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8:27
文档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1.1总体目标在试点城市现有完成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三网融合试点业务,结合行业应用实际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路线的特点,通过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推动广播电视网发展。1.2总体技术路线以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全面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双向改造,推进光进铜退,逐步实现光纤到户,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以视频业务为核心,构建与网络智能藕合适配的开放业务平
推荐度:
导读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1.1总体目标在试点城市现有完成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三网融合试点业务,结合行业应用实际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路线的特点,通过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推动广播电视网发展。1.2总体技术路线以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全面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双向改造,推进光进铜退,逐步实现光纤到户,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以视频业务为核心,构建与网络智能藕合适配的开放业务平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

1.1总体目标

在试点城市现有完成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三网融合试点业务,结合行业应用实际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路线的特点,通过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推动广播电视网发展。

1.2 总体技术路线

以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全面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双向改造,推进光进铜退,逐步实现光纤到户,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以视频业务为核心,构建与网络智能藕合适配的开放业务平台,承载广电融合新业务,实现平台开放、业务丰富的目标。

以确保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为目标,构建完备的安全管控体系,实现对网络、内容、业务和终端的全方位可管、可控。

2 业务要求

2.1 广播类(必选)

1.模拟电视广播业务

2.数字音频广播

3.基本数字电视广播业务

4.付费电视频道业务

2.2 交互类2.2.1视音频类(必选)

1.电视频道回看业务

2.音视频点播业务

2.2.2 信息服务类

1.公共信息服务

(1)政务信息业务(必选)

(2)电视城市信息服务业务(必选)

(3)在线营业厅服务

2.普通信息服务

(1)呼叫中心服务业务

(2)电视行业(企业)信息服务业务

(3)电视社区信息服务业务

(4)电视家庭信息服务业务

3.媒体信息服务类

2.2.3应用服务类

1.电视教育业务(必选)

2.电视医疗健康业务 

3.电视游戏业务 

4.卡拉OK业务 

5.电视投票业务 

6.互动电视关联推荐业务(推荐)

7.多镜头选择 

8.互动投票

9.场景关联信息 

10.场景关联点播

11.场景关联通信 

12.电视信息定制业务(必选)

13.电视搜索业务(推荐)

14.电视服务跨屏转移业务

15.电视服务跨网络递送业务

16.电视门户服务业务(必选)

2.2.4 交易类

1.电视支付业务(必选)

2电视商场业务

3.电视彩票业务

4.电视限时竞拍

5.场景关联购物

2.3基于广电网的互联网接入业务(必选)2.4基于广电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必选)2.5 广电网络服务业务(必选)2.6数字信息专网业务(推荐)1. MPLS VPN 专网

2. SSL VPN

3. VPDN专网

2.7 基于广电网络的安防服务业务(推荐)2.8 基于广电网的专业数字信息服务业务2.8.1信息中心业务(必选)

1.机位出租

2.机柜出租

3. VIP机房出租(可选)

4.虚拟主机

5.域名注册

2.8.2数字信息专线业务(推荐)

1.IP企业专线 

2.光纤企业专线

3.电路企业专线

2.9 基于广电网络的物联网业务(推荐)

智能城市、智能家庭、智能交通、农产品溯源等。

3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试点城市广电网络应按照三网融合试点业务要求,构建网络和业务平台;网络和业务平台能力应能支持开展必选业务,并能满足用户的实际业务。

3.1 业务平台3.1.1电视广播系统

电视广播系统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模拟电视广播、数字音频广播、标清数字电视、高清数字电视、付费电视频道等业务的综合系统,是有线电视前端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将视音频信号源整合成业务,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以广播方式,传送到用户的接收终端。

电视广播系统的功能、接口以及传输网络需符合GY/Tl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和GY/T221-2006《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电视广播系统应当具有一定的冗余备份能力,以便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播出,系统的冗余可靠性应符合GY/T221-2006《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新建的电视广播系统中的设备如信源编码器、复用器、QAM调制器等应具有以太网接口,能以IP方式互联。

为提高频谱利用率,对较少用户收看的电视频道可采用交换数字视频广播(Switched Digital Video)技术传输。

 3.1.2数字交互电视系统

数字交互电视系统通过综合利用单向广播和双向交互技术,使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通过多种终端观看节目。支持多种视频媒体内容格式、多种视频流播放技术,使用户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可以观看节目是该系统的目标。

数字交互电视系统应具有内容存储系统、媒资管理系统、媒体格式和编码转换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媒体内容注入系统。系统应支持实时媒体内容注入。

系统并发流支持能力必须至少能支持10%用户同时点播。系统可以网络通道资源情况智能选择数字媒体内容的传输通道,如基于IPQAM技术的窄播通道和基于IP网络技术的宽带交互通道。

各试点城市网络的数字交互电视系统应尽可能支持相同的媒体内容格式、元数据格式。在试点阶段,试点城市网络的数字交互电视系统至少必须实现与一个以上试点城市网络相应系统的互联互通,可以提供跨域视频点播节目服务。此外,建议视频流服务器播出控制列表能够支持不同源的内容播出,即播出内容可以部分来自视频流服务器缓存,部分来源于中心存储系统。

系统应支持的存储和播出媒体内容文件格式要求如下:

(1) MPEG -2格式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2) AVS格式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3)基于Fragmented MP4封装的H.2内容 

(4)基于Fragmented MP4封装的MPEG4内容 

(5)音频RA,AC-3,AAC,MP3 

(6)图像及文件:适用于JPG,PNG和文件 

系统应支持的实时注入媒体内容文件格式要求如下:

(1)实时MPEG-2格式的标清和高清流 

(2)实时H.2格式的标清和高清流

(3)实时MPEG4格式的标清和高清流

在建设数字交互电视系统中,各试点城市广电网络公司应充分考虑如下原则:

(1)系统架构的开放性。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和模块化的。

(2)系统部件的可互换性。各个模块化的功能部件可以由多个设备供应商提供,并且不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可以共存于一个系统中。

(3)系统接口的标准性及技术成熟性。功能部件之间的接口尽量采用国家、国际产业化的工业标准。在设备选型上优先选用成熟、高可靠的产品和技术,注重实用性。

(4)系统可靠性。系统具备容错和负载均衡的能力。关键设备、路由、数据必须采取冗余备份措施。

(5)系统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支持简单的系统部署和扩展,要保证在业务范围和网络规模上能够实现可预见的平滑升级。

(6)可运营性。系统应保证自愈能力,保证系统部件间的负载共享和均衡,满足瞬间的高业务流量需求,能够以有限的现场技术人员运营和维护大规模的系统。

3.1.3数据广播系统

数据广播通过数字电视广播信道传送各种数据信息,是数字电视广播的一种业务。通常数据广播是以轮播的方式将各种编辑好的数据连续、滚动的播出。

数据广播系统由数据广播业务源数据采集及管理子系统、数据广播封装子系统和数据广播发送子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数据广播业务系统应遵循GY/T 201《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数字电视系统中数据广播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3.1.4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服务系统主要为政务、城市、社区、家庭、行业等方面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展现等,供用户进行信息的查询。

信息服务系统由信源采集系统、信息格式转换系统、信息内容审查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等组成。

信息服务系统中的文字信息应支持文本、HTML等格式的存储,图片信息应支持BMP,JPEG、GIF等格式的存储。

信息服务系统并发流支持能力必须至少能支持10%用户的同时查询。鼓励试点城市之间实现信息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跨域使用。

3.1.5 EPG系统

EPG系统是广播电视业务的入口和业务提供辅助系统。

EPG系统应具有组合广播类、互动类等不同形式业务的能力,可实现对EPG文字、图片、栏目等所有界面元素、单个视频点播/回看节目的快捷链接,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内容及相关联内容的入口或门户服务。

EPG系统有广播式和交互式两种工作模式。广播式EPG系统将 EPG数据打包后通过广播通道播发;交互式EPG系统以与终端交互方式通过双向交互通道为终端EPG数据。

建议EPG系统同时支持广播方式和交互方式,当终端不能以交互方式通过双向交互通道获取EPG数据时,可以通过广播方式从广播通道获取EPG数据。

EPG服务必须为全网所有用户提供服务,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EPG服务;支持EPG换肤功能,可实现不同EPG版式灵活、动态的更新;支持基于用户终端能力属性的界面展现。

EPG服务应满足不同的业务终端展现,具备灵活的发布适配能力,对于主要的业务元素(如节目预告、广告链接、应用链接等)可抽取为配置的元素,并与不同的发布界面模板进行对接,实现在不同类型的终端间(如机顶盒、数字电视一体机、手机、PC等)提供显示统一的业务展现界面。

EPG系统可以与EPG系统与节目信息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相关业务系统、其他服务商的系统对接。

3.1.6宽带业务系统

目前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接入技术方式主要有EPON+EOC和DOCSIS两种方式。

EPON+EOC接入方式采用以EPON方式部署光纤到楼,以同轴电缆入户,通过EoC设备在同轴电缆上调制以太网,实现用户的以太网接口宽带接入。

EOC宽带业务系统,至少应支持每个光节点覆盖50户应用场景,最好能支持每个光节点覆盖200-300户应用场景,能够满足未来每户100Mpbs的需求,并具备带宽分配、设备管理、安全机制等功能。

EOC设备的传输频段不占用已有有线电视频道资源,建议使用 860MHz - 1500MHz频带或0- 65MHz频带。支持信道捆绑方式提升信道资源动态分配方式,支持邻带可用原则。EOC设备具备动态分配上下行带宽能力、支持VLAN、支持组播过滤、具备广播风暴抑制能力,具备QoS分级。

EOC设备具备安全管理机制,包括户信息的加密传输、控制终端对局端的访问、禁止未经授权的终端设备的接入、禁止终端间的直接访问。

基于DOCSIS标准的有线宽带接入系统主要由部署在前端的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管理系统(CMTS)设备和在用户端电缆调制解调器设备(CM)及相关管理系统组成。CMTS是作为前端路由器、交换集线器与广电宽带城域网络、广域网(Internet)之间的连接设备,用户使用CM是通过HFC网络、CMTS获得宽带接入业务。

试点城市的CMTS应符合DOCSIS2.0。标准,建议符合DOCSIS3.0标准。CMTS设备应支持RIPvl,RIPv2, OSPF v2, BGP4、IS-IS、 VRRP、IGMP、DVMRP、PIM-SM/DM等多路由协议,支持MPLS VPN功能。为支持VOIP业务,建议CMTS支持Packetcable2.0标准。

系统应具有由TFTP服务器、DHCP服务器、TOD服务器等设备组成的接入管理系统;具有终端设备监控管理、网络设备监控管理和应用服务器监控管理。

系统应支持光节点覆盖500的应用场景,能为用户提供30Mbps以上的宽带加入服务。

3.1.7多媒体通信系统 

多媒体通信业务系统采用IMS技术,实现将媒体与传输分离,传输与控制分离,支撑和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业务。

多媒体通信系统由业务系统、核心网络系统和终端组成。业务系统是重点完成IMS业务逻辑的提供、执行以及业务能力的抽象与开放,执行运维计费和网管功能;核心网络系统主要完成会话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业务触发等功能;终端具有硬终端和软终端两种形式。

多媒体通信系统支持的业务包括视频电话、VOIP、多媒体彩铃、视频会议、视频共享、好友电视、位移电视等业务。

3.2 网络3.2.1骨干网 

为确保安全,广播电视业务和宽带业务应能物理隔离的方式传输。

3.2.2城域网

为确保安全,广播电视业务和宽带业务应能物理隔离的方式传输。

3.2.3接入网

HFC接入网络主要分为光分配段和同轴电缆射频分配段两段。 其中,光分配段是指分前端至光节点之间的光分配网。分前端光发机往往经过有保护的光分路器连至街道站,再由街道站通过光分路器连至光节点。同轴电缆射频分配段指的是光节点的电缆输出口至用户之间的采用同轴电缆的分配段。信号从光节点电缆输出口进入射频放大器,然后经过树形的分支分配器,接入到用户家庭中。

试点城市HFC接入网的光节点覆盖用户范围应做到500户左右,建议做到300户以下。

HFC接入网络的广播方式单向接入技术采用模拟调制广播和符合DVB-C标准的QAM调制广播技术.

基于HFC网络的双向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符合DOCSIS标准的CMTS接入技术和EPON+EoC接入技术。 

3.3 监管系统监管系统是涵盖内容监管、业务监管、结算监管、网络监管、互联互通监管和终端监管等全方位监管功能的第三方监管体系,确保广播电视网业务内容的安全可信、网络的可管可控可靠和用户行为的可管可控可追溯。

监管系统的功能包括:对业务接入的合法性审查,保证上线内容安全;对内容、业务、网络和终端实现实时全程监管。结算监管包括对国家级广电网络与各地广电宽带网络的流量结算进行监管,对广电网络与电信网络之间的流量结算进行监管;互联互通监管负责对广电网络问及广电网络与其它网络的互联互通、安全和流量监管。

本地监管系统由本试点城市广电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监管系统由总局负责建设和管理。

3.4 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典型的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由客户接入功能模块、业务支撑功能模块、公共模块、接口模块和基础技术功能模块组成。

客户接入模块能够支持多种类型操作人员如有线运营商业务员和管理人员、运营商合作伙伴操作人员以及客户(自助服务)等;可以支持多种接入渠道操作如门店营业厅、电视营业厅、网上营业厅、呼叫中心、代理商以及其他合作渠道等。

业务支撑功能模块一般应具有产品和营销策略管理、实现与保障处理、计费帐务处理等端到端运营支撑功能;具备客户管理、服务管理、资源管理、合作伙伴管理等对象管理功能。

公共模块是为系统其它所有模块提供公用的功能,应具有系统管理和统计报表等功能。

接口模块应具有的与业务交付平台类接口包括与数字电视CA系统、宽带接入认证平台、VoIP语音平台、交互业务平台、增值业务平台等的接口;与支付平台接口包括与电视支付、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值平台等的接口;源管理接口:与GIS、综合网管平台等的接口。

技术平台,包括工作流引擎、业务规则引擎和企业服务总线等,使得系统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

3.5 广电宽带业务互联互通以各省广电网络和广电国干网为单位建立具有公共自治域(AS)号的IP宽带网络,构建统一的广电宽带网络(具有多个公共AS号);根据网络和用户分布情况,设立广电宽带网络的核心节点,在核心节点建立国家级广电网络交换中心。以此为基础,实现广电网络问及与国内其它网络宽带业务的互联互通。

广电网络间宽带业务可以直接对等互联方式或通过国家级广电网络交换中心实现互联互通.

广电网络与国内其它网络的宽带业务互联互通,原则上应通过国家级广电网络交换中心与国内其它宽带网络建立互联(电信、联通、移动、教育网、科技网),并在合适的时机建立与国际Internet的出口链路。

在试点阶段,试点城市的广电网络与国内其它网络的宽带业务互联互通,原则上应利用广电宽带骨干网、通过国家级广电网络交换中心实现。同时,为迅速开展业务,试点城市的广电网络如已经与国内其它网络宽带业务建立了直接互联互通,可继续使用其互联互通链路。已有公共AS号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络,可继续使用其公共自治域互联互通,没有公共AS号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络,原则上应采用所属省广电宽带网络的公共AS号互联。

关于互通互联的有关技术要求建议如下:

3.5.1自治域与IP地址

各试点城市宽带城域网问及与广电宽带骨干网的互联,原则上应使用公有AS号,AS号由各试点城市申请;也可根据需要使用私有AS号(如保留其它电信出口,则必须使用公共AS号),私有AS号将由总局以省份为单位按层次和连续性原则统一规划分配。

原则上各试点城市应根据自身需要申请公有IPv4地址。骨干网可为每个试点城市预留1个B的IPv4地址,主要用于各试点城市的重要专线用户和业务服务器。

3.5.2路由协议及策略

各试点城市广电宽带网络问及与广电宽带骨干网的互联应主要采用EBGP,也可采用静态路由方式。

原则上,骨干网只接受试点城市的重要专线用户、业务服务器的细致路由,其它路由均只接受聚合路由;骨干网只向试点城市通告域内路由、其它试点城市细致路由和缺省路由。

3.5.3与骨干网的接入方式及接口 

若试点城市为省会城市,目前骨干网已覆盖,则可通过裸光纤直接互联。若试点城市为非省会城市,则可根据试点城市地理位置及传输链路情况不同,可分为两种接入方式:

模式一;通过延伸骨干网至试点城市进行接入。例如厦门,可由国干网建设厦门节点,城域网可用裸光纤将城域出口与骨干网节点直接互联。这种情况需厦门本地提供机房、光纤链路等条件供国干网延伸.

模式二:通过传输链路与省会节点互联。例如青岛,用DWDM波分链路,将青岛城域出口与国干网济南节点互联。这种情况需省干或国干提供传输链路。

接口应尽量采用万兆以太和双链路形式。

3.5.4服务质量(QoS)保障

根据互联互通业务需要,全网应制定统一的QoS标记,试点城域网与骨干网各等级的QoS应一致,进出骨干网不需要进行标记映射。

骨干网以带宽预留保证为主,结合区分服务(DiffServ)、路由快速收敛、快速重路由等技术实现QoS保障。

城域网以DiffServ和802.1p等技术为主提供突发拥塞时的QoS保证。

文档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1.1总体目标在试点城市现有完成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三网融合试点业务,结合行业应用实际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路线的特点,通过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推动广播电视网发展。1.2总体技术路线以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全面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双向改造,推进光进铜退,逐步实现光纤到户,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以视频业务为核心,构建与网络智能藕合适配的开放业务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