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它的教材内容可以涵盖生活世界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教研组一直在努力推进这门新课程的实施,让它能够在学生的生活、社区和大自然中生根发芽。
首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我们是一所村级小学,占地面积平方米,拥有两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个能容纳400名学生同时就餐的食堂、一栋学生公寓和三栋家属楼。我们有一个高标准大运动场和一条400米标准跑道,现有28个教学班,56位教师,将近余名学生。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留守孩子较多,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而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让教师们更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在上学期初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研究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同时,我们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研究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研究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方面,我们遵照省教育厅的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规定开设全部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不增加周课时总量。体育、美术、音乐、科学、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等都要开齐开足,并配备了兼职教师上课,以保证这些课的授课质量。同时,我们也严格执行按表上课的规定,全体教师认真实施各科教学计划,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也正确对待和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性活动类课程的教学。
最后,我们结合校本教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研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我们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能够在我们学校得到良好的实施和推广。
我们的学校组织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编写德育实践活动校本教材。这本校本课程主要从美丽校园、文明礼仪、热爱研究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及日常规范。我们的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文学社等各种兴趣小组,并开展了丰富循环渐进的年级特色活动。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年级为单位,规定了年级特色活动的内容。一年级以儿歌和游戏为主,二年级以丝带舞为主,三年级以舞蹈为主,四年级以武术为主,五年级以腰鼓和竹竿舞为主。每五周一个循环,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快乐成长。我们规定周一和周四下午为课外活动时间,分年级开展活动。我们的品牌社团是每天早晨的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了双南小学的一个特色项目。
二)、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我们的学校本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锻炼自我、提高素质”的宗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我们利用“六一”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以及“九一八”、“南京大”等国耻、“四二二”地球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环保,以及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运动会和科技节等,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三)、家校互动,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大力开展家校互动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拓展到广阔的大自然。每学期我们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家校实践活动,例如跳绳、拔河、吹气球等比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洗菜、择菜比赛活动等,住宿班还会开展包饺子活动。除此之外,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各年级都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寒假一、二年级收集对联,三、四年级收集过年的俗,五年级给长辈写一封新年祝福信等;暑假一、二年级学做家务,三、四年级进行环保实践,五年级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并写一篇实践报告。这样的活动充分打破了时间、空间的,较好地解决了经费、安全等问题。
四)、取得的成绩
在学生方面,我们的学校在德育实践活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的学生社团活动普及面达到了50%以上,在区域内有1-2个品牌社团。我们的学生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中展示了自我,快乐成长。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方面,我们的学校组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家校互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我们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锻炼了实践能力,拓展了视野。
让孩子到大自然中研究知识、获得锻炼、开阔视野,是一种受欢迎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抛开学科束缚和研究压力,成为活动的主体,与老师共同制定方案,组建活动小组,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许多课外知识,掌握了调查、记录、查阅资料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相互交流等方式,从实践中获得了收获和快乐,增强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勇气和自信心。此外,活动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了集体意识、责任感、服从集体的品质,获得了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了良好的道德情感。
在教师方面,我们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加强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开展好教学活动。我们还注重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工作相当复杂和琐碎,指导的空间又相当广泛,参与的教师与其他志愿人员又多。因此,我们强调这是一次挑战与机遇,鼓励教师主动应对,发扬奉献精神与探索精神。除了核定专任教师每周三课时的工作量外,我们还采取期中、期末工作考核的办法对指导教师实施单项考核,考核指标等同于学科考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科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涵盖了体育、科学、信息技术、语文、美术等多个学科,教师们共同合作,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长期的培训和课程开发实践,教师们不仅从教材和教科书的视野中出来,也具备了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双南小学的学生们自觉追求做一个守秩序、会研究、讲文明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知感恩、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懂礼貌、有教养、守公德的好公民。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襄阳市德育先进单位、湖北省“优秀校园网站”、襄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襄阳市“文明宿舍”、襄阳市“平安校园”、襄阳市“文明校园”、襄阳市“科普示范学校”、襄州区“大事记先进单位”、襄州区“后勤管理先进单位”、襄州区“2015-2016年度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襄州区“2015-2016学年度一师一优活动优胜单位”、襄州区“三星级教代会”等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学生活动的社会环境还需改善。在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理解、不支持的现象。其次,学生活动的评价方式还需探索。最后,教师指导方式还需研究。教师的指导方式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教师指导的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而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如学生能力的差异、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活动的难易等。此外,教师的开发课程与案例撰写能力也亟需提高。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广大教师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将有更多的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