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5:47
文档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题组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下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2.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
推荐度:
导读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题组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下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2.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基础题组

  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下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2.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  )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海洋“生物泵”作用的影响可能是(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4.材料中体现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  )

A.循环功能    B.转化功能

C.生产功能    D.平衡功能

  下图是我国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18河北保定模拟演练)据图可知黑垆土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2018河北保定模拟演练)青藏高原东南部形成红黄壤的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充足

B.较低纬度谷地,水热充足

C.海拔低,光照充足

D.河流谷地,水源条件好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Ⅰ示意研究区范围,图Ⅱ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Ⅰ

图Ⅱ

7.(2017广东深圳一模)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A.洞庭湖平原    B.东南丘陵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8.(2017广东深圳一模)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A.植被类型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

C.雾霾天数的变化    D.水热状况的变化

9.(2017广东深圳一模)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退耕还湖              D.围湖造田

提升题组

  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可以用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大小来表示。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以坡角表示)线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2018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第一次大联考)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2018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第一次大联考)图示区域(  )

A.丁地地表最平缓

B.河流流向为甲→乙→丙

C.适宜发展林果业

D.Q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差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下图为东南亚简图,C岛是火山活动较多的地区,共有112座火山,其中有35座是活火山。

(1)写出图中自然景观名称,并简要分析A、B两地该自然景观的不同成因。(8分)

(2)分析C岛火山活动较多的原因。(4分)

(3)从自然地理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频繁的火山活动对C岛地理环境的影响。(8分)

13.(2017广东深圳调研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 625 km2。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海滩和悬崖。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下图示意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

(1)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8分)

(2)分析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多种大型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6分)

(3)海狮以鱼类为食且食量大,主要天敌是虎鲸和鲨鱼。20世纪50年代以前,当地大量捕杀海狮以获取毛皮和油脂,1960年后被立法禁止。近年来当地海狮数量逐年增加,有人主张开放商业捕猎海狮。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精解精析

基础题组

1.B 结合图示知,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④环节表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圈中,故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碳排放量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关,自然原因不是主要原因;人类的生产活动无法改变岩石圈物质循环。

2.C 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格局;建设水电站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分配,减少洪涝灾害;发展火电站会导致温室气体增多,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大气污染。

3.A 根据材料可知,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影响全球气温变化。海洋“生物泵”作用可以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缓解全球变暖,A项正确。臭氧层空洞大小主要取决于大气中氟氯烃等物质的浓度变化,酸雨的形成主要与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的浓度有关,洋流流速主要受盛行风等的影响,故B、C、D项错误。

4.D 海洋浮游植物使大气中的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平衡功能。

5.C 据图分析,黑土分布在东北地区,褐土、棕壤分布在华北平原,黑垆土紧邻华北平原的西部边界,故黑垆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6.B 青藏高原东南部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海拔都比较低,热量条件好;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水热充足,故发育成红黄壤。

7.B 一般丘陵地形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形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可判断丘陵地形大于平原地形;而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位于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

8.D 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造成年NPP的波动。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由夏季风带来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

9.A 洞庭湖平原年NPP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增强;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可判断,可能是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所致。在2001至2010年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围湖造田活动。因不同植被类型年NPP排序中农田植被大于湿地,则退耕还湖会降低年NPP。

提升题组

10.A 据材料可知,坡角越大说明坡度越大。据图可知,甲处坡角数值最大,说明坡度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11.C 该图为等坡度线图而不是等高线图,所以无法判断河流的流向;丁地不是地表最平缓的地区;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Q地位于背风坡,光热条件差但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该地区有一定坡度,适宜发展林果业。

12.答案 (1)热带雨林。

成因:A地——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经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沿岸暖流增温增湿。B地——地处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2)C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

(3)火山活动中喷发的熔岩流和碎屑物质会影响和改变地表形态;火山活动形成的上升气流,使周边地区的降水增多;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使能见度降低,太阳辐射减弱,使气温下降;火山活动可以给该岛创造土地资源和肥沃土壤;火山活动影响地表植被,使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等。

解析 第(1)题,结合经纬网和区域轮廓知该自然景观为热带雨林。A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该处热带雨林的形成主要与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有关;B位于赤道附近,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热带雨林。第(2)题,C岛为爪哇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第(3)题,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从火山喷出的物质对地形、生物、大气和土壤等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

13.答案 (1)该区域地处西风带东岸,盛行离岸风,降水较少,气候干旱;(2分)半岛地形平坦,西风风力强劲;(2分)半岛以岩石台地为主,(2分)难以发育形成土壤,土层浅薄,高大树木难以生存。(2分)

(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类众多,大型海洋动物食物充足;(2分)较封闭的海湾内风浪小,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2分)半岛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2分)

(3)赞同。(2分)猎捕海狮可以获取毛皮和油脂,增加经济收入;(2分)鱼类天敌减少,有利于鱼类生长繁殖;(2分)海狮数量多,适度猎捕对生态系统影响不大。(2分)

不赞同。(2分)违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2分)海狮是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人为捕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可能导致以海狮为食的虎鲸和鲨鱼等数量减少;(2分)影响旅游观光业的发展。(2分)

(注意:仅表达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解析 第(1)题,结合该区域地理位置,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根据该地生物群落、海域环境及人类影响等进行分析。第(3)题,从增加收入、促进渔业发展等方面说明赞同的理由。若持反对意见,则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生态破坏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说明。

文档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题组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下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2.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