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流水 D.河岸
2、人们进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约5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7s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80s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如图所示,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
A. B.
C. D.
4、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内,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C.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内,小车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5、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m/s
C.物体在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6、为有效防控“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全国各地在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开展体温检测。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红外测温仪的高度,最接近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
A.一块橡皮 B.一支粉笔
C.一支铅笔 D.一张课桌
7、如图为某款运动软件,显示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0min/km,“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小明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
A.散步 B.快步行走
C.自行车正常骑行 D.电动车正常骑行
8、如图是摄影师抓拍到的乌鸦骑在飞翔的老鹰背上“蹭飞”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B.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无论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9、下列一些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学生桌高约150cm B.中学生的心跳一分钟70次
C.小明发烧体温50℃ D.新铅笔长度约15dm
10、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6m/s,然后以2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6m/s B.5m/s C.4m/s D.3m/s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截止2020年底,我国现在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多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某同学在比例尺为1∶8000000的地图上,用一段细棉线与上海到某市的高铁路线重合,
(1) 然后按如图方式用刻度尺测这段细棉线的长度为______cm;
(2)上海到该市高铁路线的实际里程为______km。
2、图中的刻度尺是毫米刻度尺。图中是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常用的方法,读数为______mm。
3、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______cm。
4、 “水涨船高”,“船高”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5、测量过程中,误差是 ___________避免的(填“不可”或“可”)。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到的数据分别是5.79cm,5.97cm,5.77cm,5.78cm,则某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__cm,这是利用 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初2023级的小琼从重庆主城坐校车去双福育才中学,在高速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后小琼抬头发现如图所示的路牌。求:
(1)若校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小琼从路牌处行驶到双福北还需多少s?
(2)若到达双福北收费站之后汽车以l0m/s的平均速度行驶5min到达学校门口,则汽车从路牌处到学校一共行驶了多少km?
2、下表为D3018动车从上海到武昌的运行时刻表。求:
(1)该动车组南京到合肥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途中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3min完全通过长度为3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m?
车站 | 到达时间 | 发车时间 | 里程/km |
上海 | 始发站 | 09:50 | 0 |
南京 | 12:02 | 12:11 | 301 |
合肥 | 13:11 | 13:21 | 445 |
武昌 | 16:11 | 终点站 | 841 |
(1)“BRT”从起点站到终点站需要多少小时?
(2)“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36km/h的速度运行100s,停车30s,再以54km/h的速度运行120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4、如图所示是小林乘坐的出租车的,求:
(1)小林乘坐的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果仍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小林从家到岳麓山花了0.5h,求小明家到岳麓山的路程。
5、一辆汽车以10m/s向山崖行驶,司机在汽车喇叭鸣响后2s听到回声。
(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是多少?
(2)汽车喇叭鸣响时,汽车离山崖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以下是小车到达甲,乙,丙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5:25:20、15:25:23、15:25:25。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v乙丙=___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丙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甲丙段的平均速度v甲丙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甲丙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甲丙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2___________v1(选填“>”“<”或“=”)。
2、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秒表显示:时、分、秒)、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刻度尺。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3) 小王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s3上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___处静止释放(选填“A”或“B”);
(4)经测量, , ,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 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的平均速度_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参-
一、单选题
1、A
【详解】
由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A.若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所选的参照物是船,故A符合题意;
B.不能以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
C.若以流水为参照物,因为船在水中行驶,所以无法得出山向船尾跑去的结论,故C不符合题意;
D.若以河岸为参照物,山相对于岸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山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①②隧道和列车之间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运动的;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经过的路程为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
故②④符合实际。
故选D。
3、D
【详解】
A.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刻度尺没有放正,故B不符合题意;
C.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尺放正,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A.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故B不符合题意;
C.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没有增加,小车处在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小车通过的路程是4m可知小车的速度是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
A.由图象知,物体运动5s时对应的路程是2.5m,所以5s通过的路程是2.5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物体在5~1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内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前5s内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速度为
物体在10~2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1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其速度为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红外测温仪的高度,最接近一支铅笔的长度;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由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0min/km,可知当时,,所以
散步速度约为1.1m/s,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为5m/s,电动车正常骑行速度为10m/s,所以最接近快步行走的的速度。
故选B。
8、C
【详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相对于乌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相对于老鹰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故C正确;
D.并不是以任何物体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如果它们旁边也有一个老鹰以相同速度飞行,它们相对于这个老鹰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这个老鹰为参照物,它们是静止的,即并不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A.学生桌高约70c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心跳次数一分钟约60~100次,故B符合题意;
C.成年人发烧时,超过40℃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不可能到50℃。故C不符合题意;
D.新铅笔的长度约15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
设路程为s,那么来回全程为2s,顺流而下时,所用的时间为
逆流返回原地,所用的时间为
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D。
二、填空题
1、4.50 360
【详解】
(1)[1] 图示刻度尺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细棉线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0;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细棉线长度为。
(2) [2]高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2、16.0
【详解】
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刻度尺分度值是1mm,硬币左端对应示数是3.00cm,右端对应示数是4.60cm,故硬币的直径为
3、1.10
【详解】
分度值是刻度尺上最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图中的刻度尺最小一格是1mm,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长度度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要将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所以纽扣的直径为
3.10cm﹣2.00cm=1.10cm
4、河岸 云
【详解】
[1]“水涨船高”,指船相对河岸向上运动,因此“船高”是以河岸为参照物的。
[2]月亮躲进云里指月亮运动到了云的后面,是以云为参照物,月亮相对于云位置发生了变化。
5、不可 5.78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详解】
[1]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不同,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通过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等方法来尽量减小误差;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
[2]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5.97cm这个数据与其他几个的准确值不同,相差太大,应该是错误数据,计算平均值时应该剔除此数据。物体的长度为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78cm。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等,本题是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三、计算题
1、(1)900s;(2)24km
【详解】
解:(1)由图知,到达双福北的距离是18km,校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到达双福北的时间是
(2)到达双福北收费站之后汽车以l0m/s的平均速度行驶5min到达学校门口,行驶的路程是
s1=v1t1=10m/s×5min=10m/s×600s=6000m=6km
汽车从路牌处到学校一共行驶了
s总=s+s1=18km+6km=24km
答:(1)若校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小琼从路牌处行驶到双福北还需900s;
(2)若到达双福北收费站之后汽车以l0m/s的平均速度行驶5min到达学校门口,则汽车从路牌处到学校一共行驶了24km。
2、(1)144km/h;(2)600m
【详解】
解:(1)根据列车表可知,从南京到合肥运行的时间为
根据得,则从南京到合肥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2)由可得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则动车的长度
答:(1)该动车组南京到合肥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44km/h。
(2)这列动车的长度是600m。
3、(1)0.85h;(2)11.2m/s
【详解】
解:(1)由速度公式可知快速公交“BRT”运行的时间为
(2)快速公交“BRT”运行的路程为
平均速度为
答:(1)“BRT”从起点站至终点站需要0.85h。
(2)“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11.2m/s。
4、(1)42km/h;(2)21km
【详解】
解:(1)根据题意,出租车的运行的时间为
由速度的公式可得出租车的速度为
(2)根据题意,由速度的公式可得小明家到岳麓山的路程为
答:(1)小林乘坐的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
(2)如果仍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小林从家到岳麓山花了0.5h,小明家到岳麓山的路程为。
5、(1)20m;(2)
【详解】
解:(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是
(2)声波的路程为
汽车喇叭鸣响时,汽车离山崖
答:(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是20m;
(2)汽车喇叭鸣响时,汽车离山崖为。
四、实验探究
1、 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更长,减小实验误差 0.2 小 <
【详解】
(1)[1]根据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即路程与时间的比,故“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原理。
(2)[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更长,减小实验误差。
(3)[3]由图知,乙丙段的距离为
所用时间为
小车在乙丙段的平均速度为
(4)[4]如果让小车过了丙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则测得甲丙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小车从甲位置由静止滑下时,做匀加速运动,即小车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所以,由可知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大于总时间的一半,即达到v1所用的时间大于总时间的一半,则小车在达到v1时所用的时间比v2所用的时间要长,由于小车是做匀加速运动的,当初速度为0时,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
2、 较小 A 0.5 大于
【详解】
(1)[1]实验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用计算速度,因此该实验的原理是。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下滑的速度就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越短,不便于计时,因此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3]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s3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小车运动到B点时已经具有一定的速度,然后经过下半程;如果从B点静止释放小车,小车的初速度为0,求得的平均速度不能作为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已知s1=0.9m,s2=0.4m,则
段所用的时间为
则段的平均速度为
[5]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小车在 的平均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