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省工作中心,紧密联系安徽实际,面向十二五,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应用对策研究,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促进我省社科界的广泛交流和合作,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培育和推出高水平人才,为推进安徽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年会主题
2010年学术年会的主题确定为:“面向十二五:新起点·新跨越”。本届学术年会的学术大会由省社科联主办,四个专场研讨会由省社科联与省社科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铜陵学院联合主办。
在年会主题下,四个专场研究主题和方向确定为:1、“理论先导与政治文明”专场(由安徽大学主办);2、“经济转型与自主创新”专场(由铜陵学院主办);3、“文化竞争与资源开发”专场(由安徽师范大学主办);4、“社会和谐与统筹发展”专场(由省社科院主办)。
各专场主题及征文参考选题如下:
第一专场:理论先导与政治文明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2、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3、安徽建设学习型政党实践研究
4、加快推进安徽政治生态建设
5、推进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研究
6、推进效能建设与提高效能
7、安徽“十二五”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机制创新研究
8、“十二五”安徽发展研究
9、安徽农村发展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10、推进安徽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法制保障研究
第二专场:经济转型与自主创新
1、加快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安徽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研究
3、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4、安徽优化产业结构难点和对策研究
5、后危机时期宏观走势对安徽的影响及其对策
6、安徽经济布局调整与重点功能区建设发展研究
7、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机制创新研究
8、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研究
9、安徽加快推进发展县域经济研究
10、加快推动安徽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研究
第三专场:文化竞争与资源开发
1、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研究
2、深化文化改革研究
3、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4、安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5、安徽历史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的比较研究
6、安徽地方性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7、打造安徽文化品牌与增强市场竞争力研究
8、安徽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9、安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10、安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效益研究
第四专场:社会和谐与统筹发展
1、构建和谐安徽与推进科学发展研究
2、提高安徽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研究
3、安徽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4、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问题研究
5、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研究
6、加快建立覆盖安徽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研究
7、安徽提升农民素质的机制研究
8、安徽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能力研究
9、安徽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研究
10、安徽城乡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三、年会形式
本届学术年会采取“分散集中”的形式,即在10—12月召开四个专场研讨会,在12月中旬集中召开学术年会大会。主要设置为:
1、专场研讨会:围绕四个专场主题举办四场专场研讨会,具体活动由各专场主办单位具体策划实施。各专场会期1天。
2、学术大会:主题报告,名家讲演,专家点评,现场交流等。
3、省属各学会也要围绕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召开年会和研讨会。
4、出席对象: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省属学会和市社科联领导,省内外知名专家,入选征文作者等。另邀请有关学会会员、研究生等列席。
5、规模:今年将加强组织力度,专场研讨会100人左右,学术大会300人左右。
四、组织机构
本届学术年会组织机构为:组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专场专家组。
1、组织委员会:由省社科联及社科机构、高校等负责人组成(原则为省社科联领导和主办单位负责人),组织和领导年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负责重大事项的审定。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具体实施。
2、学术委员会:由全省各学科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主要负责年会论文和主题报告的评审、现场讲演和点评。
3、专场专家组:由年会各专场召集人和有关专家组成。负责专场学术活动的组织筹备和论文审核工作。
五、日程安排
1、4月上旬:策划、确定年会活动方案。
2、4月中旬:召开筹备工作会议,成立组织机构,确定年会主题和工作方案。
3、4月下旬:发布年会信息公告,向社科界征集论文。
4、6月—9月:检查征文进展情况,落实专场学术活动筹备工作。
5、10月上旬:评选征文、审定入选论文和文集。
6、10月中旬—11月底:举办四个专场学术研讨会。
7、11月下旬:公开出版年会论文集。
8、12月11日举行年会学术大会。
本届年会组委会和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省社科联学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