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4:00
文档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有时涉及儿童或动物心理,是为了借比较且增进对这些基础规律的理解;有时涉及应用心理学问题,是为了给基础规律提供例证。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系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学习心理学一般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二
推荐度:
导读《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有时涉及儿童或动物心理,是为了借比较且增进对这些基础规律的理解;有时涉及应用心理学问题,是为了给基础规律提供例证。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系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学习心理学一般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二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有时涉及儿童或动物心理,是为了借比较且增进对这些基础规律的理解;有时涉及应用心理学问题,是为了给基础规律提供例证。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系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学习心理学一般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

(二)课程定位

培养造就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面向幼教机构具有扎实的学前儿童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幼儿园教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学校定位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课程,学生可获得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方法,学会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验和测量的方法。并能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指导学前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研究方法和原则、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及教育对策、儿童心理实验和测量。

后续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游戏

(三)课程设计思路

结合课程特色,本课程设计每章节教学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各层次的含义如下:

识记:是指学习本课程后,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命题等基础知识能够准确地表述(或者辨别、再认)。

理解:是指对于学习的理论、原理、原则等深刻领会其含义,达到能够举例说明,能够归纳核心内容,能够正确阐释。

应用:是指能够把学习的原理、原则、方法等运用到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运用所学习的理论来分析、说明、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本设计思路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基础和实践的教学观。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心理学有许多分支,每一分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心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心理的实质和心理现象的规律性等。对这些心理学一般理论问题的阐述,构成了普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其他心理学分支有重大的意义。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是两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心理实质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心理与社会、心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等,这些通常称为心理学的哲学问题;另一类是以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活动的层次组织,心理现象的分类,如各种心理现象的联系等。这两类研究是互相联系的,有时统称为心理学的方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学的理论倾向。

(二)职业能力目标

1.保育员和幼儿园教师、幼教管理干部、幼教科研青少年活动中心、小学艺术类教师以及相关的社会和社区教育岗位与幼儿相关的其他岗位。

2.课程能力培养分解:观察幼儿的能力,理解把握儿童心理的能力,进行简单的心理分析和干预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主要表现和特点;通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科目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总论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理解并牢固掌握心理学的对象及心理现象等概念。使学生明确心理学面临的任务及其分支;在此基础上认识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掌握研究心理学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难点是对心理实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实验法、案例教学

四、教学内容

1.心理学的对象及心理现象、心理学、意识等概念,心理学面临的历史发展;

2.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掌握研究心理学的一般方法。

实践作业:观察周围的人,试试解释相关心理现象

第二单元认知过程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能力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等知识。

2.掌握感觉知觉发展规律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力,熟悉运用注意力进行教学,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能力。学会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学会根据孩子的语言特点进行教学的能力。

3.树立观察的正确态度,树立保护和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态度。掌握培养观察力的方法。树立正确的语言教育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感知觉发展的特点;难点是幼儿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图表说明法、心理实验法、课堂讨论法

四、教学内容:

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能力的发展。

实践作业:

观察周围同学与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发展的现象并分析其中的心理学道理。

第三单元情绪、情感与意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情感的概念及每种情感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并能根据此规律控制情绪。

2.掌握意志的含义及其特征,了解意志在人们行动中的意义。

3.学会自我情绪管理,把握意志行动过程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意志行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意志的心理过程分析;难点是对情绪与情感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要点

1.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2.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3.意志

实践作业:让学生收集情绪管理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我情绪管理。

第四单元人格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个性倾向性中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因素的概念、种类、作用及产生规律,并能根据其规律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2.了解影响个性形成发展的诸因素在个性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并能根据规律创造条件,使学生形成健全良好的个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难点是对需要理论与动机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要点

1.需要

2.动机

3.兴趣

4.气质、性格和能力

第五单元教育心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2.让教师心理的特征、教学心理基本知识。

3.学校群体心理概念以及班级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生学习心理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难点是学习迁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

1.学习

2.教师心理

3.学校群体心理

实践作业:

给同学做学习方法指导。

(二)学时安排表

单元知识点教学内容技能要求学时分配
第一单元总论1.心理学的对象及心理现象、心理学、意识等概念,心理学面临的历史发展;

2.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掌握研究心理学的一般方法。

让学生理解并牢固掌握心理学的对象及心理现象、心理学、意识等概念。使学生明确心理学面临的任务及其分支;在此基础上认识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掌握研究心理学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好奇心14
第二单元认知过程神经元、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能力的发展特点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能力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等知识。学会运用认知发展特点教育儿童,树立对于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热情。32
第三单元情绪、情感与意志情绪、情感,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和情感的作用;2.情绪与情感的分类,3.意志1.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2.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3.意志

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特点进行教育的能力,树立学生对于儿童的爱心责任心等观念。10
第四单元人格发展需要、动机、兴趣因素的概念、种类、作用及产生规律,气质、性格、能力。

了解个性倾向性中需要、动机、兴趣因素的概念、种类、作用及产生规律,并能根据其规律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气质、性格、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能根据规律创造条件,使学生形成健全良好的个性。掌握认识自我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格品质。

10

第五单元教育心理学生、教师、学校心理发展了解学生教师学校心理的基本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和基本技能,形成教学教育心理的相关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8
总复习2
总学时72
四、课程实施

(一)课内实施

1.班级授课制下的讲授—谈话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知识内容庞杂,材料量大的内容;

2.讨论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教材上陈述不够厚重、材料不够丰富的内容;

3.案例分析法。对一些内容较多,且与实际教学、生活、学习工作相联系的章节内容,可通过大量的生活学习事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框架。4、练习法。实验课在解释清楚原理的同时,要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使教学统一规范,保证教学质量,心理学教研室要组织经常性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共同研讨各章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二)课外训练

1.训练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外训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课堂学习内容,加强课内、课外学习的密切联系,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2.训练内容与方法

①讨论心理的实质及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②分析自己的注意特征,观察他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的外在表现。

③举出生活中感觉相互作用的事例,讨论如何依据记忆的规律组织复习。

④结合本专业,拟定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案。

⑤利用有关心理测量的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情绪、意志加以鉴定,并进行自我评价。

⑥利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全班同学的需要状况做一次分析。

⑦试用关于气质类型的理论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气质特征;试给自己写出性格鉴定书,指出性格的优缺点,并拟订性格的自我教育提纲。

⑧观察身边所熟悉的一个人,分析他的能力形成的原因。

(三)自学要求

学生在听课的基础上,课余自学有关的参考书,写出自学笔记,定期分组交流自学体会,最后全班交流自学的体会,教师讲评、答疑并组织学生讨论。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考核主要采用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考核涵盖教学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考试题型多样化。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实习基地(以济宁市为主共有近百所幼儿园)和专门的教学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实践基地,主要进行教育见实习、参观、调查、访谈等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活动现场观摩等。

(二)师资条件

本课程主讲教师及实践教师共5人,讲师3人,助教2人,均为双师型教师,且都是硕士学位,学缘结构合理。课程组师资力量很强,科研成果多,学术潜力大,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是一支很有发展潜力的学术团队。

(三)教材编写

教材选择突出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的特点,注重基础性、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联系当前社会和教育现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以致用。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室

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增进教学的容量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

2.图书、期刊、报刊

经典的教育学图书能开阔学生的教育知识,丰富学生的教育理念,加固学生未来教育工作的根基。期刊与报刊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国际心理发展的现状、把握教育领域的前沿理念,与时俱进。

3.鼓励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重要资源,查找阅读文献,延伸课堂知识,开拓学科眼界,了解本课程的最新理论进展和热门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室、文秘实验室,积极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的网站建设。

七、参考书和其他参考文献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大众心理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心理与健康》、《心理学动态》、《心理学探新》

八、其他说明

本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情境。

文档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有时涉及儿童或动物心理,是为了借比较且增进对这些基础规律的理解;有时涉及应用心理学问题,是为了给基础规律提供例证。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系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学习心理学一般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