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8:34
文档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朱飞(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1)[摘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加快改革步伐,根据国际、国内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迫切要求,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应当做到:人才培养科学地定位于应用型的本科层次;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保障,要强调培养出人才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当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
推荐度:
导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朱飞(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1)[摘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加快改革步伐,根据国际、国内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迫切要求,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应当做到:人才培养科学地定位于应用型的本科层次;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保障,要强调培养出人才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当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朱 飞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云南昆明 650091)

[摘 要]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加快改革步伐,根据国际、国内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迫切要求,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应当做到:人才培养科学地定位于应用型的本科层次;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保障,要强调培养出人才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当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44(2008)07-0039-04

  澳大利亚学者埃利雅德博士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应当持有“三张教育通行证”:一是学术性的,二是职业性的,三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就应当让学生持有职业性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性的教育通行证。长期以来,中国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教育形成了以系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为人才培养取向,以学科的知识生产为目标,以学科的知识传授为工具的教育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体系,轻社会需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然而,社会最需要的是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人才,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岗位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探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起步于1979年,以上海高等旅游专科学校的诞生为标志,大学本科旅游专业教育则起步于1980年,以杭州大学招收全国首届旅游专业本科学生为标志。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教育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由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道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需要,全国有一百多所大专院校相继成立了旅游院系或开设了旅游专业,这些新专业的建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里一支异军突起的生力军。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旅游业是中国新兴的第三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旅游业需要大量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旅游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旅游业人力资源总体上供小于求,特别是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资源供不应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成为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一些旅游企业反映,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偏重于知识积累,理底较扎实,但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完成实际的管理工作。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实践性学习不够,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较少。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能力培养

旅游实务教育是在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实习场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习惯、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初步的管理能力,这是旅游业所需人才的必备技能和技术、管理应用的教育。但是,相当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只注重旅游理论教育,而忽视了旅游实务教育,造成毕业生高分低能,与社会实践脱节,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竞争的能力。这些都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对旅游业人才的需求,建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当根据时代性和前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普遍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等原则,制订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我国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够在旅游企事业部门从事服务、管理、咨询、教育、科研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策略

专业建设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办学水平,是一项涉及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搞好专业建设,对于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课程结构,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适应高校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旅游管理

【收稿日期】2008-03-17

【作者简介】朱 飞(1983—),男,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教育。

专业建设,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科学定位于应用型的本科层次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学质量求发展,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经过多元化的教育,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同时,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强势心理,提高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饭店)和外事接待等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

如果说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以操作技能为核心,可以称为操作应用型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教育一般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可称为技能应用型。培养这两个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学校都是以岗位来设计专业的,故培养的人才是岗位型的。而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因此在培养时还是要以学科来设计专业。但它并不是学科本位的,相反必须是对接现实、以需求为导向的。

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有更“宽”、更“专”、更“交”的知识结构,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即本科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具有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比学术型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计划要强调培养出人才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强调培养出人才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并且培养学生继续学习与深造的能力,借鉴国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延长专业实习锻炼的时间,如将大学时间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用于专业实习,提高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实行教学与实践交替配合,达到学以致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取得良性互动的良好效果。同时,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以满足未来旅游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推行分层培养和分类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注重实践、培养技能、建立、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培养目标。形成集教学实习、专业实习等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组织体系;建立较为稳定、颇具规模的实习基地;构建了与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平台,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和就业提供优良的场所。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须符合本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适应旅游业发展及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有效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综合基础知识教育→专业方向分流培养→实习、实践能力训练与就业对接”三大流程。建立公共基础课、科学人文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实习与实践训练课程模块等五类课型体系,构建独具特色的科类方向模块课程,充分体现知识面宽、基础扎实、择业方向明确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为学生专业化、个性化与特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首先,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发展。专业建设应该着眼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关键环节,充分突出各专业特色和优势,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各学科专业间的相互支撑;根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定位,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推动课程建设。加大课程建设力度,首先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入手,通过培养和学习,鼓励基础课教师在完成基础课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研修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能力;根据课程综合化发展的需要,加大复合型优秀人才以及高学历教师的引进力度,在人才引进上应着眼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工作。鼓励在职教师向高学历和双师素质方向发展,选拔、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选好学科、专业带头人。要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确定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要着眼于专业的建设,服务于专业的发展,选拔和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

最后,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带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为使高校更具特色,课程设置要按照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企业的特点与需要来确定,并按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适应性的需要进行课程调整,为不同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职业教育服务;构建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学科专业特点,制订重在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实施方案,力争在全面素质教育上取得新经验、新成果。

(三)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湖南大学学者孙宗禹先生认为:当前应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他还认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紧构建能尽可能为更多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以便使每个大学生在四年学习中都能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教高司函〔2004〕259号)指出,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为了确保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体系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

第7期2008年7月        朱 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N o17

Jul12008向,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当把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空间范围,应当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必备的知识、能力,提高人才的适应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社会实践课的教学管理,重视教学实习,实行“校外实习与校内模拟相结合,以校外实习为主;实际实习与模拟实习相结合,以实际实习为主;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以集中实习为主;高校统一组织与个人自主联系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教学一般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掌握相关技术能力。实践教学是高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并且进行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旅游管理专业,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有效解决当前中国旅游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高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特别是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校外实习基地为重点,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就业实习基地,完善“订单式”教育培养模式并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践教学包括导游实习、旅行社岗位实习、酒店岗位实习、景点考察调研、毕业实习等。

实践教学是高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横向联系,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在动态的经营管理与服务环境中接受熏陶、经受锻炼的机会,以保障高校教育的职业属性和行业属性。专业教师也要通过组织实践教学、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指导专业实习等方式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副高以上或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教师主讲,要通过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实习教师,鼓励高职称、高学历、高学位教师参与实践课程建设。

2.实施多元化的专业实习模式

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只是定位于实验室或实践基地的简单实习,实际上这种模式很难解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而课程实习、阶段岗位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等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1)课程实习:根据教学计划进行相应多媒体教学演示或到旅游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包括基本服务技能、基本操作示范、工作制度和工作纪律,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体验。

(2)阶段岗位实习:安排在每学年假期或旅游旺季,由学校联系旅游企业提供若干工作岗位,学生直接上岗操作

和服务。

(3)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本科三年级末和四年级初,就本专业知识进行专业方向实习。

(4)教师专职服务:安排相应对口方向的专职教师或带队老师在实习基地挂职,参与企业工作,承担企业相应课题研究,并负责实习学生的管理监督和实习成绩的鉴定。

3.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练习场所

校企合作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产学结合,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确定校企合作企业,让学生在校内模拟练习的基础上,深入酒店、旅行社、景区、会展公司等单位去接触实际的经营活动,了解企业的现状、经营管理的特点、服务岗位的设置与分工,切实感受与参与企业真实的标准服务过程;接着,认真听取和分析协作旅游企业的意见,依据企业现有岗位及预期岗位的要求,确定相关专业的岗位职责,分析专业素质与能力结构,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框架;再次,通过在企业的实践性教学与实习,可以使企业直接了解与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为方便学生就业搭建平台;最后,鼓励青年教师与学科带头人带着任务深入协作企业,接受锻炼、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寻找教学科研课题,为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和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当今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适应这种转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当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采用叠加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技能+素质”,造就基础厚、知识广、能力强、修养好、体魄健的综合素质高的专门人才。办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满足社会市场需要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抓好传统教学与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相结合。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必须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贯穿到办学的全过程,保证以教育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订单教育、分类教学、分层培养、个性化教育等模式改革为创新切入点,开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佘伯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48~49.

[2]王操红,江历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高教论坛,2006,(4):26~27.

[3]赵士德,胡善风,蒋冰晶.我国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分析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6,(7):244~245.

[4]陈秋华,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3):71~74.

[5]刘海鸿.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4,(9):76~77.

第7期2008年7月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N o17

Jul12008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U 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ized in H igher Education College

ZH U Fei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Y unnan University ,Y unnan K unming ,650091)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the tourism industry puts forward a higher requirement on the com 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ized ,the former talented pers onnel pattern of the tourism management couldn ’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 ociety advancement nowdays.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undergraduate edu 2ca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appears to be especially im portant.The thesis believes that the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ized should do as follows :the nurturing of qualified pers onnel in a scientific positioning ,the formulation and the safeguard of teaching and studying plans and s o on ,are the im 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object of cultivating innovation talented pers onnel.The undergraduate ed 2uca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ized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should nurture the high ———level application specialized talent per 2s onnel ,which has a s olid foundation ;the operating ability is strong and has a high com prehensive quality.

K ey w ords :the tourism management ;the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 pers onnel ;the plan of studying and learn 2ing ;the system of practical studying and learning

(上接第38页)便于教师和学生遵照执行。(2)有规必依。

学院应加强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评价,将公共选修课的检查和督导纳入整体教学检查计划,通过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案抽查、专家听课等多种检查方式,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由系部督促检查效果不佳的教师整改,在课程行进中尽快提高教学质量。其三,建立开课结束后全面的评估体系。公共选修课开课结束后全面的评估体系是学院提高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有效保障:(1)学院应根据每学期的教学检查结果和社会形势发展,在保持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公共选修课进行更新。对已开课程根据每学期的教学检查结果进行优胜劣汰,学院要通过组织观摩教学等形式,充分发挥对反响较好的公共选修课优秀教师资源的示范作用;对反响不佳的课程或教师要限期整改及至淘汰。学院还应根据专业、行业以及就业等的发展趋势积极完善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竞争力。(2)学院还应对经过实践教学检验,具有学院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给予鼓励措施,通过

科研立项和资助等途径,予以重点建设,纳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总之,公共选修课的质量可以反映出学院教学的特色和亮点,公共选修课的质量高低涉及到教师、学生和学院管理三个层面,因此学院应该努力提高各类人员对公共选修课的认识,加强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素质化和能力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其教学目标,进而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苗贵松,孙钦荣.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平台建设刍议[J ].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2):35~38.

[2]余 琼.普通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34~135,146.

[3]贡福海,胡效亚.改进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J ].中国大学教学,2007,(2):65~66,49.

Thinking on H ow to Improve the Q uality of

the G eneral E lective Course in the I ndependent College

CHE N Y uan -yuan

(Y inxing H ospitality Management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 formation T echnology ,S ichuan Chengdu ,610106)

Abstract :There are s ome problems during the teaching course of general elective course in independent college ,which cumbers the achievement of the teaching purpose.T o im 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general elective course in independent college ,we should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teaching ”,“studying ”and “management ”three aspects ,as a organic com posing of a system ,and construct the countermeasure system to provide targeted s olutions and try to av oid stopgap measures.

K ey w 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general elective course ;im prove the quality

第7期2008年7月        朱 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N o 17

Jul 12008

文档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朱飞(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1)[摘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加快改革步伐,根据国际、国内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迫切要求,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应当做到:人才培养科学地定位于应用型的本科层次;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保障,要强调培养出人才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当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