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王维晚年诗歌好用“空”字,这充分反映了他的佛性。但正是这样形成了王维诗歌淡远清逸,空灵闲雅的风格,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关键词: 王维 空 佛性 禅思 空灵
一、 王维诗歌中的“空”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唐代诗人。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全唐文》和《旧唐书》等文献记载,其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前后两个时期。早年王维积极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如《红豆》用诗笔写爱情,又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亲情和友情;四十岁后,则清心寡欲,流连山水,寄情田园,他在长安东南置下宋之问的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从此,暮鼓晨钟,青灯黄卷,沉迷于佛法禅理当中。故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诗序,《全唐文》卷一二九)。从此赢得“诗佛”之誉。今人刘大杰先生也进一步认为,王维的作品是“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中国发展史》中卷)。
众所周知,佛教禅宗讲究三种境界:一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写寻禅而不得;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写似悟非悟;三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写瞬间永恒。可见,在禅宗的三种境界中,“空”是一个核心概念,而 “悟空”也就成了参禅悟道者孜孜以求的终极境界。也许正是与佛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维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地使用了“空”字。
下面是笔者从《王维诗集》中随便摘录的十几首诗歌:
《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归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叹白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眼界念无染,心空安可速?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因爱果生病,以贪始觉贫。声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桃源行》: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登辨觉寺》:竹径从初地,蓬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过感化寺》: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蹊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