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版社2005版2010年第12次印刷)
2011年1月28日星期五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平行与相交,年、月、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等。教学内容看下表
所属领域 | 单元题目 | 单元主要教学内容 |
数与代数 | 一、大数知多少 | 1、万以上数的认、读、写,十进制计数法2、近似数,3、数字编码 |
数与代数 | 二、走进天文馆- 年、月、日 | 1、24时计时法 2、年月日的认识 |
数与代数 | 三、家居的学问-小数的认识 | 1、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2、小数的加减法 |
数与代数 | 四、泰山黄金周-计算器的应用 | 1、认识计算器,2、运用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3、探索规律 |
数与代数 | 五、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 | 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数乘整十数乘法的口算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3、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4、积的变化规律。5、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6、回顾整理。 |
实践与综合运用 | 综合运用—荡秋千。 | 影响秋千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的因素 |
空间与图形 | 六、走进商场—观察物体 |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组组合物体辨别形状。2、根据看到的形状来摆放物体。 |
数与代数 | 七、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整百数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2、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4、商不变的性质。5、回顾整理。 |
实践与综合运用 | 纸与我们的生活。 | 通过计算和统计认识纸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
空间与图形 | 八、我跟爸爸学设计 -平行与相交 | 1、认识直线,射线、线段。2、了解平行与相交,会画垂线与平行线。3、两点之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统计与概率 | 九,长大我也去航天 -统计 | 认识条形统计图 |
回顾整理-总复习 | 系统整理巩固本学期所学习知识。 |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75名学生,在经过了上个学期的学习后,本班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的关注使他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励地保持,并逐步引导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快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活动 |
1、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2、在现实的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继续能够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 1、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区分直线,射线,线段;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相交的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 2、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 1、加深对于乘除法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 |
数学思考 | 1、经历从生活环境中发现大数的过程,能用大数表示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形成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结合具体的情景,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在探索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5、通过实验,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 |||
解决问题 |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2、能综合应用平行与相交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3、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中,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的经验。 | |||
情感态度 | 1、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2、初步用数与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3、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重点,1)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3)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5)区分直线,射线,线段;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相交的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6)能辨认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7)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1)、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小数的意义的理解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调商。
4)能辨认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5)在条形统计图中能够确定1格的单位是多少。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2)、计算能力一般,比较粗心,正确率不高。
2、改进措施与方法
(1)教师要深钻教材,用好用活教材。挖掘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及活泼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新知识。充分看到本学期学习的认数、计算、统计、观察物体等,都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加深与发展。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构建新知识,在应用中复习巩固。
(3)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较大的思维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具体教学中,注意创设现实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与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借助已有的经验和同学间的相互启发,在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4)正确把握教学节奏,因材施教。考虑到教材难度增大的因素,对于难点问题要切实放慢教学速度,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的,交流的,消化的时间,照顾到在学习过程 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水平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多练习,多分析,以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充分发挥评价的奖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周次 | 起止时间 | 教学内容 | 备注 | |
1 | 2月21日 | 2月27日 | 2页---10页 | |
2 | 2月28日 | 3月6日 | 11页—22页 | |
3 | 3月7日 | 3月13日 | 23----30页第二单元完成 | |
4 | 3月14日 | 3月20日 | 31页----39页 | |
5 | 3月21日 | 3月27日 | 40页---53页 | |
6 | 3月28日 | 4月3日 | 53页—58页 | 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 |
7 | 4月4日 | 4月10日 | 59页----61页 | |
8 | 4月11日 | 4月17日 | 62页---68页 | |
9 | 4月18日 | 4月24日 | 69页----74页 | |
10 | 4月25日 | 5月1日 | 75页---80页(期中考试) | 4月30日至5月2日放假公休,共3天 |
11 | 5月2日 | 5月8日 | 81页---88页 | |
12 | 5月9日 | 5月15日 | 页—99页 | |
13 | 5月16日 | 5月22日 | 100页---107页 | |
14 | 5月23日 | 5月29日 | 108页—113页 | |
15 | 5月30日 | 6月5日 | 114页---122页 | 6月4日至6日放假公休,共3天 |
16 | 6月6日 | 6月12日 | 123页—135页 | |
17 | 6月13日 | 6月19日 | 136页—146页 | |
18 | 6月20日 | 6月26日 | 综合复习 | |
19 | 6月27日 | 7月3日 | 期末考试 | |
20 | 7月4日 | 7月10日 | 期末考试 | 7月7日正式放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