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03:21
文档

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含答案

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共五道大题,19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运用(33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共10分)枯(zào)(jī)绊(wéi)幕沟(hè)人情(shì)故雾(ǎi)家(juàn)(zhě)皱撺(duo)(xiāo)声匿迹2.给加点字注音(共10分)两栖()腐蚀()龟裂()缄默()眼眶()冗杂()沼泽()闭塞()恬静()斡旋()3.阅读三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5分)【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
推荐度:
导读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共五道大题,19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运用(33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共10分)枯(zào)(jī)绊(wéi)幕沟(hè)人情(shì)故雾(ǎi)家(juàn)(zhě)皱撺(duo)(xiāo)声匿迹2.给加点字注音(共10分)两栖()腐蚀()龟裂()缄默()眼眶()冗杂()沼泽()闭塞()恬静()斡旋()3.阅读三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5分)【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
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

语文

试卷共五道大题,19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运用(33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共10分)

枯(zào)(jī)绊(wéi)幕沟(hè)人情(shì)故

雾(ǎi)家(juàn)(zhě)皱撺(duo)(xiāo)声匿迹

2. 给加点字注音(共10分)

两栖()腐蚀()龟裂()缄默()眼眶()

冗杂()沼泽()闭塞()恬静()斡旋()

3. 阅读三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5分)

【材料一】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1)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段文字,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50字以内)(3分)

“低碳生活”是指。

(2)五一期间,气候宜人,景色优美,你们全家准备出行游玩。正当爸爸、妈妈为是乘车还是开车而纠结时,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完你的建议,父母决定乘公交出行。(2分)

4. 古诗文背诵默写(共8分)(1),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诗经·郑风·子衿》)

(5)《小石潭记》中表现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歌曲《在水一方》中“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方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化用了《蒹葭》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共22分)

(一)暮春时节,某某中学八年级举办“古诗苑漫步”系列活动,同学们开展了“最美《诗经》”专题活动,请你完成5-7题。

5. 下面加点的成语均出自《诗经》,这些成语在句子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 人的一生难免有得有失:得之,不必洋洋得意;失之,不必耿耿于怀。

B.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敢于创新的年轻人更是参差不齐。

C. 学校刚上任一位新校长,他做事兢兢业业、尽忠职守,绝不敷衍塞责。

D. 好的学习成绩是同学们梦寐以求的,但是这需要同学们付出努力才能获取的。

6. 2017年9月,全国首个以“诗经”为主题的特色小镇“诗经里”开园迎宾。小镇的建筑、景观等名字都富有“诗经”特色,如“国风广场”(下图)“关雎小巷”等。请你为园中某建筑或景观(亭子、池塘等),起一个具有“诗经”特色的名字,并说明理由。(2分)

答:

7. 阅读《关雎》,回答下列题目。(5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请为诗中划线词语注音。(1分)

窈窕()()

(2)下列对于《关雎》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诗歌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下文君子对美丽贤淑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B. 诗歌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词句的反复,节省了诗歌的创作时间。

C. 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词语,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人物描写的生动性。

D. 诗歌第三章的格调变得轻松愉快,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这一画面。(2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8-10题。(13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8.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其两膝相比者(2)佛印绝类弥勒(3)诎右臂支船(4)篷桅橹舵咸具

9.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10. 结合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填写横线上的内容。(5分)

【甲】文按照顺序,对船头和船尾的人物依次进行了介绍。作者描写人物生动传神,形象各异,苏黄,佛印,一舟子悠闲自在,而另一舟子则。从【甲】【乙】两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工匠的。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1. 在你阅读的文学名著中,总会有一个鼓舞你成长的“引路人”。请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

《名人传》中选取一个这样的人物,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联系具体情节和对应的人物形象,表达你对他(她)的崇敬之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谁染枫林醉》,完成12-14题。(共7分)

谁染枫林醉

①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②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说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

③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颜色多变。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母核是花色基元。由于其中的氧原子是4价的,所以它和它的衍生物具有碱的性质,即能够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而花青素又是花色基元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因而,它又具有酸的性质,即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花青素的这种性质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试验证明,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而枫树的叶片细胞液呈现酸性,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

1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3. 第③段 “花青素的这种性质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一句中的“这种性质特点”指什么?(2分)

14. 阅读本文后,你认为植物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二)阅读《采一把艾蒿回家》,完成15-18题。(共13分)

采一把艾蒿回家

丁立梅

①出城,去采艾蒿,带了儿子。城郊有一片小河,水已见底,里面长满艾蒿。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要作种种臆想。

②“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里的艾蒿,是情深意长的牵念。其中的男人女人短别离,不过一日不见,竟如同隔了三年。爱,从来都是魂牵梦萦的一桩事。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双采艾的手,如何落在艾蒿上?他(她)采了做什么的?这遥远的风俗,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③街上也有艾蒿卖,和芦苇叶一道。稻草胡乱扎着,一束束,插在塑料桶里。这种植物,叶与茎的颜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这样的色彩,不耀眼,很低调。是乡村女儿,淡淡妆,浅浅笑。闻起来微苦,一股中药味。村人们又把它叫作苦艾。在也只远远的乡村,也只在荒僻的沟渠里生长。平时大抵少有人想到它,只在这个叫端午的日子里,它突然被记起。大人们会吩咐孩子,去,采几把苦艾回来。

④那个时候,乡村的乐事里,采艾蒿,也算得上一乐吧。孩子们得了大人指令,如撒欢的小马驹,一路奔向那沟渠去。吵吵嚷嚷着,节日的喧闹,被我们吵嚷得四处流溢。很快,每人怀里,都有一大捧艾蒿。路上走着,一个个小人儿,身上都散发出一股中药的香味。

⑤艾蒿生于山野之中,枝叶上难免会沾上一些泥土或浮尘。A怀抱中的艾蒿离开土地一会儿,便渐渐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了。于是我们在回家之前,先奔到村头的小河边。河水清澈欢快地流淌。B涌到河边的孩子,有的蹲在河边,有的干脆站到河水里,反复地抖动,努力唤醒这些入睡的婴儿。之后才又一窝蜂似地涌进村庄。

⑥门前的木盆里,煮好的芦苇叶,早已泡在清水中。眼睛瞟到,心里的欢乐,就要蹦出胸口来,知道要包粽子吃了。大人们这时若指使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脆脆地应一声,跑得比兔子还快。至于插艾蒿,那完全不用大人们动手的,门上,柜子上,蚊帐里,到处都被我们插满了。一屋的艾蒿味,微苦。大人们说,避邪。我们虽对这风俗习惯一知半解,但知道,插上艾蒿,就代表过端午了。于是很欢喜。

⑦眼下,站在城郊的小河边,望着满眼的艾蒿,我油然联想到远方的友人。

⑧朋友是湖北人,也是写作的,曾与我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后来,她去了美国。她的家乡,过端午也有插艾蒿的习俗,她也曾于小小年纪里,去采过艾蒿。昨天,我收到她发来的邮件,她说,国内这个时候,又该粽子飘香了吧。并不想粽子,美国一些华人超市里有卖。却想艾蒿,想坐在艾蒿味道里吃粽子的童年,温和的中药味,把人包裹得很结实很温暖。

⑨就是这样,故乡隔得再远,有些味道,注定是忘不掉的。

⑩我的儿子,他第一次认识了艾蒿,觉得奇怪,捧着一把艾蒿问我,为什么过端午要插艾蒿呢?我这样回答他,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避邪呢,我又补充。口气酷似当年我的母亲。继而想,若干年后,我的儿子的记忆里,一定也有艾蒿,而且,端午节一到,他定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采艾蒿,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

(有改动)

15. 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说“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要作种种臆想。”通读全文,说说此情此景让作者作出了哪些臆

想?(4分)

16. 请运用你掌握的《诗经》的表现手法,分析文章中的《诗经•采葛》一诗是如何表达出“情深意长的牵念”

的。(3分)

17. 文章第五自然段中A、B两处划线句都描写了艾蒿,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2分)

18. 文章结尾说道:“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五、作文(40分)

19.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人生中,美好的时光或许不少,有时因欢笑而美好,有时因成功而美好,有时因亲情而美好……请以“美好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内容充实,写出真情实感。

题目二:作为生态校园的某某中学要打造生态课堂,近期养了几只孔雀,家园还没建好,散养的孔雀们却飞出了校园,一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请以 “孔雀奇遇记”为题目,用孔雀的口吻写一篇文章,叙事清楚,想象合理。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字数不少于800。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

一、

1. 燥羁帷壑世霭眷褶掇销

2. qī shí jūn jiān kuàng rǒng zhǎo sè tián wò

3.(1)(3分)“低碳生活”是指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2)(2分)爸爸妈妈,咱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乘公共汽车和开车哪种方式更环保,我们就选择哪一种,好吧?

4.(1)城阙辅三秦

(2)波撼岳阳城

(3)微君之躬

(4)子宁不嗣音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二、

5. B

6. 取名:小雅诗社

理由:“大雅”“小雅”是《诗经》中诗歌的一种类型,用“小雅”给小镇建筑命名,既符合诗社特点,也体现了《诗经》特色。(2分,取名符合《诗经》特点1分,对应分析理由1分)

7. ①(yǎo)(tiǎo)(2分)

②B(2分)

③示例:我总也追求不到她,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2分,用第三人称表述也可以。)

8. ①靠近②像③同屈,弯曲④具备9. ①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②把它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前行,一点都不倾斜

10. 空间陶醉随性专注手艺精湛(奇巧等,意对即可)

三、

11. 略。(5分,联系情节2分,人物形象1分,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对应1分,情感1分。)

四、

(一)

12.(3分)引用《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晚秋枫叶变红的原因”,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2分)指花青素既具有碱的性质,能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又具有酸的性质,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

14.(2分)植物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主要取决于植物叶片所含的色素物质及占比。

(二)

15. ①《诗经》中采艾蒿的诗句(或采艾蒿的青年男女)。②儿时端午节采艾蒿的乐事。(或故乡的风俗,采艾蒿插艾蒿的乐事)③远在美国的友人发来的邮件(或远方的友人,身在异国他乡,怀念端午节充满艾蒿气味的童年)④若干年后儿子也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孩子采艾蒿。(4分,每个要点1分。)

16. 示例:《诗经》中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形成了回环往复,渲染了气氛,加深情感的效果。(3分,手法和内容分析能对应,意对即可。)

17. A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艾草刚被摘下时像孩子一样的打蔫儿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艾蒿纯真的喜爱、怜惜之情。(2分)

B句把艾蒿比喻成“婴儿”,写出了艾草沉睡时可爱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艾蒿朴实与纯真的喜爱与呵护。(2分)

18. 端午节采插艾蒿是一种民俗,流传至今。(1分)作者会在端午节带着自己的儿子去采艾蒿,作者的朋友远在异国他乡也会在端午节怀想艾蒿的味道,因为他们都有童年采艾的经历。(2分)艾蒿已经成为故乡的记忆,寄托着浓浓的乡情。这一习俗定会为人们喜爱并流传下去。(1分)

19. 略word下载

文档

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含答案

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共五道大题,19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运用(33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共10分)枯(zào)(jī)绊(wéi)幕沟(hè)人情(shì)故雾(ǎi)家(juàn)(zhě)皱撺(duo)(xiāo)声匿迹2.给加点字注音(共10分)两栖()腐蚀()龟裂()缄默()眼眶()冗杂()沼泽()闭塞()恬静()斡旋()3.阅读三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5分)【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