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08年底,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较好、教学质量较高,产学合作密切、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旅业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省级或市级示范性专业。
(二)、具体目标
1、建设导游实训室一个、仿真旅行社实训室一个。
2、建设共享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一个。
3、建设各级精品课程4门,编写、出版教材4本。
4、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引进5名专业骨干教师,建设一支较高的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5、产学结合,密切校企合作,完成科技服务项目2项以上;科研课题2项以上,教改项目2项以上。
6、构建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具示范性意义的“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二、现有基础和条件
本专业已有7年办学历史,已培养5届毕业生共360多人,具备了一定的办学基础和良好的办学经验。2004年实行两年制教学改革试点。2006年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一)、实训室条件
已建有校外实训基地8个,校内实训基地暂缺。
(二)、师资队伍现状
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学历 | 毕业专业 | 职称 | 备注 |
专业带头人 | 郭盛晖 | 男 | 研究生 | 旅游管理 | 讲师 | 在读博士 |
骨干教师 | 潘小其 | 男 | 研究生 | 旅游管理 | 副教授 | |
骨干教师 | 稂艳玲 | 女 | 研究生 | 历史 | 讲师 | |
骨干教师 | 曾兰君 | 女 | 研究生 | 旅游管理 | 助教 | |
骨干教师 | 蒋晓鹃 | 女 | 大学 | 英语 | 助教 | |
骨干教师 | 金锦 | 女 | 大学 | 英语 | 副教授 | |
骨干教师 | 麦玮谊 | 女 | 大学 | 旅游管理 | 助教 |
几年来,本专业的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一直围绕着以市场需求为原则,以国家的高职教学为指导,以两年制教学改革和学分制教学管理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调研和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行业工作人员建议与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1、以培训目标应用技能为中心设置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本专业从旅游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出发,分析本专业方向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以此为核心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在进行具体的课程建设时,摒弃了传统高校以学科为中心的做法,而是以培养目标应用为中心,根据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课程整合与组合。如将《演讲与口才》、《晚会节目主持》、《音乐欣赏》、《舞蹈》等课程整合成《导游才艺》。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比例适度
为了体现“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本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比例为45:55;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为12:88。我们还将开设灵活多样的“课程超市”,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需要自由选择,包括开设一些素质拓展教育、发展性教育、军事教育或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
3、实行“双证制”
在第二学期安排一周26学时的国家导游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参加广东省统一的国家导游职业资格考试。
4、注重产学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突出以应用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几乎所有的专业课程中都安排了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安排上,我们坚持: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定点与流动相结合、定期与机动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观摩与顶岗相结合。通过上述特色鲜明的教学和实训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以缩短或取消学生将来就业的“磨合期”,使学生顺利地适应和创造性地开展将来的工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操能力,本专业在二、三学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期安排为期2 周的《旅游企业顶岗实习》,有创新特色,效果也非常显著。
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一)教学实训条件建设
1、建导游实训室一个
面积120平方米,内设演示区、表演区、观摩区、实训操练区。主要设备由控制系统、背投拼接显示系统、图象拼接系统、高保真音响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训操作系统、录像回播系统组成,具体包括投影机两台、拼接显示屏两块、服务器一台、录播服务器一台、视音频服务器一台、摄像机一部、电脑20台、摄像头100只,控制台桌椅一配,学生椅80张,实训桌20配,等等。
该实训室建成后,可承担导游业务、中国旅游地理、导游才艺、景区管理、模拟导游等课程的教学。
2、建仿真旅行社实训室一个
面积60平方米,内设前台接待区、后台办公操作区。主要设备包括电脑一台、办公桌椅一配、传真、电话一部、打印机、复印机一台、电视机、DVD、功放机一台、大书柜两个、沙发一配、文件柜两个,等。
该实训室建成后,可承担旅行社管理、旅行社业务实训、旅游线路编排与推广等课程的教学。
3、完美和增建校外实训基地
完善现有8个校外教学基地,密切校企合作,增建校外实训基地4个以上。
(二)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引进5名专业骨干教师,引进1名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聘请3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具备“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主要培养方式为国内高校进修、国外考察访问进修、下企业锻炼,要求考取相应学位,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构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标准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两年制教学改革为指引,构建一配完整、科学、具有良好示范意义的课程体系并编制相关标准。
2、课程建设
重点建设核心课程4门。其中,《中国旅游地理》争取建成市级精品课程,《导游业务》争取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导游才艺》、《景区管理》根据模块式教学建成优质、特色课程。另外,建设其他主干课程4门,编写和出版教材4本,其中,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至少一门。
(三)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将各门课程的课件、教案、试题库、导游工作流程、广东省主要景点及全国知名景点图文与解说制作为一个较大功能的数据库存,并设计、开发智能化互动软件一套,建立音像回播系统,让学生自主学习、训练。
附表一
旅游管理 专业项目建设进度表
项目负责人:
项目
名称 | 子项目 | 2007年10月30日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08年10月30日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责任 人 |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 导游实训室 | 基本建成。满足导游业务、中国旅游地理、模拟导游课程实训。 | 全部建成。满足导游才艺、导游考证课程实训。 | 郭盛晖 |
仿真旅行社实训室 | 基本建成。满足旅行社管理课程实训。 | 全部建成。满足线路设计课程实训 | 郭盛晖 | |
完善和增建校外实训基地 | 完善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增建2个 | 完善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增建2个 | 郭盛晖 | |
师资队伍建设 | 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 | 通过国内进修、下企业锻炼等形式培养 | 国外进修、下企业锻炼等形式继续培养 | 肖传亮 |
引进和培养骨干教师5人 | 引进计算机网络管理员1人,培养骨干教师2人 | 国外进修、下企业锻炼等形式继续培养培养骨干教师2人 | 肖传亮 | |
聘用企业精英3人 | 聘用企业精英1人 | 聘用企业精英2人 | 肖传亮 | |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 构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标准 | 编制一套旅游管理专业细分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方案;编制本专业核心课程评价标准 | 修编旅游管理专业细分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方案;完成本专业全部课程评价标准。 | 郭盛晖 |
精品课程建设 | 中国旅游地理立项并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导游业务立项院级精品课程 | 中国旅游地理争取建成市级精品课程、导游业务争取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 郭盛晖、稂艳玲 | |
特色课程建设及其他主干课程 | 导游才艺实行模块化教学 | 景区管理实行模块化教学 | 曾兰君、蒋晓鹃君 | |
教材建设 | 编写、出版教材2门 | 编写、出版教材2门,至少一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 | 郭盛晖 | |
其他建设项目 |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 完成课件包、试题库、导游工作流程教学光盘、现场导游考试广东省景点解说拍摄与制作 | 完成全国知名景点解说与拍摄,导游智能互动软件及数据库开发 | 郭盛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