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进度表
年 级: 三年级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教师:
周 次 | 时 间 | 教 学 内 容 | 课时数 |
1 | 3.1-3.3 | 学生报到 | 1 |
2 | 3.6-3.10 | 学前常规教育 | 1 |
3 | 3.13-3.17 | 家人的爱 | 1 |
4 | 3.20-3.24 |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 1 |
5 | 3.27-3.31 | 来自社会的爱 | 1 |
6 | 4.3-4.7 | 不一样的你我他 | 1 |
7 | 4.10-4.14 | 换个角度想一想 | 1 |
8 | 4.17-4.21 | 分享的快乐 | 1 |
9 | 4.24-4.28 |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 1 |
10 | 5.1-5.3 | 五一劳动节放假 | 0 |
11 | 5.8-5.12 | 阿姨叔叔辛苦了 | 1 |
12 | 5.15-5.19 | 说声谢谢 | 1 |
13 | 5.22-5.26 | 雪看平面图 | 1 |
14 | 5.29-6.2 | 校外探路 | 1 |
15 | 6.5-6.9 | 出行的学问 | 1 |
16 | 6.12-6.16 | 马路不是游戏场 | 1 |
17 | 6.19-6.23 | 爱在我们身边 | 1 |
18 | 6.26-6.30 | 我有感恩的心 | 1 |
19 | 7.3-7.5 | 复习 | 1 |
20 | 7.5-7.7 | 测试 | 1 |
年 级 | 三年级 | 学 科 | 道德与法治 | 教 师 | |
本册主要内容 | 1、本册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内容规范和有关规定编写,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 2、为了增强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本册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以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 ||||
本册 教学 目标 | 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 ||||
本册 教学 重难点 | 重点: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沛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同学自主学习。 难点:要以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规范将同学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示,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和过程中的探索,考虑,创意等。 | ||||
学生 情况分析 | 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欲望不强,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效率低,须需要加强引导。大局部同学懂礼貌,讲文明,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协助他人是尤为重要的。 | ||||
教学 措施 | 1、全面掌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协助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早适应学校生活。 2、善于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经验,结合同学实际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起探究,引导同学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家长代替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身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当的角色,更不知道自身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当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