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及教学反思(附板书)共二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03:54
文档

部编版语文三年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及教学反思(附板书)共二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纸的发明》是部编版教材语文科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本课语言浅显易懂,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了解造纸的过程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2.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语文三年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纸的发明》是部编版教材语文科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本课语言浅显易懂,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了解造纸的过程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2.
部编版语文三年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说教材

《纸的发明》是部编版教材语文科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

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

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之一。本课语言浅显易懂,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四人小组合作

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了解造纸的过程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2.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3.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4.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情分析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五、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以一个谜语导入“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本内容,一起来看看纸的发明的过程,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板块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自由读第二段,思考: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人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文字的呢? 

方法一: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方法二: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方法三: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特点:笨重、不方便)(拓展“学富五车”的故事) 

方法四:把文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特点:轻便、价格太贵、不能普及。) 

3、想一想最初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呢?齐读第三段: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4、第四段人们想要书写文字,可是这些“纸”不是贵就是重,不是少就是粗糙,怎么办呢?谁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蔡伦) 

5、能够书写的纸是怎么发明的?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强调“改进”一词,意思是改变某种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强调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使学生明白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积累的结果。 

6、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是怎样造纸的?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7、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呢?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这既是新造纸术的优势,也是它得以传承的原因。)

8、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一说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板块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板块四、课外延申

想一想纸都有哪些用途呢? 

板块五、作业

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材料造纸呢?

六、板书设计

《纸的发明》

纸是怎么发明的

说明顺序

首尾呼应

七、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

部编版语文三年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及反思(二)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纸的发明》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纸的发明》主要描写了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学生用默读、略读、指明读等方式展开教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携、蔡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谈话法进行导入,并伴随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积累知识吗?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要考一考大家,看看谁平时积累的知识最丰富。

谁发明了电灯。(爱迪生);

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

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的(张衡)发明的。

看来大家平时的积累着不少呢,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发明)我们今天的课就与发明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纸的发明》。【板书课题】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堂中,为本节课的讲解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

(二)初步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三个环节的问题。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

第一部分(1):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部分(2-4):纸发明的过程。

第三部分(5):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文章主要内容明确:

3.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明确: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这样的问题解决学生已经把文本的概况了解透彻,为深入研读环节打下基础。

(三)深入研读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深入研读。阅读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想完成多重关系的对话,就需要我们对文本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默读,边读边展开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与讨论:

1.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2.文章第1、4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关系?

明确: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3.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明确: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所以是说是 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4.小组讨论环节:

(1)从文本中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蔡伦是纸的发明者。由于他发明了纸,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史上第一次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2)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书写流利,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被传承下来。

深入研读环节通过对重点段落、情感的梳理已经对文本的了解,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四)巩固提高

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我设置了观看视频《四大发明》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这是一步学以致用的做法,学生不但对本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还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巩固。至此,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我会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采用教师总结的方式,总结得出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我布置的作业是:搜集各种新型的纸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种介绍给大家,并写几句节约用纸的广告宣传词。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好的板书应该结构清晰,构思新颖,内容高度凝练。因此,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便于学生理解。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 

1.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不足之处:

 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文档

部编版语文三年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及教学反思(附板书)共二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下册《纸的发明》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纸的发明》是部编版教材语文科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本课语言浅显易懂,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了解造纸的过程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