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题型全解:虚词辨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20:44
文档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题型全解:虚词辨析

公务员行测指导:虚词剖析及真题点拨虚词一般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对虚词的考查一般只会涉及到关联词,其属于连词的一种,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关联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就从以下五大经常考到的关系为考生进行讲解。一、并列关系并列关系指表示有关的并列的几件事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者表示同时进行的动作。常
推荐度:
导读公务员行测指导:虚词剖析及真题点拨虚词一般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对虚词的考查一般只会涉及到关联词,其属于连词的一种,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关联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就从以下五大经常考到的关系为考生进行讲解。一、并列关系并列关系指表示有关的并列的几件事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者表示同时进行的动作。常
公务员行测指导:虚词剖析及真题点拨

虚词一般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对虚词的考查一般只会涉及到关联词,其属于连词的一种,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关联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就从以下五大经常考到的关系为考生进行讲解。

  一、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指表示有关的并列的几件事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者表示同时进行的动作。

  常见的关联词:既……又……;既不……也不……;又……又……;时而……时而……;一方面……一方面……;不是……而是;一则……二则……。

  例题(2004年浙江省第29题)

  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显示的优越性和这种优越性还未充分发挥可以看出,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的某些弊端,   公有制自身问题,   其表现的具体形式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是 也是 B.确定 不是

  C.不是 而是 D.不是 也不是

  【解析】通读题干,凭借语感和已出现的关联词“而是”可判断出,这段材料之间所包含的是并列关系。选项中能与“而是”搭配使用的关联词只有“不是……也不是……”,所以正确答案为D。故选D。

  二、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指句子中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了一个弯,跟前面分句的意思相反,或是对前句加以修改补充。

  常见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

  例题(2005年浙江省第27题)

  有人认为,   投资规模与国力相适应的资金运用的,   能体现出投资规模宏观效益的大趋势,   不能判断宏观规模收益究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不能揭示投资规模大小与投资全局收益率高低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这种看法是成问题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研究 如果 但 而且 B.了解 即使 也 还

  C.进行 虽然 但 也 D.通过 只要 就 也

  【解析】从题干中分别位于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横线后面的关键词“能”、“不能”、“不能”可以推知第二个横线上的词应该与第三个横线上的词是转折关系,而第三个横线上的词与第四个横线上的词应该是并列关系,C项正符合上述要求。故选C。

  三、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指在句子的两个分句中,后一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或语意更进一层,或范围更广泛,或程度更深,或情况更甚。

  在平时的语言实践中,最常见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不但……而且……;不仅……也……;尚且……何况……;不但不……反而…。

  例题(2006年四川省第28题)

  一名较为称职的管理者应该   有理论   有实践经验。这实践经验   指能管理好自己   指会利用相关管理学的知识,管理好他人,对整个工作有个系统、长远的安排。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  又  不但  反而

  B.不仅 而且 不是  而是

  C.既  也  不是  而

  D.又  又  不仅  还

  【解析】题干涉及的关联词有9个之多。分析题干,“有理论”和“有实践经验”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此有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而且”的B项就被排除。而“管理好自己”和“利用相关管理学的知识……”是递进的关系,因此,C项也应被排除;而A项的“不但”与题干中“反而”属于关联词混搭,所以只有D项为正确选项。故选D。

  四、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句子中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这个原因所导致的结果。这个结果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说话人所做的判断。

  常见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既然……就……。

  例题.(2007年贵州省第22题)

  有一次,一位眼睛近视得很厉害而又不戴眼镜的老师,把我们几个同学招呼到他的宿舍里去,给我们诵读《罪恶的黑手》。他屋子里哪儿都是书,光线显得很昏暗,   他需要把诗集贴近鼻子尖才能读得出。他的声音并不洪亮,   无手势,读得很慢,   很动人。长大以后,我再没去读过这首诗,   它给我的印象,   始终留在脑海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而 又 因此 然而 却

  B.所以 也 却 然而 却

  C.所以 且 又 但是 却

  D.因此 既 又 但是 却

  【解析】“因此”、“因而”、“所以”都表示因果关系中的结果,因此第一个横线处填什么都可以。第二个横线处的选项“又”、“也”、“却”也只是并列和递进的区别,对文意影响不大。本题的第三个选项处,“并不洪亮”、“无手势”和“很动人”之间明显应该是转折的关系,只有B项的“却”是转折关系。所以B项是最佳答案。最后两个横线处用强转的“但是”和相对弱转的“然而”差别不大,都可以填入。故选B。

  五、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是指句子中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合格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表示条件关系的常见关联词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还、也)……。

  例题1.(2004年上海市第34题)

  不分青红皂白,   是和亲   一律加以反对,   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所以 就 可以 B.由于 因此 那 然而

  C.倘若 倘若 就 那么 D.如果 只要 就 那么

  【解析】根据最后一句的问号,可知前面所阐述的必然是一种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所以首先可以排除表示因果关系的A、B项;C项中的两个“倘若”表示的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排除;只有D项最切合题干意思。故选D。

  例题2.(2004年云南省第25题)

  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各项原则,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这样,中美关系   会继续得到改善和发展。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 才 B.只要 就

  C.因为 才 D.要 一定

  【解析】题干讲述的是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条件,即前面的语句是最后一分句的条件,题干表示条件关系的只有A、B项,而显然题干显示的“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不搞对抗”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依此可以判断只有A项是正确的。故选A。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领悟虚词 远离误区

在公中,虚词的题量不是很大,但随着考试难度增加,虚词题成为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在本文中将分析虚词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误区,帮生提高解题能力。

  考生在公考中做虚词题目,由于主要凭借语感,往往因为过于自信而落入出题人设的陷阱。考生容易犯的失误主要有:

  误区一:把“递进”当“并列”

  递进关系和并列关系的句子如果不仔细分析,考生很容易混为一谈。

  应对策略:分析分句之间是否有主次关系。若分主次,则为递进;若无主次,则为并列。

  例题精讲:________各地的“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者的****使然,_____,人们又叫“豆腐渣”工程为“****”工程。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___要在反****上下功夫。

  A.尽管因此 不仅还 B.虽然 那么既 又

  C.尽管那么 不仅还 D.虽然 因此既 又

  解析:解析这道题的关键,仔细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句“严格质量管理”,第二句为“在反****上下功夫”,这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选项中“既……又……”表示并列关系,“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因此应该选“不仅……还……”。

  误区二:把“假设”当“因果”

  假设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复句中都含有“因果”这一层关系,所以考生在做题时很难分辨清楚题目是表“因果”还是表“假设”。

  应对策略:“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中,表述人知道“因”是既成事实;在假设关系中,表述人知道“因”是未成事实。而表让步假设的“即使……也”虽然也是未成事实,但“即使”和“也”之间是相悖关系。

  试题精讲:

  例1:这样的考证、新解,________不是牵强附会,________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的。

  A.既然就 B.即使 也 C.因为 所以 D.既然 那么

  解析:分析句子可知“不是牵强附会”和“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不是因果关系,而选项ACD都是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故排除。进一步分子句子,这两个分句其实是让步假设的关系,“不是牵强附会”是假设承认这一情况为真,“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表示与前面假设相应的事实。故答案选B。

  例2:太阳好像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把它放到其他恒星的位置上,那也只是一颗不太显眼的小星星, 肉眼完全看不见了。可见,在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一定有数不清的“太阳”, 它们发出十分强烈的光辉,但 距离极其遥远而暗得看不见了。

  A.即使 以致 尽管 因为 B.即使 甚至 无论 因为

  C.如果 以致 无论 由于 D.如果 甚至 虽然 由于

  解析:从表面上看,第一条横线填“即使”和“如果”都能与后面语句相连接,但仔细推敲一相就可看出,这里只是一种假设而已,因此,这里选“如果”为最合适。第二条横线前后不属于不好的因果关系,因此可以排除还有“以致”的AC两项。由段末的“但”可以看出,最后一条横线前后是转折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

  误区三:把“承接”当“因果”

  “承接”和“因果”关系也是易错点。

  应对策略:承接关系的分句间含有时间或事理顺序,因果关系强调一个分句提出原因,一个分句说明结果。

  例题精讲:围湖造田搞了两年,__________“把草甸子变成粮仓”会战又闹了好几年——土地沙化的病根子就是这么埋下的。

  A. 因而 B. 继而 C. 然而 D. 反而

  解析:此题中考生易误选A,误认为“围湖造田”是“把草甸子变成粮仓”的原因。其实从句中可以看出“两年”和“好几年”在时间上有一个承接关系,所以应该选表承接关系的关联词“继而”。

  误区四:把“让步假设”当“转折”

  让步假设的句子与转折关系的句子都含有转折的意味,考生容易混淆。

  应对策略:转折句中偏句陈述的是真实的事实,让步句中偏句陈述的是假设事实。

  例题精讲:

  ① 尽管和学校采取了发放奖学金、组织勤工助学等措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存在困难。

  ② 纵然他这次侥幸过关,他也无法闯过最后关卡。

  解析:①中的前一分句陈述的是既成事实,②中前一分句陈述的是假设事实,所以①是转折关系的复句,②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当然,考生在虚词题目上所犯的错误不仅限于以上四种,专家只是列出常见的四种误区,希望考生还要在平时练习中多加注意,掌握有效的答题方法。

文档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题型全解:虚词辨析

公务员行测指导:虚词剖析及真题点拨虚词一般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对虚词的考查一般只会涉及到关联词,其属于连词的一种,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关联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就从以下五大经常考到的关系为考生进行讲解。一、并列关系并列关系指表示有关的并列的几件事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者表示同时进行的动作。常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