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器开机之后,提示画面按DEL,进入bios,了解CPU配置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可选非必须操作)
问题:CPU超线程选项是否打开 是否打开状态
问题2:为什么核心数不够?
解决:BIOS Advanced——Active Processor cores 活动处理器内核,是否为ALL即启动全部核心
问题3:KVM模块无法加载?
解决: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intel虚拟化技术是否启用。
问题4:CPU的性能无故偏低?(必须要操作)
解决:进入CPU Power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处理电源管理配置
选择Power Technology 应该选择Disable状态。
Energy Performance 电源性能选项应该为:Performance 高性能模式
虚拟机IO性能:
Intel(R) VT-d Enabled状态虚拟化直通IO
Intel(R)I/OAT Enabled状态 Intel IO加速技术
系统引导:
设置系统引导为U盘启动
Linux系统安装在机械盘,SSD盘用于存放模板
引导1:U盘
引导2:机械盘
保存退出,BIOS设置完毕。
第二步:服务器安装linux底层操作系统
用光驱或USB启动后
选择语言界面:
选择English——回车
下一步:安装菜单界面
选择第一项:安装ubuntu服务器——回车
选择安装过程语言:
选择English——回车
选择国家或地区
选择other——回车
下一步:选择亚洲服务器
选择Asia——回车
下一步:选择国家
选择中国——回车
注:此步骤影响APT服务器位置
下一步:选择区域
回车
下一步:是否检测键盘布局
选择NO——回车
下一步:选择键盘布局
选择默认的English(US)——回车
下一步:选择本机键盘布局
选择默认的English(US)——回车
下一步:等待进程处理完毕
下一步:配置网络
选择第一个网口进行配置——回车(注:第一个网卡未必是服务器第一个网口,插线时注意)
下一步:进度条安装过程中,在DHCP进度条安装时迅速取消。
下一步:直接continue
下一步:配置网络
选择红色手动配置——回车
下一步:配置之前选用网卡的IP地址
IP地址输入根据实际安装环境,需要输入掩码
例如:192.168.1.100/24
255.255.255.0输入为192.168.1.100/24
255.255.0.0输入为192.168.1.100/16
255.0.0.0输入为192.168.1.100/8
回车
下一步:配置网关
根据用户实际网络环境——回车
下一步:配置DNS(不连接可不输入)
根据用户实际网络环境——回车
下一步:配置服务器名称
英文输入根据实际情况——回车
下一步:配置域名(可跳过)
跳过——回车
下一步:设置用户姓名(起标识作用)
根据实际情况输入——回车
下一步:设置用户名(系统登陆名)
根据实际情况输入——回车(注:为方便记忆,用户姓名和用户名一致)
下一步:设置用户名登陆底层系统密码
根据实际情况——回车
下一步:确认密码
与上一步密码一致——回车
下一步:是否加密用户目录
选择NO——回车
下一步:搜寻时钟进度条,结束后弹出对话框,提示所属时区(也可能不弹出)
选择YES——回车
下一步:进度条
下一步:检测服务器是否已存在分区或操作系统(如新服务器可能不弹出)
选择YES——回车
下一步:配置硬盘
(注:如服务器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混合,则选择手动;如服务器为单一硬盘类型,则选择Guided – use entire disk and set up LVM使用全部硬盘并设置LVM)
LVM:逻辑卷管理功能。
选择Manual手动——回车
下一步:硬盘分区
选择配置逻辑卷管理器——回车
下一步:是否确认更改
选择YES——回车
下一步:LVM配置
选择删除逻辑卷——回车
下一步:选择要删除的卷,回车删除(重复过程,直到把所有逻辑卷全部删除)
下一步:达到逻辑卷为0状态,删除卷组
达到逻辑卷为0状态
选择删除卷组——回车
下一步:删除列出的卷组
回车
下一步:警告信息
选择YES——回车
下一步:回到LVM配置界面
选择Finish——回车
下一步:回到硬盘分区表,把剩下的物理卷清空
1、选择物理卷——回车
2、删除分区
选择DEL——回车
3、以此类推,删除所有物理卷
特殊情况:(原有服务器的未使用分区应先设置分区用户,后删除)
操作如下:
选择分区——回车
选择USE as——回车
选择Ext4——回车
Use as:Ext4jouranaling file system
Format the partition:yes,format it
Mount point:/boot
选择Done setting up the partition.——回车
下一步:
选择Guided partitioning——回车
下一步
选择第二项——回车
下一步
选择第一项——回车
下一步:回到硬盘分区界面,完成删除分区最终步骤
选择#1 #5等剩余分区——回车
选择DEL——回车
下一步:硬盘分区被完全清空
全部为free状态
下一步:创建分区(注:创建分区策略依据服务器环境而定)
例如:固态盘和机械盘混合,底层系统安装在机械盘上,固态盘存放虚拟机模板。
下一步:创建操作系统引导分区
选择机械盘——回车
下一步:
选择创建一个新的分区——回车
下一步:输入引导分区大小
大小为512MB——回车
下一步:选择主分区
选择Primary——回车
下一步:选择分区位置
选择Beginning——回车
下一步:分区属性列表
修改为上图内容状体
选择Done setting pu the partition——回车
下一步:创建swap分区
选择机械盘的剩余free空间——创建新分区——选择分区大小(建议和服务器物理内存大小一致或1:1.5,如输入128GB)——选择Primary——选择Beginning——回车
下一步:进入分区属性界面
修改为上图状态
选择Done——回车
下一步:创建根分区
选择机械盘的剩余free空间——创建新分区——输入分区大小直接回车使用全部剩余空间——选择Primary回车
下一步:
调整为上图状态
选择Done——回车
下一步:创建固态盘模板分区
选择固态盘空间——创建新分区——容量大小直接回车使用所有空间——选择Primary————回车
选择mount point:选项——回车
选择手动输入挂载点
选择Enter manually——回车
下一步:输入模板目录名
/mobanpool——回车
下一步:回到分区信息状态
选择Done——回车
下一步:分区工作全部完成
达到上图状态
选择Finish——回车结束分区并且修改硬盘完毕。
下一步:确认创建
选择yes——回车
下一步:系统自行创建分区并格式化硬盘,后开始自动安装系统。
下一步:安装过程中弹出包管理器代理信息对话框
直接回车通过
下一步:安装过程中弹出软件包的更新配置
选择默认第一项不自动跟新——回车
下一步:弹出软件包选择对话框
上下调整空格选择
调整为上图状态——回车
下一步:安装过程中弹出mysql数据root用户密码
输入预定密码——回车——弹出确认输入密码——回车
下一步:系统引导器安装,直接YES回车确认。
弹出此界面为安装完毕,取出安装介质,等待系统重启。
服务器部署部分
需要软件:FileZilla Putty远程管理工具服务器软件配置包
第一步:连接服务器
打开filezilla——文件——站点管理器——新建站点——命名(IP地址即可)——主机输入服务器IP地址——协议选择SFTP——登陆类型选择正常——用户名——toplion/密码——点击连接
第二步:上传服务器软件配置包
从左侧本地文件列表找到服务器软件配置包,双击上传。
上传完毕服务器的位置是
关闭该软件。
第三步:打开Putty远程管理软件,配置服务器运行时环境
输入IP地址,端口默认。
双击主机名例如上图:10.228.1.1进入下图
输入:toplion——回车
输入密码:*********——回车
下一步:解压服务器配置包
输入命令:tar –xvf ./autoconfig.tar (注意空格,tar后,xvf后)
解压结束后,生成一个autoconfig目录
蓝色为文件夹,输入ls可查看
下一步:根据用户环境修改参数
1、修改interfaces参数
命令为:cd autoconfig进入目录
Nano –w ./config/interfaces 编辑接口文件(nano后有空格,w后有空格)
进入上图界面:
此步骤将决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需根据用户环境进行配置
Userbr:桥,使用桥接网络需要配置,如下图:
Address: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器IP地址
Netmask:为用户提供的子网掩码
Vridge_ports :bond0
Dns:为用户提供DNS服务器地址(如果需要上)
下一步:配置网络聚合参数
Bond0后面的网口名称,以此列出服务器全部网口
网口名称:通过输入ifconfig -a 可以查看所有网口名称。
下一步:修改网口名称,改成和查看的网口名称一致,其余删除
下一步:检查配置并保存
检查内容:服务器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bond0接口名称及网口成员、每个网口的名称是否一致。
保存:crtl+X输入y——回车——直接回车覆盖原文件
下一步:编辑底层系统启动参数
输入命令:nano -w ./config/rc.local
进入下图:
操作:在中小学机房环境下,下列语句前面加入#号,使此语句不生效。
下一步:修改nat出口地址,即服务器出口地址,
Ctrl+X保存输入y——回车
下一步:修改libvirt管理网络配置
命令:nano -w ./mgrnet.xml
进入下图:
注:在桥接模式下不用做修改,在内隔离需要查看防止网段与用户网络冲突
下一步:修改模板目录位置(固态盘和机械盘混合环境使用)
命令:nano -w ./mobanpool.xml
进入下图:
下一步:查看path路径,修改为下图
注:目录名称根据之前服务器硬盘的做出的分区命名。
Ctrl+X保存输入y——回车
下一步:修改数据库参数,增加允许用户登录数据库的地址
命令:nano -w ./config/mysql.sql
进入下图:
复制最上条grant语句到flush语句上面(复制点鼠标左键,粘贴点鼠标右键)
修改localhost为用户网段地址,如192.168.%.% 10.228.%.%
如下图:
Ctrl+X保存输入y——回车
nslookup回车
域名()回车
先把网测通,连
下一步:执行环境安装脚本
命令:./step1_system.sh 第一步操作系统环境安装配置,输入之前的密码。
等待安装完成,中间会有提示输入y?,完成后服务器自动重启。
服务器重启完成后,使用putty软件登陆
下一步:libvirt环境安装配置
命令:cd autoconfig(cd后有空格)
./step2_libvirt.sh
等待安装完成,完成后服务器自动重启。
下一步:软件环境安装配置
命令:cd autoconfig(cd后有空格)
./step3_software.sh
等待安装完成,中间会有提示输入y,完成后服务器自动重启。
下一步:mysql数据安装配置
命令:cd autoconfig(cd后有空格)
./step4_mysql.sh
等待安装完成,完成后服务器自动重启。
至此完成了服务器的所有部署。
小技巧:
修改字体
以自己看的舒服为好
下一步上传模板:使用FileZilla Client将本地模板上传到服务器
下一步:更改模板路径
打开putty远程管理工具
命令:cd winxp回车
Ls回车
发现有2个raw或qcow2文件,此文件为模板硬盘镜像,还有xml文件为模板配置文件
1、把主盘镜像复制到模板目录下
命令:
Sudo cp ./winxp_32bit_2cpu_2g_ff910b-4599-401b-ab9e-597a84edc0dd_disk1_20g.raw /mobanpool(sudo后有空格,raw后有空格)
等待copy完成
2、复制disk2文件到hdiskpool目录
命令:sudo cp ./ winxp_32bit_2cpu_2g_ff910b-4599-401b-ab9e-597a84edc0dd_disk2_40g.raw /vmstore/hdiskpool(raw后有空格)
等待执行完毕
3、刷新存储池
命令:virsh pool-refresh mobanpool
Virsh pool-refresh hdiskpool
执行完毕
4、查看模板配置文件并定义模板
命令:nano -w ./winxp.xml 文件名依据模板名称而定
Virsh define winxp.xml 定义模板
执行完毕。
至此,模板上传及配置完成。
下一步:web界面管理部署
服务器IP地址修改
落实问题:
客户网内是否有DHCP(用于给终端盒发放IP地址)
配置过程:
1、进入网络设置:
命令:cd /etc/network
2、查看网络接口名称
命令:ifconfig -a
3、编辑网络地址
命令:sudo nano -w ./interfaces
以上位置改成客户环境
根据查看网络接口名称,删除多余网口或修改为实际服务器网口名称
把多余的网口删掉
最终修改为上图模式,网口名称为实际服务器名称
重启服务器生效。
命令:sudo rebo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