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语文是春风,吹zhòu( )了一池春水;语文是夏雨,zī( )润着干hé( )的大地;语文是秋月,yìng( )照着唐诗宋词;语文是冬阳,温暖了你我的情怀。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瞰望 趋之若骛 消逝 销声匿迹
B.慰籍 一片狼藉 符合 随声附和
C.荒僻 惊慌失措 重叠 险象迭生
D.隐蔽 遮天敝日 臂膀 断壁残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
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
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4.根据语境及括号内提示,填写合适的成语。(任选两个作答)(4分)
快乐是什么?孩子说,快乐就是和同伴一起搭积木并A(表示对某
一事物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疲倦);成人说,快乐就是和友
人一起品茶而B(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老人说,快乐
就是和家人一起共享C(形容家庭之乐)。
我选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选_______,成
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例句,仿写句子。(4分)
例句: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
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写出张琳的转述语。要简明、连贯、得体。不
要超过45字。(4分)
李蓉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友张琳星期
天到医院探望她。李蓉请张琳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教语文的郝老
师,并让张琳代自己向郝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郝老师能
批改好,好让张琳后天来时带给她。
第二天,张琳把李蓉的作文交给郝老师时,对郝老师说: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关于“变味的礼尚往来”的几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6
分)
材料一:表弟上一年级,他的一个同学过生日,表弟打算送给
那个孩子他最喜欢的贴纸,而阿姨果断否决。阿姨考虑到那位同学
家境殷实,贴纸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反复斟酌之后,买了一部昂贵
的遥控汽车。阿姨的解释是送礼物关系脸面,绝非小事;而自己可
以节省不买。
材料二:好朋友举行生日派对,向我发出邀请。倘若我两手空
空或带一份薄礼去参加派对,可能会让朋友不高兴,觉得我小气,
影响我们的友谊。祝福朋友生日快乐是肺腑之言,但如果我不以一
定的物质去表现的话,朋友似乎就感受不到我的情意。
(1)上述材料中的“送礼”变了什么“味”?用一句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校园里这些“变味的礼尚往来”的危害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江苏泰州中考)阅读卢群的《伍铜匠》一文,完成各题。(16
分)
①伍铜匠是皖北人,刚到我们这里时还不满十八岁。那时我们这里四面环水,交通很是不便。乡亲们要想买个物品,非得坐船渡过盘龙河,再走上十多里的土路,才能在邻近的集镇采购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当伍铜匠摇着铜串子走进我们村时,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②“小铜匠,给换个脸盆吧。”
③“小铜匠,给做个铜勺吧。”
④“好咧。”伍铜匠笑眯眯地应答着,随即在主人家的门前稳稳地放下担子,生起炭火忙碌起来。
⑤伍铜匠从小师从名匠,学得一手绝妙的手艺,祭器、文具、日用品几乎是无所不能。再加上他爱动脑筋,能够根据主人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形状和纹饰,所以很快赢得乡人的赏识,后来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
⑥相中伍铜匠的那位姑娘是盘龙乡的美人,年纪轻轻的,家中的门槛就快被媒人踏破。但姑娘不为所动,却对伍铜匠情有独钟。
⑦伍铜匠没有辜负姑娘的厚爱,入赘①不久就被推举参加县里的技术比武活动,并以一座创意独特、做工精巧、玲珑剔透的铜摆件《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金色奖牌。
⑧期间,大队干部找到伍铜匠,请他帮宣传队打制一面铜锣。伍铜匠从未打制过响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他特地到县剧团考察,回来后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打制出一面音质清纯、音域宽广的铜锣。送到宣传队一试,声音浑厚似虎啸,立时倾倒现场所有的人。后来这事不知怎么传了出去,附近市县的一些剧团和宣传队纷纷慕名前来订货。一时间伍铜匠家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很有点“盘龙铜贵”的意思。
⑨自从伍铜匠顶起门户,无论是三年自然灾害,还是十年动荡岁月,一家人从来没有饿过肚皮。不仅如此,伍铜匠还创造了第一个购买家电,第一个建造楼房,第一个装上电话,儿子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盘龙纪录。
⑩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弹指间伍铜匠已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这时,包括铜匠在内的许多古老行当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伍铜匠望着闲置已久的铜匠担子,想着曾经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心中常常有说不出的落寞。不过平心而论,伍铜匠还是很满足如今的小康生活的。如果不是“菩萨”事件,伍铜匠的晚年也许不会有太多的涟漪。
那日,伍铜匠下海经商的大儿子突然带回一个陌生人。陌生人见到伍铜匠供奉的观音菩萨,两眼立刻发起光来。大儿子就对伍铜匠说:“爸,您知道吗?这个菩萨可是个宝贝呢。您看这造型、这包装,少说也有几百年。尤其难得的是它还有个款识。这位朋友说了,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起码要值三十万!爸,您这房子也该翻翻新了,我也想买辆新车,咱们不如把这菩萨卖了,让它发挥发挥作用。”
“什么话?你竟然想拿菩萨发财?亏你想得出!”大儿子的话让伍铜匠很生气。伍铜匠做生意时曾收到不少的古钱币和古玩意,那些东西已被识货的大儿子陆续淘走,如今陪伴在身边的只剩下这尊菩萨。铜菩萨是伍家的祖传之物,也是父母留给伍铜匠的唯一念想。大儿子竟然连传家之宝都不放过,伍铜匠岂有不恼之理!
不料没过几天,二儿子也赶回家来。说是公司要提拔一些管理人员,不少人都在找关系钻门道。自己当了十几年业务员,这次如果再上不去,“仕”途算是完了。幸好头儿爱好收藏,咱就来个投其所好,把那尊菩萨送给他。
“什么?用菩萨换帽子?亏你想得出!”二儿子话还没说完,伍铜匠又一次翻了脸。
老伴见了伍铜匠把两个儿子都得罪了,就嘀咕道:“你也真是的,什么事都认死理,这些东西将来还不都是他们的,你犯得着这么顶真?”
伍铜匠说:“我就看不惯他们这德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不能让人家看我的笑话。”
菩萨风波过去没几天,汶川发生了大地震。那些日子,伍铜匠天天心里发紧,有时还盯着电视掉眼泪。一日,伍铜匠的两个儿子同时回了家,说四川遭了大灾,党号召我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咱们是不是把那个菩萨转让出去,让它更好地普渡众生。伍铜匠正苦于想不出办法援助灾区,儿子的话让他心里一动,踌蹰了一夜后,大清早就向儿子松了口。
暑假期间,在县城上初中的孙子回家看望爷爷妈妈。饭桌上,孙子很惊奇地告诉爷爷,他的同学家中也有个和咱家一模一样的铜菩萨,而且那个同学的爸爸还是爸爸的领导。
伍铜匠闻言愣住了,联想到大儿子的新车,二儿子的晋升,立刻明白了一切。
伍铜匠蹒跚着走到门外,扒下门楣上“模范家庭”的牌牌,运足力气使劲一扔。那个牌牌在空中划了个弧线,然后一头栽进路旁的河沟里……
(选自《雨花》,有删改)
【注】①入赘:男子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家庭成员。
8.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了伍铜匠“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请结合文
章内容完成填空。(3分)
来到盘龙乡——① ——赢得芳心并入赘女家——② ——
③ ——创造多个盘龙记录
9.下面对文中“铜菩萨”这一物件主要作用的分析,你认为最恰当的
一项是( )(2分)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B.补充交代了伍铜匠的身世背景。
C.说明伍铜匠有一定程度的迷信思想。
D.折射出文中主要人物品行的高下。
10.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6分)
(1)说说你对第⑧段中“盘龙铜贵”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第段的深层意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5分)
【链接材料】“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本文第段中的画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分析其设计及用意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4分)
家是地球的中心
谭延桐
“回家多好啊!”
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临终时说的最后一句话。1907年,威廉辞去了哈佛大学的教职,开始了他计划中的欧洲之旅。所到之处,都会有“欢迎伟大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的欢呼声暴雨似的淋到他智慧的头上。可是,再了不起的荣誉也替代不了家,他太想家了。当他三年后终于乘上回美国的轮船时,他已是疲惫不堪了。就在轮船快要接近终点时,他一下子瘫倒在了坐椅中,瘫倒在了一个越来越明亮的梦想中,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他终于算是把自己给领到接近家的地方了。家,终于定格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了。
家,这个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的地方,谁又不魂牵梦绕呢?
我似乎又一次听到那位阔人的哭泣了。他在野外徘来徊去,泪水涟涟,风怎么也抹不去他脸上的斑斑泪痕……有一位打那里走过的人问他:你这位先生啊,你怎么就不知道回家呢?他感慨万端地说:家?我有家吗?我的家在哪里呢?我虽然有漂亮的房子,可房子是家吗?……那位路人怔住了。
同样,我也怔住了。是啊,荣誉再多,财富再多,可又有什么用呢?当家是“1”的时候,荣誉越多,财富越多,后面的零无疑也就越多了;可是,当家是“0”的时候呢?……真是无法想象,一个人一旦没有了家,他的幸福又将存放在哪里。没有家的灵魂,是孤独的,凄凉的,甚至是悲哀的,无望的……难道不是吗?
我曾不止一次地目睹过春节期间火车站和汽车站的热闹场面:长长的从售票大厅一直蜿蜒到车站广场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购票队伍……他们等啊等啊,等了一整天甚至几天终于算是轮到他们了……票终于拿到手了!似乎一个家终于攥在了他们的手里一样!他们笑了……他们怀着无比迫切的心情,急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车上再挤,也挤不掉他们结实的渴望。哪怕是单腿站着……对,只要车上能容得下一只脚,就能容下他们对于家的拥抱……在外打工,钱是赚了一些,可钱再多,也不能作为足够的邮费,把整个的家从远方邮到自己身边来的啊!钱终究买不来家所给予的一切啊!回到家里去!只有一种声音在他们的心中反复地播放着: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我理解了他们!
我理解了——家。啊,家,究竟是什么呢?
1995年,举办了一项“公车欣赏,快乐上路”活动,即把一些精短诗作制成海报,张贴在公共汽车车厢内,让诗歌伴随着人们或长或短的旅途,其中就有这么一首题为“家”的小诗——
我的家就像铅笔盒。
爸爸是铅笔,出外帮人写字赚钱。
妈妈是橡皮擦,功课不对就帮我们擦掉。
爷爷是2B铅笔,画个小鸭给我看。
奶奶每天买菜花好多钱,就像自动铅笔每天都要吃笔芯。
我呢?是铅笔爸爸、橡皮妈妈的小铅笔……
这是一位11岁的叫做苏幸的女孩子写的。在这位女孩的眼中,家就像一个铅笔盒。哦,铅笔盒,里面装着她的童话,她的一切。多美好的事情啊。如果拿走了这样一个“铅笔盒”,也便拿走了她心中的诗了。由她心中的诗外化成的这首小诗,我们也就再也读不到了……
在你的眼中,他的眼中,家又是什么呢?
也许,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家是你最重的行囊;也许,家是你梦想中的梦想,牵挂中的牵挂;也许……你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呢?
12.这篇散文开头引用美国哲学家詹姆斯临终时说的“回家多好啊”
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3.请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票终于拿到手了!似乎一个家终于攥在了他们的手里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也许,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家是你最重的行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本文内容简析小女孩苏幸的“家”这首小诗妙在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仔细阅读全文,概括出作者对“家”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2分)
A.本文举詹姆斯的例子,意在说明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不仅中国人有,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人也有。
B.正是这充满温情的令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都魂牵梦绕的一个
个家,才构成社会这个整体,才形成这个“地球村”。
C.本文用例似乎是信手拈来,但实际上每个例子都经过了严格筛
选,从不同角度阐明主旨。
D.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运用反复、夸张、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读
来耐人寻味。
E.这是一篇以“家”为话题的散文,所选事例范围广泛,恰到好处
地运用了过渡语,结构上显得自然严谨。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14分)
【甲】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乙】陈蕃立志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17.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中的“其”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 )(2分)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18.解释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闲处一室( )
(2)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
(3)甚奇之( )
(4)安事一室乎( )
19.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2分)
蕃 年 十 五 尝 闲 处 一 室 而 庭 宇 芜 秽
父 友 同 郡 薛 勤 来 候 之 谓 蕃 曰 孺 子
何 不 洒 扫 以 待 宾 客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又以问著,对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罢这两篇短文,可否产生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联想,试谈谈自己的感受。(2分)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2.卡耐基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你有信仰就
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衰老;有希望就年轻,
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行为是心境的反映,如果你有坚定的精神信念,你就有更大的把握取得成功。请以“我的精神信念”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定。
期中测试卷
1.皱 滋 涸 映
2.C
3.C【解析】A项,把“水平”改为“能力”;B项,句式杂糅;D项,去掉“切忌”或“不要”。
4.A.乐此不疲 B.怡然自乐(或怡然自得)C.天伦之乐
5.示例:如果你种下的是诚实,你将收获美好的品德;如果你种下的是勤劳,你将收获成功的喜悦。
6.示例:郝老师,李蓉生病住院,不能按时交作文,她很抱歉(很对不起)。她想请老师(您)给改好作文,让我明天带给她。
7.(1)以礼物金钱价值的大小衡量情意的轻重。
(2)示例:把传统的礼俗庸俗化;容易产生虚荣心与攀比心;影响人际交往(友谊的功利性);滋生拜金主义。
8.①赢得乡人的赏识②以《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奖牌③打制铜锣的影响(大意正确即可)
9.D
10.(1)“盘龙铜贵”形容伍铜匠的名声远播,业务繁忙,表现了伍铜匠的手艺不凡。(2)扒下牌牌扔进河里,表明了伍铜匠认为两个儿子的所作所为玷污了“模范家庭”的名声,也表明了伍铜匠对不择手段“升官发财”之类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
11.相似处:从情节上看,都是在故事尾部(结局)通过小孩子的话来揭开。
不同处:本文以小孩子的话来交代铜菩萨的最终去向,推动故事的发展,引出伍铜匠扒下牌牌扔进河里的举动,最终完成了人物的塑造任务,表达出伍铜匠对不择手段“升官发财”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这样写,可使故事情节曲折引人。
《皇帝的新装》中写小孩子的话点出皇帝没穿衣服的,戳穿,可皇帝却仍然坚持,以此来揭露、讽刺封建王朝的腐朽,皇帝及贵族统治阶级的愚蠢、虚伪和卑鄙,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纯洁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讲真话。同时,这样写显得诙谐,增强了童话的艺术感染力。
12.①点题;②抒发感受,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③名人的话更有代表性。
13.
(1)写出费尽周折才买到票的欣慰,形象地写出回家心情的迫切。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家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极大创伤,家给你带来沉重的负担。
14.①运用比喻。②形象地表明了家是和谐、温馨的,充满浓浓亲情。(或形象地表明家是小女孩的童话、梦想和美好的一切。)
15.①家是旅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或家是人们灵魂的归宿;②家是人的精神支柱,支撑人们奋斗并使人的奋斗富有价值;③家是孩子的一切。
16.AD【解析】A项“热爱祖国”理解牵强,拔高了文章的主题;D项文章中没有运用“象征”手法。
17.C
18.(1)住(2)拜访(3)以……为奇(4)服侍
19.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20.
(1)(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像开始一样。
(2)你为什么不打扫庭院和屋子来迎接客人呢?
21.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才能为国家效力。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为人要尽职尽责,严格地待人待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