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 工 测 量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工程名称: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
业主单位: 广州白云机场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航站楼联合监理部
设计单位: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监理工程师
龚花强
一.工程概况
广州市新白云国际机场旅客航站楼工程位于广州市花都区东华镇与白云区人和镇交界处,距广州市海珠广场约28Km,占地约13万m2。
本工程由主楼、东连接楼、东一、东二指廊和西连接楼、西一、西二指廊组成,主楼地下有地铁站,而且与东西连结楼之间各有一条地下旅客通道和一条地下行李通道。整个航站楼呈东西对称,对称轴为主楼的18轴,水平投影成() 状,除指廊的平面为长方形外,主楼和东西连结楼均为扇形。主楼南北方向A-U轴为168米,整个平面为南北两个扇形,对称于K轴,东西方向1-35轴,于B和T轴处的典型弦长为9米,累计弦长288米,半径为945米。东、西连接楼东西方向A-F轴,长度58.65米。南北方向1-29轴,于E轴处的典型弦长为18米,E轴弦长累计为450米,半径为3076米。东一、西一指廊分别位于东、西连结楼的南端,长336米,宽24米。东二、西二指廊分别位于东、西连接楼的北端,长228米,宽24米。
本工程设计图所使用的A、B坐标系为机场坐标系,A为纵坐标,垂直跑道方向,由东向西递增;B为横坐标,平行于跑道方向,由南向北递增。主楼的18轴平行于B轴,且与主楼的两圆心点的连线重叠。
本工程建筑方案由美国派森斯公司设计,施工图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监理单位为上海建科院监理部和广东海外监理公司联合监理部。施工单位:主楼基础工程由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施工,东连接楼和东一、东二指廊的基础工程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机械化施工公司施工,西连接楼和西一、西二指廊的基础工程由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
二、设计要求
1.机场坐标系(A,B)和广州平面坐标系(x,y)的转换关系:
A=(x-x0)sinα0 -(y-y0)cosα0
B=(x-x0)cosα0 +(y-y0)sinα0
其中:x0=51669.290
y0=45145.327
α0 = 13°59′33.9″
2.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广州高程基准关系:
H国 = H 广 - 4.26
3. 桩位容许偏差:
(1)单排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边桩的偏差为D/6,但相连两桩不能偏往一个方向。
(2)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心桩的偏差为D/4,但相连两桩不能偏往一个方向。
(3)单柱下的单桩之桩位偏差为D/15。
三、工艺流程
选点布网
外业观测
平差计算
平面控制点改
正到设计位置
垂直位移测量
计算高程
放样数据
水平位移测量
计算平面放样数据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轴线桩加密
复核
提交资料
细部放样
四.质量标准
(一)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1.桩基工程施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根据设计要求,桩位限差要求最高为D/15,D最小为500,即Δ限 =33mm。
取中误差m为限差的一半,即m = 1/2Δ限。,中误差为施工误差和测量
误差共同决定的,即
m2 = m 2施 + m 2测
而测量误差则包括控制点的误差和放样过程产生的误差,即
m 2 测 = m 2 控 + m 2 放
取m 2施 = 2 m 2测 , m 2放 = 2 m 2控 ,则m控 = m/3 = 5.5mm。
取轴线的纵向和横向误差都小于或等于轴线控制测量的误差,
m纵 = m横 ≤ m控 ,
就本工程来说建筑物列向轴线最长为450米,跨数n=25跨,跨距s=18
米,则建筑物控制网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为:
m横·√n/(s·n)= 1/17000
测角中误差为mβ= m纵·√n·ρ/(n·s)=±12″。
2.±0.00以上结构施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本工程屋面为钢结构,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建筑限差以地脚螺栓中心线允许偏差Δ限 = ±5mm的要求为最高,取此限差的一半作为施测螺栓的中误差,即m = 1/2Δ限 =±2.5mm,m2= m安2 + m控2 +
m放2 , 而预埋螺栓的安装允许偏差Δ安=±2mm,则m安 = 1/2Δ安 = ±1mm,取
放线误差m放 = ±1.5mm,则可求得m控 = ±1.73 mm,取轴线的纵向和横
向误差都小于或等于轴线控制测量的误差,即m纵 = m横 ≤ m控, ,则可求得
本工程±0.00以上结构施工建筑物控制网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52000,
测角中误差mβ =±4″。
3.水平位移监测网
本工程属国家重要工程,对变形观测要求较高,按规范规定,变形测量等级为二级,即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m=±3mm。当水平位移监测网的平均边长<300米时,测角中误差mβ=±1.0″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120000,要求按二等三角要求观测。当水平位移监测网的平均边长<150米时,测角中误差mβ=±1.8″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70000,要求按三等三角要求观测。
(二)高程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1.施工用的建筑物高程控制网为三等水准网。
2.垂直位移监测网为二级变形观测网,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0.5mm,
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方法观测。
五、监理要点
1.建筑平面控制网可布成矩形控制网或十字轴线并采用导线法测定或加测对角线的测边法测定。
2.建筑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场区GPS控制点G29~G34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
3.建筑物的主轴线点,如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应在控制网内,并按测量平
差结果实地修正到设计位置上。
4.测设轴线中间点或施工放样测设中心线时,应根据轴线两端点的控制
点和中心线两端点以内分法来测定。
5.各冲孔桩、预应力管桩均应在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下测定。
6.施工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水准路线,并按三等水
准测量的各项技术要求施测。
7.水平位移监测网采用一次布网,可采用三角网、三边网或导线网等形
式,并可采用坐标系。
8.垂直位移监测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
六、质量预控点
1.检查施工方的测量仪器是否经过检测,标称精度是否能满足测量要求,专业人员的数量能否满足工作需要。
2.审查施工方的测量方案是否合理,测量方法是否可靠有效。
2.事先召开专题会,明确各项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帮助施工方解决有关测量技术难题。
3.在监理过程中,随时了解、掌握施工方的测量工作进程,发现施工方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无法满足精度要求时,给予纠正。
4.熟悉图纸及有关规范,编写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七、过程控制点
(一)通用要求
1.要求施工方复核业主提供的场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2.坐标转换和高程换算:把场区平面控制点坐标和高程由广州坐标系转
换为施工图设计采用的机场平面坐标系和高程基准。
3.控制网布设:
(1)控制网应按设计总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布设,点位应选择在通视良好,
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2)建筑物平面控制点主要点位应布设在建筑物的轴线商或中心线上,
其点位埋设时,可根据场区GPS控制点和设计坐标初定,测量平差
后再实地改正至理论位置上;
(3)主要控制网点应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
(4)变形测量的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基岩上(由业主提供)。
4.建筑物控制点的保护和引测:
(1)控制点布好后应用红砖围砌护栏加以保护;
(2)当需将建筑物外部控制点引测至内部时,其投点误差应≤2mm;
(3)当施工中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构筑
物上,引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水准等级要求。
5.轴线测量允许偏差:
桩基工程,轴线测量中误差≤5.5mm。
±0以上工程,轴线测量中误差≤1.73mm,坚向传递轴线点中误
差≤2mm。
6.桩位测量允许偏差:
桩位
| 桩型 | 桩位测量放线允许偏差(mm) | |||||
| ф500 | ф600 | ф800 | ф1000 | ф1200 | ф1400 | |
| 单桩 | 8 | 10 | 12 | 15 | 18 | 22 |
| 群桩 | 10 | 12 | 16 | 20 | 24 | 28 |
| 测量内容 | 梁间距 | 砼柱、钢柱垂直度 | 钢柱垫板 标 高 | 梁面垫板 标 高 | 桁架和钢架的支承结点间相邻高差的偏差 |
| 允许偏差(mm) | ±3 | ±3 | ±2 | ±2 | ±6 |
9.变形观测应注意的事项:
(1)每次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3)固定观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
10.基坑滑坡观测点,可采用测角前方交会法或极坐标法测定。采用前方
交会法时,交会角在60°~120°之间,采用极坐标法时,其边长最
好用全站仪测定。若用钢尺丈量边长,钢尺应进行检定,且不要超过
一尺段,并应进行尺长拉力,温度和高差等项修正。
11.水平位移测量精度为: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mm。
12.沉降观测点的精度为:高程中误差≤0.5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闭
合差±0.3(N)1/2(N为测站数)。
13变形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下列成果:
(1)、水平位移:水平位移观测点位布置图、观测成果表、水平位移曲
线图、观测成果分析资料。
(2)、沉降观测:观测点平面布置图、观测成果表、场地地面沉降曲线
图。
(三)平面控制测量
1.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边长观测:
控制
| 阶段 | 平均边长 (m) | 边长相对 中误差 | (2+2ppm)仪器观测次数 | (2+2ppm)仪器总测回数 | 一测回较差(mm) | 单程各测回较差(mm) | 往返测 较 差 |
| 基础工程 | 150 | ≤1/20000 | 往测一次 | 1~2 | ≤3 | ≤4 | |
| ±0.00以上 | 150 | ≤1/52000 | 往返测各一次 | 4 | ≤3 | ≤4 | ≤2· (a+b·D) |
控制
| 阶段 | 测角 中误差(″) | DJ2经纬仪测回数 | 测微器两次 读数差 (″) | 一测回中两倍照准误差变动范围(″) | 备 注 | |||
| 基础 工程 | 10 | 2 | ≤18 | 测距中的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 ||||
| ±0.00以上工程 | 4 | 4 | ≤3 | ≤13 | ||||
(1)三角测量:
平均边长
| (m) | 测角中误差(″) |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 角度测回数 |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 |
| DJ1 | DJ2 | ||||
| <150 | 1.8 | 1/70000 | 6 | 9 | 7 |
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
| (mm) | 导线长度(m) | 测边中误差(mm) | 测角中误差(″) | 导线全长闭合差 | ||
| 附合 导线 | 单一导线 | 附合导线 | 单一导线 | |||
| ±4.2 | 1000 | 1200 | ±2 | ±2√2 | ±2 | 1/45000 |
1.建筑物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 水准等级 | 水准仪型号 | 视线 长度(m) | 前后视较差(m) | 前后视累积差 (m) |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 基辅尺读数较差(mm) | 基辅尺所测高差较差(mm) | 观测 次数 | 闭合差 | |||||||||||
| 三等 | DS3 | ≤75 | ≤3 | ≤6 | 0.3 | ≤2 | ≤3 | 往返各一次 | ±12√L | |||||||||||
| 仪器 | 视距 (m) | 前后视距差(m) | 前后视距累计差(m) | 视线高度(m) | 基辅尺读数差 (mm) | 基辅尺所测高差之差(mm) | 上下丝平均值与中丝之差(mm) | 往返测较差附合或 环闭合差(mm) | |
| S>20m | S<20m | ||||||||
| S05 | ≤35 | ≤0.5 | ≤1.5 | ≥0.8 | ≥0.5 | 0.3 | 0.5 | 3.0 | ±0.5√N |
1.施工方外业观测记录,观测成果及内业计算结果。
2.施工测量控制点的坐标、高程。
3.建筑物的轴线、桩位、基槽标高。
4.特殊部位的尺寸、标高。
5.工程计量需要的标高和尺寸。
6.变形基准点的坐标、高程及变形观测数据、成果资料。
九、承包商提供资料
1.施工测量和变形测量方案。
2.控制测量计算成果报验资料。
3.轴线、桩位坐标、基槽标高报验资料。
4.测量计算数据报验资料。
十、监理依据
1.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或协议。
2.工程项目施工图纸、技术说明(包括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核
定单)。
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批件,现行的工程建设施工验收的质量检验评定
标准。
4.有关的、法规、监理法规等。
5.与建设方签定的监理合同和由建设方批准的《监理实施规划》。
6.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航站楼联合监理部
2000年12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