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04:43
文档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第一课:认识生物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具有七大特征: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果调查范围很大,无法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生物的归类方法有三种: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第一课:认识生物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具有七大特征: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果调查范围很大,无法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生物的归类方法有三种: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一课:认识生物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具有七大特征: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果调查范围很大,无法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生物的归类方法有三种: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实验中用多只生物而不用一只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设计生物实验的原则有对照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实验原则。

第三课: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书写食物链时,箭头应指向捕食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四课: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分和岩石圈表面。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而沼泽则被称为“地球之肾”。

第五课:细胞的命名者是XXX。显微镜的结构包括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遮光器和反光镜,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之积。使用显微镜时需要取镜和安放,对光进行三次转换,然后进行观察和清洁。当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物像变大但视野范围变小。

第六课:动、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需要擦拭玻片和盖玻片,滴入清水或生理盐水,然后取样品并涂抹或刮取样品,最后展平以便观察。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让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慢地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以避免气泡产生(气泡有黑色较宽的边缘,可以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使气泡移动)。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掉多余的液体。

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因为细胞膜非常薄,紧贴在细胞壁上。细胞核是染色最深的结构,其中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外的所有物质的总称,包括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等结构。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核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但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是细胞的“发动机”,燃料是有机物,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能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是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液泡内含细胞液,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在画生物图时,要注意图的大小适中,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注字和书写图名。比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细点表示,不能涂阴影,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

生物体的生长、、分化与细胞有关。细胞生长会导致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会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会形成组织。细胞的过程包括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是细胞中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其变化过程为染色体复制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癌细胞会进行生长和,但不进行分化。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动、植物体从微观到宏观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根、茎、叶等。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是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的重要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功能是保护和分泌。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点。结缔组织是一种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的组织,种类较多,是人体内分布最广的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分别位于皮肤上皮、小肠腺上皮、骨骼肌和心肌等器官中。

分生组织是植物体的基本组织,位于根尖、茎尖等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营养组织是植物体的主要组织,位于根、茎、叶等器官的表面,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有很强的能力。输导组织位于茎、叶、果皮、种皮等处,包括导管和筛管两种,分别运输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机械组织是支撑和保护植物体的组织,位于茎、叶等处,细胞壁增厚。

动、植物体的器官包括营养器官、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和生殖器官。人体器官由各种组织构成,如肺、肝等器官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而唾液腺等腺体则由多种组织构成。

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时,应从培养液表层吸取草履虫,以利于草履虫的呼吸。放几丝棉花纤维可以草履虫的运动范围。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纤毛、收集管、伸缩泡、表膜、口沟、细胞质、胞肛和细胞核等。草履虫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激性,可以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复杂的。多数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草履虫可吞食细菌,净化污水,具有良好的生态作用。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在人体内,危害身体健康,大量的含氮、含磷等有机物排入海洋中,导致海水中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危害渔业。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它们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大多数生长在水中,少数在阴湿的陆地上。藻类无根茎叶分化,常被用作食用、药用和释放氧气等用途。苔藓有茎和叶,根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可以用于制造泥炭。蕨类和种子植物在陆地上更为适应,具有输导组织和裸露的种子。观察这些植物的基本顺序是由外到内、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胚轴、胚芽、胚根、子叶、胚乳和种皮。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和胚乳则储存营养物质,而种皮起到保护作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所不同,前者有两片子叶,大多数没有胚乳,子叶储存营养物质;后者只有一片子叶,绝大多数有胚乳,胚乳检测方法是将种子纵切,在切面上滴加一滴碘液。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氧气,同时种子自身也需要完整、活的和度过休眠期。实验中,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要放置足够数量的种子,过多的水会导致空气不足;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需要随机取样至少100粒种子进行抽样检测。

种子发芽率的计算公式为发芽种子数除以供检测的种子数乘以100%。种子萌发过程包括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转运,以及胚根、胚芽和胚轴的发育。根的生长需要分生区细胞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芽的生长发育包括顶芽和侧芽、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以及幼叶、芽轴、芽原基、叶、茎和芽的结构。植物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其中氮、磷、钾是植物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是因为缺少硼。

花的结构包括柱头、花柱、子房、胚珠、花药、花丝、花瓣、花托和花柄。雄蕊和雌蕊合称为花蕊,是一朵花最主要的结构。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类型,途径包括昆虫传粉、风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受精的过程包括花粉落到柱头上,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最终进入胚珠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包括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皮和果实,受精卵发育成胚种子,极核和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和胚乳。

1、植物吸收水分的途径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域,该区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植物的吸水面积。水分的运输主要依靠导管和筛管,导管由死细胞构成,由下向上输送水和无机盐,主要分布在木质部中,而筛管由活细胞构成,由上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分布在韧皮部中。

2、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一层细胞组成,不含叶绿体,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量多。叶肉细胞具有大量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脉则具有运输和支撑的作用。

3、气孔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水分吸收都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同时也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动力,还能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4、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它依靠光能和叶绿体内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反应,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5、呼吸作用是植物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的过程,也是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需过程之一。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同时会放出二氧化碳和热量。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线粒体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以供给生命活动所需。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其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包括氧气浓度、植物体内水含量和温度,这些因素越高则呼吸作用越强。呼吸作用的应用包括松土、给土壤排涝以保证呼吸作用,以及储存粮食时保持低温和干燥以降低呼吸作用。产量等于有机物的积累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量,为了提高产量,应该增强光合作用并减弱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有密切关系。地球的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增多有关,而近年来二氧化碳急剧增多的原因包括煤、石油等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植物的减少。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采取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等措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包括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然而,我国的植被面临着人均森林面积少和草原沙漠化严重的问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6.55%,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肺和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种类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

文档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第一课:认识生物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具有七大特征: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果调查范围很大,无法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生物的归类方法有三种: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