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鲁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3:27
文档

鲁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鲁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A.脑干B.小脑C.脊髓D.大脑皮层2.既能产生卵细胞又能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A.胎盘B.卵巢C.输卵管D.子宫3.“绿色食品”指的是()A.富含叶绿素的食品B.新鲜的蔬菜C.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D.贴有绿色防伪标记的食品4.人体内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A.蛋白质B.脂肪C.无机盐D.糖类5.由消化道壁吸收的营养物质,首先进入的是A.循环系统B.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D.运动系统6.下
推荐度:
导读鲁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A.脑干B.小脑C.脊髓D.大脑皮层2.既能产生卵细胞又能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A.胎盘B.卵巢C.输卵管D.子宫3.“绿色食品”指的是()A.富含叶绿素的食品B.新鲜的蔬菜C.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D.贴有绿色防伪标记的食品4.人体内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A.蛋白质B.脂肪C.无机盐D.糖类5.由消化道壁吸收的营养物质,首先进入的是A.循环系统B.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D.运动系统6.下
鲁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

A.脑干     B.小脑      

C.脊髓     D.大脑皮层

2.既能产生卵细胞又能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  )

A.胎盘          B.卵巢          C.输卵管       D.子宫

3.“绿色食品”指的是(   )

A.富含叶绿素的食品             B.新鲜的蔬菜

C.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D.贴有绿色防伪标记的食品

4.人体内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无机盐          D.糖类

5.由消化道壁吸收的营养物质,首先进入的是

A.循环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运动系统

6.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个体最小,能穿透血管壁         B.数量最多,能够吞噬病菌

C.的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 三种细胞中只有没有细胞核

7.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的是(  )

A、尿        B、原尿         C、血清          D、血浆

8.人体内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A.肺泡      B.血液         C.组织细胞 D.组织液

9.在日常生活中,心情不好时,可以(    )

A.找知心朋友大吵一场        B.到高速公路上开快车宣泄自己的情绪

C.可以适当地喝酒,再睡一觉   D.可以找亲人诉说烦恼

10.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D. 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11.人体进行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 口腔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12.营养学家指出,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的能量应该分别占        、          、和          左右。

13.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a、b、c、d、e表示相关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表示                。

(2)物质[b]进入[B]是依靠                完成的;物质[a]的产生是组织细胞进行        作用的结果。

(3)①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4)当正常人血糖的浓度大于或等于0.16%时,[e]会暂时变为糖尿,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          。

(5)在                的调节作用下,A、B、C、D等各个系统既分工,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

14.下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手指接触到针尖,手迅速缩回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请用图中相应结构的数字序号及箭头表示缩手反射整个过程:________________。

(2)在缩手反射中,[  ]________感受到“疼”的刺激后,能够产生神经冲动;[  ]________的神经元接受了“疼”的信号后,立刻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它传给[  ]________;对“疼”这一刺激作出“手迅速缩回”反应的结构是[  ]________,该结构由[  ]________的________与相应的肌肉组成。

(3)由图可知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元有________个。2和4是由神经元长的突起及套在外表的一层鞘——________集结成束,外表包有膜构成。

(4)某人因意外伤害导致2断裂,则他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缩手反射,________(填“能”或“不能”)感到疼。

15.如图,取5毫升新鲜血液,立即注入盛有5%的柠檬酸钠溶液的量筒中,振荡量筒,静置数小时后,出现如图所示现象.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图中所示现象回答:

(1)量筒中出现了      现象.

(2)量筒中①、②、③三层的物质依次是     、     、      ,②、③层的物质总称为    .

(3)本实验证实了血液的成分,包括     和       两部分.

16.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___________。

17.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利用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模型,常常可使复杂深奥的知识变得简单直观。在做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旧电线设计,作了如下图所示三种血管关系的模型。

                 

模型中,①是红色电线,②是蓝色电线,③是细铜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模型中,③模拟              ,其功能是进行                。

(2)如果用这一模型模拟体循环中的三种血管,且血流方向是①→③→②,则模型中①模拟的血管内流 

血。

(3)如果用这一模型模拟肺循环中的三种血管,且①内流动脉血,则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4)仔细推敲,该模型也还存在一些缺陷,如:与模拟的对象(即血管)相比,电线和细铜丝的内部都不是             的。

18.(2015秋•德州校级月考)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与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在[]            ([]内填图中结构代码,其后填相应结构的名称)处进行交换,由此血液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即        变为           .

(2)若某人患急性肺炎,需上肢静脉点滴药液.试写出药液从其上肢静脉到达肺部经过的路径:               (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3)当1、3收缩时,2、4的工作状态是        .

(4)如果某人因炎症在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在心脏的[]            中发现.

19.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__________,它一般发生在__________里。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的细胞叫__________。

20.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         、        、        、         。

评卷人得分
三、综合题
21.图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       它能分泌         ,可以促进         的消化。

(2)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是[    ]         

(3)能够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的消化腺是       和         

它们分泌的消化液依次是         和         。

22.想一想,你和爸爸妈妈的血型有什么关系吗?那么血型除了用于输血外还有什么作用?

23.目前雾霾已成为城市标志性难题。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1)“雾霾”主要对人体的                系统影响严重。

(2)在雾霾天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粘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校的同学在城市主干道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上班时段(车流量大)中午(车流量小)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4397
第2组

22833898
第3组

20864199
(3)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4)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某小组同学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请你将表格中“上班时段”的数据也进行相应处理,并用柱状图在图中表示。

                                

(5)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的PM2.5的浓度                  。

(6)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24.某同学探究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其操作过程如表所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 7℃温水中处理? ______ 。

(2)上述实验中,只模拟了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是 ______ 号试管.通过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对照实验,可以证明 ______ 的作用.观察到1号试管的现象是 ______ 。

(3)馒头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 。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进入组织细胞,通过 ______ 作用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4)某人血糖浓度偏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这可能与 ______ 分泌不足有关。

25.“吃出健康”正在成为人们饮食方面的追求。下列有关青少年饮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粗粮细粮,合理搭配 ②适量食用鱼、核桃等健脑食品 ③少吃蔬菜多吃肉 ④饮食要定量 ⑤晚餐多吃含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食物 

答案

1.D2.B3.C4.D5.A6.C7.B8.C9.D10.D11.C12.30%、40%、30%

13.(1)循环系统;(2)扩散作用,呼吸;(3)呼吸运动;(4)局限性(或一定限度);(5)神经系统和激素。

14.(1)反射弧   3→2→1→4→5;(2)[3]感受器   [1]神经中枢   [4]传出神经    [5]效应器[4]传出神经   神经末梢;(3)3  神经纤维;(4)不能  不能

15.(1)分层(2)血浆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血细胞(3)血浆     血细胞

16.肺循环

17.(1)毛细血管;物质交换;(2)动脉血;(3)②→③→①;(4)空腔。

18.(1)6;肺部毛细血管;静脉血;动脉血;(2)15→1→2→16→6;

(3)舒张;(4)1;右心房.

19.睾丸;卵巢;受精;输卵管;受精卵

20.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1.①[C]肝脏   胆汁   脂肪   ②[M]小肠③肠腺    胰腺    肠液   胰液

22.ABO血型除了用于输血之外,可以推知子女可能有的血型和不可能有的血型,因此也就可能从子女的血型表现型来推断亲子关系。

23.(1)呼吸(2)D(3)实验变量(4)取平均值

(5)越大(6)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控制污染物排放,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少开车等.合理即可给分。

24.(1)37℃是酶发挥催化(消化)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或37℃时酶活性最强)

(2)2 唾液(唾液淀粉酶)不变蓝(3)小肠呼吸(4)胰岛素

25.①②④

文档

鲁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鲁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A.脑干B.小脑C.脊髓D.大脑皮层2.既能产生卵细胞又能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A.胎盘B.卵巢C.输卵管D.子宫3.“绿色食品”指的是()A.富含叶绿素的食品B.新鲜的蔬菜C.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D.贴有绿色防伪标记的食品4.人体内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A.蛋白质B.脂肪C.无机盐D.糖类5.由消化道壁吸收的营养物质,首先进入的是A.循环系统B.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D.运动系统6.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