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重点 历史文化常识(高考必备)精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4:47
文档

重点 历史文化常识(高考必备)精品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考查集锦一、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见下图:真题跟踪:(2010·全国卷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二、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分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真题跟踪:(2008·海南卷)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
推荐度:
导读高考历史文化常识考查集锦一、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见下图:真题跟踪:(2010·全国卷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二、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分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真题跟踪:(2008·海南卷)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考查集锦

  一、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见下图:

 

 

真题跟踪:

 (2010·全国卷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  )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

  二、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分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十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真题跟踪:

 (2008·海南卷)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常识拓展:六十甲子推算法。

 原则:单对单,双对双,循环往复。

如甲(单)对子(单)为甲子年、已(双)对丑(双)为乙丑年,如此循环往复。(注:“单双”指天干或地支在各自当中的排序。)

 

三、阴阳

 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 

 真题跟踪:

 (2008·全国卷1)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四、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

 十二生肖与十二地地支相匹配:

 

 

【真题跟踪】

(2008·宁夏卷)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五、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

 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相匹配:

 

23:00~1:00

1:00~

3:00

3:00~

5:00

5:00~

7:00

7:00~

9:00

9:00~

11:00

11:00~13:00

13:00~

15:00

15:00~

17:00

17:00~

19:00

19:00~

21:00

21:00

~23:00

 

【考题预测】

在电视剧中,经常提到:犯人在午时三刻处斩。“午时三刻”是指(  )

 A. 12:30          B.12:45            C.14:30          D.14:45

 

1.解析: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德,即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解题时抓住关键词“禅让”,即为相生关系,由图1可知,火生土,土生金。答案:A。

 

2.计算方法:天干和地支只需算出一个就可选出答案。

 

天干:(年份-3)÷10的余数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排列。(1900-3)÷10的余数是6,在十天干中第六位是庚,算出天干,排除A、B、D,选B。

 

地支:(时间-3)÷12的余数就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排列。(1900-3)÷12的余数是1,在十二地支中第一位是子,算出地支,排除A、B、D,选B。

 解题技巧:在不会做的情况下,如果脑海里有“庚子赔款”的印象,可直接选上。

   

  3.解析: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答案:D。

  4.解题技巧:抓住关键字“鸡”,“鸡”即“酉”,答案:D。

  5.解析:“午时”指11:00~13:00, 15分钟“一刻”,“三刻”即45分钟,答案:B。

   1.六书即六个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意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如“日、月、山、羊”,如“樱、篮、齿、吓” ,如“明、旦、采、休”,分别与之对应的造字法是

A.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B.指事、象形、形声、 会意

C.会意、形声、象形、指事           D.形声、象形、指事、会意

2.中国古代盛行“五行相生”、“五德终始”说,朝代更替,五行更始,如周承火德,秦承水德,汉承土德。还配以对应的颜色。秦朝尚

A.黑            B.白             C.红             D.黄

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发明,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划分的。下列中国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是

    A.重阳              B.中秋            C.清明              D.端午

4.我国古代被称之为“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应该是指

    A.农田耕作      B.手工制造      C.商业经营      D.读书入仕

5.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                        

A.实地调查      B.文献查阅       C.道听途说       D.考古发掘

6.“紫禁城"的称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紫”代称皇帝,它的含义是

A.爱民如“子”        B.大红大“紫"    

C.“紫微(星)正中"    D.永享福“祉”

7.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

8. 中国文化把五行、五色、五方位甚至五味、五脏等一一对应。如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颜色对应方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红、黄、黑三色分别对应的方位应是

    A.东、南、西     B、东、中、南     C.南、西、北    D.南、中、北   

9.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下面属于对他人母亲雅称的是

A.椿萱            B.萱堂            C.泰山、泰水           D.巾帼

10.“连中三元”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这里的“三元”指    

A.秀才、举人、进士        B.状元、榜眼、探花

C.解元、会元、状元        D.乡试、会试、殿试

11.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A.祈祷姻缘美满    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   D.期盼合家团圆

12.宋教仁主张把传说中的黄帝即位的癸亥年作为黄帝纪元元年,1904年时黄帝纪元4602年。据此推算,黄帝即位于公元前

A.二十六世纪初   B.二十六世纪末    C.二十七世纪初   D.二十七世纪末

13.中国古代有“五岳”之说。“岳”意即高峻的山。古人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五岳”形成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  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右图景点应该出自学科

  A.东岳       B.西岳学科网                          C.南岳        D.北岳学科网

14.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汉书•儒林传》说伏生得《尚书》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材料中的“山东”分别是指                (    )

     A.崤山以东、齐鲁一带                B.陕西关中地区、泰山以东

       C.秦岭以东、太行山以东                D.函谷关以东、华山以东

15.清代李毓秀《弟子规》中写道:“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以上文字强调的是伦理道德中的 

    A.孝              B.节            C.悌             D.信

16.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提出史家“三长”说。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把农民领袖陈胜列入“世家”,还为匈奴列传,这主要反映了他的

    A.史德             B.史才           C.史学             D.史识

17.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作者姓名命名;以谥号命名;以书斋命名;以作者字、号命名;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以封号命名;以帝王年号命名等。下列古人的诗文集命名以官爵命名的是   

    A.《淮南子》(刘安)                  B.《惜抱轩全集》(姚鼐)

    C.《杜工部集》(杜甫)                D.《稼轩长短句》(辛弃疾)

18.甲午战争中,各地人民“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就在日军占领威海卫那年,一姚姓夫妇生下一子,取名“姚破虏”,寄托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勇气。这位“姚破虏”的生肖应该是属

    A、蛇             B、马             C、 猴              D、羊

19.《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作品。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        (    )

    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20.《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座位尊卑表述正确的是

A.最尊者坐北向南,其次是坐南面北,再次是坐西面东,最卑是坐东面西

B.最尊者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C.最尊者坐东面西,其次是坐西面东,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北向南

D.最尊者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东面西,最卑是坐南面北

1.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五四运动       D.淞沪会战

2.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3.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在《新史学》写道:“夫所以必求其公理公例者,非欲以为理论之美观而已,将以施诸实用焉,将以贻诸来者焉。历史者,以过去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梁启超的主要观点是

    A.史学应追求理论的美观                B.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

    C.历史研究具有永恒的价值            D.史学研究贵在博古

4.在中国古代,本用来表示方位的“东、西”被史学家赋予了独特的涵义,他们或用其原义用来表示王朝存在的方位,后也用来表示王朝存在的先后。下列朝代中符合后者的是

    A.西周、东周     B.西汉、东汉     C.西晋、东晋     D.西魏、东魏

5.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A.全球史观      B.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6.下列摘录的是《纽约时报》不同年代的标题:《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1959年11月8日)、《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1967年2月17日)、《(越南)西贡的服装样式正在改变》(1969年10月16日)。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A.经济全球化狂飙猛进               B.现代文明改变世界

C.传统文化日益衰微                 D.第三世界的崛起

7.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是这样认为的:“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入自见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下面几种学习方法最符合埃尔顿的观点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C. 有史有论、史论结合             D. 重视调查研究

8.在谈到文明的连续性时,布罗代尔说:“各种文明都在不停地借鉴它们所邻近的文明,哪怕它们‘重新解释’和同化了它们所接纳的东西。的确,每种文明乍看之下更像一个铁路货场,在不断地接受和发送包罗万象的货物。”以下选项理解错误的是   

A. 对外交往是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

B. 人类文明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传播性的一些特征

C.当某种文明消亡后,该文明的某些基因被其他文明传承下来

D.某种文明产生后必然要与其他文明进行交往

9.西方某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家要当地理学家、也要当法学家,还有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这个观点反映的是

    A.传统研究历史的方法               B.分时段研究历史的方法

    C.专题研究历史的方法               D.总体研究历史的方法

10.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记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这被称为“春秋笔法”。这表明:  

    A.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          B.写史者总对战争杀人津津乐道

    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D.非实迹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11.1908年,刘师培在《(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注: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A.文明史观          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阶级斗争史观

12.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D.古代中国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13.“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研究历史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        B.要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C.史学是要告诉人们过去的事情        D.史学就是当代人对过去的认识

14.20世纪80年代,有人类学家认为所有现代人都起源于20万年前的非洲。假设现代中国人的祖先由非洲迁徙到中国,验证这种假设最可能用的研究方法是 

A.基因分析      B.民俗调查        C.实地考察           D.文献查阅 

15.《东史郎日记》(日):“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上述材料属于

    A.文献证据       B.实物证据       C.口传证据       D.以上都不是

1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调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A.忠勇正义       B.内敛含蓄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

17.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8.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19.历史知识中,“事实”和“解释”并不相同,学习历史就要知道如何分辨两者的区别。以下的历史叙述中,何者属于“解释”?

A.西周建立后对所新征服的地区采用封邦建国制进行有效统治

B.孔子整理古典文献,编订了《诗》《书》《礼》《易》《春秋》

C.商鞅提倡军功,规定爵位为二十级,有军功者,依等级授爵

D.三国魏晋时期的,是由地方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引起的

20.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唯物史观        B.社会史观        C. 全球史观       D. 史观    

答案:一BACCA/CCDBC/CCAAD/DCDAA

      二AABCD/BBDDA/DDBAA/AADDB

文档

重点 历史文化常识(高考必备)精品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考查集锦一、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见下图:真题跟踪:(2010·全国卷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二、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分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真题跟踪:(2008·海南卷)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