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北图客的BLOG
读了雨僧先生《什么是数字图书馆?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博文,引发了图谋的再思考。本文为图谋阶段性思考,不当之处,敬请师友不吝教正。
关于什么是数字图书馆,同样令我困惑不已。最近思考的结论是:数字图书馆非数字图书馆。更完整的表述是“我国的数字图书馆非数字图书馆”。这个结论很苦、很涩。图谋比较长时间关注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研究,近一年学习与研究的主题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图谋有着许多多的困扰与困惑,不少与“什么是数字图书馆”有关。
关于“什么是数字图书馆”有人曾经用盲人摸象来形容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横看成领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如果纯粹是局外人,看看热闹,无可厚非;如果是建设者,漠不关心,事关大局。我们期待全面正确的认识数字图书馆,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建设数字图书馆。
关于“什么是数字图书馆”,我一直期待了解国外是怎么做。非常有幸,曾蕾、张甲、秦健等等旅居海外的学人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走近美国数字图书馆的机会,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等等有口皆碑。图谋有幸参加过学习,学习之余是震撼,震撼之余是反思。美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代表着数字图书馆建设正确方向了吗?我想起“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皆不来。”的笑话,大概谁都不希望成为那“满堂坐”的学生之一。图谋也试图通过种种渠道,比如期刊论文、网络信息等来“管窥”国外数字图书馆,来正确认识数字图书馆。很遗憾,天资愚钝,至今收获了了。
关于斋主的言论,我跟雨僧先生的体会雷同:“斋主的言论总是听上去错的,但慢慢一嚼,好像又是对的;听上去对的,但仔细一想又好像有点不对劲。”。斋主每每语惊四座,要全面正确的领悟,需要专家团解读解读再解读。关于雨僧先生“那么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的记忆”数字图书馆难道不是从馆藏资源数字化开始的?”,斋主《给“数图热”泼一飘冷水》给出了答案:“欧美发达国家搞数字图书馆试验或者项目什么的,大多是从没有版权问题的,尤其是亟待抢救或者不便广泛使用的古籍文献开始的,并且以免费利用为目标,所以他们搞得有声有色。”。斋主如是说:“数字图书馆是个什么东东,谁也说不清楚,但是这并不妨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我不仅认同,而且积极参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因为这是不可抗拒的发展方向。但是,很多外来的东东一到中国来了,总会变味,数字图书馆自不例外。”,图谋很赞同。斋主这样说:“数字图书馆天生就是那些IT公司或者数据公司玩儿的东东,图书馆所要做事情就是坐享其成。”,图谋则表示担忧,其中包括担忧对当前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造成二次伤害。数字图书馆“热”吗?不知道是“发热”的“热”,还是“火热”的“热”。
与雨僧先生相左的是,图谋期望“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孩子,“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希望和未来。当然这也许同样饱含图书馆情结,也许只是一厢情愿,事与愿违。我当前的认识是:我们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全面解析数字图书馆的规划设计、项目实施、系统管理、技术方法、服务规范与评价、法律问题、可持续运行模式等问题;需要系统了解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需要掌握国际数字图书馆先进建设理念的规划者、组织者、分析者和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