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6:32
文档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课程编号:英文名称:forensicsursery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28实践学时:4学分:2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涵外科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操作。通过对外科学总论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世界外科发展史,熟悉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及其分类,并由此理解学习和掌握外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必要性和
推荐度:
导读《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课程编号:英文名称:forensicsursery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28实践学时:4学分:2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涵外科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操作。通过对外科学总论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世界外科发展史,熟悉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及其分类,并由此理解学习和掌握外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必要性和
《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forensic sursery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 学 时:32              讲课学时:28         实践学时:4

学  分:2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涵外科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操作。通过对外科学总论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世界外科发展史,熟悉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及其分类,并由此理解学习和掌握外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训练学生外科手术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无瘤观念,外科学总论还着重对学生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自觉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二章  无菌术

【目的要求】

1、树立无菌观念。

2、了解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抗菌法)。

3、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的方法。

4、学会手术区的消毒和辅无菌巾。

5、掌握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6、了解手术室的建立和管理要求。

【教学内容】

无菌术的要领和组成,灭菌法和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炎烧法,药液浸泡消毒法,甲醛蒸气熏蒸法,手术人员术前的一般准备:手臂消毒(肥皂刷手法、紧急手术简易洗手法),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的方法。手术区的准备:消毒范围,使用药物,注意事项及铺巾方法。无菌操作的规则和意义,手术室建立的基本条件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

1、重点要求: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人员和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则。

2、在外科总论实验室学会洗手、戴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及手术野的消毒原则和方法。

第三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目的要求】

1、复习体液、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

2、熟悉各型缺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3、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4、掌握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及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体液平衡的调节和酸碱平衡的维持。缺水的类型(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各型缺水、缺钠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低血钾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各型酸碱平衡失调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具体方法、水、电解质、热卡平衡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1、重点要求:各型缺水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诊断和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自学复习体液平衡、酸碱平衡的正常调节。

第四章  输血

【目的要求】

1、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和熟悉输血的途径。

2、熟悉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3、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和目的。

4、了解血液制品和血浆增量剂的用途。

【教学内容】

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输血的并发症及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成分输血、自体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浆增量剂的作用。

第五章  外科休克

【目的要求】

1、复习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的变化。

2、了解休克的分类。

3、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如何判断休克的发生、发展和预防要点,特别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4、掌握抗休克的一般急救措施、治疗要点,掌握护休克时的观察指标,特别是补液量的估计,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教学内容】

休克的分类及其病因,各类型休克病理改变的共同点。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包括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抗休克治疗的原则及综合措施(包括一般急救措施,去除病因、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改善心功能和微循环、皮质类固醇及其他药物的应用),休克病人作动态观察(包括特殊监测)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休克的预防要点。

【教学方法】

1、重点要求:休克的病理生理与微循环变化,休克的诊断。抢救休克的综合措施、补充血容量的方法,消除病因,纠正酸中毒,改善心肺功能,应用血管收缩剂和扩张剂适应症及其注意点,以及其他治疗方法。

2、大课讲授:外科休克主要是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两种,着重介绍两类休克在治疗上的异同点。

第六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肾衰竭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熟悉应激性溃疡、急性肝衰竭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诊断注意事项、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急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应激性溃疡、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第七章  麻醉

【目的要求】

1、熟悉现代麻醉学的概念和临床任务。

2、了解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麻醉中观察,监测与病人的重要性。熟悉麻醉前的准备工作,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了解麻醉选择和处理原则。

3、了解常用全麻药和临床药理,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

4、了解肌松药的应用和气管内麻醉术以及复合麻醉的概念。

5、掌握局麻药常用剂量及其范围,熟悉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预防和正确处理。

6、学会处理常见小手术局麻技术,熟悉常用神经阻滞的实施原则。

7、熟悉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了解其操作步骤,管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8、熟悉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要求。

9、了解麻醉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

1、现代麻醉学的概念,发展与现状,麻醉的临床任务。

2、麻醉前准备:包括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技术和器材及药品的准备,决定麻醉前用药,麻醉期间各项生理指标观察,监测,和麻醉后的监护。

3、全身麻醉:乙醚吸入麻醉的典型体征,全麻深度的辨认要点,硫苯妥钠,r-羟基丁酸钠和的优缺点。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全面麻醉的意外,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要求。

4、局部麻醉:普鲁卡因、地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各种常用局麻方法,剂量和浓度,局麻药毒性反应的诊断、防治和处理。

5、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和硬脊膜外腔麻醉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和临床应用,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诊断、防治和处理。

【教学方法】

1、重点要求:麻醉前一般准备、麻醉选择和麻醉中观察病人要领,局部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开放滴醚麻醉和硬膜外麻醉,麻醉中意外的处理。

2、自学内容:

①乙醚吸入麻醉的分期。氟烷、甲氯氟烷、安氟醚、异氟醚麻醉的特点及优缺点。氧化亚氮的性能,气管内麻醉、麻醉装置与麻醉机的作用。

②臂丛、颈丛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腹肌沟疝修补术的局部麻醉。

③椎管的解剖生理,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

第八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目的要求】

1、了解重症监测和复苏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心跳停搏的早期诊断。

3、熟悉心肺初期复苏的操作方法。

4、熟悉心肺复苏的合理用药和后期复苏的处理原则。

5、了解复苏的意义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重症监测治疗的概况。复苏的概念,人工呼吸的原则,各种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呼吸器的应用,心脏按压的原理,胸外心脏按压法,药物除颤和电除颤的原则,心肺复苏的后期处理原则。脑复苏的意义及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

1、自学内容:呼吸器的使用,胸内心脏按压法。

第十章  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要求】

1、认识围手术期处理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

2、掌握手术前准备,熟悉术后的一般护理以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处理,了解术后监护。

3、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教学内容】

1、手术准备:包括一般准备(心理和生理)和特殊准备(营养不良、高血压、心脏疾病、呼吸功能障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病人的术前准备)。

2、手术后处理:一般护理,体位、活动和起床、饮食和输液、引流管处理。各种不适的处理: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及尿潴留等。

3、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手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和尿路感染等。

【教学方法】

1、重点要求:手术前提高病人耐受力的准备。预防感染,手术后的一般护理,饮食、输液和并发症的防治。

2、大课讲授。

第十二章    外科感染

【目的要求】

1、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2、熟悉败血症及脓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熟悉抗生素在外科感染中的应用。

4、了解常见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5、了解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6、了解破伤风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

【教学内容】

1、概论:感染的发生,致病菌的毒力大小、人体局部及全身抵抗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感染的发生、结局,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措施,复习与外科感染有重要关系的化脓性致病菌。

2、败血症及脓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破伤风的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

1、重点要求:外科感染的发生和防治原则,常见外科软组织化脓性感染及败血症和脓血症的诊断与处理,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处理。

2、大课讲授:

(1)全身化脓性感染(败血症和脓血症)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败血病及脓血症的鉴别和诊断。

(2)破伤风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防治方法。

3、自学浅部化脓性感染和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4、自学气性坏疽。

第十六章  肿瘤

【目的要求】

1、复习肿瘤的病因和病理。

2、熟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临床鉴别要点。

3、熟悉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步骤。

4、熟悉恶性肿瘤的的综合治疗方法。

5、掌握常见体表肿瘤的特征、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肿瘤的病因和病理概要。引起肿瘤的内在与外界因素,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临床上特点及鉴别。恶性肿瘤的分类,国际分期。恶性肿瘤转移方式与规律。恶性肿瘤临床诊断方法与步骤,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重要意义及癌前期的防治,恶性瘤的综合治疗,体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教学方法】

1、重点要求: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临床上的特点及鉴别,恶性肿瘤的检查步骤和早期诊断。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第十八章   内镜外科

【目的要求】

1、了解:内镜技术的基本原理、内镜下的诊疗技术。

2、了解:内镜技术在外科临床的应用。

3、了解:内镜技术的发展。

【教学内容】

重点:内镜下的诊疗技术,内镜技术在外科临床的应用

难点:内镜技术的基本原理

1、内镜技术的基本原理

2、内镜下的诊疗技术

3、内镜技术在外科临床的应用:内镜技术在普外科临床的应用;内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临床的应用;内镜技术在胸外科临床的应用;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内镜技术在骨外科临床的应用。

4、内镜技术的发展。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或编)次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合计
第二章  无菌术

1
第三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3
第四章  输血

1
第五章  外科休克

3
第六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
第七章  麻醉

3
第八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3
第十章  围手术期处理3
第十二章  外科感染

2
第十六章  肿瘤

3
第十八章  内镜外科

3
小  计

28432
五、作业与考核方式

作业:课后布置思考题

考核方式:课堂提问和期末考试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中国 核心期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七、说明 

1、本大纲按照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7版编写。

2、根据培养学生“三基三严”的基本要求,对常见病、多发病重点学习。

3、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酌情取舍,以便体现我校基本特色。

4、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5、希望师生在使用本大纲时注意发现不妥之处,以便再版时修改。

6、实践要求具体可参照见习大纲。

文档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课程编号:英文名称:forensicsursery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28实践学时:4学分:2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涵外科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操作。通过对外科学总论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世界外科发展史,熟悉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及其分类,并由此理解学习和掌握外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必要性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