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2014年第33号公告正式发布了复合橡胶国家推荐性标准《复合橡胶通用技术规范》,标准号为GB/T31357-2014,7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该标准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复合橡胶中生胶含量不超过88%的规定(88%是农垦系统提出的70%和橡胶行业提出的95%的平均产物)。
复合胶的产生和发展
世上本无复合胶的说法,复合胶的由来是人们投机取巧的衍生品。目前,海关对复合胶的定义为“纯度为95%~99.5%的橡胶。”但其实它就是另一种天然橡胶。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为了保护国内天然橡产业,国家规定将天然橡胶配额外税额定为20%~25%,以形成税收壁垒。最早的复合胶2000年在青岛诞生,一些人利用青岛保税区的,开始在保税区内加工复合胶,关税当时只有8%。人们为了避税,往天然橡胶中添加一定量的炭黑或合成胶等,创造了“复合胶”一物。而后,国家对复合胶征收5%关税,复合胶热潮暂退。直到09年东盟6+1的关税再次调整,把复合胶从5%调整到0%的特别税率,一夜之间,复合胶青岛区内加工消失,全部产能转移到了东南亚的泰国、马来、印尼、越南。复合进口量也从2002年的9万吨,到了03年的26万吨,08年的55万吨,随后逐年暴增到了2014年的166.5万吨(天然胶261.3万吨)
。
复合橡胶通用技术规范的影响
1、对下游的影响:
1.1复合胶标准的调整,对轮胎厂原料成本影响巨大!中国轮胎近半数出口,半数内销,出口的部分可用进料加工核销,而内销部分必须要用人民币采购,这部分有约200万吨的量,而国产胶仅有约80万吨的总产量,其中20余万吨周转于上海期货交割库,加上国产胶的指标和性能并不适合多数轮胎工厂,故人民币采购的橡胶重任就加在复合胶这一品种之上。如果没有复合胶,进口橡胶需要付1500元/吨的关税,如此下游的成本压力将是非常大的代价,如一年150万吨的复合胶取消,轮胎厂需支付22.5亿元的关税。对利润率逐年下降的中国轮胎厂,可谓雪上加霜。
2014年ANRPC橡胶总产量为1083.5万吨,中国进口复合胶占13.8%,中国进口天然胶261.3万吨,占24.1%。
1.2加速中国轮胎业的洗盘或整合。中国下游轮胎厂,在过去的十年中轮胎总产量从2004年的2亿条达到2014年的近8亿条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国,特别是全钢胎,全球80%的产能聚集在中国;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全球35%消费量集中在中国。仅杭州中策天然胶用胶量就已经为全球第五(超过倍耐力)
但是在十年盛宴中,中国轮胎也两极化发展。一方面:多数轮胎企业在国内外低价抢占市场,导致多国市场对中国轮胎开始反倾销,而失去美国市场后再转而去其他非美市场厮杀,造成更多的反倾销,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一部分经营水平较高企业脱颖而出,更重视品牌建设,注重科研投入、注重品质提高、注重整体形象、着手全球化战略布局,如杭州、玲珑、赛轮、风神,三角等。复合胶新标准的推出,加之以上所述各种不利因素,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会有很多中国轮胎工厂被整合或关门大吉。
1.3
2、对中游的影响
2.1复合胶标准的调整,对贸易商环节打击非常严重,可谓当头一棒。原来的复合胶配方,基本为通用货物,便于流通,任何工厂皆可用。中国150万吨的复合胶进口量,给了贸易商很大的施展舞台,而一旦调整,轮胎厂或只能直接与上游工厂合作,贸易商将从失去贸易机会。
2.2未来橡胶贸易商不会因市场的洗盘而完全没有生存基础,会趋向金融化和精细服务化,满足以下条件的贸易商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1、控制风险能力强,套利套保对冲的贸易商;2、能为下游客户提供金融支持的;3、能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好的物流和服务的;4、与上下游能同时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能服务或促进上下游发展的。
3、对上游的影响
3.1种植
复合胶标准的调整,会向上传导影响,数十万吨胶农所产原料的销售;尤其是马来西亚复合胶加工厂所采购的缅甸、老挝、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区域的原料。以上种植区不具备加工能力,且国际市场并不接受其标准胶,在标准调整之前卖给马来复合胶加工厂是其最佳选择,现在这部分相对品级偏低的原料,不得不找新的标准胶加工厂来加工。
橡胶种植业的调整周期相对比较长。各国农业部门应对胶林种植有一定的疏导和管理,合理控制胶林的扩张与缩减。
3.2加工厂
复合胶标准调整,对泰国、马来加工厂影响巨大,马来尤甚。150万吨原复合胶需要有新标准替代,按照新标准,当前东南亚几乎所有加工厂均力加工,必须重新投资新设备,而加工厂在没有得到中国买家的配方认可的情况下,根本不敢轻易尝试生产新配方复合胶。原来所投复合胶设备恐怕也要闲置,最终变成一堆废铁。
复合胶标准调整后,至少3-6个月内,在加工厂没有找到解决方案之前,原复合胶工厂的产量将不得不大幅下降,马来专门的复合胶工厂甚至将停产,意味着,加工厂将大幅减产,而传导到胶农割出的原料将会被积压,胶价再次存在巨大压力。
4、对海关的影响
复合胶含胶率从表面上看不出来橡胶配比是多少,实际检测难度也较大,质检局不具备试验检测条件。为了便利进出口业务,从2009年开始,天然胶与复合胶就不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法检目录中了。作为推荐性标准,海关在对进口复合胶的查验把关时技术难度会很大,仅凭肉眼不好判别88%含胶率的真实性,需要借助检测仪器,所以海关执行有难度。因此在新标执行初期,很可能会有一部分标明为88%的而实际上却是95%以上的复合胶通过海关进入中国市场。
应对新标的措施
橡胶行业根据自己的实力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短期措施:在标准正式实施之前企业会多进口一些,后期则要看自己加工是否可行。
长期措施:
a)搞好内部技术协同,进行新材料、新配方的研究和应用。因为88%的生胶标准,复合胶就等同于一个新的原材料了,对配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部门和采购部门需要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供货能力重新进行评价,试用一些符合标准要求的复合胶样品(例如:双钱)。
b)将密炼工序前移,到东南亚主产区进行复合胶定制。唯有定制,才不会泄露技术秘密,避免技术透明化。例如:中策橡胶将在泰国工厂进行复合胶加工,密炼机装置正在加紧安装。
c)积极安排技术人员在进行工艺测试、用胶配方探讨,以便和加工企业沟通。
d)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和其他公司一起形成联合采购降低成本。
e)被动等待通用的新复合胶被研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