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三 | 計畫編號 | |||||||
教育部顧問室 97學年度第2學期優質通識教育課程計畫基本資料摘要表 | ||||||||
1.課程名稱 | 面對治不好的病—生命末期照顧的醫學 | |||||||
2.歸屬類別 | □A類:□技專校院組 □一般大學校院組 □行動導向/問題解決導向通識課程 □基礎暨其他通識課程 | |||||||
□D類:□第一種 □第二種 □績優課程計畫 □精實夥伴課程計畫 與我合作的夥伴課程是1.(學校名稱、教師姓名、課程名稱) 2.(學校名稱、教師姓名、課程名稱) 3.(學校名稱、教師姓名、課程名稱) □夥伴課程計畫 與我合作的績優課程(教師)是(學校、教師姓名、課程名稱) | ||||||||
3.學分數 | 2學分 | 4.修課人數 | 41 | |||||
5.團隊成員(本表格欄位可自行增加) | ||||||||
角色 | 姓名 | 學校系所與職稱 | 聯絡電話 | |||||
■ 計畫主持人 | 賴允亮 |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 ||||||
■ 教學助理 | 林純美 | 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班三年級 | ||||||
■ 網站助理 | 郭倍綸 |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二年級 | ||||||
6.課程網址 | http://www.ym.edu.tw/~yllai2/proflaiwebsite/index.html | |||||||
7.計畫經費 | 教育部補助新台幣147,700 元整;學校配合款 29,540元整 | |||||||
8.課程內容概述 | ||||||||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目的在於使學生了解生死教育,藉由課程了解苦難,從陪伴病人體會苦難,希望由此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精神;在未來工作職場上面對末期病人及家屬能以「人」為本,讓安寧療護人性化更為落實,末期病人的生活品質更為提升。 課程將介紹安寧緩和醫學(Hospice Palliative Care)的基本理念,協助建立未來醫療人員態度(attitude)的基礎,因而也包括與陪伴病人、家屬層面的課程設計(shadow staff program)。 透過課程引導學生建立對於生命的積極認知與態度,以末期病人的心路歷程作為生命學習的老師,從末期病人身上學習生命的意義並學會珍視生命、尊重生命,而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透過各種生死問題的討論,使學生了解善終的意義,建立積極的人生觀,激發學生對於生命的愛與關懷,尊重生命,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請說明其與通識教育核心精神之關連性) | |||||||
■ 內容綱要 | 1.生死兩無憾:課程介紹。 2.從絕望走向希望:全人醫療病例討論 3.Cure or Care:生命末期的醫療倫理 4.末期病人與家屬的溝通 5.愛她或礙她:醫療抉擇的兩難 6.校際活動停課 7.安寧療護的哲理與實務 8.「痛」的全貌:病人有不痛的權利 9.期中考週 10.安寧病房參訪 11.那係『伊刀的代誌』--我只提供戰場 12.幽谷伴行(1) 13.幽谷伴行(2) 14.端午節(放假一天) 15.幽谷伴行(3) 16.死亡的誘惑:安樂死、自然死、法令 17.醫者何許人也:知識、技能、態度 18.期末考週—(感恩與回饋) | |||||||
■ 分組討論及教學助理之規劃與執行現況 | 1.分組討論: 分組討論次數共計10次 進行方式:配合教師於shadow staff活動時討論並於隔週課堂上進行小組 帶領討論。討論場地以醫院及教室為主 2.教學助理之規劃與執行現況 隨班上課,處理班級相關庶務 協同帶領小組討論引導發言,彙整小組記錄單公告於教學網站 帶領小組訪問、陪伴病友、參與小組討論,協助完成病人誌報告 課程相關資料蒐集推廣於教學網站最新消息 課程參考書目建檔 病人誌文章校對、彙整 病人誌教學影片及課程活動照片剪輯 與教師討論授課內容提出建議並回饋修正 | |||||||
■「行動」、「欲解決的問題」之設計與規劃 | (若為行動導向/問題解決導向通識課程,請務必填寫「行動(非活動)」、「欲解決的問題(非討論的議題」)之設計與規劃) | |||||||
■指定閱讀材料 | 1.趙可式(2007)。幽谷伴行。台北市:天下文化。 2.趙可式(2007)。醫師與生死。台北市:寶瓶文化。 3.Twycross, R. (1997)(2nd ed.). Symptom management in advanced cancer. Oxon, UK: Radcliffe Medical Press. 4.Doyle, D. ; Hanks, G.W.G.; MacDonald , N.(1998) (2nd ed.) Oxford textbook of palliative medicin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顧乃平、蔡麗雲、賴允亮總校閱;(2002).安寧緩和護理學: 華格納企業。 | |||||||
■作業設計 | 1.期中分組報告:幽谷伴行--病人誌 病人誌就是一種經由與病人接觸,並與其分享其生命歷程的經驗。在一定的信任之下,經由訪談、觀察或患者本身的陳述或寫作,透過病人分享其生命中的漣漪和震盪,使得我們在取得病人信任的課題中,體會到病人的體驗和感受。 *病人誌陪伴紀錄 病人陪伴過程、訪談計畫分享:你打算如何接觸、陪伴、訪談哪些內容?爲什麼?你如何來準備這個歷程?你準備了哪些問題?參與陪伴的經驗?如何開始?如何結束?過程中學到什麼?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遭遇了什麼困難?如何克服?對生命態度的影響? *陪伴紀錄內容包含: ⏹身 病人身體上的受苦。 ⏹心 病人社會心理的苦(家人關係、生活問題、經濟問題、恐懼、憂愁、恩愛情仇等)。 ⏹靈 病人生命價值、希望、平安、勇氣信仰哲學觀等。 2.期中隨堂作業--預立遺囑 這份作業目的是為了幫助您面對「我終有一天會死亡」的事實, 並且反省思考自己的的死亡觀。(趙可式老師設計並授權本課程使用) <預期自己的死亡> 想像自己患了末期癌症,而且身體狀況漸走下坡,自知來日無多,頭腦仍清醒。您認為您此時的感受、想法會是如何?您將如何度過所剩的日子?您將改變您目前的生活方式嗎?為什麼?若欲改變,如何改變?同時反省過去歲月中的意義,對各種人生遭遇的反省與感受。 3.期末個人報告:病人與我 擇一病人(實際個案、影片人物、書及人物)撰寫其生 故事及其對自我生命態度的影響 3-1報告內容(書面報告): 3-1-1選此病人的動機? 3-1-2病人的生命故事。 3-1-3病人生命經驗對自我生命態度的影響。 | |||||||
■成績評定方式 | 1.期中分組報告—幽谷伴行20%、個人報告—預立遺囑10%。 2.期末個人報告—病人與我30%。 3.出勤40%。 4.踴躍參與本課程討論及活動者,酌量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