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主体思路,以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动能和势能的存在,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通过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到、了解到动能、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以观察现象为基础,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学生的活动解决问题,从而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再把学生的认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 课题 | 动能和势能 | 授课人 |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3.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 |||||
|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心态,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 ||||||
| 教学重点 | 正确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 ||||||
| 教学难点 | 势能的概念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情景引入: 1. 讨论生活中有哪些能量 2.列举所了解的能量形式 | 思考 | 从生活走向物理 | |||||
| 新课教学: 一、动能和势能 1.展示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事例。 A.滚动的小球 B.高挂在枝头的苹果 C.压缩变形的弹簧 D.高举的重锤 E.拉长变形的弓 F.流动的水 2.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将上述事例按动、势能进行分类,引入动、势能的概念。 3.引发学生对势能进行再分类 4.反馈练习 5.列举生活中具有动能、势能的例子 二、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 演示实验:铁球从不同高度滚下撞击物体,观察物体的移动距离 2. 提示学生在控制变量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并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3. 演示实验 4. 反馈练习 5. 演示:小球质量、速度各增大一倍,推动木块前进情况 三、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1. 请学生阅读教材,探究实验的相关内容 2. 引发学生按上述实验探究过程,用身边随手可得到得物品进行探究活动 | 找出这些事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思考、分析,找出动、势能的本质特征
思考、分析、比较。 观察、思考、分析。 联想、交流
观察、联想,发现动能有大小,并猜想其影响因素
选择仪器,利用合理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分析、评估
观察、分析速度对动能影响更大 阅读、分析 运用生活事例或身边事物进行探究验证 |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学生识别各种能量的形式
学会利用分类法找出事物的本质区别 培养学生进一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从物理走向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兴趣
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高中知识衔接
培养自学能力 使所学物理知识再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性
| |||||
| 课堂小结: | 加强对所学知识巩固。 | ||||||
| 布置作业 | 《基础训练》 |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 |||||
| 板书设计 |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一、能量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势能:物体存储的能量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 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 速度: 当物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 质量 : 当物体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三、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1、物体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_____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 2、质量相同时,举得_____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 3、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_____越大,_____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四、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 ||||||
课题:第四节 动能和势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
势能的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自制纸盒、弹簧、橡皮筋、斜面、不同质量的铁球、玻璃球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播放汽车冲撞物体,大水推翻房子,太阳能汽车,飞机撞击世贸大楼,等图片或视频加深对能量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
1、动能
[动手探究]:手能推动纸盒移动一段距离,手也具有能量。请同学们利用桌上器材探究有几种方法也能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也可以是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其他方向。
[同学交流]:用口吹、用滚动的球撞、用弹簧压缩后顶、用橡皮筋拉开后弹、或举高后落下、或沿斜面滑下。
[启发归纳]:用口吹、用滚动的球撞,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答:推动纸盒的物体都在运动)
[得出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提出问题]:狂风能撼动大树,而微风只能摇动树叶,说明动能有大有小,你能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启发同学得出,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现在我们要利用桌上的斜面、小球、小方块来探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实验前,我们先思考几个问题:
(1) 实验时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
(答:使小球从斜面滑下,撞击平面上的物块,被撞物块的运动距离越长,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 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有关,在实验中应如何具体操作?
(答:采用控制变量法。)
(3) 如何控制质量不同的小球撞击物体时的速度相同?
(答:使它们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
(4) 如何控制质量相同的小球撞击物体的速度不同?
(答:取同一个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
[动手探究]: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
[交流结论]:1、质量相同时,速度_____的物体具有的动能_____;
2、速度相同时,质量_____的物体具有的动能_____;
3、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_____越大,_____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加深理解]:刚才我们列举的几种能量中属于动能的有哪些?
[投影图片]::流动的水、风、行驶的汽车、飞行的飞机等
2、重力势能
[启发归纳]:刚才我们探究如何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的实验中,有的同学采用举高后落下、或沿斜面滑下的方法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说说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答:把物体举高。)
[引导思考]:刚才同学举高的是一个纸盒,你能否想象如果举高的是一个铅球,落下后砸到脚上会有什么后果?
(答:一定很痛。或一定会受伤。)
说明物体被举高后也具有能量。
[得出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小组讨论]:同学们请想一想:
(1) 重力势能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 你应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探究?
(3) 如果我们把桌上的纸盒倒置,让小球举高后落下来砸到纸盒上,从纸盒受破坏的程度来比较小球被举高后具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你应该分几部来进行实验探究。
[动手探究]: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
[交流结论]:1、物体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_____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
2、质量相同时,举得_____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
3、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_____越大,_____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学生讨论]:如果一块石头静静地躺在高山上,它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能量?你能告诉它吗?
[加深理解]:你能举出几个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例子?
[投影图片]:高山上滑雪的人、空中的飞机等。
3、弹性势能
[启发归纳]:刚才我们探究如何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的实验中,有的同学采用弹簧压缩后顶、用橡皮筋拉开后弹的方法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说说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答:推动纸盒的物体都发生弹性形变。)
[得出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动手做做]:请同学把橡皮筋套在手掌上,拉开橡皮筋后放手,使橡皮筋弹在手掌上。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问轻轻弹的学生:为什么你只拉开一点点而不拉得更开些弹?
(答:怕痛。)
拉得越开的橡皮筋弹在手上就越痛,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得出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加深理解]:你能举出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吗?
[投影图片]:张开的弓、拉开的弹弓、弯曲的撑竿、压弯的跳板、形变的网球及网球拍等。
4、知识小结
[教师分析]: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
与其他形式的能一样,动能和势能的单位也是焦耳,符号是J。
把两个鸡蛋举高1m获得的能量大约等于1J。
[学生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了:
(1) 动能和势能,势能又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其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其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5、课堂练习:
(1) 课本第115页:想想仪仪
(2) 课本117页第2,3题。
六、 教学说明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能突破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我设计了探究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桌上器材(自制纸盒、弹簧、橡皮筋、斜面、不同质量的铁球、玻璃球等)探究有几种方法也能使纸盒移动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也可以是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其他方向。这样,有的同学探究出用口吹、用滚动的球撞、用弹簧压缩后顶、用橡皮筋拉开后弹、或举高后落下、或沿斜面滑下等方法。再从中归纳出能量的三种形式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的理解,更懂得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三种能量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引导同系生活,列举出几种具有以上三种能量的例子。最后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本节课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对学生进行启发,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特别是探究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
