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程概况 (3)
(一)桥梁概况 (3)
(二)技术标准 (3)
(三)主梁设计参数 (4)
(四)主梁材料 (5)
二、施工监控的目的及意义 (5)
(一)施工监控的目的 (5)
(二)施工监控的意义 (6)
三、施工监控的原则及实施方法 (6)
(一)施工监控原则 (6)
四、施工监控主要工作内容 (11)
(一)理论分析预测 (11)
(二)施工监测 (15)
(三)施工控制 (17)
五、施工监控工作步骤 (18)
六、施工监控技术依据及精度要求 (18)
(一)技术依据 (18)
(二)精度要求 (19)
七、分工及相关要求 (19)
(一)施工与监控分工 (19)
(二)相关要求 (20)
河北天鸿道桥科技有限公司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
双线连续梁施工线性监控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桥梁概况
新建时速250公里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北珠岩跨绕城高速公路特大桥(60+100+60)m、(32+48+32)m连续梁、青烟直通线跨外夹河特大桥(48+80+48)m连续梁,按有砟轨道设计。
(二)技术标准
1、设计速度:设计最高行驶速度250km/h。
2、线路情况:双线正线,直、曲线,曲线半径2000m,线间距4.6m,有砟轨道。
3、设计荷载:
⑴恒载
结构构件自重: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采用。
⑵活载
列车活载:纵向计算采用ZK标准荷载。
横向计算采用ZK特种荷载。
离心力、横向摇摆力、人行道及栏杆荷载分别根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选取办理。
⑶附加力
风力: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第4.4.1条计算。
温度荷载:根据《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计算。
⑷特殊荷载:
列车脱轨荷载:根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第7.2.12条规定办理。
地震力:按《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版)(GB50111-2006)规定计算。
施工荷载:施工挂篮、模板、机具、人群等临时施工荷载按800kN计。
4、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一般大气条件下无防护措施的地面结构,环境类别为碳化锈蚀环境T1、T2。
5、设计使用年限:正常使用条件下梁体结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
6、施工方法:挂篮悬臂浇筑施工。
7、地震烈度:七度震区及以下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g)。
8、养护维修方式:桥上不设人行道检查车,桥面行车时不允许人员上桥。
(三)主梁设计参数
两桥梁体均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直腹板形式。箱梁顶宽为12.2m,底宽6.7m。
北珠岩跨绕城高速公路特大桥(60+100+60)m连续梁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为65cm外,余均为40cm,腹板厚60~80~100cm,按折线变化,底板厚度由跨中的40 cm变化至支点根部的120cm,按直线变化,梁端附近为80cm。
(32+48+32)m连续梁顶板厚除梁端厚度为60cm外,余均为40cm;底板厚度40~80cm,按折线变化,其中端支点为60cm;腹板厚48~60~80cm,按折线变化,中支点处腹板局部加厚到
145cm,端支点处腹板厚为60cm。
青烟直通线跨外夹河特大桥(48+80+48)m连续梁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0cm,底板厚度由跨中的40 cm变化至根部的
100cm,腹板厚48~110cm,按折线变化。
全桥在端支点、中跨中及中支点处共设置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计算跨度为60+100+60m连续梁,梁体全长221.5m,中支点处梁高7.85m,跨中10m直线段及边跨15.75m直线段梁高为4.85m;
计算跨度为32+48+32m连续梁,梁体全长113.5m,中支点处梁高4.05m,跨中8.4m直线段及边跨12.95m直线段梁高为3.05m;
计算跨度为48+80+48m连续梁,梁体全长177.5m,中支点处梁高6.65m,跨中9m直线段及边跨13.25m直线段梁高为3.85m;
本桥施工采用节段悬灌的施工方法。
(四)主梁材料
1、混凝土:梁体采用C50混凝土,封锚采用C50补偿收缩混凝土,挡砟墙及人行道栏杆底座采用C40混凝土,防水层的保护层采用C40纤维混凝土。
2、预应力体系
⑴纵向预应力体系
预应力筋采用1×7-15.2-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锚固体系采用自锚式拉丝体系,预应力管道采用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
⑵横向预应力体系
横向预应力筋采用1×7-15.2-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锚固体系采用BM15-5、BM15 P -5扁形锚具,预应力管道采用内径90×19mm扁形金属波纹管成孔。
⑶竖向预应力体系
钢筋采用φ25mm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型号PSB830,抗拉强度标准值为830MPa,管道形成采用内径35mm铁皮管成孔。
二、施工监控的目的及意义
(一)施工监控的目的
悬臂浇注施工法是一种自架设体系施工法,即将桥梁的上部结构分节段和分层进行施工,后期节段或后层是靠已浇注节段或已浇层来支撑,逐步完成全桥的施工,它不需设立支架,而靠自身结构进行施工。自架设体系施工方法的采用,必然给桥梁结构带来较为复杂的内力和位移变化,对于超静定的连续梁桥结构更是如此。为了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和桥梁施工安全,桥梁施工监控是不可缺少的。
由于混凝土材料是非匀质材料,且材料特性不稳定;同时它还受到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采用自架设体系施工方法,各节段混凝土相互影响,且这种相互影响又有差异。由此,这些影响因素必然造成各节段的位移随混凝土浇注过程变化而偏离设计值。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对建桥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施工监控,以使成桥的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二)施工监控的意义
桥梁施工监控是桥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当桥梁按预定的程序进行施工时,施工中的每一节段结构变形都是可以预计的,同时可通过监测手段得到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实际变形,从而可以跟踪掌握施工进程和发展情况。当发现施工过程中监测实际值与计算的预计值相差过大时,就立即进行检查和分析原因,避免施工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施工监控的原则及实施方法
(一)施工监控原则
施工监控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成桥后结构受力和线形满足设计要求,施工监控中须遵循二个方面的原则:线形要求与线形的手段。
1、线形要求
线形要求包括顺桥向主梁的梁顶标高。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设置合理的预拱度,使成桥后恒载下主梁的标高满足设计标高的要求。
2、线形的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结构的实际状态可
能会偏离设计状态,为了使成桥的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手段。
调整立模标高是主梁线形调整的直接手段。将参数误差引起的
主梁标高的变化通过立模标高的调整予以修正。
3、施工监控方法⑴施工监控流程施工监控流程见下图。
施工监控流程图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设计参数误差、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分析误差等综合干扰因素,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总存
在着一定的误差。施工监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调整这些
误差,使实际状态尽量接近理想状态。大跨度桥梁施工监控所采用
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设计参数识别和调整、Kalman 滤波法、灰色
理论法和最小二乘法。
大量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许多实践已发现,设计参数误差是引起大
跨度桥梁施工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参数误差是指在进行桥梁
鉴于此,施工监控中,需要对设计参数识别和调整,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采用自适应方法进行施工监控,自适应控制是在闭环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系统参数识别过程,是一个预告—施工—量测—计算—参数识别—分析—修正—预告的循环过程(图3-2)。即在施工过程中,比较结构测量的受力状态与模型计算结果,依据两者的误差进行参数调整(识别),使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一致。利用修正的计算模型参数,重新计算各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按反馈控制方法对结构进行控制。这样,经过几个工况的反复识别后,计算模型就基本上与实际结构相一致了,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施工状态进行更好的控制。具体流程如下图。
连续梁施工监循环过程框图
①引起结构状态偏差的设计参数确定
桥梁结构的设计参数主要是指能引起结构状态变化的要素。在同一座桥梁结构中,不同的设计参数对结构状态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设计参数对不同的结构体系有不同的影响程度,所以进行施工监控首先必须确定影响控制桥梁结构状态的主要设计参数。
对于大跨度桥梁主要的设计参数有:结构几何形态参数,如跨径、截面特性等参数,如主梁截面面积、抗弯刚度;与时间有关的参数,如温度、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荷载参数,如混凝土容重、施工临时荷载、预加力等;材料特性参数,如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等。
以上所述的设计参数在同一座桥梁的施工监控中,并不是每一个设计参数都同时出现的,而且不同的设计参数对桥梁结构状态的
影响程度也不同。对设计参数进行判别,一方面要确定设计参数的
实际值,另一方面要判别对结构状态影响较大的设计参数即主要参数。通过结构的计算分析,采用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可确定其主要设计参数。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基本步骤如下:
a.将参数变化幅度控制在10%附近。
b.选定监控目标,如桥梁结构跨中挠度,利用结构分析系统,修改设计参数值,计算成桥状态跨中挠度变化幅度,并建立各参数
敏感性方程。
c.依据影响程度确定出主要设计参数和次要设计参数。
通过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出主要设计参数,在桥梁的施工监控中,只考虑主要设计参数的修正,忽略次要设计参数的影响。
对于连续梁桥,影响结构状态的主要设计参数是:材料的容重、
弹模、截面尺寸以及收缩徐变参数。
②主要设计参数的估计和修正
确定了主要设计参数之后,就可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正确的估计,根据参数估计的结果,对原假定设计参数进行修正。参数估计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估计准则有:最小方差准则、极大似然准则、
线性最小方差准则以及最小二乘准则。我们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主要
设计参数进行估计和修正。
最小二乘法是由K.F.Gauss 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对于未知的但要求估计的参数的最适宜的值是最可能的值,未知量的最可能值
是这样的一个值,它使得实践值与计算值的差的平方乘以测量精度
后所求得的和最小。基本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叙述如下:
设有一单输入输出系统,可用如下随机差分方程描述:
k n k n k k n k n k k U b U b U b Y a Y a Y ζ++++=+++----- 221111(1)式中,、为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为同分布{
}k U {}k Y {}k ζ的随机序列,具有零位移和方差。
2
σ 若根据系统式(1)的输入、输出数据,在已知{
} ,2,1,,=k Y U k k 系统阶数,不知道系统参数、的情况下对参数进行估计,得到
n i a i b ∧∧系统的近似模型为:
k n k n k k n k n k k e U b U b U b Y a Y a Y ++++=+++-∧
-∧
-∧
-∧
-∧
221111(2)或写成k
T k
k e Y +=∧
θϕ(3)式中,
[]
⎥⎦⎤⎢⎣⎡=--=∧
∧∧∧∧
∧∧-----n n T
n k k k n k k T k b b b a a a U U U Y Y ,,,,,,,,,,,,,2121211 θϕ(4) 称为模型残差,它包含量测误差、参数估计误差、系统
k e 干扰引起的误差。
当有对输入输出数据时,用式(3)就可写出个描述系
n N +N 统输入输出之间相互关系的方程组:
E Y N N +=∧
θφ(5)[]
T
N n n n N Y Y Y Y +++=,,,21
[]
T N n n n e e e E +++=,,,21 []
T
T
N n T n T n N +++=ϕϕϕφ,,,21 (6)
⎥⎥
⎥⎥⎥⎦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U U U Y Y Y U U U Y Y Y
U U U Y Y Y
2
12
1
2121
1111用估计的参数向量代替原系统的参数向量,即用模型(3)∧
θθ代替模型(1),要求它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对之间的关系拟合得最好,即残差最小。而残差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因此,要求残差平方和最小。即:
(7)式中,
min 1
2→==∑=+E E e J T n
k k n 是一个标量,式(7)就是参数估计准则,即最小二乘估计。
J 极小化估计准则的必要条件是:
[])
()(∧
∧
∧
∧
∧
--∂∂
=
∂=
∂∂θφθφθ
θ
θ
N N T
N N T Y Y E
E J (8) 0)(2=--=∧
θφφN N T
N
Y 从而可得
N T
N N T N Y φφφθ1)(-∧
=(9)极小化估计准则的充分条件是:J
(10)
02(
>=∂∂∂∂
∧
∧
N T N T J
φφθ
θ若式(10)成立,就可通过解线形方程组求得系统参数的估计
值。以上是基本最小二乘法,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不同数据情况,
③优化调整
分析设计参数误差对桥梁变形和受力的影响,应用优化方法调整本梁段与后续梁段的立模标高,使成桥状态最大限度地接近理想设计成桥状态,并保证施工过程中受力安全。
优化调整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带权的最小二乘法、线性规划法等。本桥监控将选择一合适的优化方法进行优化计算。施工监控中,主要以控制主梁标高为主,优化调整时考虑这两个因素建立监控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四、施工监控主要工作内容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分析预测、施工监测及施工控制三部分。
(一)理论分析预测
理论分析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成桥阶段的变形在确定的材料参数、荷载边界条件下进行分析预测。
1、变形计算
理论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正装分析法、倒装分析法和无应力状态计算法,本桥采用正装分析法,计算模型见下图。计算中应考虑挂篮的结构形式、重量、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影响。
有限元分析模型图
l
A
d
n
a
2、挂篮立模标高的确定
悬臂施工过程中每个节段挂篮的立模标高是关心的问题。立模标高即施工时模板的放样标高,是考虑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通过桥梁设计标高得出来的。立模标高确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成桥若干年后桥面达到设计标高。要得出立模标高首先就要理
解几个标高的概念,先来介绍一下桥梁的设计标高、竣工标高及立模标高的含义。这里假设桥梁变形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徐变变形向下。
⑴设计标高
桥梁的设计标高理论上即为桥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标高。总体上服从于路线纵断面的线型设计。或者说,桥梁的设计标高就是
桥梁竣工多年(一般为3~5年)以后,混凝土后期收缩徐变大体完成,桥梁不再发生明显的后期变形,在承受1/2静活载情况下的标高。桥梁监控的目的就是要使大桥的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因此,设计标高是标高监控的依据。
⑵竣工标高
竣工标高即为桥梁刚刚竣工时的成桥标高。桥梁在竣工后还要
发生后期收缩徐变变形及活载变形,可得:
(4-1)i i i i
H H f f =++设计竣工后期徐变1/2静活载
式中:——桥梁竣工标高,i 表示桥梁纵向位置。
竣工i H ——桥梁设计标高。
设计i H ——桥梁竣工后由于后期混凝土收缩徐变而引起的变
i f 后期徐变形。
——桥梁承受1/2静活载所引起的变形。
i f 1/2静活载⑶立模标高
立模标高即施工时挂篮模板的放样标高。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得:
(4-2)
i i i i i i
H H f f f f =----立模设计挂蓝后期施工影响后期徐变1/2静活载式中:——挂篮立模标高,i 表示桥梁纵向位置。
立模i H ——桥梁设计标高。
设计i H ——浇筑本节段混凝土挂篮所发生的变形。
挂蓝i f ——结构某一阶段在立模之后,由于本阶段和以后
后期施工影响i f 施工阶段的影响使该点产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直到成桥竣工时为止。
与式(4-1)中参数相同。
i i
f f 后期徐变1/2静活载
、从立模标高的确定来看,挂篮的立模标高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桥
梁变形的累加,每个因素产生的变形都需要做出准确的预测。
则属于桥梁竣工以后混凝土很长一段时间的收缩徐变引起的
后期徐变i f 挠度,因此,以桥梁竣工后的标高来衡量桥梁的线形是比较科学的。这个标高就是所说的桥梁竣工标高,通常作为桥梁竖向变形验收的依据。因此,对于桥梁的线形一般以竣工标高作为控制对象。图(4-1)形象的表示了桥梁竣工后的标高与立模标高、设计标高的关系,虚线表示梁体中心线。
高程测量桩布置见下图。
高程测量桩布置图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阶段挂篮的立模标高都是计算和放样的。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现场每个节段最后的标高进行量测并与理论计算值相对比,对于结构的参数要针对每个节段的材料进行试验
立模标高
设计标高
竣工标高
桥梁设计标高、立模标高、竣工标高关系
一梁段放样不准不会影响下一梁段放样的准确性。
3、标高计算中参数的取值方法
⑴桥梁的设计标高是由设计院给定的。实际上,给定的设
设计
H
i
计标高在总体上服从于线路纵断面的线型设计。设计标高一般是根
据线路所处的环境情况及通航要求等来确定的,与结构的受力无关。设计标高必须满足线路的平顺性、稳定性和行车的安全性要求。设
计图纸仅仅提供的是桥墩及桥台部位的桥面标高,对于线路其它部
位的标高需要根据桥梁的设计线形来确定。在悬臂施工过程中,每
个节段的控制点都没有提供确切的标高,需要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
因素进行计算确定,再根据给定标高及坡度就可以得出其它点的标高。
⑵悬臂施工过程中挂篮的变形值相比其它几个方面的影响
挂蓝
f
i
都较大,因此准确得出挂篮的变形值是确定立模标高的关键。在实
际施工过程中,挂篮不仅仅是对已浇筑梁段产生作用,在承受混凝
土重量时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即主桁架的变形和吊带的弹性
变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挂篮的非弹性变形和弹性变形两部分。这
些变形的产生将直接反应在节段的沉降变形上,也就是上面式(4-2)中的参数。
挂蓝
f
i
可采用对挂篮进行预拉试验或原位加载试验模拟施工荷载对于
挂篮的影响,测试挂篮在施工状态下的变形从而得出值。由于
挂蓝
f
i
梁段重量不一样,采用最大节段重量来进行模拟试验获得挂篮的下
沉量。在实际中进行立模标高定位是在挂篮前进到位,没有施加任
何施工荷载的情况下,所以进行试验时对荷载的模拟要包括悬臂施
工过程中挂篮将要承受的所有重量。
为了确保浇注混凝土节段立模标高的准确性,对于挂篮浇注前
的现场立模标高要进行反复量测,并在浇筑前进行复测。
⑶后期施工阶段对于挂篮立模标高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后续梁段的施工,已浇注梁段标高会相应变化。可以通过有限元程
后期施工影响
f
i
序对施工阶段进行模拟计算进行取值。
⑷可以通过计算求出控制截面的挠度最大值,然后按抛
后期徐变
f
i
物线沿跨长分布。但是由于徐变计算的理论还不够完善,因此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量测往往会有一定的出入。在施工监控过程中,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参考相关已建成桥梁的后期收缩徐变实测值等来进行挂篮立模标高的确定。
桥梁后期收缩徐变对于连续梁桥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随着桥梁使用年限的增加,桥梁跨中会逐渐下挠。根据实际已建成桥梁后期徐变资料,实际沉降量比理论计算值均偏大。因此,在实际施工监控中的取值应适当偏大。
后期徐变
f
i
⑸可以通过结构计算准确求得,在该桥施工监控过程中,
f1/2静活载
i
采用近似计算法。即先按中跨跨中截面挠度影响线布载,求出跨中最大挠度并取其一半,然后按二次抛物线分布于该跨,边跨情况相同。
(二)施工监测
1、概述
施工监测是大跨度桥梁施工监控的基础。大跨度桥梁施工过程复杂,影响其施工监控目标顺利实现的因素很多,在施工中必须对重要的结构设计参数和状态参数进行监测,以获取反映实际施工情况的数据和技术信息,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原先确定的各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使施工状态始终处于控制范围之内。同时,施工监控采用的反馈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结构理想设计状态、实测结构状态和误差信息三大基础之上的,进行施工过程的跟踪监测是施工监控中不可少的。
测试点的布置,必须建立在对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以做到有的放矢,决不能遗漏关键部位和关键点。要在恰当的时候对各项目进行测试,使测试的数据能真正反应结构的状况,为监控分析提供依据。
施工监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施工监控控制网的建立和复测;结构的变形监测,如主梁的线形、标高等。
2、一个阶段工况划分
在此,将施工一个梁段定义为一个阶段。在一个梁段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监控要求、明确各项目的测试时间,每阶段分成三个工况:
⑴挂篮前移并定位立模;
⑵混凝土浇注完毕;
⑶主梁预应力张拉;
3、施工监控控制网的建立和复测
桥梁施工控制网分为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用各等级水准测量来建立,其密度一般要求安放一次水准测量仪器即可测试所需要放样点的高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有多种,随工程种类而不同。
施工监控不再另建控制网,与主体结构施工共用同一控制网。
4、线形测量
由于连续梁桥是超静定的结构体系,它的每个结点坐标位置变化与偏离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结构x线性的变化,或者造成合龙困难,影响最终成桥线型。为保证连续梁桥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在主梁施工过程中进行线形控制。根据本桥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结合实际,线形测量主要为主梁中线偏位及标高测量。
线形测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⑴观测次数与观测关系:
在第三工况观测已施工的梁段的标高。
⑵观测方法与仪器:
利用全站仪测量测点标高及相邻两个梁段的相对标高。
⑶观测时间:以早晨日出以前结束为最好。
⑷注意事项:
环境条件对标高的测量影响很大,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测量控制时间一般选择在夜晚22:00-早上7:00日照之前的时间(温度较恒定的时段)内,应尽快完成,并考虑对日照、风力、大气压等影响进行适当修正。
(三)施工控制
施工控制是整个桥梁监控的核心任务。一般来说,桥梁的理论分析预测值与实际的监测值是有一定偏差的。监控的目的就是调整实际和理论的误差,使结构的线形尽量符合设计的意图。施工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在前一部分已详细叙述过,在此不再重复。施工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⑴误差分析和原因判断;
⑵修改设计参数和结构计算;
⑶预告主梁下阶段标高定位以及确定重大修改与合龙措施。
1、误差分析和原因判断
⑴挂篮定位的标高误差分析
⑵混凝土超方对结构影响分析
⑶预应力张拉误差对结构影响分析
⑷混凝土徐变对结构影响分析
⑸施工荷载变动对结构影响分析
2、修改设计参数和结构计算
根据结构的测量状态同模型计算结果的误差进行设计参数的优化识别。采用已识别出的参数,用有限单元法进行结构分析。
3、预告主梁下阶段标高
4、确定重大修改与合龙措施
⑴悬臂节段预拱度调整和允许误差标准确定;
⑵强迫合龙方案及对结构影响分析。
五、施工监控工作步骤
一个施工阶段是指从挂篮前移并定位立模到本节段钢束张拉完毕挂篮移动前。为了保证各节段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桥梁优质、高效建成,拟定了各施工阶段施工监控的具体工作步骤,以规范和指导施工监控的工作。
各施工阶段施工监控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一)理论分析各施工节段的变形;
(二)提供节段立模标高,挂篮前移定位;
(三)埋设沉降观测标;
(四)张拉前,测量梁顶标高;
(五)张拉后,测量梁顶标高;
(六)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确定是否误差分析和参数识别;
(七)提供下一梁段的立模标高。
主梁悬浇各工况下工作内容及要求
工况工作内容要求
I、挂篮前移固定空挂篮平面位置测量
标高精确定位
A 测量条件:气温相对稳定
(日出前)
B 荷载:空挂篮、不上钢筋
C检查,在允许范围内
Ⅱ、混凝土浇注完成测本节段顶标高A 测量条件:气温相对稳定
(日出前)
B复核
Ⅲ、主梁预应力张拉完成
测本节段顶标高
A 测量条件:气温相对稳定
(日出前)B复核
六、施工监控技术依据及精度要求
(一)技术依据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2、《铁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TB10002.2-2005)
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5、《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06)6、设计图纸及说明
(二)精度要求
1、线形
⑴立模偏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梁高+10、0
2梁段纵向旁弯10
3底模拱度偏差3
⑵浇筑梁段偏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悬臂梁段顶面高程+15 -5
2合龙前两悬臂端相对高差合龙段长的1/100,且不大于15mm
3梁段轴线偏差15
4相邻梁段错台5
⑶梁体外形偏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桥面高程±20
七、分工及相关要求
(一)施工与监控分工
1、施工
⑴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安排,提前提出变更原定施工方案应;
⑵空挂篮重量,挂篮在承重状态的挠度计算,挂篮静压及加载试验;
⑶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主梁每节段一组;
⑷混凝土强度试验:每一次浇筑混凝土均应制作试块,并分别在标准养护及自然养生的条件下养生,进行混凝土的强度评定。
⑸提供主梁实际断面尺寸;
⑹提供桥面施工荷载;
⑺根据监控要求,提供每节段钢束实际张拉吨位及相应的伸长量;
⑻负责施工放样,高程及线形测量,并将高程及线形资料提供给监控小组。
2、施工监控小组
⑴拟定工程监控方案;
⑵主梁挠度复测;
⑶汇总所有的测试数据;
⑷各阶段实时向前分析与倒退分析计算;
⑸与设计单位一起分析误差原因并修改计算参数;
⑹预告下阶段挂篮定位标高;
⑺发生重大修改及时向相关单位部门汇报并提出调整方案;
⑻主桥竣工后提交工程监控与测试成果报告。
(二)相关要求
为了保证施工过程桥梁结构的安全,保证成桥线形平顺,需要
各方严格遵照以下要求:
1、严格控制施工临时荷载,材料堆放要求定点、定量。
2、高程及线形测量工作以施工为主,监控小组平行复测或参与,以便于在现场及时校对。
3、所有观测记录必须注明工况(施工状态)、日期、时间、天气、气温、桥面特殊施工荷载和其它突变因素。
4、每一施工工况完成后,由有关方进行测试,确认测量结构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况的施工。
5、主梁挂篮立模和预应力张拉前后的测试工作必须回避日照温差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