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7:24
文档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使得幼儿园成为了“小学校”,幼儿成为了“小学生”,幼儿保教成为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成为了“小学教育”。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有: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较复杂:父母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及行政部门的指导方式,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偏低,幼儿园办学的市场导向等是
推荐度:
导读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使得幼儿园成为了“小学校”,幼儿成为了“小学生”,幼儿保教成为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成为了“小学教育”。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有: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较复杂:父母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及行政部门的指导方式,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偏低,幼儿园办学的市场导向等是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

摘要

    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使得幼儿园成为了“小学校”,幼儿成为了“小学生”,幼儿保教成为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成为了“小学教育”。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有: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较复杂:父母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及行政部门的指导方式,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偏低,幼儿园办学的市场导向等是其主要原因。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带来了很多危害,尤其是对幼儿本身,扼杀了幼儿天性并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者对幼儿园及幼教工作者提出了诸多意见,并要求改变家长价值观念,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开展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等。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园

目前,幼儿园开设“幼儿识字班”已相当普遍,特别是大班的孩子竟一本正经地做起作业来,甚至还将家庭作业带回家做。幼儿一人园就意味着上学,整齐的桌椅 ,一致的小书包,上课小手背后,完全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时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它表明我们的幼儿教育已进人了误区,这种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在成人眼中,幼儿园是快乐的天堂。可如今,幼儿园里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却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正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痼疾,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概念辨析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模式。一种是从理论的层面出发,如李兵【1】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另一种是从实践层面出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课程内容上的小学化,另外一方面是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及幼儿教育形式的小学化。(李大维、刘秀丽,2006)【2】 

    总体来说,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当前的观点是:幼儿教育越来越多的引入小学的主干课程资源、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渗透小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使得幼儿园成为了“小学校”,幼儿成为了“小学生”,幼儿保教成为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成为了“小学教育”。 

 

 二、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

    东北师范大学李大维,刘秀丽认为,近年来,随着家长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和竞争心态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增设识字、拼音、写字、计算等课程,这种在幼儿园实施的“小学化”倾向的教学逐渐演变得越来越普遍,使幼儿园的教学形式、教育内容、一日生活以及课程结构都受到巨大冲击。【3】  无独有偶,金日勋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我国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幼儿家长教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利益诉求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直接原因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积极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形成幼儿教育合力;需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加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4】  

    综合近十年各学者观点,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渗透小学教育教学观念,下移小学主干课程资源,采取小学分科教学方式,采用小学“传授”教学方法,甚至借用小学统一评价标准,引入小学纪律管理规范等方面。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分析

  (一)父母的教育价值取向

    我国由多子女家庭已完成到独生子女家庭的过渡,改革开放带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由此在教育,经济等方面为孩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让子女通过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升入更好的大学以实现其人生价值,成为家长的强烈心愿,特别是乡村幼儿家长受生存环境的影响,让子女通过升学,实现跳出农门的愿望更为强烈,因此家长的教育价值取向,影响着幼儿园的办学方向,幼儿园应该教孩子们将来有利于考大学的有用知识,也自然是家长们的一种认可。(胡睿兰,2003)【5】 

  (二)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及行政部门的指导方式

    黄绍文从观念和操作层面分析其原因:在观念层面,主要是传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人才观;在操作层面,主要是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未予以应有的重视,以及学前教育学科的不成熟导致的科学指导不到位。【6】 

  (三)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

    也有学者认为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是其主要原因。如陈国眉【7】认为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学历远远没有达到规定要求,对所从事的幼教工作缺乏理性思考,对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认识不明确,甚至错误的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 成功的,传授的越多越好,他们不懂幼儿教育规律,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陈帼眉,2001)【7】

  (四)幼儿园办学

    新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办园发生了重大变化,、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园纷纷被推向市场,公办园大量减少,民办园数量迅速增加。这造成我国幼儿园办园的市场导向,为了获利,很多民办幼儿园丧失了教育立场,只是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4】

  

四、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

    据教育进展国际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倒数第五。一些美国专家评论,固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但是想象力却大大缺乏。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仅急功近利的提前灌输知识和练习技能,还对其成长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出现了许多幼儿教育的误区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朱慕菊在(2005,10)《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的讲话中指出:“这些年来,我们已经清楚看到,由于全社会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研究不足、宣传不足,出现了很多幼儿教育的误区。那些纯粹出于商业目的的有损幼儿身心健康的炒作没有得到有效地抵制,认识上的混乱使很多不利于幼儿发展的作法竞能在动听的名义下畅通无阻,这种状况是令人担忧的。除此之外,令人遗憾的是,有一些好的动机、好的思路也因为认识的偏差而南辕北辙。如幼教的现代化被曲解为幼儿园物质设备的豪华和相互攀比;幼儿潜力的早期开发被异化为剥夺幼儿游戏权力的、急功近利的特别训练;幼儿的入学准备被歪曲为短视的、狭隘的小学化识字、拼音的强化灌输,等等。”【8】  

  (二)扼杀了幼儿天性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世桢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9】  

  (三)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天津市南开区华夏第一幼儿园的贾园长认为,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如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而且,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10】

  (四)对教师工作的影响

    幼儿园提前完成小学的教学任务,使一年级一方面教师感到轻松无压力,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放松自己对教;另一方学的要求和研究教材、探索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如果出现在幼儿园学得不好的学生,教师潜意识里就面会觉得学生要么智力有问题,要么态度有问题,从而影响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判断和教育。【11】

    科学实验证明,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能事倍功半。如果幼儿教育采用教授加作业结合的方式,机械背诵和习惯化的思维就将严重地阻断孩子本来应该被勃发的智慧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同时,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对教师工作带来影响。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五、幼儿教育“小学化”解决策略

  (一)从幼儿园和幼儿教育着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 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 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13】    幼教专家张虹认为这是在拔苗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引起许多幼教专家的关注。他们一致认为,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14】  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幼儿园要认识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6】  

  (二)加强学前一年教育的管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切实加强学前一年教育(学前班)的管理。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要依托普通小学教学点,继续办好学前一年教育(学前班)。要合理安排幼儿的生活,严格控制班额,杜绝‘小学化’倾向”。【15】 

  (三)做好家园合作和幼小衔接工作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金日勋认为应该从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形成幼儿教育合力和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两方面解决。

    1.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其次,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对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好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2.幼儿教育既要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适当性科学性,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等于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而是要强调幼儿教育不应被小学教育绑架,强调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此基础上,幼儿园也需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亲社会行为,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奠定心理与行为基础。【4】

  (四)改变家长观念

    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天津市幼儿师范学校校长郭亦勤认为, 家长要主动学习和了解幼儿园教育。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 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他们的一些盲目要求往往忽视了幼儿成长的规律。要教育、引导家长改变观念,关爱孩子,还幼儿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12】

(五)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指导

黄邵文认为要从加大各级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加强宣传,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加强幼儿教育工艺学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水平等方面纠正。【6】  

  六、总结与讨论: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不顾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一味拔苗助长,盲目攀高的教育倾向。长期的、大量的、枯燥的训练,使幼儿失去了天性和兴趣,对幼儿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幼儿园的教育应该关注的是幼儿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其目的是要培养身心健康,具有探索精神、创造力、社会交往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的孩子。幼儿园在教孩子知识时,应该让孩子在游戏中,在无意中学习,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激发幼儿自觉学习的能力。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扭转小学化趋势,需要幼儿园,幼儿教育工作者,家长及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携家长、社会,集合各方面的有益力量,一切从幼儿的快乐出发,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循序渐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和实际的操作中获得本领和知识。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反教育科学的,危害很大,我们必须彻底根治它。只有这样,教育的肌体才会健康,基础教育的根基才会牢固,祖国未来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李兵.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 2007,8 .

[2]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6(6).

[3]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与思考[J] 北师大学报[J] 哲学社会科学板2006,6.

[4] 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1年第3期.

[5]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 百年中国幼教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6] 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 2005,10  第9期.

[7]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8-90.

[8]朱慕菊.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深化幼儿教育改革〔EB/OL〕.

[9]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10] 吴敏.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8.

[11]曾天山.幼儿园学具教学法课题工作会暨成果表彰会讲话〔EB/OL〕.

[12]郑名,孙爱琴.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与批判[J].教育研究,2006.(4)

[13]甘肃日报 2005 年/ 03 月/ 09 日/  李雯

[14] 张虹.幼儿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59-160.

[15]广西壮族自治区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04〕23号.

[16]文件.转发教育部等(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3号.

文档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使得幼儿园成为了“小学校”,幼儿成为了“小学生”,幼儿保教成为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成为了“小学教育”。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有: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较复杂:父母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及行政部门的指导方式,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偏低,幼儿园办学的市场导向等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