪检查法 ;④ 十字交叉检查法 。
得分 | 阅卷人 |
1. MRI的空间分辨力越高,其图像信噪比越高。( × )
2. Gd-DTPA 是MRI的细胞内液对比剂。( × )
3. 根据CTVE的图像结果可以诊断所有胃肠道的病变。( × )
4. MRA可以检查出大部分血管异常,尤其显示小血管比CT好。( × )
5. 在诊断影像质量管理中,出现意外问题时,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 × )
得分 | 阅卷人 |
1. 有机碘制对比剂的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碘过敏反应分为四级:①一般反应为头疼、恶心、呕吐、荨麻疹等。②轻度反应为喷嚏、流泪、结膜充血、面部红肿。③中度反应为面色苍白、呕吐、出汗、气促、胸闷、眩晕、喉干痒等。④重度反应为呼吸困难、意识不清、休克、心率不齐、心跳骤停。
2. 脑的CT普通检查方法(说明病人体位、扫描层厚层距、图像显示的窗口技术)。
横断层面扫描 扫描的基线有听眦线或称眶耳线(orbitomeatal line; OML),即眼外眦与外耳道口的连线。还有瑞氏线(Reid line; RL)或称听眶下线,即眶下缘与外耳道口的连线。听眶上线或称眉听线,即眉弓上缘的中点与外耳道口的连线。三种基线中以OML最常用。
扫描时病人常规取仰卧位,下颌内收,头先进。体表定位时,扫描机架上的指示灯的定位线与OML平行,以此为基线。
要求头部两侧基本摆平,目的是使每层图像两侧对称,准确地反映该层面的解剖结构,有利于病变的发现和两侧结构的对比。扫描时从基线开始以层厚8~10mm,层距8~10mm连续由下至上逐层扫描,直至脑实质全部扫完为止。头顶是癫痫病灶的好发部位,注意不要漏扫。欲观察后颅窝及桥小脑角的病变,扫描层面则与OML的耳端成15~20°角。扫描发现较小病变时,可在病变区域作重叠扫描或加作薄层扫描。病变位于颅底部的加作图像堆积扫描,以减少颅底骨质引起的伪影。
横断层面图像窗宽80~100Hu,窗位35~40Hu;冠状层面图像窗宽取120~140Hu,窗位40Hu左右;对脑外伤及可疑颅骨受损病人,常规加摄骨窗片,窗宽1400Hu,窗位400Hu;对兴趣区可局部放大显示;脑池造影CT图像窗宽200~2000Hu,窗位250~400Hu。
3.腰椎间盘的MRI检查平扫方法(线圈、体位、序列、成像平面选择)
三、脊柱及脊髓MRI成像技术
1.线圈 一般采用胸腰表面线圈。
2.体位
腰椎与腰髓 病人仰卧。应使髂嵴(第四腰椎水平)位于胸腰线圈的中部,横断面定位光标应正对髂嵴水平或其稍上方,即线圈中心部位。如使用表面线圈时,应使线圈尽可能与病人背部相贴。
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FSE、GRE序列,STIR序列也较常用。可选用预饱和、外周门控、流动补偿、去相位包裹等功能。
先做矢状平面图像,确定扫描平面与腰椎间盘平行。
4. B型超声的观察内容
二维超声检查是通过获得切面图像完成的。不同组织和病变有不同的回声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达到诊断目的。
1)外形:通过对脏器或病变的形态分析,判定脏器的肿大或缩小以及病变的性质。
2)边缘回声:边缘(margin)回声以其被膜结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特点。
3)内部回声:每个器官都有其固有的内部回声(internal echo)规律,其回声规律改变时,则预示着有病变的存在,而通过对这些内部回声的分析,可对不同的病变做出诊断。
4)后方回声:不同的器官或病变有不同的声衰减特性,导致其后方组织内具有不同量的声能。
5)毗邻关系:正常体内脏器都处在一定的位置上,并且和一定的组织器官相邻。正常位置和毗邻关系的辨认是确定病变来源的基础。
6)活动度、活动规律:正常器官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如心壁的收缩、舒张,瓣膜的开放、关闭,胃肠道及输尿管的蠕动,血管的搏动及胎儿活动等。在有病变时,可导致异常活动的出现。
7)功能状况:超声显像可对某些以形态来反应功能状态的器官做出功能状况评价。如心脏、胆囊、膀胱、胃等器官可以通过显示其大小、活动规律、动态变化等来观察其功能改变。
5. 静脉肾盂造影的操作过程。
造影方法:病人仰卧于检查床正中,置两个椭圆形压迫器于脐两旁,相当于输尿管经过处,用连以血压计的气袋覆盖其上,然后束紧压迫带,压阻两侧输尿管通路,使气袋充气,加压至80mmHg~100mmHg,最高不得超过病人的动脉压,否则造影时间延长时,病人难以忍受,并可引起股动脉缺血。一般以能压迫输尿管使对比剂停留于肾盂、肾盏内为度。腹部不宜加压时,可放低病人头部,骨盆抬高10°~15°。经肘部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20ml。1min内注完,使血液中对比剂浓度迅速升高,显影效果良好。
注射完毕后5~7min摄第一片,即刻冲洗胶片,以观察摄影位置、条件以及肾盂、肾盏显影情况。15min摄第二片,30min摄第三片。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肾盂积水按常规时间摄片不显影时,可在数小时后再摄片。如双侧肾盂、肾盏显影满意,除去腹压带,则输尿管和膀胱充盈,并摄全尿路片。疑有肾下垂者可采取站立位摄取全尿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