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教育模式初探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5:58
文档

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教育模式初探

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教育模式初探杜环欢甘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的情感活动,既包括教育者的情感活动,也包括教育对象的情感活动。只有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有效的情感因素,做到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情感教育〔中图分类号〕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04)05-0052-02一、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的情感意
推荐度:
导读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教育模式初探杜环欢甘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的情感活动,既包括教育者的情感活动,也包括教育对象的情感活动。只有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有效的情感因素,做到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情感教育〔中图分类号〕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04)05-0052-02一、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的情感意
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教育模式初探

杜环欢 甘 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

运行中的情感活动,既包括教育者的情感活动,也包括教育对象的情感活动。只有充分调动双方

积极有效的情感因素,做到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4)05-0052-02

  一、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的情感意蕴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人对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产生欢喜、

满足、愉快、接受等情感体验;对不符合自己需要的

客观事物就会产生讨厌、痛苦、厌恶、抵触等情感体

验。作为人的认识活动的两个方面,认知过程和情

感过程是互为作用的,人在掌握人类社会经验的时

候,总是带有主观的情绪和情感因素,这种情感体验

越深刻,则认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高。缺乏情感

的深入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认识的贫乏必然有情

感的贫乏与之相对应,而情感的贫乏又必然导致认

识的贫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一个认识活动也

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的情感活动是双向互

动的,它既包括教育者的情感活动,也包括教育对象

的情感活动。教育者的情感活动主要表现为教育者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所展

示、所蕴涵的理想和信念,对教育对象所产生的积极

的情感体验。教育者的情感活动的有效进行为教育

者以及教育对象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提供着驱动

力量、感染力量和催化力量。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的情

感体验,以及由此而迸发出的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执着、奉献精神,是教育者自觉以端正的

态度认识、对待教育对象,积极进行教育实践的推动

力量。

第二,教育者对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所展示、

所蕴涵的理想、信念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由此而

迸发出的教育者对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所蕴涵的、

所展示的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精神及坚定不移的信奉

态度,是一种示范力量。它以“身教”的巨大感染力

构成了一个有利于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内容的强大

“感染场”,推动教育对象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

展开和良性运作,从而使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成为真

情的流露,真实自我的表达,而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本

宣科和口头信息递送。

第三,教育者对于教育对象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以及由此而迸发出的对教育对象的爱护、尊重、同志

式的友好态度,是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确立的

前提条件,也是教育对象接受教育者及教育内容的

必需的催化力量。

教育对象的情感活动,即教育对象对教育者及

其实践活动,对教育内容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的活

动。积极有效的情感活动,表现为教育对象对教育

者情感上的接近、尊重和信任,对其所传导的观念、

规范等教育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教育目的的信赖、顺

从、认同、接纳与强烈的追求、实践欲望。这种情感

活动的发生、进行,为教育对象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

理状态,形成接受教育,提高自己思想道德境界的精

神需求和信任、尊重教育者的态度,从而为教育对象

积极接受教育者及其实践活动提供着积极的和带有

催化性质的良好氛围。这种情感活动的发生、进行,

又是教育对象追求、内化、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目的的推动力量,同时还是教育对象由教育内容的

知识型掌握向信念型掌握转化的必经中介。正如苏

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

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

德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而这种语句只能培

养出伪君主。”〔1〕“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

动着儿童,在他们心里留下愉快、兴奋、精神充沛的

·52·

党的建设                               《理论探索》2004年第5期情感时,知识才能变成信念。”〔2〕

二、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

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情感活动的双向性,决定

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不能只发挥教育者的情感因

素,也不能只发挥教育对象的情感因素,而应该共同

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有效的情感因素,并使之达到

和谐结合、辩证统一,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1.以情育情。即以个体的情感“感应”出他人相

应的情感。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育工作者缺乏爱

的地方,无论受教育者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够充

分地或者自由地发展。教育者的个性品格是否良

好?人格是否高尚?教育者的情绪状态是否积极?

教育对象是否能从教育者那儿得到积极的、愉悦的

情感体验?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思想政治

教育尤为如此。因此,教育者对其所从事的事业和

工作对象应该报以满腔炽热的感情,在教育对象面

前,要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稳定的思想情绪以

及敬业爱岗的精神,要使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主导作

用得以充分发挥并保证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得以实

现,使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得以最大限度地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相互模仿和重复别人的趋

向,尤其在人们对事物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时,

其他人的行为和观点对个体活动和感知的影响更为

显著。但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都是有选择的,这

种选择通常是通过两类过滤系统进行的:一类是理

性的过滤系统,即认为外来信息是符合逻辑的,便根

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加以接纳、同化,否则,便加

以排斥;另一类是情感性的过滤系统,用来分析发出

信息的人是否值得自己尊重和信赖。如果认为对象

是自己所喜欢的、信任的,就更容易接受对方发出的

信息,否则,便采取怀疑或拒绝的态度。一般来说,

后一类过滤系统较之前一类过滤系统在教育对象身

上起得作用更大。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有的

学生对某种观点本来是持怀疑的态度,但因为这是

出自他尊重的老师之口,就依然接受这种观点,相

反,如果感情对立,即使你的话正确,他也可能唱反

调。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到的“亲其师,信

其道”便是这一道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立足

重视人格力量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通过无声的语言、无形的感染对

教育对象产生积极的影响,力求在引发教育对象个

性的建立和发展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给予方向

性的暗示。并且注意把握教育对象的情感变化,善

于利用时机,用自己积极、乐观、自信、先进的情感激

励和保护教育对象的积极性情感,抑制和转化消极

性情感,主动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

性,这样才能使教育对象的兴趣和意志得到应有的

尊重,身心得以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

2.以情动人。即以个性的真挚情感打动他人对

个体的接受性。它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者在具体实施

教育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突破冷漠地、“客观主义”地向教育对象进

行“填鸭式”的传授和灌输的套路,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比如,满腔热情地运用恰当的语言表

情,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及其他教学手段去影响

和感染教育对象,提高教育对象情绪的兴奋性,激发

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兴趣性、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使教育对象在身心愉快的情景中领悟理智、接受知

识、感化思想、培养情趣、张扬个性,形成积极健康的

道德观念和人生信仰。

第二,积极和教育对象一起创设平等、融洽、和

谐的关系,控制和激化教育对象的情感,使教育对象

不光从理性上,而且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悟和启迪。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和网络的发展,思想政治教

育者再不是信息的唯一掌握者,为此,教育者必须改

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强

制性工作格局,应通过工作过程中信息的双向流动

达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双赢”。教育对象受教育

的过程,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有血有肉的、甚至可以

说是沸腾的精神生活的享受过程。如果教育对象终

日处于冷漠、惊恐、压抑、教条的环境中,更多的是受

到无端的指责和训斥,他们不可能得到有序的教育

和健康的发展,个性也得不到充分的展现。

第三,付出真情与爱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

达到以情动人,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日常小

事做起,以炽热的真情、浓浓的爱意关心教育对象。

以师生关系为例: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障碍时,老师

及时给予科学排解;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老

师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是,老师

帮助排忧解难;当学生在学习上碰到难题时,老师适

时地讲解、指导……点点滴滴的关心如汩汩清泉流

入学生的心田,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2〕苏霍姆林斯基.个人全面发展教育的诸

问题〔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157,177.

责任编辑 于晓媛

·53·

《理论探索》2004年第5期                                    党的建设

文档

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教育模式初探

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教育模式初探杜环欢甘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的情感活动,既包括教育者的情感活动,也包括教育对象的情感活动。只有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有效的情感因素,做到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情感教育〔中图分类号〕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04)05-0052-02一、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的情感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