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03:57
文档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肖像艺术课时:一课时准备:欣赏图片、绘画材料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点,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2、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难点: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2、如果让你画一幅你爸爸(妈妈)的肖像画,你会怎么画?你
推荐度:
导读第1课肖像艺术课时:一课时准备:欣赏图片、绘画材料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点,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2、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难点: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2、如果让你画一幅你爸爸(妈妈)的肖像画,你会怎么画?你
第1课  肖像艺术

课时:一课时    

准备:欣赏图片、绘画材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点,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  

难点: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  

2、如果让你画一幅你爸爸(妈妈)的肖像画,你会怎么画?你想表现他(她)怎样的神态呢?   

二、深入教学 

(一)、欣赏中国画《张卿子像》  

1、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一幅中国画肖像画《张卿子像》,这幅作品是我国明代著名画家曾鲸的作品。画中的张卿子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呢?

 2、从这幅肖像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   

3、脸的哪一部分最能表达情感呢?艺术家是怎样表现的呢? 

4、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同学们从欣赏《父亲》这幅肖像画中能感受概括出一幅优秀的肖像画应具备哪几方面的要素吗? 

(二)、欣赏版画《藏族少女》 

   1、同学们肯定发现了这幅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与《张卿子像》不同,谁知道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创作的吗? 

   2、你觉得版画和中国画相比较,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  中国画:用线造型,细腻、严谨,色彩高雅明快   

       版画:结构严谨,画面清晰,线条粗犷,色彩强烈、鲜明  

3、仔细欣赏这幅作品,为什么艺术家在表现女孩的脸部刻画与其他地方不同?  

4、你认为这幅作品画的好吗?为什么? 

(三)、欣赏雕塑《白求恩》  

1、你们认识这尊雕像塑造的是哪位人物吗?你们了解他的事迹吗?

 2、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写实风格的雕塑作品呢?

 3、你觉得这尊雕像成功在哪里? 《白求恩》:采用浮雕的形式刻画了白求恩大夫。从雕塑中不难看出他紧锁的双眉,好像在为战争带来的灾难而痛心。任务形象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练习实践 

 1、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欣赏肖像艺术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油画《青年女歌手》说一说你的欣赏感受? 

《青年女歌手》:画家用油画的形式表现人物。画面以中国山水作为背景。画面构图类似于欧洲古典绘画风格,可谓中西融合,形成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       欣赏线描肖像画《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这幅画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和前两幅又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画中人物的神态怎么样?   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进一步感受艺术表现形式与作品的和谐统一。 

3、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添加背景,并说一说你对作品的理解。

 四、作业展评。  

五、总结:

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首先要抓住“神”,既要表现人的性格、感情,同时也要抓住人的外貌特征。  

第2课  画人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

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

《蒙娜 丽萨》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芬奇、《蒙娜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凡 高自画像》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现代版的《蒙娜 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4、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

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

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第3课  认识抽象画

教学目标: 1.分辨具象及抽象的差异

           2.欣赏、认识抽象化的创作原理

           3.运用线条表现不同心情

           4.认识及运用色彩表达内心感受

           5.欣赏同学创作

教学重点:

      1、欣赏抽象派艺术家-康丁斯基、蒙德里安、克利的作品。

      2、引导孩子以线条及颜色表达内心的感受。

      3、藉由欣赏同学作品,提升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及素养。

教学流程:

   (一)引起动机:大家来找碴(从委拉斯奎兹及毕加索的「侍女」作品中,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

   (二)发展活动:

一、抽象画飨宴

    1. 教师介绍抽象画家-康丁斯基、蒙德里安的作品

    2. 引导孩子说出对画作的感受及构图方式

    3. 分辨抽象画及随手涂鸦作品的不同之处

二、线条的表情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线条

    2.引导学生对不同线条说出不同感受

 三、线条情绪猜一猜

     1.请孩子将八开图画纸折成四等分

     2.引导孩子使用蜡笔将四种不同的心情(喜、怒、哀、乐)以四种不同的线条表现

     3.请几位孩子上台将自己的心情线条展示给同学,并请同学试着猜出作者所表达的心情

 四、颜色会说话

     1.复习色相环,并说出正确的调色方式

     2.引导孩子说出对色彩的感受,例如:开心、忧伤

     3.将色彩填入刚才创作的情绪四格画中

(三)创作活动

      1.发表    

2.实作    观察工具教学观察纪录表详版(可辅以轶事记录)

第4课   学画抽象画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了解抽象画,感受抽象画。

2、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能够运用抽象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

同学们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的运用;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

学具准备:图画纸,色彩颜料,色彩笔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美国一则报道: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五号》(No.5,1948)卖出了1.4亿美元(近10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同学们听过抽象画吗?看过吗?你们怎么理解呢?引入课题——抽象画。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波洛克作画图片及简介波洛克: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他后期的绘画是把画布钉在地板上,用棍棒浇上油漆,随着自己的走动,任其在画布上滴流成混乱的点、线、画面,因此也被称为“行动派绘画”。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此大师作品《秋的节奏》,同学们看到什么?(提问个别同学)

2、插入一则小笑话: 向美术教师交作业时,一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画呢?” 学生答:“这儿?”他指着白纸说。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学生:“牛吃草。”  老师:“草呢?”学生:“牛吃光了。”老师:“牛呢?”学生:"草吃光了,牛还站在那里干么?"

3、什么是抽象画呢?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

(1﹞抒情抽象﹝或称热抽象﹞。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为代表。

(2﹞几何抽象﹝或称冷抽象﹞。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 ....,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作品有一种冷静的秩序感,哲理性很强。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 (Mondrian) 为代表。

4、大师作品欣赏,学习

(1)康丁斯基作品赏析,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作者是的康定斯基(1910年),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 。引导同学们体会色彩、造型的节奏与旋律。

(2)蒙德里安作品赏析,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 对比热抽象风格,体会秩序美。

(3)克利作品,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德裔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 。(同学们尝试感受作品,畅所欲言)

(4)毕加索曾说过:“变化不是进化,在艺术中没有进化。”这句话似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使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沟通的大门。因此,当我们看到原始人简单概括的线条,关良的戏画,卢梭的原始主义作品、儿童的天真稚拙的艺术形式而感到惊喜。出示作品《格尔尼卡》简介背景。

5、学生作业欣赏

(1)儿童画欣赏

(2)抽象画欣赏

三、谈谈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抽象画的进一步认识

四、小结

布置下节课需带的材料: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等

 

第二课时

一、欣赏音乐

听动听的音乐,感受旋律,渲染心情

二、学生实践创作抽象画

同学们用色彩表达情感,创作抽象画,可以同桌两人合作。注意色调及点,线,面,色的巧妙运用

三、选出优秀作品同学代表展示本组创意,给予同学们自评,互评的平台。

五、课堂小结

对同学们的课堂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快乐表现!

六、反思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特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第6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第7课     偶戏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课

    1、欣赏课文图片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

    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

     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赏它们的装饰。(放录象)

第8课    提线纸偶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

    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

    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

      方法: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 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难点:

    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 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色彩画

 四、小结 

         

第11课  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第12课    唱起来 跳起来

教学目标 :

   1、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曲与舞蹈。 

   2、掌握喷雾法的表现技巧。 

   3、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用喷雾法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喷壶、颜料、水、剪刀、纸等。 

         (教师)剪纸作品、歌舞录象、喷雾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激起兴趣 

   1、播放一段歌舞录象,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2、学生就坐后提问:我们为什么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唱想跳? 

   3、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舞的感受。(听到音乐感到……看到跳舞也会……) 

二、欣赏作品、体会内涵 

   1、欣赏一些歌舞题材的美术作品。 

   2、讲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3、分析画面里人物动态的表现。 

   4、介绍新的表现方法:喷雾画 

三、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1、师生一起操作 

   1)取出预先刻好的人物剪纸作品固定在底板纸上; 

   2)在喷壶中加入颜料和水调和; 

   3)对着作品进行喷射; 

   4)稍后取下剪纸作品,一幅喷雾画就完成了。 

   2、出示个别学生作品,分析成败之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学生第二次尝试喷雾画(要尽量避免前面的失误。) 

  要求:剪纸作品待干后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再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草、鸟、云、月、星等)让画面更完整。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五、总结延伸 

   1、小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13课   拼贴添画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教学内容是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纸张材料,进行有创意的拼贴与添画。

创想,说起来容易表现起来却有些不易。通过对大师画的欣赏,教师画的欣赏,感受艺术就在自己的身边,触手可及。趣味画环节是打开学生奇异思维的钥匙。本课旨在为学生推开一扇可以任意遐想的空间之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多角度多手法的应用材料进行表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艺术创想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想欲望,学习创想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旧报纸或其它废弃物,经过奇特的创想和处理,创造一幅独特的艺术拼贴作品。有目的的添画,使拼贴后的添画能反映自己的创想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联想、创想活动的开发及运用,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艺术创造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一张报纸或各种图片为主,展开创想,使它成为一张有主题或无主题的作品。

   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和筛选选定主要内容,在拼贴后对画面进行有创意的添画。

四、教学准备:废旧报纸、广告招贴、图片、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环节:

   1、小游戏:记忆力测试--(课件)6幅拼贴画。师:你能看出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吗?用的是什么材料?

出示课题:(拼贴 ---画)

设计意图:通过小测试集中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及兴趣,直观地感受拼贴作品。

   2、欣赏艺术家的作品

   1)寻找刚才在测试题中的画面,有两位西方大画家的作品——(马蒂斯——王者之悲;毕加索——吉他)分别提问一下,对这些画家的了解。

   2)寻找欣赏教师的画。

   3)欣赏有趣的画(课件)

   4)师总结:这些画最难就是艺术家的创想,他们的创想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创作的灵感……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不同的艺术拼贴,了解艺术家的拼贴风格,感受拼贴画的趣味性及创意的重要性!

3、启发交流创想,师演示

   看看我们手中的材料,今天,你想怎样利用它们来拼贴?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启发……

  1)利用图形,拼贴,添画

  2)利用色彩,拼贴,添画

(师与生演示——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大胆创想,感受创想带来的乐趣。

   4、分析添画的作用,添画有什么作用?课件展示:

 比较添画前后 

设计意图:说明适当添画的重要性,是创作艺术的点睛之笔!

   5、欣赏学生作品——课件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引起更广泛的联想,富有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创造之中。

   6、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在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中进行塞选,两人合作完成富有新意的作品,同时锻炼了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7、展评:学生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作品创想,鼓励敢于大胆创想的学生。

设计意图:将自己的观点展示给大家,加强了美术语言的表达,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8、拓展:在生活中,这样的变废为宝的例子还很多,欣赏更多作品。

         

 

第14课   中国龙

一、教学目标 设计

1、知识与技能:

a、能表现龙的形态特征,并画出较细致的花纹。

2、过程与方法

a、在探索中学习中国龙在中国文化的广泛应用。

b、在小组合作中用线条表现龙的动态与花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b、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发生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中国龙的文化艺术,让学生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2、能运用线条画出较细致的花纹。

三 教学难点 

能表现具体的龙的形态特征。

四 作业 要求

1、基本要求:小组合作绘画图案

2、较高要求:小组合作有细致纹样的龙图案

3、个性探索:小组合作绘画有整体美的龙图案

五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北京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欣赏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全景环视照片。

2、揭示课题----中国龙

“中国的古代建筑和古代文化都用龙作装饰,为什么中国人民这么重视龙?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学习”中国龙”英语单词——chinese dragon

二、新授

1、“同学们经过课前对龙的资料搜集,你知道龙在世界上到底存在吗?”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小组讨论:你听过有关龙的故事吗?你了解龙的文化吗?

5、龙文化的广泛运用。

欣赏:a、邮票、雕塑、器皿、玉器等;

b、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四、学生作业 

1、“原来龙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

2、听音乐《龙的传人》,激起学生的民族热情。

3、 “让我们发扬龙的传人的团结精神,小组合作一起描绘我们中华民族的巨龙吧!”

五、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描绘

2、创造出来的龙的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第15课   造型别致的椅子

教学目标:

1.了解椅子的历史、制作材料等相关知识。

2.通过欣赏、教师的讲解等,学习椅子的设计方法,并设计出与绘制出众不用的椅子。

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和严谨地治学态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椅子的结构、别致的造型。

教学难点:椅子的功能型、实用性及审美性。

教具准备:水彩笔、范画、书、课件等

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椅子的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

2.通过欣赏、教师的讲解等,学习椅子的设计方法,并设计椅子。

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和严谨地治学态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椅子的功能性。学习设计椅子。

教学难点:

设计有特点的椅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出示一张造型独特的椅子的图片,引出本节课题:造型别致的椅子

引导学生理解“别致的涵义”——小巧精致,别有情趣。

二、新课

1.出示课件:展示一组不同年代、造型极具特色的椅子的图片。

介绍:

①《红蓝椅》作者:里特维特,风格派的椅子。

  引导学生分析椅子的结构:椅背、面、腿、扶手

②中国明式木椅: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简、厚、精、雅。

③18世纪欧美风潮:设计重点在靠背的装饰,变化多,椅腿很少有装饰。

④布劳耶创造了一系列影响极大的钢管椅,开辟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新篇章。

⑤波普风格(Pop)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2.pp展示造型别致的椅子图片

(吉他变形的椅子、字母变形的椅子、衣领造型的椅子、剪纸式的椅子等)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椅子的造型设计?为什吗?

 3.展示教师示范作品,请学生观察分析。

问:椅子是以什么为原形设计的?

①水杯:                                ② 企鹅:

 

4.教师演示

以一本书的造型为例,进行椅子的造型设计。

三、学生实践

1.作业内容:根据你的创意,设计一把造型美观而且实用的椅子。

2.作业要求:设计一把造型美观而又实用的椅子。

四、教师辅导

1.注意事项:

(1)椅子要美观、实用且具有一定的创意。

2. 辅导重点:

①表扬勇于动笔创作的同学

②表扬造型准确、美术语言丰富、构图饱满的同学

③鼓励胆子较小的同学进行艺术实践

五、作品展示

展示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进行展示

六、作品讲评

1.评价形式:

(1)自评:学生进行自评

(2)互评:同学进行评价

(3)教师点评:教师针对不同同学的能力特点进行激励性评价

2.评价要点:

(1)造型新颖。

(2)功能独特

(3)耐心、细心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

 七、课堂小结

1、你有哪些收获?

2、思考:你设计的椅子用于什么环境?使用什么材料?

第16课  立体贺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各种线材、面材、块材的制作实践体验,创造性的制作出形形色色的立体卡片如:仿生形、立体形、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等。

2、通过展示各种有趣味的卡片,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点:

在制作中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

把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富有创意性地做进自己的卡片中。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每当节日来临,或同学、朋友过生日,我们往往用赠送贺卡的方式来表达祝福,寄托情思,于是,在过去许多温馨的日子里,一张张美丽的贺卡,带来了一份份打开的喜悦。(板书打开的喜悦)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六课《打开的喜悦》——立体贺卡的制作

   2、新授:

请把你们带来的贺卡展示出来。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介绍一下你带来的贺卡有何特点?

既然我们在商店里买的贺卡这么漂亮,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制作贺卡呢?是否自找麻烦呢?现在同学们来探讨一下自制的卡片与商店销售的卡片有何不同?

赠送贺卡是我们传情达意的方法,自己做的贺卡更能体现你的情意。现在不是流行DIY吗?我们就来顺应时代潮流,DIY一下贺卡,并且是立体的。

了解一下立体卡片有哪些构成方法?

折叠、切割、组合。

3、尝试

制作一张立体卡片。

4、讨论,

如何制作的。

两个同学一组,合作完成一张贺卡,送给你们的父母、朋友或者师长。

5、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评价:

做好的同学可以上前展示你的DIY作品,并说说你的创意,想要送给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7、总结:同学们制作的作品相当有创意,使我大开眼界。我希望同学们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使它成为我们传递友谊增进情感的桥梁。

 

第17课     校园合影

教学目标:

1.学习群像摄影的拍摄知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拍摄一组毕业留念照片。

3.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培养美好的生活情趣,能主动用摄影的形式记录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 学习群像摄影的拍摄知识。

(2). 能运用所学知识拍摄一组毕业留念照片。

2.教学难点:

(1). 学习群像摄影的拍摄知识。

五.教学媒体:

他人的集体毕业照。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其他学校毕业照,一张小小的毕业照,寄托了多少回忆 ,即将毕业了,我们也该照张毕业照。

(二).复习: 

    人像摄影以前我们学过,毕业照也是人物摄影,想想拍摄应注意什么?

今天我们要拍的人很多,又应该注意什么?(补充背景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板书:排列、背景等。

(三).学习技法:

打开课本24页,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 摄影家的照片在人物安排上有什么突出之处?

问题二 25页上边人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问题三 有时候光线不好,应怎样办?

小组研究,班上交流。

教师补充、讲解。讲解顺光、逆光。板书: 顺光、逆光。

(四).分组活动。 

布置任务:以组为单位活动,选择地点、安排人物、动态、光线。

小组活动,教师辅导。 

(五).总结: 

总结活动中的问题。

第18课  《防灾减灾》

【教学目标】

1、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2、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观念

3、学习一些基本逃生、自救技能

【教学重点】

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一些基本逃生、自救技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几号?

三年前的5月12日天发生了什么震惊世界的大事?

你知道5.12被定为什么日子吗?

为什么要这么定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1、经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 损失。

3、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自然灾害?

答:以自然变异为主而产生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

问:遇到地震,你知道怎么逃生吗?

答:遇地震,先躲避,桌边床边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

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问:发生火灾时,如何防护?

答: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弯腰

快步离险境,不乘电梯走楼梯,盲目跳楼会伤身。

问:洪水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栓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问:我们在雷雨天需要注意什么?

答:雷雨时,强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远离,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断电闸,避免雷火屋里窜。

问:暴雪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暴雪天,怒风吼,最好别往外面走,室外受冻无知觉,千万

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手和背,慢慢温暖才见好。

三、小结

1、交流上述避险知识

2、你还有哪些好主意避险?

四、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观念 

1、课余学习安全知识。 

2、谈谈珍爱生命的理解。

 

文档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肖像艺术课时:一课时准备:欣赏图片、绘画材料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肖像艺术的特点,认识肖像艺术形神统一的艺术表现力。2、通过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欣赏肖像艺术作品的方法,在教师的传授、引导下,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从不同的美术观察角度去欣赏评述。难点:对作品内涵(即传神)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2、如果让你画一幅你爸爸(妈妈)的肖像画,你会怎么画?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