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张 骊
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心理学的原理表明:人的心理状态与其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既有怎样的心理就可能有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因此,我们教师的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育质量。
一、 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心理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素质教育是建构在“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层面上的教育。这就要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能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很难设想,一位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会为之献身;也很难设想,一位不关爱学生的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他们平等相处。要做到“敬业爱生”、“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教师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了。现在的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比如,某地一个所谓的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因厌烦母亲的唠叨而把她杀死。其他因挫折自杀、出走的也不乏其例。即便是心理正常的学生也总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负起教育好学生这个责任,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此外,有些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为了达到他们设想的目标而向教师提出种种要求。教师做到了,喜上眉梢;做不到,则给予无闻风而动指责,甚至发难。少数家长对教师的不理解、求全责备,势必给教师增加很大的心理压力,又需要教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
二、当今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师在公众眼里是“以勤勉的态度、奉献精神为教育不辍耕耘”,展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形象。所有这一切,如果失去了好的心理素质这个后盾,结果是不可想象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中存在着心理素质与教育具体要求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心理问题正在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
1.心理焦虑过重、
只要是正常人都有心理焦虑。但当焦虑积淀到一定程度,就成了问题。教师由于担当的“角色”比别的职业要多得多,焦虑自然要多、要重。如果把教师分为责任感受强、一般、差三类的话,责任感受强的教师心理焦虑比别的重。道理很简单,由于责任心强,为学校为学生思想的问题就多,焦虑就重。
2、信心不足,情绪欠稳定
办起事情来总觉得把握不大,心理不踏实,不敢肯定自己,因此常常有优柔寡断的表现。有时教师情绪起伏比较大,遇事欠冷静,容易偏激。
3、不服气思想比较重
主要表现在看问题不够客观,不善于发现他人长处和闪光点,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错,别人不如自己。
4、人际关系欠和谐
主要表现在同志间互相尊重,共同合作得不够,与学生交往中,未能以朋友式的态度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热爱关心学生等做得不够好。
(二)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原因
近几年来,国家的改革力度比较大,变化日新月异,如果教师原有的心理状态未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就会出现不适应、滞后现象。另外,独生子女队伍的不断壮大,家长们都把孩子成长的赌注押到学校、教师身上,随之就会对学校、教师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再有,社会也认为教师天生要奉献,应该毁灭自己照亮学生。因此,百般挑剔、指责教师的行为时有发生,学生出了什么事故,被告永远是学校、教师。这些来自社会家庭的不公正待遇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焦虑心理由此而生。
2.个人原因
理论学习不够,观念落后与社会发展,新的观念,如教育观、师生观、人才观、价值观等未能及时树立,性格也比较内向,脾气比较急燥,气度不够宽容,同志关系、师生关系欠融洽,知识面狭窄,兴趣单一,个人修养欠缺,自我调适能力比较低等等,都是成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我们认为解决教师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个人方面
1.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形势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我们教师要积极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要社会适应我们。因此,要审时度势,把握时代、形势的变化,避免因形势的变化而带来心理困惑。同时还要转变各种观念,观念不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引起许多问题。
2.加强学习,吸纳多元信息,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学习一些心理学理论,了解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能防微杜渐。多看其他学科的书籍,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容量,对调节工作节奏,提高生活的质量大有益处。多参加各种有益活动,会使人变得开朗、乐观、健康。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书育人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在教学活动中,他们能以很大的热情给予积极配合,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关系总是双方面的,教师想得到的学生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些宽容,多些尊重,这样何愁没有好关系?
4.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
要明确一点,我们生活在世上不可能没有矛盾的。以正常的心态对待矛盾是妥善解决的第一步。这种正常的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情绪不断调适,涵养不断提高,自控力不断加强中获得的。所以,教师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是防治心理问题“本”。
(二)社会方面
我认为社会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营造尊师重教的大环境,多理解教育,多宣传教师的好人好事,多给教师关爱,以减轻教师沉重的心理压力。
(三)学校方面
任何学校都应按排教师进行心理学内容的有关学习,或是定期开设心理讲座和集体的教师心理辅导,让教师在工作的同时能学习到这些心理学的知识,为日后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做好准备。
教育陈至立在1999年“全教会”的专题发言中曾指出:“教师的人格力量,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这里说的“人格”,就包含了教师的心理素质在内的思想行为品格。因此,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