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山水诗文朋友之乐。即从田园耕作中一段忧勤讨出,不别作一幅旷达之语,所以为真旷达也。”(钟惺《古诗归》卷九)“情之所蓄,无不可吐出;景之所触,无不可写入。——晋惟渊明,唐惟少陵。”(王圻尊陴史》)“陶彭泽诗,颜谢潘陆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赋于诗,无一点愧词.所以能尔。”(许颛《彦周诗话》)……前人评陶诗,谓之朴素,自然,冲淡,飘逸。在这里,我给陶诗概括为“景之自然,性之自然,语之自然”。
一.自然之景
取景摄像,随手拈来,毫不费力。如“白日沦两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人房户,夜中枕席冷”,“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杂诗》之二、之七)白日素月,物自然也;日月四时,时自然也。顺其自然而不强夺,应其物理而不造作。用司空图话说就是:“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与道俱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诗品》)
再如《归园田居》(其一)中有这样诗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里描写自己的居住环境:宅院、草屋,屋后榆柳成荫,堂前桃李盛放。远处村庄隐约町见,近处墟落炊烟袅袅。一切是那么宁静祥和;狗叫鸡鸣,又处处蕴藏勃勃生机。日常平凡的生活,诗化了;普通常见的景物变美了。真可谓生活本身即为诗,田园景物就是美。
r囊掌欣赏—一羹瓣_圈一I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自然之美
二.自然之情
陶诗中的自然之景传达的是自然
之情:时光流逝。志业未就,玄鬓已
白,哀情可感,真率,坦诚,没有矫
情,没有伪饰,活脱脱托出本来面
目。这是其绦诗》之二、之七所传
达出的自然之性,自然之情。
“自然”也正是媚园田居》的
落脚点:园田,是自然的环境(景之
自然),与之相对的是尔虞我诈的官
场;朴拙,是自然的人性(性之自
然)。与之相对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勾
心斗角。他把对自然的热爱融人笔
底,不事雕琢,省净质朴,达到了豪
华落尽,凝练隽永的意境。
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
有云:“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
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直写
胸中天”,确为至论。陶渊明以真率
自然之性,写田园山川,是我眼中自
然,是我胸中之天。是真感情,是真
景物,是真感情与真景物的融合化
一。如《时运》第一章:“迈迈时
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
郊。山涤余霭,字暖微宵,有风自
南,翼彼新苗。”写暮春佳日,景物
斯和,独游东郊,欢欣感慨交织于
心。远山涤除最后一点云雾。微霓呈
现于目,天宇暖暖,山峦天宇染上一
层欣欣然的色彩。我的欢欣之情移注
于外物,物具人性。更有那南来的微
风,披拂扇动着新苗,新苗起舞若羽
翼之状,更是物我交流,倍增欣仪。
不知我之为新苗邪,新苗之为我邪?
再如《癸卯岁始春怀古天舍》:“平
●剖洪芝
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仅此两旬,
始春春意之盎然,不就跃然纸上了
吗?
三.自然之语
自然之景、自然之情,又是以自
然之语为媒介,借以连缀.借以表
达。像前引白日、寒风各二句,取景
抒怀固已极是自然,用语何尝不是自
然之至?白日、西河、素月、东岭、
寒风、枯条、荷叶、长陌,均系日常
用语,平淡无奇,仿佛也是俯拾即
是,自然町得。其中用了四个动词组
成四旬:“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
岭。”“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四个动词仍极日常平淡,四个句子却
是巧夺天工,又无斧凿痕迹,实经千
锤百炼,看来“淡而现成”。
陶渊明的这种田园美,真正达到
物我统一,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至
高至美的境界,在揿酒》之五中更
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然景物,是那么天然自然,没
有一点人为的做作,浑如自然本身一
样朴素;诗人心境。是那么天然自
然,没有丝毫世俗的矫揉,似乎人的
性情本来就这样冲淡;语言表现,是
那么天然自然,不显任何斧凿痕迹,
好像顺手拈来那般飘逸。景物——性
情——语言,和谐浑化,通体融贯。
物化于我,我化于物,物我融溶,真
意自在,言近而旨远,可意会而难以
言传,哪里还能分辨呢?即欲辨之,
也已忘记怎样用语言去表达了。其
实,既已妙悟此中真意,又何必要去
分辨.何须还要用言词来表达呢?由
物及心而得真意,由心及物而出妙
境,境与意会,于是悠然而悟,得意
而忘言了。小而言之,人与此境浑化
为一;大而言之,人与宇宙和谐融
溶。这,大抵就是此中真意,大抵就
是美之真谛了。o
觥毛栅1飙03居=如2010.02圈
综台天地.一
万方数据
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自然之美
作者:刘洪芝
作者单位:
刊名:
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英文刊名: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
年,卷(期):2010,(2)
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wjxyyj-ddb2010020.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