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燕湖新城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区位
燕湖新城中⼼区位于清远市区中部,是清远南拓发展,对接⼴佛,实现城市扩容体质的重要空间载体,将成为清远市新的⽂化、商业、商务中⼼。规划范围为:北临北江,东⾄规划静观路,南⾄湖城⼤道,西⾄新开河,⾯积约3.70平⽅公⾥。
规划范围图
2、⼟地利⽤现状
现状以农林⽤地、村镇建设⽤地为主,还包括少量⼯业⽤地与⼆类居住⽤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商业服务业设施⽤地。其中农林⽤地295.17公顷,占总⽤地的79.81%,村镇建设⽤地42.76公顷,占总⽤地的11.56%。
⼟地利⽤现状图
3、功能定位
清远市新的市级商务⾦融中⼼、⽂化中⼼、商业中⼼、休闲体验中⼼
4、设计构思
城苑⼀体——⽔中有城,城中藏苑
⽔中有城——两脉环城,⼭⽔相逢;宫格布局,⽔聚⼀堂。城中藏苑——黄⾦⼗字,曲⽔流觞;岭南精髓,界⾯营造。
设计构思图
5、功能结构
紧扣“城苑⼀体”的理念,形成”⼀⼼⼀带、两轴六区“的功能结构。
⼀⼼——沿城市中轴和活⼒⽔轴交汇处形成中⼼区的公共中⼼和⽣态绿⼼。
⼀带——塑造北江景观带,描绘“沿江画廊”景观特⾊,激活“⽔岸经济”带,增值城市发展空间。
两轴——打造灵动、婉约、⽣态的城市中轴和丰富、动感、岭南特⾊的活⼒⽔轴。
城市中轴:打造沟通城市南北,灵动、⽣态、婉约的城市轴线,串联3⼤公共空间和6⼤公共建筑。活⼒⽔轴:建设联系中⼼区和轻轨站区域的东西向轴线,融合岭南⽂化元素,发展休闲商业。
六区——通过⼀带两轴串联六个功能区。分别为滨江⽣活区、现代商旅社区、⽂化公园区、西商务区、东商务区和岭南⽔街休
闲⽣活区。
功能结构图
6、⼟地使⽤规划
规划总⽤地369.83公顷,城市建设⽤地341.49公顷,占总⽤地的92.34%,主要为居住⽤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商业服务业设施⽤地、商业居住混合⽤地等。⽔域⾯积28.34公顷,占总⽤地的7.66%。整体⽑容积率为1.37,可容纳的居住⼈⼝规
模约6万⼈。
⼟地使⽤规划图
7、开发强度控制
⾼强度区3.0-5.5,沿城市中轴两侧分布,以商务设施⽤地、商业商务混合⽤地为主。中强度区1.5-3.0,分布在清远⼤道以北和
城市中轴外围地块、以及岭南商业⽔街地块,以商住混合⽤地为主。低强度区1.5以下,以⽂化设施⽤地、体育⽤地为主。
开发强度⽰意图
8、建筑⾼度控制
形成轴线地区最⾼,沿湖、沿江、沿河次⾼,其他地区较低的⾼度格局。超⾼层区150-250⽶,包括250⽶的清远塔和湖城⼤道北侧的商务办公地块。⾼层区100⽶-150⽶,主要为城市中轴两侧的商务办公地块。中⾼层区30⽶-100⽶,以轴线北端、岭
南商业⽔街两侧的商住混合区为主。多层区不超过30⽶,以沿城市中轴和滨⽔空间分布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主。
建筑⾼度⽰意图
9、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形成”五横⼋纵”⾻⼲路⽹。
五横:包括北江⼀路、湖城⼤道、清远⼤道、霞光⼀路、⼈民⼆路,形成中⼼区连通燕湖新城其他⽚区以及清远市中⼼组团的东西向主要廊道。
⼋纵:包括静观路、沙湖路、青联路、清辉路、连⽯路等,形成中⼼区向北连通⽼城区、江北组团,向南对接龙塘组团的主要廊道。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
10、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按照《清远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2013)的上限配置,设置市级、居住区级、居住⼩区级和基层社区级四级公共服务设施。
市级公共服务设施:按150万⼈⼝配置,包括图书馆、科技馆等。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3-5万⼈的服务⼈⼝规模,包括新型社区服务中⼼、⽂化活动中⼼等。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1.5-2万⼈的服务⼈⼝规模,包括社区卫⽣站、托⽼所、⽂化站等。
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0.45-0.6万设施⼈⼝配置,满⾜组团所需各类⽇常⽣活服务。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11、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建设⽤地中绿地与⼴场⽤地⾯积为57.58公顷,占城市建设⽤地的16.86%。其中公园绿地⾯积40.90公顷,占城市建设⽤
地的11.98%,防护绿地⾯积14.45公顷,⼴场⽤地⾯积2.23公顷。
12、城市设计总平⾯
城市设计总平⾯图13、效果图
中⼼区⽇景鸟瞰图
中⼼区夜景鸟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