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放缩法技巧及例题解析(高中数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02:16
文档

放缩法技巧及例题解析(高中数学)

放缩法技巧及经典例题讲解一.放缩技巧所谓放缩的技巧:即欲证,欲寻找一个(或多个)中间变量,使,由到叫做“放”,由到叫做“缩”.常用的放缩技巧(1)若(2),,,(3)(4)(5)若,则(6)(7)(因为)(7)或(8),(9),(10)【经典回放】例1、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Ⅰ)求的值;(Ⅱ)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Ⅲ)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有.【解析】(Ⅰ)依题意,,又,所以;(Ⅱ)当时,,两式相减得整理得,即,又故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Ⅲ)当时,;当时,;当时,,
推荐度:
导读放缩法技巧及经典例题讲解一.放缩技巧所谓放缩的技巧:即欲证,欲寻找一个(或多个)中间变量,使,由到叫做“放”,由到叫做“缩”.常用的放缩技巧(1)若(2),,,(3)(4)(5)若,则(6)(7)(因为)(7)或(8),(9),(10)【经典回放】例1、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Ⅰ)求的值;(Ⅱ)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Ⅲ)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有.【解析】(Ⅰ)依题意,,又,所以;(Ⅱ)当时,,两式相减得整理得,即,又故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Ⅲ)当时,;当时,;当时,,
                           放缩法技巧及经典例题讲解

一.放缩技巧

    所谓放缩的技巧:即欲证,欲寻找一个(或多个)中间变量,使,

由到叫做“放”,由到叫做“缩”.常用的放缩技巧

(1)若

(2),,, 

(3)

(4)

(5)若,则

(6)

(7)(因为)

(7)

      或

(8),

(9), 

(10) 

【经典回放】

例1、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 ,.

(Ⅰ) 求的值;

(Ⅱ)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Ⅲ) 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有.

【解析】(Ⅰ) 依题意, ,又,所以;

   (Ⅱ) 当时, ,

   两式相减得

   整理得,即,又

   故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所以,所以.

   (Ⅲ) 当时,;当时,;

   当时, ,此时

   

综上,对一切正整数,有.

例2:

【经典例题】

例1、设数列满足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求证:数列的前n项和

分析:(1)此时我们不妨设

即与已知条件式比较系数得

又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3)由(1)知. 当时,

当n=1时, =1也适合上式,所以,故

方法一:, (这步难度较大,也较关键,后一式缩至常数不易想到.必须要有执果索因的分析才可推测出.)

        .

方法二 :在数列中,简单尝试的方法也相当重要.很多学生做此题时想用裂项相消法但是发现此种处理达不到目的.但是当n3时,我们看:

易验证当n=1,2时.  综上

例2、已知正项数列满足

(1)判断数列的单调性;

(2)求证: 

分析:(1),即

  故数列{}为递增数列.

(2) 不妨先证

再证: 

原解答中放缩技巧太强,下面给出另一种证法

.

当时, 

.

易验证当n=1时,上式也成立.

综上,故有成立.

经典方法归纳:

一.先求和后放缩

例1.正数数列的前项的和,满足,试求:

(1)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项的和为,求证: 

解:(1)由已知得,时,,作差得:,所以,又因为为正数数列,所以,即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由,得,所以

(2),所以

注:一般先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此数列的前项和能直接求和或者通过变形后求和,则采用先求和再放缩的方法来证明不等式.求和的方式一般要用到等差、等比、差比数列(这里所谓的差比数列,即指数列满足条件)求和或者利用分组、裂项、倒序相加等方法来求和.

例2、已知求证: 

证明: 

    

    

若多项式中加上一些正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大,多项式中加上一些负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小。由于证明不等式的需要,有时需要舍去或添加一些项,使不等式一边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达到证明的目的。本题在放缩时就舍去了,从而是使和式得到化

二.先放缩再求和

1.放缩后成等差数列,再求和

例1.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 求证:;

(2) 求证: 

解:(1)在条件中,令,得, ,又由条件有,上述两式相减,注意到得

    ∴                                   

所以,,  

所以

(2)因为,所以,所以

; 

例2.已知数列满足:.求证:.

证明:因为,所以与同号,又因为,所以,

即,即.所以数列为递增数列,所以,

即,累加得:.

令,所以,两式相减得:

,所以,所以,

故得.

2.放缩后成等比数列,再求和

例2.(1)设a,n∈N*,a≥2,证明:;

(2)等比数列{an}中,,前n项的和为An,且A7,A9,A8成等差数列.设,

     数列{bn}前n项的和为Bn,证明:.

解:(1)当n为奇数时,an≥a,于是,. 

         当n为偶数时,a-1≥1,且an≥a2,于是

. 

(2)∵,,,∴公比. 

∴.. 

∴. 

3.放缩后为裂项相消,再求和

例5.在m(m≥2)个不同数的排列P1P2…Pn中,若1≤i<j≤m时Pi>Pj(即前面某数大于后面某

     数),则称Pi与Pj构成一个逆序. 一个排列的全部逆序的总数称为该排列的逆序数. 

     记排列的逆序数为an,如排列21的逆序数,排列321的逆序数.

(1)求a4、a5,并写出an的表达式; 

(2)令,证明

解(1)由已知得,.

(2)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

          综上,.

注:常用放缩的结论:(1)

(2).

三. 裂项放缩

1、若欲证不等式含有与自然数n有关的n项和,可采用数列中裂项求和等方法来解题。

例1. 已知n∈N*,求。

证明:因为,则

,证毕。

例2、已知an=n ,求证: <3.

证明: =<1+ 

<1+=

=1+  (-) 

=1+1+--<2+<3.

本题先采用减小分母的两次放缩,再裂项,最后又放缩,有的放矢,直达目标.

例3. 已知且,求证:对所有正整数

     n都成立。

证明:因为,所以,

又,

所以,综合知结论成立。

2、固定一部分项,放缩另外的项;

例4、求证: 

证明: 

此题采用了从第三项开始拆项放缩的技巧,放缩拆项时,不一定从第一项开始,须根据具体题型分别对待,即不能放的太宽,也不能缩的太窄,真正做到恰倒好处。

例5、设求证: 

  解析  又

(只将其中一个变成,进行部分放缩),,

于是

例10 设数列满足,当时证明对所有有;(02年全国高考题)

 解析用数学归纳法:当时显然成立,假设当时成立即,则当时,成立。

      利用上述部分放缩的结论来放缩通项,可得

   

      注:上述证明用到部分放缩,当然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也可以整体放缩:;证明就直接使用了部分放缩的结论。

3. 添减项放缩

例11  设,求证.

简析 观察的结构,注意到,展开得

即,得证.

四. 公式放缩

利用已知的公式或恒不等式,把欲证不等式变形后再放缩,可获简解。

例6. 已知函数证明:对于且都有。

证明:由题意知

,又因为且,所以只须证,又因为

所以。

巩固练习:

1.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 

1.证:    

      

 

   

2.设

(1)求证:当时,;

(2)试探究:当时,是否有?说明理由.

2.解:(1)∵当时, 

∴= 

又∵

∴当时,.

(2)∵

    当时,要只需

    即需,显然这在时成立

    而,当时显然

    即当时也成立

综上所述:当时,有. 

3.设,求证:

(1)     (2)

3.证法一:∵∴

∴ 

∴.………………10分

证法二:,下同证法一.            …………10分

证法三:(利用对偶式)设,,

则.又,也即,所以,也即,

又因为,所以.即

                      ………………10分

证法四:(数学归纳法)①当时, ,命题成立;

   ②假设时,命题成立,即,

   则当时, 

    即

故当时,命题成立.

综上可知,对一切非零自然数,不等式②成立.           ………………10分 

②由于,

所以,

从而.

也即………………14分

4.设, 

 求证(1)

    (2)

4. 证明:(法一)

   ………………12分

   (法二)(1)当,显然成立 …………5分

   (2)假设时,

  ………………7分

即当时,不等式成立,由(1)(2)可得原不等成立。…………12分

5. 设,, 求证: 

5.证明: 当时,.

     当时.    

    . 

    故

   

    综上,原不等式成立. 

6.设为数列的前项和,对任意的N,都有为常数,且.

(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设数列的公比,数列满足, N,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在满足(2)的条件下,求证:数列的前项和.

6.(1)证明:当时,,解得. 

当时,. 

即.

∵为常数,且,∴. 

∴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2)解:由(1)得,,. 

∵, 

∴,即. 

∴是首项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即(N).

(3)证明:由(2)知,则.…所以, 

当时,, 

所以

       

       . 

7.在单调递增数列中,,,且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

     .

(1)分别计算,和,的值;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将用表示);

(3)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

解:(1)由已知,得,,, . 

(2)(证法1),,,……;

,,,…….

∴猜想,,,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之.

①当时,,,猜想成立;

②假设时,猜想成立,即,,

那么

,

.

∴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②,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对任意的,猜想成立.         

∴当为奇数时,;

当为偶数时,.

即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注:通项公式也可以写成)

(证法2)令,,则

∴,.

从而(常数),,又,

故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解之,得,即,.              

从而.(余同法1)

(注:本小题解法中,也可以令,或令,余下解法与法2类似)

(3)(法1)由(2),得.

显然,;                

当为偶数时,

;                  

当为奇数()时, 

.

综上所述,,.                        

(解法2)由(2),得.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时,;

当时,.∴时,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时,不等式成立,即,

那么,当为奇数时,

当为偶数时,

               .

∴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对任意的,不等式成立.……14

文档

放缩法技巧及例题解析(高中数学)

放缩法技巧及经典例题讲解一.放缩技巧所谓放缩的技巧:即欲证,欲寻找一个(或多个)中间变量,使,由到叫做“放”,由到叫做“缩”.常用的放缩技巧(1)若(2),,,(3)(4)(5)若,则(6)(7)(因为)(7)或(8),(9),(10)【经典回放】例1、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Ⅰ)求的值;(Ⅱ)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Ⅲ)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有.【解析】(Ⅰ)依题意,,又,所以;(Ⅱ)当时,,两式相减得整理得,即,又故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Ⅲ)当时,;当时,;当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