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经济学试卷及参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3:02
文档

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经济学试卷及参

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经济学试卷及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经济的基本目标是___。①经济增长②物价稳定③效率、增长、稳定④分配公正⑤国际收支平衡⑥经济福利A.①②.③④⑤C.③④⑥D.②④⑥2.某地区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Ey=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__。A.价格提高1%将导致需求增加1.2%B.收入增加2%将导致需求减少6.0%C.价格提高3%将导致需求减少3.6%D.收入增加4%将导
推荐度:
导读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经济学试卷及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经济的基本目标是___。①经济增长②物价稳定③效率、增长、稳定④分配公正⑤国际收支平衡⑥经济福利A.①②.③④⑤C.③④⑥D.②④⑥2.某地区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Ey=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__。A.价格提高1%将导致需求增加1.2%B.收入增加2%将导致需求减少6.0%C.价格提高3%将导致需求减少3.6%D.收入增加4%将导
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经济学试卷及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经济的基本目标是___。

①经济增长②物价稳定③效率、增长、稳定④分配公正⑤国际收支平衡⑥经济福利

A.①② .③④⑤

C.③④⑥ D.②④⑥

2.某地区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Ey=3.0,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___。

A.价格提高1%将导致需求增加1.2%

B.收入增加2%将导致需求减少6.0%

C.价格提高3%将导致需求减少3.6%

D.收入增加4%将导致需求增加4.8%

3.在两部门经济中,若消费函数表示为C=100+0.6Y,这表明____。

A.边际储蓄倾向等于0.6

B.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00

C.边际储蓄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

D.平均储蓄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

4.货币市场存款账户是一种____。

A.负债业务的创新B.资产业务的创新

C.中间业务的创新D.清算业务的创新

5.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为_____。

①要素市场融合②价格与工资弹性③商品市场高度融合④国际收支顺差⑤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⑥金融市场融合

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④⑥

6.利用货币对外贬值调节一国国际收支逆差,需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

的价格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弹性之和的绝对值____。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小于0

7.税收负担分配的“能力原则”,要求纳税人应该按照他们的支付能力纳税。以下____

可以用来衡量个人的支付能力。

4得标准②支出标准③财富标准

④规定的其他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____。

①社会保险②社会救济③社会福利④社会优抚⑤社会捐赠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自然失业率

2.科斯定理

3.公共定价法

4.里昂惕夫反论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并作图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试作图说明主流经济学派的总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3.试说明评估支出项目时使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法”与“最低费用选择法”的不

同之处。

4.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实现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2.试分别阐述“社会利益论”、“金融风险论”及“投资者利益保护论”关于金融监管必

要性的理论。

参: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1.A2.C3.D4.A5.C6.A7.A8.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自然失业率:由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提出,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

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由于这一失业率与经济中的市场结构、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而与通货膨胀率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故被称为自然失业率。由此,货币主义者认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2.科斯定理:由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在其《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认为:

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者很小)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那么不论初始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都是有效率的。

3.公共定价法:①公共定价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纯公共物品定价,即直接制定自然

垄断行业(如通讯、公交等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农业等行业)的价格。②通过公共定价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可以使提供的公共物品或劳务达到最有效使用状态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4.里昂惕夫反论: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

易进行了分析,发现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率低于进口替代产品),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美国是通过对外贸易安排剩余劳动力和节约资本的。这一结论与主流的H-O模型相悖,被称为里昂惕夫反论。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1)平均可变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购买可变要素所耗费的成本,

平均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购买的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所耗费的成本,

边际成本是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量,。

(2)边际成本MC的变动规律是:开始时,边际成本MC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当产

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即边际成本MC是一条先下降后

上升的U形曲线。

(3)如图所示:平均成本AC高于平均可变成本AVC,且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接近。

边际成本MC与平均成本AC相交于平均成本AC的最低点,相交前,MC<AC,平均成本AC下降;相交后,MC>AC,平均成本AC上升;相交时,MC=AC,平均成本AC最低。同理,边际成本MC与平均可变成本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MC=AVC时,平均可变成本AVC最低。

2.(1)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被定义为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

之间的对应关系,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

(2)总需求函数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条件推导出来。假定投资函

数为I=I(r),储蓄函数为S=S(Y),货币需求为,货币供给为

。在名义货币量M既定的条件下,联立方程:

消除利率r可求得总需求函数。

(3)如图所示:对应于不同的价格总水平,既定的名义货币量表示的实际货币量相应

地不同,从而LM曲线发生变动。对应于不同LM曲线,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将决定不同的总需求量。P↓⇒r↓⇒I↑⇒Y↑,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1)“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确定的建设项目,提出若干实现建设项目的方

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最优的投资项目。

(2)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运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地确定项目的效益、成本

和贴现率。

(3)而对于不能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评估的财政支出项目,可以用最

低费用选择法进行评估分析。此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主要区别,是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个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项目选择的标准。

(4)基本步骤是:①根据确定的建设项目,提出多种备选方案;②以货币为统一

尺度,分别计算各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成本并加总;③按照各备选方案的总成本

高低排出顺序,提供给决策者选择。

4.从总需求有:Y=C+I+G+X从总供给有:Y=C+S+T+M令T=G,变换:

C+I+X=C+S+MI+X=S+M

设dI为投资增量,dX为出口增量,dS为储蓄增量,dM为进口增量,有:

dI+dX=dS+dM

变形后:dI+dX=(dS/dY+dM/dY)dY

dY=[1/(dS/dY+dM/dY)](dI+dX)

令:dS=dI,则有:

dY=[1/(dM/dY)]dX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产权明晰化的含义是:第一,产权的排他性。产权主体必须对交易对象拥有明晰的

唯一的产权,即产权归属非常明确。第二,产权的可分性或可分离性,产权的可分割性是产

权可转让性的条件。第三,产权的可转让性。第四,产权的有效保护。为了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就必须明确产权关系,即以资产来界定当事人占有稀缺资源的权利。第一,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明确界定交易界区。第二,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规范交易行为。第三,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使交易者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第四,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提高合作交率。第五,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1)“社会利益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理论分析该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首先就是要

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社会公众利益的高度分散化,决定了只能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来履行这一职责。历史经验表明,一家银行可以通过其资产负债的扩大,资产对资本比率的扩大来增加其盈利能力,但这又伴随着风险的增大。由于全部的风险成本并不是完全由该银行自身承担,而是由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社会来承担,这就会使该银行具有足够的动力通过增加风险来提高盈利水平,因此,如果不对其实施必要的监管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也可以这样概括:市场缺陷的存在,有必要让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经济生活,通过管制来纠正或消除市场缺陷,以达到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目的。

(2)“金融风险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理论分析金融风险的特征,决定了必须实

施监管,以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①银行业的资本只占很小的比率,大量的资产要靠负债来支撑,在其经营过程

中,利率,汇率,负债结构,借款人偿债能力等因素的变化,使得银行业面临着种种风险。而且,金融机构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往往存在扩张资产的冲动,更加剧了金融业的高风险和内在不稳定性。当社会公众对其失去信任而挤提存款时,银行就会发生支付危机甚至破产。

②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阶层以及

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通过债权债务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金融体系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极易造成连锁反应,进而引发普遍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一国的金融危机还会影响到其它国家,并可能引发区域性甚至世界性的金融动荡。

(3)“投资者利益保护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理论分析经济学假定完全

竞争市场上的价格可以反映所有的信息,但在现实中,却大

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利用这一优势来损害信息劣势方的利益,于是就提出了这样的监管要求:即有必要对信息优势方(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以为投资者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文档

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经济学试卷及参

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经济学试卷及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经济的基本目标是___。①经济增长②物价稳定③效率、增长、稳定④分配公正⑤国际收支平衡⑥经济福利A.①②.③④⑤C.③④⑥D.②④⑥2.某地区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Ey=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__。A.价格提高1%将导致需求增加1.2%B.收入增加2%将导致需求减少6.0%C.价格提高3%将导致需求减少3.6%D.收入增加4%将导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