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23:24
文档

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划线的字的选择正确注音。少女________(shǎoshào) 名曰________(rìyuē)故为精卫________(wéiwèi)2.看拼音写词语。yán dìnì shuǐfǎn huítóu xiánmíng yu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近字组词。帝________  曰________  溺________  衔________ 返_____
推荐度:
导读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划线的字的选择正确注音。少女________(shǎoshào) 名曰________(rìyuē)故为精卫________(wéiwèi)2.看拼音写词语。yán dìnì shuǐfǎn huítóu xiánmíng yu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近字组词。帝________  曰________  溺________  衔________ 返_____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划线的字的选择正确注音。  

少女________(shǎo shào)  名曰 ________(rì yuē)

故为精卫________(wéi wèi)

2.看拼音写词语。  

yán  dìnì  shuǐfǎn  huítóu  xiánmíng  yu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近字组词。  

帝________   曰________   溺________   衔________  返________

旁________   日________   弱________   街________  反________

4.解释画线字的意思。    

(1)名曰女娃。________    

(2)溺而不返。________    

(3)故为精卫。________    

(4)以堙于东海。________    

5.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_而填海 ,用西山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_的故事。

6.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7.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            

A. 《三字经》                                      B. 《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            

A. 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 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            

A. yān                                              B. yīn

二、文言文阅读

8.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________女娃。女娃游于________,________,故为精卫,常________,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    

(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  , 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 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  

昔者:________

争:________

触:________

折:________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            。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________。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shào;yuē;wéi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故答案为:shào、yuē、wéi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 炎帝;溺水;返回;头衔;名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帝、溺、返、衔”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炎帝、溺水、返回、头衔、名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 上帝;名曰;溺水;头衔;返回;旁边;日光;软弱;街道;反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上帝、名曰、溺水、头衔、返回、旁边、日光、软弱、街道、反正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4. (1)叫做

(2)溺水

(3)因此

(4)填塞   

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1)名曰女娃:意思是名叫女娃。曰:叫做。

 (2)溺而不返:意思是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溺:溺水。

 (3)故为精卫:意思是所以变作了精卫鸟。故:因此;所以。

 (4)以堙于东海:意思是把东西埋在东海。堙:填塞

 故答案为:(1)叫做;(2)溺水;(3)因此;(4)填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5. 游泳溺亡;树枝;石块;东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游泳溺亡、树枝、石块、东海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6. (1)它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2)溺水而死未能回来。   

分析: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1)之:的。少女:小女儿。(2)溺:溺水。返:回来。

 故答案为:(1)它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2)溺水而死未能回来。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7. (1)B

(2)A

(3)B   

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1)B;(2)A;(3)B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二、文言文阅读

8. (1)名曰;东海;溺而不返;衔西山之木石

(2)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

(3)我在祖国的边疆战士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

(4)示例:这个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分析:(1)考查对古文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补写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围绕中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这样的事例很多,选择其一即可。

 (4)谈自己的体会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名曰;东海;溺而不返;衔西山之木石

 (2)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

 (3)我在祖国的边疆战士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

 (4)示例:这个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句子的意思。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属于开放性试题。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 (1)从前;争夺;碰、撞;折断

(2)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3)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日月星辰移动和江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   

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1)从前、争夺、碰、撞、折断

 (2)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3)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日月星辰移动和江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文档

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划线的字的选择正确注音。少女________(shǎoshào) 名曰________(rìyuē)故为精卫________(wéiwèi)2.看拼音写词语。yán dìnì shuǐfǎn huítóu xiánmíng yu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近字组词。帝________  曰________  溺________  衔________ 返____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