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民间的经典故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1:19:48
文档

关于民间的经典故事

关于民间的经典故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散文随笔、观后感、故事大全、总结报告、工作计划、致辞讲话、心得体
推荐度:
导读关于民间的经典故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散文随笔、观后感、故事大全、总结报告、工作计划、致辞讲话、心得体
关于民间的经典故事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散文随笔、观后感、故事大全、总结报告、工作计划、致辞讲话、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演讲稿大全、办公文秘、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prose essays, afterthoughts, stori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speeches, experi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letter letters, speech drafts, office secretaries ,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

关于民间的经典故事

  从远古时期开始,民间就流传着许多的故事,为小朋友的童年擦上了一抹玄幻的色彩。关于那些经典的传说故事你会对读给孩子听吗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民间的经典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民间的经典故事篇一

  古时候,石门山脚下有个女人,有一天她到河边洗衣裳,洗着洗着,河里漂过来三节楠竹,楠竹里头传出婴儿啼哭的声音。

  女人觉得害怕,伸手把那楠竹推开。没想到,不推还好,她一伸手去推,那三节竹子反倒跟上她了,随水流到她脚边,不再流走。

  女人破开大竹,见竹筒里头躺着个男孩儿,长得端正清秀,哭声清脆响亮,目光炯炯有神,女人一见很喜欢,把他带回家养起来。

  因为这孩子是从竹节里头生出来的,女人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竹生”。

  竹生长到十二岁,成了远近有名的孩子王,很奇怪,不仅村里的小孩子听他话,山上鸟雀、河里鱼虾也听他话。竹生日日呼鱼唤鸟,好不得意,大伙儿也不唤他“竹生”了,个个开玩笑叫他做“竹王”。

  一天清晨,竹生照例出门去捕鱼,也像往常一样不撑渔船,只带个鱼网,坐到水边石头上,远远见河里游过一群鱼,竹生伸手招呼道:“鱼儿,鱼儿,过来!”

  那群鱼听他叫唤,马上调转方向,朝他游过来。

  等鱼儿游到脚下,竹生扬网一撒,那群鱼给他网住了。

  这时,河边竹林里走出个老乞丐,问竹生说:“你这网鱼的功夫,谁教你的”

  “没人教,我自己会的。”

  “这就对了,你是我要寻找的人。”老乞丐说,“你到我面前来,拜我为师,我教你做一翻大事业。”

  那老乞丐穿得破烂,又老又丑,竹王瞧他不起,顺手捉一条鱼扔过去:“你有啥样本事,敢当我师傅”

  “我本事有多大,以后你慢慢会知道。你这鱼我收下了。等会儿你回家煲一个鲜鱼竹筒饭,带到这儿来,我慢慢教你。”说完,老乞丐跺一跺脚,脚下生出一朵白云,老乞丐踏着白云,升到竹林上空去了。

  竹生知道自己遇上神仙了,马上回家煲好一竹筒鲜鱼饭,带到河边竹林来拜师。

  老乞丐吃了竹筒饭,教竹生砍下两株楠竹,削成薄薄的篾条,一老一少编了两个竹篮。竹篮编好了,老乞丐让竹生拿竹篮到河边去打水。

  两个竹篮放下水去,两个竹篮提起水来。竹生编的竹篮只打上来半篮水,老乞丐编的竹篮却装了满满一篮水,一滴也没有漏出来。

  老乞丐不吭声,用那一篮半水和了稀泥,从脚下挖起泥巴,十个手指头左捏一下右捏一下,很快捏成三队兵马。老乞丐朝那队兵马吹一口气,泥兵泥马立即活过来,练兵的练兵,搭营的搭营,烧饭的烧饭,一行行一列列,井井有条。

  竹生见泥兵泥马好玩,也照着样子,用泥巴捏了三队兵马,“呼”一声朝它们吹一口气,那兵马果然也活了过来,练兵的练兵,搭营的搭营,烧饭的烧饭——可是,饭还没烧熟呢,那泥兵泥马散了架,一个个倒在地上,变成一滩泥。

  “你天赋极高,可惜性子太急。”师傅说,“竹生,你要记着,想要成事必须沉得住气。你要心聚神凝,慢慢把胸中真气吹出来,吹真气的时候,不能发出‘呼呼’声。”

  竹生照师傅教的方法,沉住气,心聚神凝,慢慢吹出真气,不发出一点声音。果然泥兵泥马活过来就不再散架了。竹生很喜欢玩泥兵马,他每天跟师傅到河边捏泥人,吹活了就指挥兵马打仗玩儿。就这样,每日玩到天黑,天黑了,月亮出来,老乞丐就吹响冲锋号,让那些兵马跑进竹林去。

  就这样每天学艺玩耍,捏泥兵泥马打仗,玩了两三年,竹生玩腻了:“师傅,你还有别的本事吗”

  “下一样本事,要到你满十六岁才能教你。”

  那竹生向来性子急,等不得时日,信口骗他师傅:“你快教我,上个月我就满十六岁了!”

  其实,那一年,竹生才刚刚满十五岁。

  竹生身材长得高大,人也聪明,师傅也就没有疑心,他带竹生来到竹林深处,手指着竹林中最老的那株楠竹,喃喃念了几句咒语。

  “竹生,今天你先回家,明日清早拿家里的菜刀出来,砍下这株竹,你要把它做成一把弓,三支箭。弓箭一做好,你马上带到石门旁边的石洞找我。”

  说完,师傅就走了,回到那石洞去。

  第二天清早,竹生拿菜刀砍下那株老楠竹,刚刚好做成一把弓,三支箭。竹生带上弓箭走进石洞,只那老乞丐端坐在洞练气,面前放着一个大铜盆。

  “竹生,把你的弓箭放入铜盆。”

  竹王把弓箭放入铜盆,老乞丐张开嘴,从嘴里吐出三只乌鸦,乌鸦一入铜盆,马上变成三团金火,竹弓和竹箭在铜盆里燃烧起来。

  很奇怪,竹弓和竹箭虽然烧着了,却没有化成灰烬,反而越烧越翠绿,越烧越明亮。

  老乞丐咳嗽了三声,因为吐出了那三只乌鸦,他的声音变得很苍老:“竹生,事到如今,我不再瞒你,我家原本是皇族,现在皇位本来应该我来坐的,因为奸臣谋害,才隐姓埋名,隐居在这石门山。我祖父60年,炼成一把宝刀,能挡水火风雨;我父亲60年,炼成一条神鞭,能打出十万神兵;我60年,炼成七个鸡蛋,能砸开神山石门,放出一匹神马。现在宝器炼成,但是我老了,已经没有力量完成祖宗的心愿。现在,这些宝器都归你了。只要你按我说的话去做,一定能射死奸皇,除去逆贼。”

  竹生问:“我应该怎么做呢”

  老乞丐带竹生走出洞门,让竹生搬石头封住洞口:“竹生,从今天起算,过七七四十九天,铜盆里的弓箭就能炼成通天神地鬼的魔力,到时你走上山顶,弯弓搭箭,朝北方皇城射去,就能射死皇帝。射出魔箭之后,你马上回到石洞,搬开铜盆,三样宝器就在铜盆下面。你拿七个鸡蛋砸山脚的石门,石门会打开,神马会跳出来;你骑上神马,拿神鞭抽打山上的楠竹,楠竹就会爆裂,出来十万神兵;你只管带领神兵迎战皇城来的,他们用火攻你,你拿宝刀挡,火就烧回他们身上;他们用水攻你,你用宝刀挡,水就冲回他们身上。不过你要记着,竹林神兵只在这石门山方圆百里才有威力,你守住石门山自立为王就好,绝不要贪功冒进,否则就前功尽弃。”

  竹生一一答应,老乞丐脱下草鞋,赤着脚,打散头发,侧身钻入那一线天的石门,消失不见了。

  竹生向来性子急,哪里等得七七四十九日不到二十日,他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坐也不安宁,睡也不安宁。好不容易熬到第四十七天,他心痒得受不了,提前去到石洞前,搬开封住洞口的石块。

  一阵风吹进去,铜盆里蓝幽幽的火一下子抢上洞顶,再一阵风吹进去,铜盆里的火熄灭了。

  被三昧真火炼了四十七天,魔弓魔箭发出碧绿的光,就像四段仍然活着的竹子。

  竹生拿起魔弓,魔弓十分清凉,好像被冰雪镇过。他走上山顶,朝向北方皇城方向,弯弓如满月,箭发若流星,“嗖——嗖——嗖”连发三箭。

  三支魔箭一离开弓弦,马上消失不见。

  先不说竹生,只说那皇城里的皇帝,这会儿正在朝堂议事呢,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皇帝端坐金龙宝座。突然,三支绿竹箭凌空飞来,直射向皇帝心口。皇帝心口连中三箭,吓得从龙座上滚落下来,昏倒在地,不醒人事。

  文武百官乱作一团,宫廷御医急急赶来,扶起皇帝,检查伤口,幸好,这三支箭到金銮殿已是强弩之末,射到皇帝心口已经没力量了,三支绿竹箭的箭尖射穿龙袍,只伤了皇帝一点皮肉。

  皇帝心惊胆战,冷汗直冒,当即命令当朝太师彻查这起冷箭事件,务必找到射箭的人,以绝后患。

  那当朝太师也通一点法术,他拿那三支竹箭问卜推算,很快锁定石门山。

  皇帝说:“我要亲自带去石门山,捉住那个逆贼,把他五马分尸,解我心头大恨!”

  于是乎,皇帝率领二十万大军,向石门山行进。

  再说那竹生,射出三支魔箭之后,马上回到师傅的石洞,搬开铜盆,取出师傅留下的三样宝物。当晚月亮出来,月光照亮石门,他拿七个鸡蛋来到石门的崖壁前,那石门陡峭、狭窄,只露出一线天光。竹生脱下草鞋,赤脚站在石门前,手举鸡蛋,奋力朝石门的崖壁砸去。

  砸第一个鸡蛋时,只听见“轰隆”一声响,石门里头冒出来一股白生生的烟雾;

  砸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声音越来越响,烟雾越来越浓,浓雾中生出火光,砸到第七个鸡蛋,石门里头火光冲天,崖壁“轰隆隆”一阵响,石门朝两边打开,紧接着,一道白光闪过,从石门里头跳出来一匹银光闪闪的大白马。

  竹生大喊一声,唤得那匹神马来到身边,他纵身一跃,骑上神马,神马高声长啸,驮起竹生,腾云驾雾,从山脚下跑上山顶,又从山顶跑下山脚。就这样跑了两转,那石门山漫山遍野的楠竹,听到神马长啸声和马蹄声,就像被激怒了似的,支支站得直挺挺,在风中抖个不停,竹节中传出千军万马的嘶杀声。

  竹生抽出神鞭,一面在山间跑,一面扬鞭“噼噼啪啪”朝楠竹打去,楠竹被那神鞭打中,就像着了魔,一个个竹节膨胀起来,紧接着“砰砰砰”炸裂开来。爆炸起响个不停,数不清的士兵从竹节跳出,那些士兵个个骑着马,身穿盔甲,手执着长竹鞭,腰佩金宝刀,他们见风就长,只一会儿工夫,一个个长得身高体壮,威猛异常。

  竹生拿神鞭打了一夜,一共打出来十万神兵。

  有了这十万神兵,竹生在山上自立为王,自称为“竹王”。

  白日里,神兵隐藏在竹林深处,晒太阳,喝风露,养精蓄锐。

  到了夜晚,竹生就带上神鞭和宝刀上山练兵。练了三七二十一日,八卦兵阵练成,官兵也到了山脚下。

  两军对阵,短兵相接,见官兵逼近,竹林神兵举起竹鞭奋力抽打,但凡被竹鞭打中,官兵立马倒在地上,动弹不得。不一会儿,官兵就倒下一大片,皇帝一看这阵势,大吃一惊,连忙命令官兵后退三十里。

  退兵三十里,官兵就地安营扎寨,那当朝太师起卦一算,又算出玄机,他向皇帝献策说:“皇上不用担忧,那石门山竹王的兵马五行属木,明日等他们追过来,我们用火烧他。”

  果然,第二日,竹生带领攻过来了。

  太师找来三百头骡子,在骡子身上绑满松枝和芒草,他把骡子赶到阵前,一见竹王的神兵过来,立马点燃绑在骡子尾巴上的松枝,那群骡子被烈火驱赶,吓破了胆,拼了命朝十万神兵跑去。

  见火骡冲来,竹生不慌不忙,只抽出宝刀一挡,“呼”一声,那把宝刀迎风长大好几十倍,刀面顿时变得明晃晃、亮晶晶,看上去好像一面明镜。

  三百头着火骡一看那刀面上的影像,以为对面正有三百头火骡子冲杀过来,吓得掉转头猛跑,这一跑不得了,正正跑到官兵的营寨中,把官兵的营寨和粮草全烧光了。

  官兵节节败退,竹王大获全胜。这一下,竹生连赢两场仗,他年少轻狂,就不再把官兵放在眼里,他忘记了师傅的叮嘱,一味带兵猛追,追呀追,追到了京城。

  皇帝入了京城,关紧城门,吩咐官兵在城墙上死守。

  竹生的十万神兵在城外攻了三天,因为远离石门山故土,神兵渐渐变得萎靡不振,喝水不甜,吃饭不香,到了第四天,太师命令官兵朝城外的神兵发射焰火弹。

  结果,那神兵一挨到火就着了火,不过一个时辰,竹生的十万神兵,全都被烧成灰烬。

  官兵打开城门,像潮水一样涌出来,见大势已去,竹生慌忙骑马逃跑。

  他在前面跑,官兵在后面追,神马马不停蹄,跑了三天三夜,驮着竹生逃回到石门山。大白马来到石门前,一跃身跳了进去。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响,石门越收越窄,终于闭合了。官兵用斧头凿,用猛火烧,又抬大石撞,他们用尽了办法,也不能够把石门打开,最后,那太师想不出办法,只得带兵回京城复命,说竹王已经死在石门山上。

  不过,传说竹王没有死,他成了神——直到现在,依然时时显灵,在有月亮的夜晚,石门山下的村子里,能听到千军万马的嘶杀声——那是竹王在练兵哩!

  关于民间的经典故事篇二

  古时候有个大泽国,大泽国有个铁匠,那铁匠手艺高超,但脾气十分暴躁。

  有一年夏天,大泽国接连下了十几天大雨,每日里天黑得像铁锅,电闪雷鸣,铁匠受不了这样的天气,他一听打雷声就气得跳起来:“这一定是大沼泽那个雷公捣的鬼,我要把他捉住,关起来,再不放出去!”

  说干就干,铁匠打造了一个巨大的铁笼子,一条粗重的铁链,一个大铁锁。一切准备妥当了,铁匠放出一条猎犬,高举起打虎用的大铁叉,站在自家屋门口,对着大沼泽大声骂战:“雷公,你这狗娘养的,有胆子就出来啊!”

  话音刚落,大沼泽浓云涌起,狂风恕号,“轰隆,轰隆……”,惊雷一个接着一个顺着地面滚过来。

  铁匠就地打滚,左一滚,右一滚,躲过那一串惊雷,然后他一个鲤鱼打挺,站起身,看见雷公怒气冲天,黑着脸,拍着翅膀,朝他猛扑过来。

  铁匠武艺高强,并不惧怕,他一手挥起打虎叉,一叉,正叉中雷公的肚脐眼。肚脐眼正是雷公的死穴,雷公鼓不起风雷了,翅膀也扇不动了,就连手上的斧头也举不起来。

  铁匠缴了雷公的斧头,把他塞入铁笼,关上笼门,用大铁锁锁上。然后他把铁笼扛入屋内,饿了给那雷公吃火炭,渴了给那雷公喝铜汁。这样过了七天,雷公渐渐蔫了下去,手举不起来了,眼皮睁不开了,每日分不清天亮天黑,从朝到晚只是昏昏沉沉地睡觉。

  “只要过七七四十九天,他就会变成一条小狗,给我们家看门。”铁匠对他的孩子说,“记着,在他变成小狗之前,绝不能给他喝水,要不然我们会遭殃。”

  铁匠有四个孩子,头三个都是男孩,叫大郎二郎三郎,最小的女孩叫小妹。

  就这样过了四十八天,到了第七七四十九天,铁匠的堂兄弟娶媳妇,请铁匠去喝喜酒,临出门前,铁匠吩咐大郎:“管好你的弟弟妹妹,千万不要靠近雷公,更不能给雷公喝水。”

  铁匠一走,雷公在铁笼里痛苦地呻吟起来:“渴死我了,哎哟,渴死我了,大郎、二郎、三郎、小妹,给我一碗水吧!”

  “不行,”大郎说,“爹爹吩咐,不能让你喝水。”

  雷公呻吟得更厉害了:“一碗水不行,那一滴水总行吧如果今天喝不到一滴水,我一定会死去的。我死了,就不能变成小狗陪你们玩了。”

  那三个小的孩子个个想要小狗,他们央求大郎:“那就给他一滴水吧!”

  大郎同意了。

  三郎马上跑到水井旁,把手伸进水井,用手指沾了一滴水,跑到铁笼边,把那滴水滴到雷公张开的大嘴里。

  虽然只有一滴水,但那雷公马上恢复了力量,他的肚子鼓起来,发出“轰隆!轰隆”的雷声,他两只手同时举起,“力拉”一声,劈开铁笼,然后他拍动翅膀,冲破屋顶,飞回大沼泽去了。

  铁匠回到家,见屋顶穿了,雷公跑了,心里很生气,但也没办法,他把孩子狠狠揍了一顿,这件事就过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过去了十年,三兄弟长大了,有一年春耕,铁匠吩咐兄弟三人一道出门去犁地,可是很奇怪,三兄弟刚刚犁好一块田,那块田马上复原了。

  没办法,兄弟三个只好牵转牛从头再犁,这一回,田刚刚犁好,他们看到沼泽地走过来一个青脸鹰嘴的老人,那老人眼光锐利,模样十分威严,他手里拿着拐棍,那拐棍一挥,棍尖朝地上一点,那块刚刚犁好的田地,即刻又复原了。

  “可恶!”大郎和二郎扔下犁耙,冲上去就要打他。

  三郎拦住他们:“他是个老人家,这样做总有缘故,还是先问问他为什么吧!”

  老人听了这话,转过身对三郎说:“你心善而且聪明,我把缘故告诉你——这地方马上要来大洪水了,你们犁地也是白犁,还不如尽早想办法避难。”

  三郎问:“你是谁能救我们吗”

  “我是大泽的雷神,正是来救你们的——因为你们小时候曾经救过我。”

  雷神拿拐棍重重朝地上猛打三下,只听得“轰,轰,轰”三声,地面跳出来三只箱子,一只金箱子,一只银箱子,一只木头箱子。

  大郎贪心,要了金箱子。二郎贪心,要了银箱子。三郎没得选,拿了木箱子。

  雷神又拿拐棍轻轻在地上敲了三下,只听得“砰,砰,砰”三声,地上跳出来三个鸡蛋。第一个像人的头颅一般大,第二个像人的拳头一般大,第三个只有平常鸡蛋一般大。

  大郎贪心,要了头颅大的鸡蛋。

  二郎贪心,要了拳头大的鸡蛋。

  三郎没得选,要了那个平常的鸡蛋。

  雷神说:“洪水来时,你们带鸡蛋躲进箱子里,什么时候听到雏鸡叫,什么时候打开箱子盖。”

  就在这时,洪水“哗哗”来了,小妹跑出家门,朝三个哥哥奔来:“哥哥,救我,救我!”

  “你们谁愿意带她”

  大郎和二郎怕妹妹连累他们,急忙自个儿躲进箱子,封好箱子盖。

  三郎拉上小妹,一起躲进木箱子,雷神帮他们封好了箱子盖。

  大洪水淹没了农田,淹没了村庄,一直淹到山顶上,三个箱子在洪水里半沉半浮,半浮半沉,过了六六三十六天,大郎的鸡蛋破壳了,雏鸡“吱吱”叫起来,大哥打开箱子盖,洪水灌进金箱子,大郎和金箱子一起沉到河底去了。

  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二郎的鸡蛋破壳了,雏鸡“吱吱”叫起来,二郎打开箱子盖,洪水灌进银箱子,二郎和银箱子一起沉到河底去了。

  过了九九八十一天,三郎的鸡蛋才破壳,小雏鸡“吱吱”叫起来,三郎和小妹一起打开箱子盖,洪水灌进木箱子,兄妹两人合力把水舀出去,箱子在水面上浮起来。他们坐在箱子里,漂呀漂,漂呀漂,漂到一个山冈上,山冈上长着一丛野茅竹,几株青冈树,两兄妹攀着茅竹枝和青冈树枝,带着小鸡,爬到树上。

  洪水渐渐退了,三郎和妹妹从树上下来,发现附近的人都给淹死了,谷种没有了,菜籽没有了,牛也没有了。

  兄妹俩吃草根,嚼树叶,眼看着就要饿死,妹妹抱着小鸡,“呜呜呜”哭起来,三郎安慰她说:“天无绝人之路,求一求赐给我们木箱子的雷神吧!”

  兄妹两人双膝跪下,向沼泽地的雷神祈祷:“雷神,保佑我们啊,请不要抛弃我们!”

  地底下响起轰隆隆的雷声,青脸鹰嘴的雷神从沼泽地走出来,给了妹妹一把谷种,一把菜籽儿:“要吃饭你就种谷,要吃菜你就种菜。”

  雷神又给三郎一把黄豆,一把青豆:“要黄牛你就撒黄豆,要水牛你就撒青豆。”

  三郎左手撒一把黄豆,黄豆一落地,变成一群黄牛;三郎右手撒一把青豆,青豆一落地,变成一群水牛。

  谷种有了,菜籽有了,黄牛水牛都有了,三郎对小妹说:“这里没有别的人了,不如我俩成家吧!”

  小妹不答应:“不可以,亲兄妹怎么能结婚呢”

  过了三年,三郎又对小妹说:“这里真的没有别的人了,我们成家吧!”

  小妹左手拿一条红丝线,右手拿一根缝衣针,说:“我把它们抛到天上,如果红丝线穿进针眼,我们就结婚。”

  她把缝衣针和红丝线一同抛到天上,结果,红丝线穿进了针眼。

  三郎和小妹结了婚,过了三年,小妹怀孕,生下一个大肉球。

  小妹很想要小孩子,看到生下个大肉球,心里十分难过,她走出门,把肉球挂在门前的大龙眼树上。

  没想到,第二天,大肉球裂开来,肉球里出来很多小小的孩子,有男孩有女孩,在树上吃果子。

  这些小孩在树上慢慢长大了,就下到大地上来,跟着三郎和小妹种谷种菜,放黄牛放水牛,各自建房屋结婚成家,生下跟他们自己一样的小孩子,大泽国渐渐又人丁兴旺了。

  关于民间的经典故事篇三

  古时候有个祝家庄,祝家庄有个祝员外,祝员外有个小女儿,名叫祝英台。

  祝英台从小在家识字读书,年复一年,长到了十六岁。

  见到同龄的男子纷纷带着书僮,出门到杭州城的书院读书,祝英台心里很羡慕,于是她去央求祝员外:“爹爹,我也想去杭州城求学。”

  祝员外一听这话,十分生气:“人家男子读书求功名,你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好好听着:你在家里做针线,学习三从四德的道理——出门读书这件事,以后提也不要提!”

  爹爹的话不能违抗,祝英台只好走上阁楼,站在窗前观望,花园里花红柳绿,一对蝴蝶在花丛中翩跹飞舞,飞着飞着,飞到围墙外面去了。

  “唉,要是像蝴蝶一样,有一双翅膀就好了。”

  当天夜晚,祝英台给父亲留下一封信,穿上男装,把自己扮成书生模样,把丫环银心扮作书僮。趁花匠睡熟,祝英台打开后花园的小门,带着银心,偷偷出了祝家庄,走上大路,朝杭州城走去。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离开家出远门,祝英台心情快活,她看花花好,看鸟鸟好,看人人好。

  走啊走,走到草桥亭,天下起大雨,祝英台招呼银心说:“咱俩到这草桥亭歇一会儿,等雨停了再赶路。”

  亭子里有位书生,他端坐在石凳子上,正在看雨景。书生身旁有个书僮,他见到银心,热情地上前拉她的手:“这位小哥,我挑担子,你也挑担子,一路辛苦了,过来我身边坐!”

  银心见陌生男子拉自己,连忙后退,转头唤祝英台:“小姐——”

  眼见就要露馅,祝英台急中生智:“小姐好端端在家里,你唤她做什么”

  没等银心回答,祝英台转过头对那位书生说:“这位兄台见笑了,我家中有个九妹,见我出门读书,也要到杭州城求学,无耐爹爹顽固,死活不让她出来,九妹只好留在家中。”

  书生说:“世间不许女子读书,这实在不公平。其实男子女子都是父母生养,让女儿读书明理,也是天经地义。”

  祝英台听了这话,心想,我本以为天下男子一个样,难得他为女子抱不平,他真是我的知己。她朝书生深深作了一揖:“贤兄的见解正与我相同。我叫祝英台,要去杭州城万松书院读书,不知贤兄尊姓大名,要去哪里”

  “在下梁山伯,正巧也要去万松书院。”

  祝英台拍手笑起来:“哈哈,梁公子,我俩走在同一条路上,遇上同一场雨,来到这同一个草桥亭,又要去同一座万松书院求学,这不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么”

  “正是,正是!我母亲常说,‘有缘修得同船渡’,我梁山伯无兄无弟,无姐无妹,今日与祝公子有缘,不如插柳为香,结拜为兄弟。”

  两个人折下亭边的柳枝,插在地上当作香烛。梁山伯十七岁,祝英台叫他“梁兄”,祝英台十六岁,梁山伯唤他“祝弟”。两人相对拜了八拜,又一起拜了天,拜了地,约定从此同生同死,要像亲兄弟一样互助互爱。

  雨停了,主仆四人结伴同行,有说有笑,又在路上走了几天,来到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建在山脚下,山上有万棵松树,山下有十里荷花。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共读,万松书院夏日荷花飘香,冬天松树常青,两人在一起读书写字,谈诗论文,感情渐渐深厚。祝英台伤寒感冒,梁山伯端茶送水,亲自煲药,照顾她直到她完全康复。梁山伯衣裳破了,祝英台一针一线为他缝补。

  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年光阴。

  有一日,祝英台收到一封家书,信中说:“英台,你离家求学已有三年,父母在家日日思念,鸟语花香也不欢喜。如今父母亲忧思成疾,病倒在床,盼望英台速归,回家来安慰父母心怀。”

  祝英台离家三年,也很想念家中父母,但她舍不得离开梁山伯。她找到师母,告诉师母说:“师母,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其实不是男子,而是扮作男子的女儿身。”

  没想到,师母笑起来:“这个,我早就看出来了。”

  “我爹爹写信催我归去,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这三年来,我与梁山伯同窗共读,感情深厚,希望师母成全,为我们做媒。”

  说完,她解下身上的玉佩作为信物,拜托师母转交给梁山伯。

  祝英台收拾好行李,梁山伯送她出门,两人依依难舍,走呀走,走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前面有座凤凰山,祝英台说:“凤凰山上凤求凰,梁兄你是凤来我的凰。”

  “贤弟,夫妻才能配凤凰,我们俩是好兄弟,你这个比喻不恰当。”

  走呀走,走过一片垂杨柳,前面有个清水塘,祝英台说:“水里鸳鸯成双对,梁兄你是鸳来我是鸯。”

  “贤弟,夫妻才能配鸳鸯,我们俩是好兄弟,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

  走呀走,走过一座独木桥,祝英台说:“我俩走到木桥上,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贤弟,牛郎织女是夫妻,我是兄来你是弟,贤弟你的比喻不恰当。”

  “唉,梁兄啊,你真是一只呆头鹅!”走到分别的长亭,祝英台停下脚步,叹息说,“不知梁兄可曾婚配,有没有钟情的女子”

  “因为家境贫寒,山伯至今不曾求得好配偶。”梁山伯低头说道,“我母亲一直为这件事操心。”

  “这样正好。梁兄,我来给你作个媒,我要把我家九妹许配给你。九妹是英台的同胞妹妹,人品相貌都和我一模一样,不知梁兄意下如何”

  梁山伯一听很高兴:“如果人品相貌与贤弟一样,九妹定然是聪慧秀美的女子,梁山伯求之不得——只是,梁家穷,祝家富,我怕悬殊,难成婚配。”

  “梁兄不要担心,我家九妹不是嫌贫爱富的人。”

  梁山伯跟祝英台约好,七夕到祝家庄求亲。约了相见的日期,两个人依依惜别,祝英台回家去,梁山伯回到万松书院。

  一回到书院,师母就把他叫了去,把玉佩交给他:“祝英台临走前把这块玉佩交给我,央求我为你们俩做媒。”

  梁山伯满心欢喜:“多谢师母,刚才与英台贤弟离别前,他把祝家九妹许配于我,让我七夕节到祝家庄求亲。”

  师母笑了:“山伯,你真是个书呆子,难道你没有看出来,英台是扮成男妆的女子呀!”

  梁山伯想起刚才在长亭送别,祝英台又说凤凰,又说鸳鸯,又说牛郎织女,恍然大悟:“哦,来如此!原来如此,原来祝英台就是祝九妹,祝九妹就是祝英台!”

  师母说:“既然你俩人订了婚姻,就应该尽早去求亲。山伯,你下山寻英台去吧!”

  梁山伯谢过师母,拜别师友,回到家中,禀明母亲,便去祝家庄求亲。

  再说祝英台,她回到家中,父亲从病榻坐起身:“英台,父亲催你回家,一来因为你爹娘身体有病;二来你已到了出嫁的年纪——我为你订了一门好亲事,只等你回来就成亲。这三年,你读书明理,出嫁后再不得任性胡为。”

  听了这话,祝英台顿时感觉晴天霹雳:“爹爹,你,你把女儿许配何人”

  “我为你选择的好夫君,是马太守的好儿郎马文才。”

  “爹爹,你把这门亲事退了吧!”

  “什么马太守家有钱有势,难道还配不上你”

  “爹爹,这三年来,英台与同窗梁山伯情深似海,已经请师母做媒,定了终身。我不能再与别的男子结为夫妇。”

  祝员外一听,“啪”一声拍烂了书桌:“我容你出外读书,你竟与外头男子私定终身,你与马家的婚事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绝不能退婚。从今日起,你乖乖在闺中待嫁,再不得出门半步。”

  祝员外十分愤怒,他把祝英台关在家里,让人日夜看守,再不许她出门了。

  到了七夕节,梁山伯来到祝家庄,可是祝员外对他说:“英台其实是我家女儿,不是男子。男女授授不亲,你们两人不便相见!”

  梁山伯急了:“我与英台同窗共读,三年来亲如兄弟,分别后我才得知英台是女儿身,师母为我俩做媒,嘱咐我早日来祝家庄,向祝伯父提亲。”

  祝员外告诉他:“我已将女儿许配马家了,英台马上就要出嫁。你回家去,另寻佳偶吧!”

  梁山伯走到祝家门外,又抬头去看祝家的楼台,却看见英台身穿女子的衣裙,正站在阁楼上,流着泪望着他。

  两个人一个在阁楼上,一个在墙跟下,只是相对望着流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梁山伯回到客栈,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他的心碎了,当晚感染了风寒,没过几天,病死了。

  那店家可怜他,把他埋在路边的荒郊,为他造了一座土坟。

  祝英台出嫁那天,她穿上红嫁衣,打扮得很漂亮,她坐在花轿上,心里想:“如果像蝴蝶一样,有一双翅膀就好了。如果能跟梁山伯一起,变成两只蝴蝶就好了。”

  当花轿行到梁山伯的墓前,英台推开轿门,跳出轿子,她甩掉绣花鞋,赤脚朝墓前奔去。一时间,四下里风起云涌,大雨刷啦啦落下。等到祝英台跑到坟墓前,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坟墓裂开一道缝,祝英台从裂缝跳入墓中,坟墓马上合拢了。

  过了一会儿,雨过天青,天上出现一道彩虹,坟墓里飞出来一对蝴蝶。

  两只蝴蝶自由地飞,快活地飞,它们一会儿飞到花间,一会儿飞到湖上,无论飞到哪里,它们总是在一起,形影不离。

  这两只蝴蝶,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文档

关于民间的经典故事

关于民间的经典故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散文随笔、观后感、故事大全、总结报告、工作计划、致辞讲话、心得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