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及原因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20:36
文档

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及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及原因分析邹小阳伴随互联网的出现,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种种陌生的语言现象,如大量的新词、语素出现,表达的方式随意自由,语义的变异等,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网络语言脱胎于现代汉语,超越现代汉语的常用语法规则,出现了种种变异的语法现象,对流传几千年的汉民族共同语构成了强大的冲击,有如海啸,一时让人们惊恐、忧愁、不知所措。笔者搜罗网络中常用的语言,对其进行语法分析,并探究它产生的原因。’一、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一)取材的随意性、自由性
推荐度:
导读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及原因分析邹小阳伴随互联网的出现,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种种陌生的语言现象,如大量的新词、语素出现,表达的方式随意自由,语义的变异等,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网络语言脱胎于现代汉语,超越现代汉语的常用语法规则,出现了种种变异的语法现象,对流传几千年的汉民族共同语构成了强大的冲击,有如海啸,一时让人们惊恐、忧愁、不知所措。笔者搜罗网络中常用的语言,对其进行语法分析,并探究它产生的原因。’一、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一)取材的随意性、自由性
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及原因分析    邹小阳

伴随互联网的出现,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种种陌生的语言现象,如大量的新词、语素出现,表达的方式随意自由,语义的变异等,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网络语言脱胎于现代汉语,超越现代汉语的常用语法规则,出现了种种变异的语法现象,对流传几千年的汉民族共同语构成了强大的冲击,有如海啸,一时让人们惊恐、忧愁、不知所措。笔者搜罗网络中常用的语言,对其进行语法分析,并探究它产生的原因。’

一、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

(一)取材的随意性、自由性

1.构词的随意性

目前网络或论坛流行这些语言:“晕”“倒”“偶”“东东”“酱紫”“灌水”“恐龙”“青蛙”“B F”“RPWT”“874”“GG”“MM”⋯⋯据一位资深网虫解释,“晕”“倒”差不多一个意思,就是对方说的话有点不可思议,不能理解;“偶”是指我,“东东”即东西,“酱紫”是“这样子”的意思;在网上乱留言叫“灌水”, “恐龙”“青蛙”分别指丑女和丑男, “BF”则是英语男朋友的缩写,“RPWT”是人品问题的缩写,874贝lJ是表示对人不满时的打击,“GG”是哥哥的意思,“删”则意指妹妹等等,初涉电脑的人,看不懂,弄不明白,不以为这是天外鸟语才怪呢!这些词语在普通话中是没有的,至少是没有解释的,而在网络中却已习焉不察。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构成新词。

2.使用混合旬的现象普遍

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甲:哪儿?   乙:上海,U  甲:北京。见到u真高兴  乙:me2 1呵呵   甲:家?   乙:riO.公司  甲:MM or DD?  乙:D!我有事,走先,886   甲:0IC,BB!

这是一段典型的网络语言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影响沟通的前提下,各种材料可以信手拈来,任意组合,显示出很大的随意性。汉英混杂,符号和字母混用,在网络语言中十分普遍,有的已经成为网民的惯用语,如“有事请Call我”、3ku(thank you)/CBL(cool bi la)是“酷毙啦”的意思,“大家+u”(加油)等等,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还有一些把符号掺杂在文字中间,有的似乎可以延长语音加强语气,有的似乎什么作用也没有,只是出于网民的乐意。如:我讨厌背景音乐!!! 讨⋯“⋯4⋯“厌

+++++++++++++++++楼主这个大头贴是自己做的吧 嘿嘿,当然一个摔锅啦!!!和我差不多就行了6‘‘这些混合句如果运用得恰如其分,在网络交际中会取得好的表达效果;但有时用得过滥,产生了一些类似“洋泾浜”式的语言现象,应该摒弃,如“1 will 100k一下”,英语“look”是不像汉语一样带数量补语的。“开心ing”,用英语的进行时表示开心,是语法的混用。

(二)语序变异      网络语言中的句子,由于受到英语语序的干扰,或是标新立异的原因,或是其他因素而出现了与常规的现代汉语不符的语序。

1.省略例如:

——不要忘了伊妹儿我!——楼主,说你也太吧!这里的第一个例子,很容易让人想到,英文句子“Do notforget to e-mail me”的语序在这里干扰了汉语,由此产生了这种省略。第二个例子,很常见,是网民刻意为之。.有时有些必要成分残缺出现句法错误,尤以缺少谓语最为多见,如: “我今天下午你那里。”“你这个人太实在,为什么真话呀!”缺少了谓语“去”和“说”。

2.倒装

有的网民为了强调某些句子成分而将其前置,例如:——郁闷呀,我现在。——找个幽默的北京人聊天会儿。——计么什么呀你。——我都急哭了快!——漂在海外。——哈哈,找多几个啊!——你饭吃了吗?

有的倒装甚至还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句式。如:“⋯⋯先”——走先!——强贴啊,签个名先!“⋯⋯都”——难过死了都——这么一会儿就完了都。

3.奇特句式

就像现在流行的一种旬式是“..的说”,“的说”放在句子末尾,并无实在意义。例如: “今天晚上谁去散步的说?”“我还真有点儿舍不得的说。”

(三)语法形态变异

最显著的就是大量叠音现象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只有小孩子才惯用叠音词;但是在网络上,这些所谓的“大人”对“小孩”的语言倍受青睐,不论什么词都要叠加一下,他们无意改变词的形态,只是表示亲昵和可爱。例如“漂亮”就说成“漂漂”,“害怕”为“怕怕”,“照片”为“片片”,还有“一般般”“一下下”“一会会”等等,充满童趣。

其次,词性误用,名词直接用作动词、形容词。如:“我这个人反应很慢,你要耐心我了!”“耐心”是名词,不带宾语,“你QQ吗?”“QQ”是聊天软件0IC0的简称,这里将名词换成动词;“他很阳光”是说他很有活力;以一个人的姓氏,加上其职位的首字,构成其称谓,如:张科(张姓科长)、陈处(陈姓)。当然,最显眼的要数英文字母的出现,更确切地说,英语占了网络语言的主导。据统计,目前网上的英文信息占整个信息量的90%,而汉语尚不足1%。网络上英语字母满天飞舞,英语正借助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对汉语进行解构和同化,英语字母的缩写这种“快捷方式”更是倍受青睐,英语字母在中国网上遍地开花,如:THX (thanks)谢谢DIY(do i t yourself)BTW(by the way)顺便FT(faint)BBS(bul[eton board sys tem)BF(boy friend)男朋友GF(gi r1 frlend)女朋友这种简写在英语中是不合语法的,是网民为了快速交流随意编写的,当然也是一种变异现象。

(四)语义变异

由于网络语素的自由组合,随意粘连,或者采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联想等修辞方法,导致了语义的变异,因此根本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来分析它的含义,它也就成了标新一族的“异类”语言。如“飘飘”就是同性恋。它还有一个同义词“玻璃”,“扁”“K”“修理”就是“打”的意思,“研究国粹”就是打麻将,“学习文件”就是玩扑克牌,“特困生”就是早上第一节课就打磕睡的学生,“觉皇”就是嗜睡的人,“人性”“甜蜜”“晒月亮”“青春必修课”都是约会,“白骨精”为白领骨干精英,“老孔”假正经,“菜鸟”指初涉网络的人,“黑客”指非法闯入系统的网民,“网虫”指沉溺于网络的人,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词有些是对传统词汇词义的窜改,如“偶像”(呕吐对象),“天才”(天生蠢才);有些属于生造词,自己编造的生疏词,如“菜鸟”“黑客”;很多是囿于输入法选词时的,为提高速度将错就错的产物,其中有的词组只是一时的个人错误,但久而久之就成为网络语言的固定形式,如“斑竹”等。

二、网络语言出现变异的原因

语言和社会紧密联系:一方面,语言既是一个科学系统又是一项社会活动,通过语言人们与他人进行交流,成为社会的一员;另一方面,许多社会因素如性别、年龄、角色等影响着语言的变异。因此使用语言必须考虑到话语环境、话语对象及话语方式,下面我们就从话语环境、对象、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语言在网络中变异的原因:

1.话语环境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不同的版块、讨论区或论坛,这一特定的环境为年轻人展示个性、释放压力、发泄不满、乃至轻松搞笑提供了自由的空间环境。在网上所有用户都是匿名地进行交往,撇开了各自的年龄、性别、隐私、身份、社会地位、道德、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没有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是一种相对单纯的、非功利性的交流,网上的交流与现实社会中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很有可能将平时鲜有机会表现的“本我”表现出来,比如: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女性渴望年轻的心理很强烈,所以网上经常出现“一般般”“东东”等充满童趣语言。其次,网上用户们的关系比较单纯,即“用户一用户”,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虽然不少语言都有“你/您”的区别,但在网上用户们很少用“您”来称呼对方,当然谦词在网上的使用频率也很低。

2.话语对象

尽管用户们难以知道彼此的情况,网络用户也形形色色,但经常上网的用户大都接受过比较良好的教育,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这正好解释了网络语言为何出现了许多外来语,特别是英语。还有这些用户们都比较年轻,其中很大部分是大中学生,他们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这也解释了网络语言为何种类繁多、变化多端,如英汉、符号、字母等相互混杂。

3.话语方式

话语方式指话语是通过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来实现,一方面,人们在网上的交流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面对面或者电话交流。用户们不是使用口头语言,他们通过文字符号的形式实现信息和情感交流,信息的输入依靠键盘,而打字则比不上人们的口头或笔头的速度,这就决定了网络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比不上一般的语言。Victoria Fromkin(1985)曾提到“简约原理”(the theory of least effort),即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总是力图避免麻烦,节省气力。而在网上人们要弥补打字慢的缺陷,为了尽快地与其他网民大量地交流,也为了节省上网时间,减少上网费用,人们现实生活中常用的语言在网上被大量地简化了,而这种简化主要体现在字形上,总之,依靠键盘、以文字符号实现的交流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依赖口头语言的交流。另一方面,在网上,人们的交流不再是一对一或一对多,而变成了多对多、交互式的交流,这种交互式的交流方式使网络不同于一般媒体,诸如报纸、收音机、电视机等单向的交流方式,对读者、听众和观众的信息传播多采取灌输式,信息大多经过深思熟虑,而网上多向的交流方式、信息量大、信息更新更快的特点使用户们即兴地发表自己的信息或对别人的信息作出反应,这使得人们在网上的交流又具有日常生活中交流的特点,即话语中错误多,逻辑不如其他书面语言那样严谨,只要不影响交流,人们不会在乎这些别字。

网络语言种种变异的现象是社会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健康、积极的东西,也有不健康、消极的东西,经过社会的过滤,积极的成分自然会被吸收进语言中,而消极的成分将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里。网络是个发展非常迅速的新生事物,在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用户,而且现在人们正努力实现通过语音而不是键盘来输入信息,因此今后网络语言还会发生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变化。所以,对于网络语言是否会破坏语言的纯洁,我们没必要担心,我们应该做的是对它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发展的规律,然后再对网络语言的发展进行客观的指导。

参考文献(5条)

1.邢福义汉语语法学 2002

2.朱强言说:青年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符号[期刊论文]-青年研究 2001(06)

3.周杰;王艳网络语言探究[期刊论文]-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4.李军语用修辞探索 2005

5.王钢华汉英在网络上的变异及其原因 2002(01)

文档

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及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及原因分析邹小阳伴随互联网的出现,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种种陌生的语言现象,如大量的新词、语素出现,表达的方式随意自由,语义的变异等,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网络语言脱胎于现代汉语,超越现代汉语的常用语法规则,出现了种种变异的语法现象,对流传几千年的汉民族共同语构成了强大的冲击,有如海啸,一时让人们惊恐、忧愁、不知所措。笔者搜罗网络中常用的语言,对其进行语法分析,并探究它产生的原因。’一、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一)取材的随意性、自由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