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讲 文言文阅读
【学习要点】
1、初步了解常见的文言文词语。
2、能初步用现代汉语说说文言语句的意思。
3、初步了解文言语段的基本内容。
【快速热身】
三国故事之三: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对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秦青的歌声太悲壮了。
B、秦青的歌声由于声音很大,天空中的云都被振住了,不能流动了。
C、形容秦青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这里运用了一种夸张的修辞方法。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翻译:谭乃谢而求反。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6.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参】
1、对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秦青的歌声太悲壮了。
B、秦青的歌声由于声音很大,天空中的云都被振住了,不能流动了。
C、形容秦青的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这里运用了一种夸张的修辞方法。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阻止 ②响遏行云:停止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翻译:谭乃谢而求反。
译文: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有。他那知错就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6、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学习应虚心,不能浅尝辄止。
【基础操练】
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使楚,楚人以其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①晏子:春秋战国时期人,齐国著名大臣,名婴,字仲。
②傧者:引导的人。 ③临淄:齐国的都城。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楚人以其短 短:
②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使:
2、翻译句子: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答:
3、从选段看,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参】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楚人以其短 短: 矮小 ②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使: 使者
2、翻译句子: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答: 我最,所以适宜出使楚国。
3、从选段看,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聪明机智,能言善辩。
【精彩一秀】
(一)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去: (2)欲: (3)还: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参】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去:出去玩 (2)欲:想要 (3)还:回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够成功。
(二)长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执:拿。 ②者:代词,可译为“……的人”。
③俄:一会儿。 ④但:只是。
4、有人说,在这个故事里,文中的老人“见事多”,所以办法好,解决了长竿入城的问题。而鲁人虽不聪明,却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也不失为一个虚心的人。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5、指出下列加点的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 )
A、鲁有执长竿入城者 B、计无所出 C、俄有老父至 D、遂依而截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吾非圣人( )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
7、你认为这则笑话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参】
4、有人说,在这个故事里,文中的老人“见事多”,所以办法好,解决了长竿入城的问题。而鲁人虽不聪明,却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也不失为一个虚心的人。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不是的。文中老人的解决办法也是一个可笑的办法,所以老人属于一个虽然热心帮助他人却自作聪明的人。而鲁人盲从于别人的意见,缺少自己的思考,导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5、指出下列加点的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 C )
A、鲁有执长竿入城者 B、计无所出 C、俄有老父至 D、遂依而截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吾非圣人( 不是)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为什么 )
7、你认为这则笑话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答:凡是要多动脑筋。对于别人的意见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思考。
(三)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列子》
〖注释〗①欲金者:想要得到金子的人。 ②衣冠:穿衣戴帽。
③之:到。 ④鬻(yù):卖。
⑤攫(jué):抓取,这里指抢夺。 ⑥焉(yān):指示代词,那儿。
⑦何:疑问代词,为什么,这里作谓语。 ⑧徒:只,只是。
8、在塑造人物方面本文造诣颇深,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攫金者的形象的?
9、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寓意吗?答:
10、翻译句子: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参】
8、在塑造人物方面本文造诣颇深,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攫金者的形象的?
语言和动作两个方面
9、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寓意吗?
答: 鬼迷心窍
10、翻译句子: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答: 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