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内容由“财经道”金融搜索引擎合伙人@地下之山 提供, 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谈:金融+互联网的金融电商化
钱,通货。互联网,通道。原本就是天仙配。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配得不如意。钱在个体内的流通,还能形成快速资金流。出了企业,出了个人。出于信用,安全,信息交互,壁垒,垄断等等许多因素,会大大降低流动速度。在体外,打造一个快速的资金流体系,不仅仅是一场行业,更加是一场社会变革,让我们尝试追溯这场变革的前世今生。
传统金融的那点事
传统金融,其实就做2件事:一个产品,一个服务。产品而言,我们根据属性把其分为攻丶守丶退丶破4大类。所谓“攻”:如股权PE丶股票丶信托丶期货丶部分基金高风险高回报产品。“守”:低风险的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丶储蓄。“退”则指保障类产品,如保险等。“破”是指:信用卡丶贷款。所有的金融服务都是围绕“攻丶守丶退丶破”的金融产品和资金的流通而展开的,如果就金融服务分一下大类的话,应该是:金融媒体丶金融数据丶资金流转丶产品交易丶财富管理。下图能更形象的对传统金融的归纳:
互联网对金融服务的那点事
互联网对于传统金融的改变,在很早就从金融服务慢慢渗透了。我们根据传统金融服务的分类,用红色字体,逐一对应一下互联网介入的模式。
1.金融媒体
在言论的自由度丶开放度和成本上而言,金融社区也许会比金融新闻门户,更加有竞争力。由专业的金融人士,在社区内以自媒体方式存在,也许是一种未来金融媒体的方向。
2.金融数据
金融数据数据分析应该会和金融产品数据垂直搜索慢慢融合。守属性的固定类收益理财产品搜索引擎,结合宏观丶微观丶历史等金融数据分析。使得有一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可以DIY一些简单的投资选择。金融产品垂直搜索引擎,成为金融产品的入口和平台,是必然趋势。
3.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方面,记账作为工具和金融切入点,被大家广为认可。第三方支付中,最新版的支付宝,在记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网银也有记账功能。互联网公司中挖财是移动当中比较知名的。PC端,个人比较认可易投网。理财规划方面,现在有两种趋势。一种是通过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理财规划服务,一种是理财师通过互联网对接平台,对用户进行理财规划服务。个人认为,类似诺亚财富这种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的互联网转型,会诞生第三种模式:第三方金融机构互联网模式的理财规划服务。金融的专业性,个人会比较看好理财师和用户对接平台的金融理财服务模式。通常攻属性的投资产品丶退属性的部分复杂的保险和企业和个人的税收问题。还是需要具备高素养理财师丶私人银行家来个性化服务的。真正有专业经验的理财师,逐步脱离金融机构,通过挂靠第三方理财机构或者以理财师身份来代理各个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在对接平台上建立个人理财工作室。通过自己的在网络上留下专业和诚信足迹,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店。这也许是金融互联网变革中的又一大亮点。
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和类似诺亚财富这种第三方金融机构互联网的竞争会很激烈,但在金融行业中,理财师这个关键因素是其他行业没有的。照搬其他行业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在金融行业未必能行。理财师资源薄弱的互联网公司和底蕴深厚的类似诺亚财富这样的第三方机构竞争,会比较被动一点。当然,一开始两方面的用户群可能不一样,互联网一站式服务模式刚开始一定是走低端路线。以标准产品为切入点的引流方式,造成他们的基础用户不会很高端。而老牌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当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服务成本后,是否可以逐步去侵蚀中低端的市场呢?这是有可能的。高往低容易,低往高难。
4.产品交易
金融机构产品互联网交易丶互联网+金融机构产品的互联网交易丶互联网自有产品的互联网交易。这3种形式的交易,都算直销形式。金融机构产品互联网交易,已经非常普及。互联网+金融机构产品的互联网交易,最近比较热。余额宝,百度理财等,其实就是货币基金,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余额宝能热卖,关键是人家打造了一个商业资金流,钱在人家门前过。人家挖个池,做一个产品,给资金一个停留的理由,这事顺理成章。百度的土豪的玩法,是在一个没有资金流的地方挖了一个池子。通过高收益来‘空降’汇集成一个资金池。不知道他后续怎么玩,我们拭目以待。互联网自有产品主要是P2P,阿里小贷应该也是一个阿里系的自有金融产品。
互联网对金融最大的威胁,个人以为就在于产品。这是可以彻底抛弃传统金融而完成体外资金循环的关键点。稍后在产品部分,会重点讨论一下。第三方互联网销售渠道的交易平台,目前主要销售的产品应该是基金和单一类结构的部分保险丶车险。通过销售一两个‘爆款’的方式,来完成原始用户积累,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5.资金流转
目前来说,互联网公司网上发布金融机构开户信息,机构理财师线下开户的o2o模式为主。金融机构互联网开户是必然的,民生和阿里合作的直销银行,就是银行网上开户的先驱,这是一件大事。一旦银行网上开户普及,金融体外循环中最大的障碍将会被清除。个人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金融机构账户,成为常态。招商银行的超级网银和支付宝都有绑定各方帐户的企图。大家注意,金融互联网最最核心的故事,就在这个地方。话说到这里,我们插一段余额宝的故事。
话说马云同学搞了一个全民企业网——淘宝。这是一个商业类平台网站,打造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是其完成商业闭环的必要条件。其实马同学搞金融,刚开始也确实是被逼的。没资金流,玩不转啊。搞了个中转站,取名支付宝。千辛万苦让支付宝活下来了,总算是资金流起来了。这个资金流,一流就是8,9年。问题的核心来了,资金流天天从谁家门前流过,谁才是真正的王!振臂一呼,哗啦一下,1个月200亿,流变池子,取个名字叫余额宝。修沟建渠,能让资金流四通八达,让挑选丶购买丶沟通一站式完成。这才是互联网服务平台的魅力。
故事说完,我们思考一下。一个交易量等于零售总额5%的互联网商业平台。用户屌丝居多,就有如此强大的资金号召力。那么,金融的呢?打造一个涵盖所有金融服务的超级平台,有可能吗?金融媒体(社区形式)丶金融数据丶财富管理(理财师和客户对接形式)丶产品交易丶资金流转这五大服务功能,没有理由不融合在一个平台中去实现。这个平台,让产品筛选丶产品交易丶咨询丶转账丶支付丶记账丶学习等功能融为一体。让金融的参与者:机构丶客户丶理财师丶媒体丶借方丶贷方等,这一些服务和参与者都能充分整合到最好状态。互联网将金融服务做到极致,就是完成这样一个大平台。而在这个平台上,就会形成体外资金流中最核心的金融工具——超级帐号。而这个大平台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造就这个超级账号。资金流从谁家门前过,谁就是王!金融的王!
列举一些目前在金融服务领域,勤奋耕耘的小伙伴们(非常不全,也不一定列举的就是行业领先者,只是抛砖引玉,欢迎拍砖):
1.金融媒体
2.金融数据
3.财富管理
4.产品交易
5.资金流转
互联网对金融产品的那点事
金融机构原有产品通过互联网方式销售,我们在产品大类中就不做介绍了。我们主要讨论由互联网而产生的新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专门针对互联网而推出的产品中,感觉最积极的是保险公司。他们推出一些更加适合互联网销售的,守属性的,基本没有保障功能的简单理财产品,在淘宝上交易量还是不错的。基于保险的特质,产品可以在保本的基础上,有一个保底收益。同时,用户购买保险产品,不需要有开户的要求,以上2点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具备的优势。开户的问题,更加是银行理财产品,进入互联网金融大平台的一个重大障碍。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预期收益理财产品的同质化会降低,用户资金搬家,会随着产品收益的差异空间增大而开始频繁。在这个过程中,线上交易便捷的保险丶基金等产品,一定是会先拔头筹的。随着银行网上开户,直销银行的诞生。相信,储蓄大搬家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这也一定是大方略,这么高的储蓄率,国家一定是要想办法让大家挪窝的。
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合作的产品,代表作是余额宝丶百赚。互联网屌丝+土豪风范,在这2款产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余额宝1元起买,首创中国金融产品起购金额的先河。屌丝小伙伴们遐想开始:存1元,每天利息舍厘进分,每天1分,365天,3.65元。年化收益365%!百度老大哥更加牛气十足,保本保息8%,看得高端大气的金融小伙伴们干瞪眼问:“这个合规吗?”“合规?没听说过这个词。我们这是网络营销,跟合规有毛关系?”
平民化,透明化,让利大众的互联网基因,开始撼动金融界原有的游戏规则。互联有金融产品,最具代表的就是P2P。甚至,让很多人一直以为,互联网金融就是P2P,P2P就是互联网金融。可想这个新生事物对整个金融的影响力。P2P的文章很多,在此我们简单的提几个点:1.中国的P2P除了拍拍贷,其他都不太纯粹。不过,有担保介入我看也挺不错。2.目前P2P产品有2种,一个是固定类产品,另一个是非固定类项目。非固定类项目,是有一个算一个的。固定类产品就不同了,有点黑匣子的味道。因此,购买固定类产品,要关注P2P企业的规模丶资质和担保公司等。3.P2P的产品支付方式,往往等额本息较多。还有一些有手续费。因此,搞清楚手续费,并且及时把本金和利息拿出来再投资,都是投资P2P的小窍门。P2P对于今后中国的个人诚信体系的构建,会有很大的帮助。我甚至很期待有一天,个人可以发售互联网诚信货币。想想以后网络可以使用马云币,也是件挺好玩的一件事。
金融体外循环中,互联网加速了资金流动的速度,便捷了各种金融服务流程,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资金配置的效率提高,降低了储蓄率。按理说,金融机构是不用担心互联网企业对这个行业的冲击。就好象优衣库不应该担心淘宝会抢它生意一样道理,本来就是合作关系。但恰恰金融是不一样的。因为,金融机构的许多产品,其实是一种借贷需求而产生的。在这过程中,金融机构只是一个中间人。对于互联网的信息分享,平台化,透明化,非常容易让金融参与者当中本质的借方和贷方直接勾兑在一起,从而逐步弱化中间人的作用。由互联网平台,让借贷双方对接。每一个资金供求关系,实际上就是一款金融产品的诞生。当这样的P2P,P2B,P2C,P2X(人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越来越多时。就会造成越来越多的资金,不再通过金融机构就可以完成体外循环。所以之前说到,互联网制造出来的金融产品,才是对金融机构最大的威胁。个人感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弱化网点,减少理财师(实际是销售员)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利用手中的大客户的借贷需求,研发设计更优秀的金融产品。销售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直销或代销的方式来完成。
“金融服务网络化,金融产品电商化。”是我们财经道成立之初的理念。有人说,互联网的红利时代过去了。我们理解的互联网红利,是80后这一代人对于互联网的依赖和痴迷。他们人生轨迹,使得互联网轮番推动着不同行业在不同时代的变革和腾飞。20岁,游戏。30岁,消费。40岁,投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清晰的把握的这股洪流所在的位置,预先布局,分享这波红利的盛宴。在互联网金融,一定会产生一家和淘宝一样伟大的公司(希望不会再是淘宝,好事不能都让一家占了)。我们这批先行的小伙伴们,有一些会变成先烈,有一些会沦落二流。期待大家能够把先发优势最终变成行业优势。我们尊敬每一位和我们一起在这个变革中奋进的小伙伴们。不管最终我们成功与否,我们都会无比自豪,我们曾经参与了这场伟大的变革!
作者:金融互联网平台财经道合伙人---地下之山,转载请注明作者以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