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语文笔记整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3:23:03
文档

语文笔记整理

语文笔记整理《文学常识》古代重点作家及作品:1.屈原:《国殇》《离骚》(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天问》,《九歌〉,《九章〉,《招魂》、《涉江》等。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想象、夸张、鬼神、虚写,大诗人(忧国忧民,个性张扬)风格:想象丰富,语言华美,神话传说,感情热烈,浪漫主义2.司马迁:西汉,字子长。“太史公曰”,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史记》,开创了传记文学(史家
推荐度:
导读语文笔记整理《文学常识》古代重点作家及作品:1.屈原:《国殇》《离骚》(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天问》,《九歌〉,《九章〉,《招魂》、《涉江》等。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想象、夸张、鬼神、虚写,大诗人(忧国忧民,个性张扬)风格:想象丰富,语言华美,神话传说,感情热烈,浪漫主义2.司马迁:西汉,字子长。“太史公曰”,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史记》,开创了传记文学(史家
语文笔记整理

《文学常识》古代重点作家及作品:

1.屈原:《国殇》《离骚》(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天问》,《九歌〉,《九章〉,《招魂》、《涉江》等。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想象、夸张、鬼神、虚写,大诗人(忧国忧民,个性张扬)

风格:想象丰富,语言华美,神话传说,感情热烈,浪漫主义

2.司马迁:

西汉,字子长。“太史公曰”,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史记》,开创了传记文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离骚是文学最高代表作,人物刻画:鸿门宴,廉蔺,惟妙惟肖,褒贬抑扬)

3.曹操

深受乐府长歌影响(1)现实主义,质朴苍劲,为人生写作,反对腐靡人生

              (2)气魄宏伟,情感深沉,苍凉悲壮(历经战乱)

4.陶渊明 东晋大诗人(个性)

   高一上《饮酒》 无我之境

   高三上《归去来兮辞》 鲜明地确定了田园诗的意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号靖节先生,开创田园诗派  内容上农家生活〈归园田居〉  隐逸之志

   质朴自然,个性鲜明

5.陈子昂:初唐,反对晋隋、唐文风,标举汉魏风格,倡导为人生写作

   唐诗革新的先驱,高昂,清俊。

6.王维:字摩洁,世称王右丞,晚年受佛教影响,外号“诗佛”。

山水代表作家,山水诗(体悟生命,感悟自然)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清新自然”(自然景物,以人入景,不着虚字)

“诗中有画”(画面感强(1)多角度绘景,层次感强,远近、俯仰、动静

                  (2)色彩丰富,冷暖色调

7.李白:中唐,字太白,西域人士,性格豪迈,擅长抒发个人情怀。

       非国家的,非社会的,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非世俗的人)谪仙;

       继屈原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象夸张,天宫、鬼神)情感奔放

       风格:想象奇特且丰富,瑰玮绚丽,清新自然

8.杜甫:中唐,字子美,少陵野老(民间)

       关注民生,了解民情,世称杜工部,诗圣(圣人之德,兼济苍生)

       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深刻反映开元盛世经安史之乱而衰微的历史,其诗被誉为“诗史”

       《三吏》《三别》历史信息大全,继诗经之后又一次现实主义高峰

       风格: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境界广阔,悲天悯人,格调高远,非个人的,而是国家的、社会的。

       语言:沉郁顿挫,悲中有壮

9.白居易:中晚唐,字乐天,擅长观察生活,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并称“元白”,倡导新乐府运动,现实主义,关注时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风格。代表作乐府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风格:长于叙述,语言浅易,通俗易懂,老幼咸解。雅者党其雅,俗者党其俗。

10.柳宗元:中晚唐,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政治家,关心时政

         〈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治国

         〈封建论〉——批判帝国制

          古文运动倡导者,文气高昂,提倡文以载道

11.杜牧:晚唐,世称杜樊川,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格调:个人化、情绪化,在艺术上堪比“李杜”。官宦世家,关心时政,怀才不遇。

        风格:长于借古讽今。情感基调:哀婉、凄伤。

        代表作〈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

12.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一生困顿失意,重内心情感,艺术构思精密,语言优美,韵调和谐,想象丰富,哀婉感伤。

《文体考点》

议论文:一,议论要素:论题,论据,论证(逻辑),论点

       二,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例,统计数字)

                   理论论据(名人名言,科学定理,民间谚语)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四,论证方法:类别(世间最美的坟墓,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引证、 喻证(拿来主义,避免说理枯燥)、

                   对比论证(过秦论、师说、伶官传序)、例证

       五,驳论的方法:反驳论点——较激烈,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六,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如生活、社会、学习)、对照式、层进式(层层递进)

说明文:说明方法、对象、顺序、中心

       一,方法: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二,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具体→抽象,内因→外因,历史→现象,一般→特殊,局部→整体,现象→本质

记叙文:一,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事件)

       二,记叙顺序:时间、空间、时空交错(蒙太奇)、逻辑事理

       三,叙述线索:1.地点转移 2.时间顺序 3.情感变化(回忆鲁迅)

                   4.实物线(双线结构——蒙太奇)《老王》《药》

       四,叙述方法:顺序、倒叙、插叙

       五:人物描写:1.肖像 2.语言 3.动作 4.心理  《药》

                   直接、间接、白描

       六: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营造氛围、奠定基调、烘托情感

2社会环境:介绍背景、点明原因

                    景物描写,场面描写

        七.细节描写 《荷花淀》

           抒情方式:直接、间接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社会)

四大体材: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写作特点鉴赏

1.表达特点鉴赏:能明确鉴赏角度,并分析其对文意的表达作用

 人物形象→抒情→议论→鲁迅读书态度

 表现手法:A象征:用具体事务阐述抽象事物的思想,抒发情感或刻画人物

         B类别:借助相同或类似事物特点,阐述思想、抒发情感和刻画人物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世界最美的坟墓》

         C讽刺:运用反语夸张手法,通过用调侃的语气、荒诞的情节(变形记、促织)或奇特的推理,入木三分的刻画批判对象,警示世人

         D衬托:反衬《海燕》《卜算子 咏梅》

                正衬:以欢乐的场面描写,映托人物无比喜悦的心情

                     《想北平》——对照、衬托

         E对比  衬托 VS 对比 (无好坏之分VS有好坏之分)

               《谁是最可爱的人》《荷花淀》

          《故都的秋》——联想与对比

           联想:相思联想、对比联想、相关联想

         F.伏笔 《微型小说》《项链》

                为后问题是或暗示却不点明,即使情节曲折斗转、引人入胜,又使情节完整、行文合理、结构严谨;设置悬念或留白,行文有波澜,使情节跌宕起伏,在增强文章可读性之余,留给读者无尽想象空间、回味余地。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蓄势)

         G.呼应 《荷花淀》

                1.首尾呼应  效果:结构严谨

                2.上下前后呼应  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整体感强

                3.照应标题  点题收束,升华主旨

         H.想象:由眼前某个人、事、物、景,假想出新的对象,虚拟,浪漫主义,往往借助夸张手法,看似无理却有助于抒发强烈的主观情绪,富于感染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梦游天姥吟游别》

          I.联想:由某个(眼前的)人、事、景、物,联系到现实中相似、相关或相反的对象 《想北平》《故都的秋》

                 相思联想(比喻),相关联想(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对比联想(物是人非)             

          K.景中寓情 《沁园春·长沙》

                 秋天易给人荒凉肃杀、清冷惨淡之感,秋风萧瑟,万物凋零,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文化心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笔下之秋与众不同:秋天万物因“竞自由”而充满生机;风华少年因“竞自由”而英气勃发,如“碧透”、“红遍”、“指点”、“激扬”等。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赋予无限生机,将人物胸襟抱负,积极乐观寄予其中,已经开阔壮美,气势恢宏,充满阳刚之美。

           L.细节描写

                 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以小见大,从细微之处高度浓缩地反应人物形象,揭示社会意义,于细节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波澜、发杂的心理变化或深刻寓意,有入木三分且点金之效用

           M.通过一系列荒诞情节的叙述、人物滑稽形象的刻画,讽刺、幽默的语言,记录了颜色深刻的主题。鉴赏语:笑声之余,令人深思。

           N.渲染、烘托

                  通过环境描写(或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社会自然)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全文情感基调,开篇语段。

                  或烘托主旨,皆为或人物形象。

《荷塘月色》第四节:作者通过环境描写。运用大量比喻,营造一片美丽而宁静的氛围,抒发喜爱之情。 

            P.虚实相生:《文化意境的特征》

                      《荷塘月色》实写眼前荷塘的宁静,虚写“心池”的渴望宁静,含蓄委婉,深沉慰藉。 

                      《游园不值》墙外一枝红杏实写,却让读者似乎看到了满园春色(第一层虚境)并寄寓了“美好事物是关不住的”这一哲理。

             Q.留白:《最后一片枫叶》、《项链》

                     刻意对重要场面不进行描写或干脆省略,在充分调动读者想象之余,兼收含蓄丰富之效,扩展了文字之外的阅读空间。

             R.悬念: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激发阅读兴趣,善于制造波澜,使情节起伏曲折、悬念迭起,增强可读性。首尾呼应、整体感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令人豁然开朗。

             S.平中见奇:《老王》拒绝雕饰的平淡,真诚的情感(平淡中见思想、见深度)

                       《荷花淀》 人物形象的塑造

                       平:1语言质朴平实,通俗口语化

                           2少用修辞及描绘性语言,多用白描。但若干细节描写却能显出“平淡见真情”的艺术效果

                           3真实展现生活原貌,现实性强。虽不着一字抒情议论,却留给读者感悟的空间

              

T.引用典故、化用诗句:《南州六月荔枝丹》

                         1丰富文化内涵、增添历史文化感

                         2 拓展时空跨度,增强历史纵伸感,借古论今,有抚今追昔之效

                         3 在语言上,诗化的语言凝练精当却语言优美,显文韵,增添了语言的雅趣,富于节奏和韵律。

                   

    间接描写、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描写、平铺直叙、

    欲扬先抑、借古讽今、蓄势张本(营造氛围&烘托形象)、夹叙夹议(叙

    事富于理性深度)、开门见山(奠定基调、统领全篇)、卒章显志

语言特点鉴赏               

一,词的特点 1.感情色彩:褒贬鲜明、立场坚定

                     褒词贬用,反语讽刺,犀利深刻、入木三分

                     贬词褒用,活泼风趣,富有生活情趣。

2.语体色彩 1.口语体 A口语方面,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可感可触 拉近距离,激起共鸣。

                             B.有时文特色,富有艺术生命力,真实反映市井生活

                             C刻画人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D地域色彩浓郁,充满风情

                      2.文言语体 语言凝练、意味悠长

            3.叠字叠词叠句:韵律优美,余韵徐歇,节奏感强,有强烈抒情烘托作用

                          重章叠句:蒹葭 反复咏叹  采薇

              运用重章叠句,并非简单重复,而是在反复咏叹中深化情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深情并茂

  炼字(动词):运用细节描写,通过传神的动词,细腻生动且准确地刻画人

物、内心,烘托了人物形象。

一系列动词的运用《阿房宫赋》,作者一连使用了“叫”、“炬”、

“举“三个动词,短促相连,语言精炼,仅十四个字概述了

秦国灭亡的历史,生动展现了秦末农动风起云涌势不可

挡的气势,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

二,整句和散句 1.排比:博喻(三句排比比喻)、对偶、反复、对比

              排比: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句式强烈,情感突出,主旨鲜明 《阿房宫赋》、《过秦论》、《伶官传序》

             2.对偶:《伶官传序》语言的铸造与推敲,形式优美,结构匀称,朗朗上口。不仅语言凝练,而且鲜明的对比和多角度阐述,寓理深厚,富于警策之意。

             3.排偶 《陈情表》、《阿房宫》《过秦论》

   整散结合  3.结构上,总分明确,层次感强

            4.全部运用整句,难免陷入呆板单调,反之则使文气不振。

整散交错,语言组织有序且波澜起伏,句式多变,婀娜多

姿,语势如行云流水,情景理并茂。

骈散结合(专指文言)1.《阿房宫赋》整齐中富有变化

                 2.《师说》,错落有致

                 3. 《伶官传序》

 三,长句&短句:1 长句:修饰成分丰富,结构复杂,表意精确、严密、详细,适用于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荷塘月色)或深邃复杂的思想,起到细致、严谨和精密的修饰效果,多用于书面语。

              2 短句:词语精炼,结构简单,表意简洁,节奏明快,短促有力,适用于激烈的表达,或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效果。

     比喻:明喻:“像“、“仿佛”

          暗喻:“似”、“成为”、“变成”       形似

比拟:比喻+拟人

拟人: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特征

拟物:动物特征

排比:强调突出   多角度多层次、全面而深刻

对比:强调突出

反语:褒词贬用:讽刺

     贬词褒用:正语反说,幽默诙谐

反复:强调、呼应,形成贯穿全文的线索

反问:

设问:

夸张:突出主观,不合理但合情

引用:

借代:部分特点代整体

对偶:

双关: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顶真:

常用鉴赏术语:1.抒情、描写、叙述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排比&对比、赋)双关

            3.表现手法——1比(喻)2.起兴3.对比4.讽刺(借古讽今)5.衬托6.象征(意象)7.联想(睹物思人、物是人非)8.直抒胸臆9.借景抒情10.融景于情

                        11.托物言志12.借物寓理13.借古讽今14.借古喻今15.古今对比16.以动衬静17.动静结合18.以乐写哀19.由远及近20.点面结合21.虚实相生22.主客互换23.重章叠句24.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4.绘景角度:远近、俯仰、动静、冷暖(以乐写哀)、点面、人物、声色、局部整体

             历史兴亡,国运衰微

鉴赏意境:追慕先贤、感悟生命、人生哲理、立志报国、深厚友情

意境有大小:1.国家大于个人

          2.悲壮大于悲凉

          3.壮美大于优美

          4.哲理大于生活

间接抒情:通过绘景、叙事、人物描写来抒发情感

融情于景 赋予景物人格化 有我之境

   

            

                                  

            

                   

文档

语文笔记整理

语文笔记整理《文学常识》古代重点作家及作品:1.屈原:《国殇》《离骚》(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天问》,《九歌〉,《九章〉,《招魂》、《涉江》等。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想象、夸张、鬼神、虚写,大诗人(忧国忧民,个性张扬)风格:想象丰富,语言华美,神话传说,感情热烈,浪漫主义2.司马迁:西汉,字子长。“太史公曰”,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史记》,开创了传记文学(史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