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远亲不如近邻”这是句古话,古代的东西不适合现在的太多了,我就不举例了。所以我们必须从现代实际情况出发。
第一,在小问题上,物质的丰富社会的发展使我们更能应对,近邻远亲在此方面的帮助意义不大,差异也不明显;
第二,在大事上,相对于邻居,一方面对亲戚更深度的了解与更密切的责任关系使我们更愿意交托远亲来帮助.另一方面现代交通通信手段的便利,人际关系网的发达使快速及时帮助亲人成为了可能;
第三,在急难上,110等紧急求助系统的完备,通讯系统的发达,也给人们在遇到急难是提供了更专业的求助途径。在如此多元的选择下,“远亲不如近邻”已成为了历史。
退一步讲,讨论“远亲”、“近邻”帮助的质量之前更应讨论帮助是否成立。
在现代生活中,整体环境上社会的诚信危机、快速的生活节奏、高度的工作流动性使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成为往事。
个体环境上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个人隐私意识的增强、都使邻里关系日益淡漠。在这种情况下,近邻何来帮助你的动机,又从何得知你需要帮助呢?
现代人作为邻居在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时帮助你,已是道义,已是少见(对方辩友所举的例子无一不是舍己为人的超道德特例行为,不具有普遍意义和参考价值)。
而今时今日个人利益越发受到尊重,人也越来越难放弃越来越多的利益,邻里间的利益冲突屡见不鲜.
因此,近邻在帮助的动机、质量上都值得大大怀疑。
反之,正是与外人的淡漠使得现代人更重视亲情,更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现在看咱们宿舍楼道里打电话回家的同学就知道什么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英国谚语说: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
可见“近邻不如远亲”是中外共识,既然都达成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了,反方辩友就别局限于中国古代了。
综上所述,先不说近邻的帮助可能性有多大,光在大事小事急事上,远亲在帮助的动机、帮助的质量上都强于近邻。
也许古代真的是“远亲不如近邻”,但在今天的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近邻不如远亲。
我们也对这种疏远的邻里关系和冷漠的人际交往持否定态度,所以只有充分意识到现代社会对邻里关系的冲击,
我们才能反思自我,打破隔膜,重新塑造真诚的邻里关系,使良好的邻里关系成为亲情的重要补充,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