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生朗诵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4:40
文档

小学生朗诵教案

小学生朗诵教案篇一:小学生诵读教学设计篇一:小学经典诵读教案活动一:童真童趣活动目标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一、导入新课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3
推荐度:
导读小学生朗诵教案篇一:小学生诵读教学设计篇一:小学经典诵读教案活动一:童真童趣活动目标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一、导入新课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3
小学生朗诵教案

篇一:小学生诵读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活动一: 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

对生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

合作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2、出示《村居》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

捉蝉、 

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 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 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活动二:感受亲情 

活动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五、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2、曹植《七步诗》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六、课堂小结: 

活动三:秋意浓浓 

活动目标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五、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杜牡《山行》 

2、杜甫《绝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六、课堂小结: 

活动四:祖国风光(一)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

芳千古的诗句。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

诗意; 篇二: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夏家庄镇中心学校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 

魏涛 

活动一: 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篇二:朗诵教案 

《学习诗歌朗诵技巧》教案及教学反思 

昆二中 林雪雯20101208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体会诗歌朗诵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诗歌名句接龙。 

(2)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 

二、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 

例1《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

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一)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 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 (师生共同朗诵例2《海燕》片段) 

n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n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n——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n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n——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2(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囚歌》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叶挺,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皖南事变,被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囚歌》。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要有想象,并注意语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想一想: 

朗诵诗歌时,想象和语调有关吗, 

(二)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u语调 

语调是指一个句子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不同的句调,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说话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句子尾音的抑扬是句调的主要标志,按照句子末尾非轻声音节的抑扬变化,句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平调——全句没有明显的高低升降变化,调子始终保持同样的高低。常用来表示严肃、冷淡或叙述等语气。 

(2)升调——调子由平升高,句末明显上扬。常用来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号召等语气。 

(3)降调——调子先平后降,句末明显下抑。常用来表示肯定、感叹或请求等语气。 

(4)曲调——调子升高再降,或降低再升,常用来表示含蓄、讽刺或意在言外等语气。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 

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 

我渴望自由,(?)(庄严) 

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愤慨、反击) 

我希望有一天(?平调) 

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充满自信) 

u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有些代词重读 

2(强调重音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重音的处理: 

u节奏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重音、节奏的处理: 

三、 课堂小结: 

说一说:朗诵诗歌,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u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想象。 

u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语调、重音、节奏。 

四、 朗诵《过雪山草地 》 

歌颂长征的作品有很多,《长征组歌》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今天,我们要来处理、朗诵学习《长征组歌》中的一首——《过雪山草地》。 

1、把握作品的内容,运用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来处理《过雪山草地 》。 

红军长征时环境险恶、条件艰苦,不仅粮食弹药缺乏,而且处处遭到的围追堵截。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 

过雪山草地 

---长征组歌 

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理想高于天。 

2、配乐朗诵《过雪山草地》。 

五、课堂结语 

亲爱的同学们,朗诵绝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朗诵的魅力。 

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学习,注意积累,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朗诵家。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单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修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篇三:诗歌朗诵教案 

诗歌朗诵社团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特此组织“诗朗诵社团”。 

朗诵是一门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诗朗诵则把古诗文和朗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小学生朗诵教案)诵水平。 

根据社团学员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计划: 

一、社团活动目的: 

1.通过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朗诵新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把朗诵、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3.健全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朗诵社团开展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社团活动计划 

第一次:总结上学期社团活动情况,提出本学期社团计划。(共同讨论) 第二次:指导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第三次:指导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第四次:指导诵读文言文《我爱你,妈妈》 

第五次:指导诵读《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 

第六次:指导诵读《过故人庄》—孟浩然 

第七次:指导诵读《元日》— 王安石 

第八次:指导诵读《望洞庭》—刘禹锡 

第九次:指导诵读《宿石邑山中》— 韩翃 

第十次: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社团全体成员) 

第十一次:指导诵读《少年行》—袁枚 

第十二次:指导诵读《乡村四月》—翁卷 

第十三次:指导诵读《出塞》—王昌龄 

第十四次:指导诵读《少年行》—王维 

第十五次:根据朗诵内容选配乐,配乐朗诵 

第十六次:总结收获,评选表彰优秀社员 

诗歌朗诵社团活动教案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这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一、 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 

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录音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今天先来学习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 

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豁达) 

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友情) 

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配乐朗诵。 

1、 配乐师范读。 

2、 指生配乐朗诵。 

3、集体配乐朗诵。 

四、本课总结: 

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为了训练优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 

3、我爱你,妈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且会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词句,感悟文章内容。 

3、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看拼音识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猜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齐读、师生互读、配乐

读等形式让学生感情读诗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续写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 介绍生活中妈妈关爱我的小事。 

在本节课之前,我已经安排学生门搜集回忆妈妈在生活中关爱我的小事,所以在本接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在组内,班上介绍妈妈关爱我的事情。(这样,用学生所熟知的事情来引入本课的学习,就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见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为下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下了铺垫。) 

二、 初读诗歌。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的读音。 

2、 学生自读,随文识字。 

3、 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4、 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朗读情况。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诗歌,其他学生边读边想这篇诗歌主要讲什么, 

2、自己读,再思考这个问题。 

四、配乐诗朗诵。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 配乐师生齐读。 

4、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教学目标 

1(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了解诗人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光荡漾,芳草萋萋,感受到诗人对友人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送沈子福归江东》。 

3(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二、品读感悟。 

1(结合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1)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渡口杨柳依依,行客稀少,艄公摇起桨驶向临圻。 

(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3(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 配乐师生齐诵。 

5、元日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2、朗读诗歌,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 1、 春节的传说故事 2、 投影 3、 各地过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2、 阅读《过年的来历》 

3、 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 你觉得过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5、 学生交流。 

6、 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

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1、 你读准了吗, 

2、 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 

6、 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文档

小学生朗诵教案

小学生朗诵教案篇一:小学生诵读教学设计篇一:小学经典诵读教案活动一:童真童趣活动目标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一、导入新课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3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