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
(06级)
编号: 41083040
英文名称: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Courses Design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责任教学单位:材料工程系金属材料 教研室
总学时:40学时(2周)
学分:2
考核形式:考查
实习地点:校内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
材料成形工艺课程设计是《材料成形工艺与设备》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综合运用材料成形工艺方法和生产实习的实际知识进行设计实践,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密切结合,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和扩展。
2.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典型成形件铸造工艺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使学生在计算、绘图、运用并熟悉设计资料(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等方面进行一次基本技能训练。为走向工作岗位具备专业的综合素质打下初步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坚持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工作态度
热加工课程设计是学生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依赖教师,更不能照抄照搬或互相抄袭,应坚持严肃认真、刻苦钻研、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启发学生思路,指出设计中的错误和解决途径,解答疑难问题及检查设计进度。
2.贯彻“边分析、边画图、边修改”的设计方法材料成形工艺课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比较、选择、优化,来确定成形工艺及各工艺参数。因此,在设计中应边设计、边检查、边计算、边优化边修改。害怕返工、单纯追求进度或只图图样的表面美观,都是不可取的。
3.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有利于零件的成形工艺性,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程。因此,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标准和规范。
4.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设计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过程。善于掌握与利用已有资料,是学习前人经验,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设计能力的重要体现。但切忌盲目地、机械地照搬照抄,应在继承前人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思考,大胆创新。
5.随时整理设计结果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随时整理设计结果,并在设计稿本上记下重要的论据、结果、参考资料的来源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以便于应用与查找,更便于最后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进行答辩。
6.注意掌握设计进度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订好设计进程计划,注意检查和掌握进度,按预定计划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材料成形工艺课程设计主要是以液态成形和焊接成形工艺为主的设计,通常选择一般用途的轴类、齿轮类或箱体类等机械零件作为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铸造工艺设计和焊接工艺设计。通过设计,每个学生应完成:
1、铸造工艺图一张(A3图纸),焊接工艺文件一份;
2、设计说明书一份(3000~5000字)。
教学环节学时(2周)分配:
材料成形工艺课程设计的总时间为2周,铸造工艺设计为7天,焊接工艺设计为3天。
1. 铸造工艺设计部分学时分配表:
序号 | 实践内容 | 学时分配(天) | 学时(天) | 备注 | |||
讲课 | 设计 | 答辩 | |||||
1 | 设计准备 | 0.25 | 0.25 | 0.5 | 指导 | ||
2 | 编写设计说明书: 1)任务分析; 2)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3)铸造工艺规程设计。 | 3.5 | 3.5 | 指导 | |||
3 | 铸造工艺图的绘制 | 2 | 2 | 指导 | |||
4 | 答辨 | 1 | 1 | ||||
合计 | 0.25 | 5.75 | 1 | 7 |
序号 | 实践内容 | 学时分配(天) | 学时(天) | 备注 | |||
讲课 | 设计 | 答辩 | |||||
1 | 设计准备 | 0.25 | 0.25 | 0.5 | 指导 | ||
2 | 编写设计说明书: 1)任务分析; 2)焊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3)确定焊接工艺; 4)选择焊接设备; 5) 编写焊接工艺卡 | 2 | 2 | 指导 | |||
3 | 设计总结和答辩 | 0.5 | 0.5 | ||||
合计 | 0.25 | 2.25 | 0.5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