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7年高三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01:03
文档

2007年高三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2007年高三语文质量分析报告一、命题的意图面对目前高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现状,结合2009年高考的试卷的分析、评价会议的精神,本次高三语文质量管理测试的命题,我做了如下思考。1.强化三个高考的导向。①强化书本诗词的背诵的导向。根据近年高考的背诵内容看,所有背诵的古诗文,大多出自课本,抓好课本的背诵应该是首要的任务之一。②强化文本的细化分析的导向。2006年高三秋考试题和2007年高三春考试题,对开放题都有适当的减少,而对文本的细层次的分析的所增加,因此,本次质量管理试卷,在阅读部分,强化层次内容
推荐度:
导读2007年高三语文质量分析报告一、命题的意图面对目前高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现状,结合2009年高考的试卷的分析、评价会议的精神,本次高三语文质量管理测试的命题,我做了如下思考。1.强化三个高考的导向。①强化书本诗词的背诵的导向。根据近年高考的背诵内容看,所有背诵的古诗文,大多出自课本,抓好课本的背诵应该是首要的任务之一。②强化文本的细化分析的导向。2006年高三秋考试题和2007年高三春考试题,对开放题都有适当的减少,而对文本的细层次的分析的所增加,因此,本次质量管理试卷,在阅读部分,强化层次内容
2007年高三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一、命题的意图

面对目前高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现状,结合2009年高考的试卷的分析、评价会议的精神,本次高三语文质量管理测试的命题,我做了如下思考。

1.强化三个高考的导向。

①强化书本诗词的背诵的导向。根据近年高考的背诵内容看,所有背诵的古诗文,大多出自课本,抓好课本的背诵应该是首要的任务之一。

②强化文本的细化分析的导向。2006年高三秋考试题和2007年高三春考试题,对开放题都有适当的减少,而对文本的细层次的分析的所增加,因此,本次质量管理试卷,在阅读部分,强化层次内容的命题。期望平时教学能进一步地深入文本。

③强化辩证分析与理性分析的导向。我区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究其原因,其实质还在于思维的理性不够,认知的辩证性缺失。因此,试卷的阅读部分多有理性分析及辩证分析的试题。另外,在作文命题中,考虑到高考语文连续2 年情感性命题,从发展的角度看,理性思考的作文题,也值得重视。

2.摆正能力与基础的关系。

学生在高三语文学习中,常常忽视语文基础知识梳理与运用。 因此,本次命题,对常见的修辞知识的运用,文体知识的理解,作品的时代,古代文化常识都有涉及,希望学生能重视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提高阅读能力。

3.突出日常教学的重点和点难点。

在各个语言材料中,分步骤地设计考查筛选、组合、归纳等能力的题目,突出平时语文教学的考查重点。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和文言文性阅读,设计有梯度的、有信度的题目,突出突古典诗词的鉴赏和文言文性阅读的难点。在题型上和分值的设置上,力求接近高考的试题,并根据我区的教学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4针对本区实际,命题难度适中。

本次命题以普通中学的学生水平为依据。易难度设计比为:7:2:1,难度与2007年春季高考题相近。期望值为:平均分92±2;及格率70±2﹪。命题成员由高中语文中心组老师和非高三任教老师组成,经过审题、复查,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二、测试的分析。

(一)总体概况

1.下滑趋势没有停止。本次测试全区共18所中学,总计4947名学生。平均分为87.60分,及格率为47.04﹪。从平均分与及格率看,本届学生的水平与前几届有仍然呈现下滑趋势。02届到04届平均分均能达90分以上,及格率也有70%左右。从05届开始,平均分逐年下降至90分以下,及格率更是逐年下降至48左右。全区整体水平的下降趋势,较为清晰。请看下表。

项   目

2005届

2006届

2007届

平均分88.7088.0187.60
及格率50.﹪

48.94%47.04﹪

虽然,近三年的质量管理考试,试卷难度难以做到绝对相等,但是,命题者相对稳定,题型也相对稳定,难易度的变化也不会太大。从中我感觉到,尽管我区也达到学生数的高峰,然而,这种下滑的后效应是值得重视的。

2.“趋中”现象没有改观。在普通中学之间,原来的领头学校,现在已经不明显,其优势不再存在。从及格率看,顾村中学尚有一定的优势,但从高分段学生看,已经没有优势了。因此说,这种“趋中”从本质上看还是在下滑。

3.部分学校稳定,部分学校上升。与前两届比,重点中学还是较为稳定的。虽然某些成绩有晃动,这与复习的阶段性有关。普通中学中,高境中学、行知实验还是较稳定的。宝山中学的成绩,比高二时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民办中学的同洲模范学校,比高二时有所改观。

    当然,当前的各校成绩,决不可能是今后高考中的成绩,结合多年高考成绩看,与质量管理考试成绩变化大的是普通中学和民办中学,成绩都有上升的余地。重点中学更有上升的空间。

(二)试卷分析

1.抽样成绩情况。

抽样学生共200名,分属重点、普通两类学校,民办学校不在其列。

题 序

写作总分
均 分

11.3813.24.23.427.635.1445.97
得分率71%60%84%42.8%47.7%39.5%.3%59.6%
2.问题分析。

⑴现代文阅读的问题。

①筛选与组合信息能力的问题。例如,第1题,文中有明显的答案内容,但这些内容是由两个信息组合的,不少学生筛选出来的信息,只局限于某一方面,缺乏对问题概括性思考; 又如,第3题。是一道由果溯因的题型。其“因”在层次之中,层中的分号是一个明确的提示,学生因对信息的呈现形式把握不住,而造成了筛选错误。

②综合分析能力的问题。综合分析是建立在整体把握基础上的,有段的整体把握,也有全篇的整体把握。例如第8题,这是一道段的整体把握题。文本中比喻是含蓄的,学生竟然以摘选原文的方法解题,而没有将喻意说明。产生这样的错误,是没有对原文进行分析,阅读只停留在表层。第10题失误的原因,也是因为对原文缺乏深入咀嚼而造成的。

③题干审读不清,缺乏应考能力的问题。现代文阅读中,学生因题干审读不清而造成的失误是严重的。审读题干,一是抓不住关键词语。如第9题,对“择草而迁”没有深入的研读;二是对题干的意思理解有偏颇。如第2题,应该从例子的本身思考,但学生往往只去选择自己最易理解的一面去回答。

④语文的表述与人文素养的问题。阅读中的开放题,是从大语文观的角度考查学生,学生的表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积淀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如第5题与第12题。这两题一是证明分析的开放题,一是解释说明的开放题。从答题中看,学生将要分析的网络语言等同于方言俚语,证明前提就错了;另外,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够,要求举一幅画说明,学生举不出名画,只会空谈。再者,开放题的表述语言零乱,错字别字多,在整体影响了要表达意思的清晰和正确。

⑵文言文阅读问题。

①背诵、书写的问题。本试卷的背诵内容大多出自课本,难度不大,但学生的背诵默写中,因别字、错字、漏字而扣分的情况仍很严重。例如,“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漏“则”字;将“性本爱丘山”的“丘”写成“秋”;将“月黄昏”写成“近黄昏”。其原因在只会背而不懂其意。

②诗词鉴赏的问题。古典诗词名为鉴赏,但在高考的实际中,考查诗词内容理解的分值与考查诗词鉴赏的分值,各占一半。学生问题最大的是鉴赏。如,第16题,是从艺术技巧上考查,学生不能修辞手法进行具体分析,回答中空谈术语没有实际内容,更不谈与整首曲的联系,问题出在未能真正读懂。这里有词句不懂的问题,也有整体把握不住的问题。

③文言文的迁移能力的问题。文言翻译需要迁移能力,是句式、实词、词类活用的综合迁移。例如,第19题两句翻译,对关键实词“虞”、“敌手”以及省略的内容都掌握得较差。翻译的句子不连贯,相对应的现代汉语不准确。

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问题。本卷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设计的难度不大。学生所犯的错误,与现代文阅读相同。但问题比现代文更为严重。如第23题,学生将医生不能治病的原因,误作病人的症结。又如第26题,未能从“医戒”和“自戒”两方面来分析。在分析中辞不达意的现象非常普遍。

⑶写作问题。

①思辩性与深刻性的问题。此次作文题,偏重理性思考,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自己的思考的内容,说理粗疏、空洞,缺乏由表及里充分论证的过程,因此也就不能有其思考的深度和认识的高度,只局限于作文题所提供的内容。

②优秀作文缺乏的问题。令人眼睛一亮的好文章不多,多数作文在3类卷中下档次。得分在60分以上的人只是个位数。得分在50分以上的作文,也只占10%左右。原因是学生写作训练不够,训练的方法,也未能切中学生实际。

③阅读积累贫乏的问题。词语的积蓄,材料的选用,尤其是名家的哲理的语言,学生明显缺少积淀。在表达上,不是内容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就是作文中语言口语化,或是没有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思想深度、认识能力,亟须提高。

④语言干瘪的问题。多数学生的作文,语言松散不简洁,以叙述语言为主,少有精辟的议论和动情的抒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语病,标点符号不会使用,通篇只有逗号,错别字较多。

三、教学对策

1.研读《考试手册》,明确高考方向。

《考试手册》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每年的《考试手册》都有所变化,仔细地研读《考试手册》,对比前后两年的异同点,有利于我们明确考试的大方向。开学后,我们将在高三教研活动中对《考试手册》作一次专门的研读,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其一,07届高考的强化处是什么?其二,高考与试点教材的联系点在哪里?其三,高考的写作部分可能有哪些变化?

2.分析高考试卷,把握常见题型。

近年的高考试卷,虽然每年都有一点新题型出现,但与常见题型相比,毕竟数量有限。因此,让学生熟悉并把握常题型是一件有意义事。常见题型有:①含义分析题型;②由果溯因题型;③段意、主旨归纳题型;④内容及特点归纳分析题型;④联想开放题型。这些题型,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对文本三个方面考查,一为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样?

3.深化思维指导,指点解题迷津。

学生在回答阅读题时,常感到茫然无头绪。问题出在思维的清晰度上。在复习中应该重视思维指导,主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比思维、归纳思维和辩证思维方式。具休指导如何抓文本中的对比点,如何从对比中进行归纳,如何在回答问题进行辩证的说明,分析问题的相互关联的两方面,从而引导学生找到一条常见的规律。一旦找到了规律,学生在解答阅读难题时,就会有一个依循的思维指路标。

4.提高课堂效益,强化实战训练。

高三的课堂教学,重在梳理方法,使知识网络化,尤其是文言知识网络的建设更为迫切。复习应以多种训练为主,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多种训练应重在实战性,定时,定量,与高考的时间相同,难度相当,不宜过难、过深,使课内与课外,在知识网络上构成一个互补关系。使应考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得到提高,在高考中得到最高效的发挥。

文档

2007年高三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2007年高三语文质量分析报告一、命题的意图面对目前高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现状,结合2009年高考的试卷的分析、评价会议的精神,本次高三语文质量管理测试的命题,我做了如下思考。1.强化三个高考的导向。①强化书本诗词的背诵的导向。根据近年高考的背诵内容看,所有背诵的古诗文,大多出自课本,抓好课本的背诵应该是首要的任务之一。②强化文本的细化分析的导向。2006年高三秋考试题和2007年高三春考试题,对开放题都有适当的减少,而对文本的细层次的分析的所增加,因此,本次质量管理试卷,在阅读部分,强化层次内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