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题目:波形发生器的设计(二)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函数发生器
二、设计目的
1、 研究正弦波等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
2、 学习波形产生、变换电路的应用及设计方法以及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三、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要求:设计并仿真能产生方波、三角波及正弦波等多种波形信号输出的波形发生器。
1、方案论证,确定总体电路原理方框图。
2、单元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
3、仿真调试及测量结果。
主要技术指标
1、正弦波信号源:信号频率范围20Hz~20kHz 连续可调;频率稳定度较高。信号幅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
2、各种输出波形幅值均连续可调,方波占空比可调;
3、设计完成后可以利用示波器测量出其输出频率的上限和下限,还可以进一步测出其输出电压的范围。
四、仿真需要的主要电子元器件
1、运算放大电路 2、滑线变阻器 3、电阻器、电容器等
五、设计报告总结(要求自己完成,不允许抄袭)。
1、 对所测结果(如:输出频率的上限和下限,输出电压的范围等)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波形稳定等的条件。
2、 分析讨论仿真测试中出现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3、 给出完整的电路仿真图 。
4、 体会与收获。
1.正弦波输出电路
如图所示为频率可调、幅度可调的正弦波振荡电路。该电路由两级移相电路和一级分线性反相放大器串接而成。移相电路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A1、A2和RC的组合。由于反相器A3的相移是180o,所以,两级移相电路也应移相180o,以保证电路振荡所要求的总相移360o的条件。二极管D1、D2在电压较低时动态电阻很大,所以As组成的反相电路增益很高,保证电路的起振。当振荡幅度升高时,D1、D2的动态电阻越来越小,降低了电路的增益,从而使输出幅度得到稳定。由于二极管有较大的死区电压,所以小信号输出时波形有间断,故附加了电阻R2。
电路的振荡频率为: f=1/(2∏C)
调节电位器R11和R12可以改变频率。由于移相电路不对振幅产生影响,所以,频率的调节不影响振幅的稳定性。调节R12可使频率变化约为10倍,超过此范围后其调节作用已不明显,这时可通过R11进行调节。该电路的最高频率受运算放大器转移速率和移相电路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频率,可将与电位器串接的电阻R1短路,这时最高频率可达100kHz以上,但输出幅度较小,而且调节幅度时也会影响频率。调节电位器R13可改变输出幅度。输出的正弦波V1。按图中元件数值,电路的频率可调节范围为300Hz ~15kHz,波形失真小于1%
2,方波输出电路
,在正弦波的基础上通过LM339AD比较器稳定输出方波,可通过R15小幅调节占空比,但方波幅值不可调。R15调节范围0/100~~2/100,占空比约为0/100~~50/100之间,通过正弦波发生器中的R13可大幅度调节占空比。
3.三角波和锯齿波发生器
通过LM741CN运放,且由R18和C3组成积分电路,在方波基础上输出三角波,通过调节方波占空比可以产生锯齿波,当方波占空比为50/100时,输出三波。
4.三种波形的综合输出
一.正弦波输出波形
当每个变阻器的阻值为50/100时输出波形
二,方波发生器、
改变占空比输出波形
三.三角波输出波形
改变方波占空比输出锯齿波
三种波形同时输出、
总结: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频率,连续可调,范围大约在331HZ~23KHZ。
正弦波幅度可调,27mV~11。7V之间。
方波占空比可调,0/100~50/100之间连续可调。
三角波峰值可调节,但调节波动太大,945V~1。49MV之间
最佳调节范围,R11 为0/100~100/100;
R12为0/100~100/100;
R13为21/100~80/100;
先将R15的值调为0,待电路起振后再调节其阻值,为0/100~65/1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